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11-07 22:44

致应届生:如何跳出自己的专业,提前做规划?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狭间观世(ID:honey-bullet),作者:蜂蜜糖果子弹,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本文是一篇问答,起因是秋招时认识的朋友把我的文章推荐给了同学,于是我就问她有没有想看的,对方提出:


怎么跳出自己专业?比如如何提前做规划,摸清自己的擅长和兴趣。


因为学的是语言专业,明显感觉到就业选择非常受限,尤其是缺少实习背景的情况下。语言专业的课程安排又往往不允许学期中实习,感觉有点陷入悖论。我们院近五年毕业生去向分析里,60%以上都是去的教育行业,但是我们又不是专门的师范专业……


最后可以选择的真的很少,而且大部分人也是到了秋招才意识到如果想干某类岗位需要提前学习什么,但有些来不及了,就只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身边很多都是,考公考编教招秋招一起在弄,手里基本都没有offer。


这些问题很关键,但也很难回答。我分几个小节来讲,看看够不够清楚。


1. 现在的教育和劳动市场没有半毛钱关系,基本是失灵的


听起来是句废话,但还是要用来定调。


课程设置、假期安排我就不多说了,大量大学和产业一线是脱节的,不是不想教你职业技能,而是根本教不了、教不对。举个例子,简历怎么写、什么东西能放上简历,怎么找实习,大一就应该开始讲了,每年循环往复。很多社会上“现在进行时”的东西,大学往往是讲不了的,比如说 vtuber、播客、美国裁员潮等等。


但他们很成功地做到了这件事:让学生厌恶学习,并且害怕进入社会。


假如你善于粪池淘金,能在写论文、小组作业 [1]、做PPT中感受到乐趣,那我只能说,就业应该问题不大,你有概率可以把任何细节做好,但绝大多数人不这样。


更早之前,初高中时就应该鼓励大家找兴趣,但是很多人的路一开始就被“好好读书”堵死了。我听过很多案例:父母or老师撕课外书——不允许你拥有兴趣;禁止用电脑——但是今后大部分工作都会数字化,要用微软三件套做;禁止玩游戏——游戏培养你的快速学习能力,放松心灵,并且成了这个世纪最大的产业之一。


我们也不用意外为什么校招生适应不了职场,因为他们的上一辈不够了解当下的世界是如何运转的 [2],比如说大学学历不再是免死金牌,应届生已经超过 1000 万了,而体制内的工资又是哪里来的——真能稳定到老吗?


2. 实习承担了教育失灵的成本,这话究竟意味着什么?


交代完了背景,我想聊聊为什么实习变得这么重要,简单来说:实习被迫承担了教育失灵的成本。


你本来该从初中甚至更小的时候就开始试错,但是那些窗户都被关上了。你会发现,大学要毕业了,没什么特别热衷的事,也完全不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倒是挺会干饭和买东西。[3]


假如你特别不走运,过去在青春期曾被大人们告知:“什么都别想,专心念书!”——不好意思,现在孽力回馈了,你得用大学实习期把过去十年漏掉的思考和实践全部补上。


这明摆着没人能办到。可惜大错已经铸成,后悔已经没用了,大家也都是这样,我们只能查漏补缺了。


首先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实习意味着什么:


(1)了解这个职业每天都在做什么、需要什么技能


(2)了解企业内的行事逻辑


(3)认识企业里的人(有人会成为你的伯乐和朋友)


基于这三件事,你可以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喜欢这个职业每天在做的事吗?为什么?


这些事很累,但成果经常被夸奖,是不是说明我擅长呢?我能容忍做擅长却不开心的事情吗?为什么?


我喜欢这个行业吗?


我喜欢这家公司吗?


我想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共事?


什么事让我觉得精力充沛,什么却非常消耗能量?为什么?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外界评价和我的自我认知有什么差异?


这里讲一下我的情况供大家参考:


(1)写作技能。我从小学开始写小说,初中发到网上,积累了一点订阅者和同好,后来参加文学社之类的接触了印刷物。


(2)商业思维。我父母是做生意的,他们会和我聊这些事,支持我自己做小生意,让我写“投资计划”,所以我对商业兴趣非常大。


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我在大学刚入学找到了一份商业记者的实习,刚好能用上这两者。那时我已经有了很多积累,比如怎么和陌生人打交道、出版物是什么流程,也自学了一些软件,后来都派上了用场。


朋友们,专业和职业真的没什么必然联系,决定要做什么的是你自己。


3. 保持乐观,动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要害怕失败,那实习就不是唯一解


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只能实习,才能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但我觉得这大错特错。


实习当然没什么问题,但并不是人人都非得去公司上班,也不必为了满足大学指标而活。


第一种方法:做课外业余的个人项目。我认识一些非常有趣的人都有个人计划或者项目。启发乔布斯的“家酿计算机俱乐部”最开始就是个同好会。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们能做的就更多了,你可以自己做小游戏、画画、写小说、剪辑短视频,发到网上。我有一个网络播客,现在不更新了,但是当时靠这个交了很多朋友。


举两个例子。我在网上社群认识了一个 18 岁的后辈,他自学编程,也有 newsletter 内容创作项目,我也认识做游戏本地化的朋友,完全是她的兴趣,因为没人汉化只好自己来做。我觉得他们都是很值得参考和学习的榜样。


这些东西是可以放到简历上的,也可以做进作品集里,或者只是告诉面试官:“我做过这些事,当时很努力了,也很开心!”——也挺不错的,对吧?


