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ID:gjrwls),作者:文德,编辑:詹茜卉,校对:彦文,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漫步在德国海滨城市,易北河出海口的汉堡正静静地躺在北德平原上,我们一定会惊讶于这座城市的美丽和富饶。汉堡全称汉堡汉萨自由市(Freie und Hansestadt Hamburg),其中的自由与汉萨点明了汉堡不同寻常的历史。
中世纪时期,汉堡曾是自德意志北部至波罗的海沿岸的著名商业和政治团体——汉萨同盟的重要会员市,汉堡港是同盟的主要出海口及海军停泊地,如今的汉堡也依旧是德国仅次于柏林的第二大城市、德国最大海港。可以说,汉堡的历史就是一部海外贸易的历史。
但当我们顺着易北河而下,会惊奇地发现,离开了富庶的沿海,德国的内陆,要比沿海更加发达。
繁忙的运河、交织的人流,密密麻麻的城市广布在南德山地上。慕尼黑、法兰克福、斯图加特、卡塞尔与纽伦堡等一座座历史名城散落在南德的山地与河谷中。
德国城市分布示意图。底图/天地图,标注/国历君
在德国的地域鄙视链中,南德人一向以自己的富庶与文化而自豪,认为北德人都是暴发户。
德国2017年联邦州GDP统计,颜色越深,代表GDP越高。来源/维基百科
内陆富裕,而沿海落后?
一般印象中,优良的港口与发达的海上贸易总是与经济发达联系在一起,而内陆地区与山地则常意味着经济欠发达甚至落后。但在德意志,双方的关系却恰恰相反,德国的内陆山区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要比北德的沿海平原更加富裕。
德国经济整体非常强势,经济规模在两德统一后,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四;以美元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中,德国在欧洲排名第12位,在全球排名第18位,是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但即使这样,德国南北经济差距依然非常大,而且反直觉的是,德国是内陆山区,反而要比沿海平原更加发达。在德国,调侃南北经济差距的笑话数量已经足够编成一套《德国经典笑话集》。
无论从联邦州总GDP和人均GDP来看,南德山区都要比北德平原更加富庶。以2019年数据看,慕尼黑、斯图加特、法兰克福和曼海姆等南德意志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在3~4万欧元,而北德意志地区以柏林为中心的城市群,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万欧元(由于近年来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较大数据有所变化)。
2019年德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图。来源/维基百科
德国南北差距如此之大的经济区位格局,是德国历史、地理、市场和人口等多个因素决定的。
南德意志发家史
南德意志地区在历史上就是德国最为富庶和繁华的地区。罗马帝国时期,德意志地区的日耳曼诸部落在条顿堡森林战役大败罗马军团,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之后,罗马与日耳曼以莱茵河一线为分界线,德意志地区得以独立发展。
但是由野蛮向文明的学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德意志诸部落可以抗拒罗马人的军团,却无法抗拒来自罗马的精美商品。德意志的第一批城市就是在罗马与日耳曼诸部落的边境线上建立的,双方先是形成贸易据点,贸易据点又发展成城市,围绕着莱茵河相继建立了科隆、亚琛、波恩和沃尔姆斯等南德意志地区最早的城市。
德国历史上的重要名城。来源/维基百科
在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历任皇帝都将南德意志作为自己的统治中心,尤其是哈布斯堡家族统治德意志时期,南德意志的奥地利地区由于是其家族封地,更着重于发展南德意志。南德意志的农业和商贸一时称冠整个德意志乃至中欧。
这一时期发展速度较快和规模较大的城市可以获得“帝国自由城市”(Freie und Reichsstädte)的称号,从而在帝国政治中享有自己的话语权,而根据1684年的统计,大量的自由城市都集中在南德意志地区,再次反映了南德意志长期以来的富裕。著名的新天鹅城堡就是南德意志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行宫,他用如此浩大的工程来夸耀自己统治地区的富有。
近代之后,来自北方的普鲁士统一了德国,但南德意志尤其是莱茵河一线依然是整个德意志地区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普鲁士王国长期以来依靠容克地主贵族统治,实际上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为改变这一劣势,在1815年维也纳和会后,普鲁士在列强支持下获得了威斯特伐利亚省和莱茵省,极大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之后,普鲁士的农业贵族与西南部的工业资本家联合,形成了德意志历史上著名的“钢铁与黑麦联盟”,最终普鲁士于1871年经历三次王朝战争,统一整个德意志。
两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的经济处于历史的最低谷,美国战后初期甚至曾有著名的“摩根索方案”(Morgenthau Plan),希望彻底摧毁德国工业,使德国成为一个农业国家。随着冷战爆发,德国又成为两大阵营对抗的欧洲最前线,美苏双方开始大力建设德国,以将其打造成冷战前线最坚固的堡垒。
而这一时期,由于雅尔塔会议中确定的美英法苏四大国共管德意志,其中南德意志地区的巴伐利亚被划分给美国占领。在初期的工业拆除中,财大气粗的美国根本不稀罕德国战后残破的工业,因此,巴伐利亚的工业基本得到保存,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法占区和苏占区。经历二战创伤的两国,大量拆除德国工业作为战争赔偿。从国家整体层面来看,二战使1945年的德国经济退回到1908年的水平,而没有受到太多冲击的巴伐利亚则是退回到1939年。
同时,为躲避二战战火,大量德国东部企业内迁至南德意志的山区。从1945年5月到1955年,总共约有800家公司将总部或生产基地迁到巴伐利亚,其中包括西门子之前位于柏林的工厂、宝马汽车原本位于东德意志地区的生产厂和位于柏林的安联保险。在之后的马歇尔计划援助中,西德总计获得14.4亿美元援助,仅次于英国和法国两个战胜国。大量的海外援助直接促进了德国的经济发展,而其中发展最快的依旧是南德意志地区。
