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11-08 15:08
到底什么样的征婚条件才算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有一位朋友,多年前毅然离开安逸小城,前往大城市打拼。虽然艰辛得多,她却远比以前开心。因为在小城里,总有人说她太孤僻,她也觉得自己找不到可以沟通的人。到了大城市,她就像换了一个人,在社交方面非常活跃,简直朋友遍天下。


所以,很多人总是把“适应能力”挂在嘴边,认为一个人在某个地方不能适应,就是个人问题,其实是逻辑谬误。没有哪个人能跟所有人打成一片,因为个体差异是摆在那里的。即使是见谁都能说上话的保险业务员,也只不过是为了工作糊口被迫而为之,还不能保证大家都喜欢他。一个在朋友或家族聚会里非常活跃的人,把他扔进戏剧圈的饭局,他可能就一句话都憋不出来。许多人对一个人是否“活跃”的判断,多半仅仅基于自己认知内的场合。


如果非要拿“适应能力”说事儿,我这位朋友敢于放弃安逸生活,一个人去大城市打拼并立足,还开拓了巨大的社交圈子,适应能力真比那些当年说她“太孤僻”的小城人高多了,甚至高于绝大多数人。


这位朋友之所以离开小城,主要是因为没朋友。一群人坐在一起,聊的全是单位八卦。想恋爱的话,连个看得上眼的男生都没有。倒是有许多人为她介绍,张嘴就是什么什么职业、什么什么级别,条件非常好,朋友最后烦不胜烦,直接告知天下:“老娘自己会找。”


之所以烦,是因为所有人为她介绍的男生,面目都是极度模糊的。他们只有一个工作单位、一个岗位和级别、还有房子。她说:“工作单位和职务,再加上房子,能组合成一个人吗?为什么连一个‘人’字都组合不出来,我连面都没见过,就先得到了‘条件好’的定义,甚至觉得我不嫁给对方就错过整个世界了呢?”


在她看来,一个人的首要“条件”就是三观,读过多少书(不是指学历)、读谁的书、有什么兴趣爱好、对社会事件持何种观点、如何定义“文明”、如何看待世界……如果价值观不合,聊都聊不到一起去,结婚了也是悲剧。


她的这种看法,当然会被打为异类,毕竟在如今的社会状态下,这么“不现实”的真是太少了。


其实从现实角度来说,一个人的工作和经济条件,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社会竞争力,以及提供稳定生活的可靠度。这一点我从不否认,但一个人的“条件”如果仅限于此,那不但片面寡淡,还可能会造成大量的悲剧。


对于“条件好”这个词,许多人都有“迷之自信”。我们经常在各种场合听到类似的说法,但听到最后,往往归结为体制内工作,如果父母也是体制内,领着退休金,那就更是好得不得了。当然,学历也是附加值。


我经常会收藏一些乱七八糟的公号,用于观察社会。有个青岛征友的公号就非常有趣,众所周知,山东人对体制内工作相对比较看重,所以早几年经常有关于山东的段子。比如过年回家,带回去的年货千万别说是自己买的,要说是“单位发的”,大家才会觉得你在体制内混得不错。又比如除了公务员和老师,即使你是年入百万的互联网大厂员工,亲戚也会劝你不要再不务正业,回来考个街道办多有前途。


当然,这两年情况变了,“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大厂员工纷纷失业。所以这些就不再是段子,而是最真实的社会呈现。征友公号也很有趣,如果征友征婚者是公务员、国企或者教师,就会在标题里着重强调,征友征婚者如果没有编制,才会出现“收入”“帅”“美”之类的字眼。


你看,逻辑多么简单:有编制,就不需要强调收入和外貌,只有没编制的人,才能拿收入和外貌做卖点。如果连收入都不提,只有外貌,那就更没有竞争力了。如果编制、收入和外貌都没有,抱歉,你根本没有登上这个栏目的资格。


还有更有趣的,会在标题中强调父母也是体制内人员,甚至上溯到祖辈,这显然是“条件最好”的级别。


它对“条件”的定义,显然符合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世俗定义。如果像我那位朋友强调三观和知识层面的东西,那就很有可能会被扣上“不现实”的帽子,大家会来一句“跟谁过不是过,说那些没用的干什么”。


从“现实”角度来说,这当然是对的。但如果每个人都这样,这个世界该有多么无趣呢?


我见过许多双学位硕士博士,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甚至没有读过任何一本课外书,除了学校指定阅读之外;他们没有看过一部电影院之外的电影,对那些光影经典一无所知;他们听说过金庸古龙田中芳树,但只会说“这些东西一点用也没有”;他们没怎么看过动漫,因为六七岁时父母就不允许他们再看“小孩子的东西”;他们一旦一个人闲下来,就会高呼无聊,因为没有任何兴趣爱好可以帮助消磨时间……


他们的世界既纯洁又复杂,纯洁的是他们只听过一种声音,来自老师和父辈,听到任何与教科书有差异的东西都无比惊诧甚至恐惧,复杂的是他们又很“成熟”,深谙等级制度,坚信所谓的传统,知道该如何“做人”。


他们显然是批量生产出来的一群,按部就班,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考上编制,然后以“条件好”的姿态待价而沽,成为婚恋市场上的抢手货,父母的荣耀。但如果你用“有趣”来衡量的话,他们或许未必合格。


很多人说,结婚就是柴米油盐,想那么多干什么。但事实上恰恰相反,既然是“生活”,就需要开心,在得到稳定生活或是努力好好生活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有个人与你一起笑,一起沉溺于世界上那些美好的事物?如果谈都谈不来,其他还有何用?


我一向欣赏有趣的人,就像我对许多职业有着天然好感一样。比如图书编辑这个行当,除了少数人之外,这个行当的大多数人都不太容易:入行门槛高,多半名校高学历,但收入不高,甚至有些低,如果他们不干这行,完全可以找到一份又稳定又收入高的工作。而且,他们必须面对越来越少的书号、越来越严格的规定和越来越局限的书稿来源,想出一本好书,需要耗费大量的心力。所以,干这行真的需要理想主义,需要那种“不太现实”的心态,但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确实都挺有趣,不管健谈还是木讷,都像一个真正的人。


如果按世俗条件来定义,一个即使在家里说话也很难摆脱办公室腔调的编制拥有者,当然比这些图书编辑强,但后者很有可能更符合我们对“人”的定义——有梦想,懂坚持,还有胜任这个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


婚恋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当然体现着社会的整体价值观。你对“条件好”的定义,也是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呈现。在曾经的漫长岁月里,中国人不知何为自由恋爱,只知服从,“夫为妻纲”作为“三纲”之一,让无数人陷入黑暗。中国人品尝到自由恋爱的滋味,不过百年时光。如果一个“条件好”的框架,再度将爱情限制在某种范围之内,它当然是现实的,也是“正确”的,但恕我不能同意,我也欣赏那些同样不能同意的人。


因为,个体的努力,从来都无法改变一个社会,但起码可以将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那些原本是废话的常识 (ID:feihuayuchangshi),作者:叶克飞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