第二种方法:输入大量内容,咨询大量人。可能你一看到我的故事就很无语,那你可以看看其他人的故事。


小红书、bilibili上有大量vlog或者文章,你可以直接搜自己的专业,看看那些人之后都去干了什么。我就关注了什么纽约华人上班族,可好玩儿了。


另外可以问身边的师兄师姐。一般大学生交友的范围还是比较狭窄的,大学应该也不怎么给力,师兄师姐、社团、学生会都可以利用起来,多和他们交流,看看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怎么样的。有很多人并不过主流的生活,但他们依然存在、好好活着,甚至过得很开心。


如果你是个活跃外向的人,可以尝试搜索本地的社群,参加他们的活动。[4]


第三种方法:自己动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其实是硅谷创业孵化器YC创始人Paul Graham常挂在嘴边的话,真正的黑客精神。


如果你什么都不做,那就什么都不会发生。不要等着别人给你安排,没有人会帮你出头、承担责任。父母师长也会犯错,那还不如自己犯错,自己改变。杀不死你的只会让你更强大。


动手做的成本是非常低的,甚至哪怕只是你开口说了一句话,也会产生翻天覆地的蝴蝶效应。我初中的学妹是华东政法大学月经互助盒行动的发起人。她看到梁珏微博上提到由学校开始安装校园卫生巾互助盒,就自己找辅导员说要做,辅导员同意了,她就动起来了。


更多方法可以参考《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这本书。重复一下,这书第一章节就会告诉你专业和职业根本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


第四种方法:做题!你们不是喜欢MBTI吗,那就做题吧!


不过别做MBTI,去做霍兰德或DISC……以下是几个参考。


(1)O*NET职业兴趣人格测试(英文)


(2)微信公众号@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免费)


(3)才储(收费)


(4)Knowyourself:想按照兴趣选择职业,你需要这么做(收费)


4. 今年秋招确实情况不好,拿不到offer不是你的错


在美国,继苹果微软谷歌冻招聘,美国硅谷明星公司Stripe跟着裁员14%。国内字节和鹅厂也有类似的情况。所以,确实有寒意,就不赘述了。


有几个想说清楚的事:


没有人能一劳永逸地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也不存在永恒的热爱。


哪怕我超前同龄人很多,但也时不时有很多迷茫。真正的爱应该是痛苦的,不是只有高纯度的愉悦。就像你跑步要费尽力气跑过“极点”才会轻松自如,想要精通游戏就要投注大量精力(就像宫崎英高的黑魂系列),学习也是先苦后甜。


我一直在写东西。有人很羡慕我,说我很早就找到热爱。不是的,大部分时候也是痛苦的,坐很长时间是常态,也改过很多次稿子,只是最后的成就感恰好能盖过付出的痛苦,所以就坚持下来的。找到热爱只是一个起点。人生即是修行。


中国的劳动市场特色就是僧多粥少,一线城市相对来说拥有更多资源和就业机会,也不是熟人社会。如果你在乎社会主流规范(如到年纪就该结婚、女人不该XXX),并为此痛苦,可以考虑到远离老家的地方生活几年。


目前的情况来说,有offer比offer好不好重要。当然有好去处必须争取。面试也是一种技能,需要不断练习。不要把最想去的公司放在第一个面试!我在米哈游的面试就是第一次面,太自信,下场不好,但如果让我多接受几次面试,我有信心做得更好。


结语


总之,不要害怕失败,不要害怕丢人。


大学生一无所有,根本没什么好失去的,踩坑的经验越多越好,强大的心智是做事的本钱。


怀疑自己做错了选择?多看看你已经拥有的。没有机会就去制造机会,永远“尽人事”,再“听天命”。


脚注:

[1] 我和朋友铁窍曾经讨论过大学小组作业中的社会规则,铁窍的毕业论文和这个有关,见《大学小组合作怎么就成了职场生存学话题?| 就要做梦 10》

[2] 《如果我们永远无法了解世界的运行逻辑 | 读书笔记》《不能说“不”的“规格一代”:当代韩国教育过度、半失业的年轻人》,另外推荐《音乐神童加工厂》

[3] 根据我网上冲浪的经验,现在10后有兴趣爱好的孩子已经非常多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狭间观世(ID:honey-bullet),作者:蜂蜜糖果子弹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