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观书评 (ID:jingguanshuping),作者:陈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老虎基金曾经是资本市场上的一代传奇,年轻一些的投资者也许不再了解它,但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资本市场,老虎基金和它的创造者朱利安·罗伯逊的名字,却让人如雷贯耳。
2022年8月22日,90岁的罗伯逊与世长辞。这本《老虎基金朱利安·罗伯逊》传记,详细记载了他和老虎基金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这位华尔街著名投资者的传奇生涯。
《老虎基金朱利安·罗伯逊》[美] 丹尼尔·A.斯特拉克曼 著,艾博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年8月
泡沫中的价值投资
终结于2000年的美国科技股泡沫,是人类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金融泡沫之一。构成这段历史的,不止是作为泡沫主角的科技股本身,还有泡沫股票对面的,拥抱价值的投资者。
在200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终于登上了泡沫中的最高点——5132点。要知道,仅仅在五年多前的1995年1月1日,这个指数才只有743点。不过,世界上没有不散的宴席,从此以后,纳斯达克指数一泻千里,在2002年底下跌到了1200点附近,无数财富灰飞烟灭。
但是,在泡沫达到顶点的2000年3月10日,美国股市中的另一支股票却恰好创下了自己的最低点。而发行这支股票的,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由著名的价值投资者沃伦·巴菲特掌舵。
在3月10日当天,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收于40800美元,是1998年到2000年这3年中的最低点。毕竟,巴菲特这个“老顽固”,在泡沫中固守低估值、高竞争力的价值股,摈弃高估值、竞争力存疑的新兴科技股,因而被市场抛弃,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当然,价值会迟到,但是不会缺席。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2022年8月31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已经上涨到429700美元一股,是当年的十倍多。而纳斯达克指数只上涨到11883点:这还是在中间录得巨大跌幅,后来又有众多杰出科技公司加持的情况下所取得的。
同样还是在2000年的3月,另一位华尔街的资深投资者——朱利安·罗伯逊,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老虎基金的创始人,写信给自己的投资人:老虎基金要关门了。
罗伯逊把老虎基金关掉的原因,并不是他预测错了市场:他对科技股泡沫终将破裂的预测完全正确。也不是因为他的投资组合蒙受了无法拯救的亏损:之前的亏损虽然让人不悦,但是仍然可控,而且就在这封信发出以后,罗伯逊的策略就获得了巨大的投资回报。
事实上,就在罗伯逊关闭了老虎基金、把资金都还给投资人以后,他继续用自己的钱进行投资,并且在科技股泡沫崩盘中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因为成功地预测了次贷危机的到来,他通过持有的次级债信用违约掉期等工具,赚取了超过70%的投资回报。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雄冠华尔街的老虎基金,之所以在2000年的春夏交替之际黯然落幕,背后的原因只有一个:基金的投资人扛不住了。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传奇的历史是如何演绎的,以及我们能从老虎基金的故事里,学到哪些对投资有用的经验。
不一样的价值交易者
严格来说,罗伯逊并不能算是经典的价值投资者,而是应该算作“根据价值进行市场投机的对冲基金投资者”,或“价值交易者”。这个称呼听起来有点长,让我们仔细来研究一下。
在价值投资中,经典的做法,是菲利·普费雪、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中国的陈光明、裘国根、曹名长等人的投资方法。
这些经典的价值投资者们,在市场上找到市场的错误,发现有价值的资产,然后买入持有,等价格上涨到价值不再明显的时候再卖出。如此周而复始,投资组合的净值就会一直水涨船高。
但是,朱利安·罗伯逊和他在1980年创立的老虎基金,并没有遵循这样经典的价值投资之路。他的投资方法,只有一半和经典的价值投资方法相似。
从相似的一方面来说,罗伯逊对资本市场上价值在何处非常敏感,他也不会做出不顾价值,只跟随市场趋势的投机决策。
在老虎基金20年的历史中,罗伯逊曾经多次准确预测了各个著名的市场泡沫、并且从中获利,依靠的就是这种对市场价值的极度遵循和敏感:他非常清楚什么东西有价值、什么东西没有价值,尤其是什么东西非常没有价值。
罗伯逊曾经看准过的市场价值变动至少包括:1989年日本股市崩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后来让老虎基金关门的2000年科技股泡沫、2008年的次贷危机。
其中,由于投资人撤资,科技股泡沫并没有让老虎基金获利,但是罗伯逊本人却在老虎基金关门以后,用自有资金获利颇丰。而他对其它小级别的市场价值发掘,比如单支股票或某类商品期货的价值挖掘(比如铜和金属钯),更是不胜枚举。
但是,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罗伯逊还使用了大量传统价值投资者不会使用的投资方法,并且涉猎了他们不会涉猎的投资领域。