山水相间的宝地
除了历史原因,地理因素也造就了南德意志地区的富裕。南德意志地区虽然在地形上属于山地丘陵,但整体而言地势比较平坦,同时河流广布,非常适合农业发展。莱茵河、易北河与多瑙河是德国境内的三条大河,河流上游带来的肥沃泥土在此堆积,使得德国南部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耕种。
而北德意志地区土地主要由肥沃的沼泽土壤构成,土地同样肥力充足,但由于纬度高导致土地冻结和沼泽众多,在重犁广泛投入使用之前,北德的土地极其难以开发。
德国地形图。来源/维基百科
除此之外,莱茵河、易北河与多瑙河不仅为德国农业提供了良好条件,更为德国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我们以多瑙河为例,美丽的多瑙河可以说是整个欧洲最为重要的一条国际河流,它流经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等10个中欧及东欧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流域范围还包括波兰、瑞士、意大利、捷克、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北马其顿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等9个国家,有大小300多条支流。
在古代经济发展落后的年代,多瑙河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水上高速公路,形成了中东欧的水运交通网络,一艘又一艘的船舶,将德意志的商品运出,又将数不尽的财富运来。
近代之后,伴随着1992年美因-多瑙河运河(Main-Donau-Kanal)修建,连接了欧洲大陆上的莱茵河和多瑙河两大水系,将德意志的运河网络彻底连通起来,这一网络的中心就是南德意志地区。1950年的多瑙河货运量约973万吨,至1987年达到高峰,年货运量近9200万吨。
德国主要河流。来源/维基百科
除了海运,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彻底弥补了南德意志地区的交通缺陷。德国的第一条铁路是1835年在巴伐利亚州修建,用于联通纽伦堡和菲尔特之间的蒸汽铁路。1871年的德意志统一刺激了合并、国有化并进一步快速增长。重型铁路线路纵横交错于鲁尔区和其他工业区,并为汉堡和不来梅的主要港口提供了良好连接。四通八达的铁路与公路建设,使得整个南德意志地区彻底摆脱地理条件对交通运输的限制。
1861年德国铁路网络图。来源/维基百科
“经商与贸易是南德人的特色”
在如此优越的区位条件下,经商与贸易自然成为南德意志人不可或缺的必备技能,德国很多经典笑话都是嘲笑南德意志人太过小家子气,只注重在商业上“利滚利”。
德意志的传统贸易伙伴是中东欧各国,而在中世纪和近代早期,整个欧洲的经济中心依然围绕在环地中海沿线。直到新航路开辟,欧洲的经济中心才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因此,相对于北德意志地区,南德意志地区天然与威尼斯和君士坦丁堡等商业重镇交流更方便,历代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都要尽可能获得意大利银行家的支持,来为自己的帝国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同样的,南德意志地区城市,为了维持自己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往来,在历史上比北德意志地区的汉萨同盟更早成立城市同盟。
1226年,美因茨、沃尔姆斯、斯特拉斯堡与巴塞尔等南德意志城市结成了著名的莱茵城市同盟(Rheinischer Städtebund)。
1331年,斯塔拉斯堡、奥格斯堡与弗莱堡等22座城市结成施瓦本城市同盟(Schwäbischer Städtebund)。
1381年,莱茵城市同盟与施瓦本城市同盟,正式宣布合并,成立了“南德意志城市同盟”(Süddeutscher Städtebund),囊括了南德意志地区大约50座城市。同盟条约第一条鲜明点出了同盟的目的:“我们曾一直征收那些不公正的陆路和水路通行税,现在我们将不再征收这些税款。”南德意志商人为了自由经商,数次与帝国官方政府作对。
南德意志城市同盟。来源/巴伐利亚历史百科全书
近现代之后,欧洲的经济重心北移至大西洋沿岸。虽然德国的海岸线有2389公里,不是很短,但都无法直对大洋或大海。德国的北部是丹麦,所以德国的海岸线被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海岸线面对的是波罗的海,是中欧和北欧之间的陆间海,相对比较封闭。
德国在欧洲中的位置。来源/维基百科
波罗的海的船只如果想要进入大西洋,必须经过丹麦和瑞典之间的厄勒海峡、卡特加特海峡,丹麦与挪威之间的斯卡格拉克海峡,才最终进入北海,使得德国波罗的海沿岸海岸线的战略价值大打折扣。
波罗的海海岸线。来源/维基百科
而德国北海的海岸线虽然不错,但德国的舰船刚一出海,就要面对英国与英吉利海峡。而早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德国家门口的赫尔戈兰岛被英国皇家海军占领,成为向欧洲大陆进行走私和间谍渗透的基地。直到1890年,英国将赫尔戈兰岛转让给德国,以换取德国的“东非明珠”桑给巴尔岛。一战后,德国更是失去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德国彻底成为一半海洋半陆地的国家,海洋注定与德国人无缘。
北海地区。来源/维基百科
河流网络发达的德国南部,与出海口形同虚设的德国北部,在历史的共同作用下,成为有关经济地理的反直觉素材,这大概也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王亚平著:《德国通史 第一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日】东山魁夷著,朱春育译,《德国纪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https://www.deutschland.de/de (德国网)
https://www.dnb.de/DE/Home/home_node.html (联邦德国政府官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 (ID:gjrwls),作者:文德,编辑:詹茜卉,校对: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