比如,从投资方法来看,罗伯逊会做空,同时使用金融杠杆,而这是巴菲特等传统价值投资者不会使用的。巴菲特使用的保险资金类杠杆不属于金融类杠杆(不会因为市场变动而需要提前偿还),而彼得·林奇等人根本不会用杠杆。
在老虎基金早期,一个典型的“罗伯逊式组合”,会包含175%的股票多头、同时包含75%的股票空头。这样,罗伯逊不但能够像传统价值投资者那样,享受100%多头仓位带来的上涨,同时剩下的75%多头和75%空头,还会构建一个市场波动中性、但是却会带来价值差异导致的收益的组合。
从投资领域来看,在股票投资以外,老虎基金大量参与到商品期货、各国货币、甚至衍生品等领域,这种交易范围的扩大在老虎基金后期,随着基金规模的变大而变得更加明显。
以上这种交易方法、投资品种上的区别,让老虎基金和传统的价值投资者有了明显的区别。而罗伯逊这种“价值交易”的方法,就构成了经典的对冲基金式的投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罗伯逊的这种“价值交易”方法,相较于传统、经典的价值投资方法,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收益率更高。
这种更高的收益率,至少来自几个方面:杠杆会带来一部分额外的收益;在判断正确的时候,做空带来的收益也很可观;更多的投资类别让罗伯逊能找到很多投资机会,这也让他的投资收益率更高。
根据记录,在老虎基金成立之初,如果向基金里投入1美元,那么到了1998年底(也就是罗伯逊最辉煌的时候),这1美元会变成117美元(还是扣除费用以后)。
而在同一时期,如果把资本投入到标普500指数,投资人的1美元只会变成22美元。不过,考虑到标普500指数并不包含股息,因此包含股息的标普500全收益指数带来的回报率也许会更高一些。
那么,这种“对冲基金式的价值交易”,又有什么不好呢?其最大的问题,在于抗风险能力相对更弱。
本质上来说,无论是传统的价值投资手段,还是罗伯逊的“价值交易”,都是利用市场的无效,寻找到有价值的投资方向。但是,传统的价值投资手段,在进入一个市场无效造成的投资机会以后,可以容忍市场变得更加无效,甚至非常无效。
由于既不做空也不用杠杆、甚至如巴菲特般不用多少投资人可以随意撤资的资金,因此传统价值投资的方法,对于市场无效的容忍度非常强:只要最后价格能回来,中间忍受多少短期回撤,都无所谓。
然而,罗伯逊和他的老虎基金所进行的“价值交易”,就不能容忍太无效的市场了。过于无效的市场带来的冲击会被杠杆、做空的仓位、大量的客户资金(而非自有资金)放大,这种冲击波会让人难以接受。
如此对比,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发现,罗伯逊和他的老虎基金,扛风险的能力比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其实是要弱不少的。
在2000年之前的整整20年中,罗伯逊和他的老虎基金的投资业绩在行业中独占鳌头。面对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罗伯逊和巴菲特都看到了科技股泡沫中的疯狂,但是让人唏嘘的是,老虎基金没熬得最后的几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却活到了今天。
真正的投资者永不退场
值得指出的是,罗伯逊不愧是一代对冲基金天才。即使应用一种更加脆弱、同时潜在收益率也更高的方法,罗伯逊和老虎基金的聪明雇员们,也在享受高收益的同时,把风险降到了最低。
在2000年科技股泡沫见顶的前两年里,老虎基金的表现不佳,并且让投资人亏了一些钱。但是,平心而论,老虎基金的亏损和它之前的回报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但是,老虎基金的管理规模却在这几年里大幅下跌。在1998年8月的鼎盛时期,老虎基金管理了220亿美元的资产。(作为对比,在同一个月份,中国公布的全国外汇储备是1407亿美元。)但是,到了2000年2月底,老虎基金管理的资产只剩下60亿美元。
为什么微小的跌幅,却会带来资产管理规模的巨大缩水呢?因为这一时期,正是科技股最鼎盛的时候。所有人都在赚钱,坚持“只做有价值的交易”的老虎基金却不赚钱,甚至还亏一点。投资人不赎回老虎基金的产品,又赎回谁的呢?
这时候,哪怕老虎基金的投资方向是对的,哪怕市场上那些短期盈利的基金都是建立在追逐泡沫的虚幻之上,可是短视的投资人又怎会愿意管这些?
在老虎基金的规模大幅萎缩以后(估计同时还挨了投资人不少骂,类似的情况在后来的电影《大空头》也出现过),坚信自己没错,但是被市场搞得灰头土脸的朱利安·罗伯逊,终于决定把老虎基金关门了事。
毕竟,罗伯逊当时已经赚到了足够的钱,而1932年出生的他在2000年也已经68岁。钱也不缺、年纪一把了、还得天天挨骂,这样的生活,换成你我,又有几个人乐意?
在老虎基金关门以后,罗伯逊没有再创业,但也并没有退休,而是专注于管理自己的财富,还支持了不少对冲基金创业、给他们投资种子基金。
是金子总会发光,尤其是在没有了投资人撤资的干扰以后。在2008年1月,根据罗伯逊向《财富》杂志提供的交易记录,从2000年3月30日老虎基金关闭到2008年,他又为自己的资金创造了403.7%的总回报。
而如果加上之前老虎基金给投资人取得的,超过100倍的回报,这意味着罗伯逊在30年不到的时间里,赚到了超过500倍的回报。
比投资业绩的影响更加深远的是,罗伯逊在老虎基金时,雇佣了许多聪明的投资者、研究员、证券分析师。在老虎基金的时代结束以后,这些人陆续创办了许多家对冲基金公司。
根据统计,有接近200家对冲基金的起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追溯到老虎基金:它们或是创始人曾经在老虎基金工作,或是曾经接受过罗伯逊的种子投资,或者有一些业内密切往来的联系。
在2022年,在老虎基金时代结束以后的22年,罗伯逊终于在90岁高龄与世长辞。而他曾经创下的辉煌投资业绩,和被老虎基金投资理念影响的,一茬茬的对冲基金仍然在对我们说:真正的投资者,永不退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观书评 (ID:jingguanshuping),作者:陈嘉禾 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