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11-14 11:15

印度GDP全球第五,民众为何仍“重度饥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工力量 (ID:guanchacaijing),作者:江怡,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10月15日,欧洲两个非政府组织联合发布了新一年度的全球饥饿指数报告。印度在该报告列举的121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107名。


印度媒体相关报道


该报告发布当天就在印度国内引发轩然大波。印度政府拒绝承认这一指数,并称其污蔑印度形象、忽视印度的努力。


印度政府为什么会如此“破大防”?


一、全球饥饿指数


全球饥饿指数(以下简称GHI)是由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收集和研究,并由德国“救济世界饥饿组织”(Welt Hunger Hilfe)和爱尔兰“关注世界”(Concern Worldwide)两个非政府组织联合发布的报告。


GHI所评估的国家和地区是根据2000年以来营养不良发生率和儿童死亡率的数据确定的: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自2000年以来任何一年里,营养不良发生率≥5.0%,或者儿童死亡率≥1.0%,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就会成为GHI的评估对象。


全球饥饿指数以四个指标为依据,分别为:营养不良(即热量摄入不足)人口比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岁以下发育迟缓(低于同龄标准身高)儿童比例和5岁以下消瘦(身高别体重偏低)儿童比例。


该指数以百分制衡量饥饿程度,营养不良人口比例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所占权重均为1/3,5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率和消瘦率各占1/6。根据最终得分划分至不同的类别:得分≤9.9的国家和地区归类为“轻度饥饿”;得分在10~19.9为“中度饥饿”;得分在20~34.9为“重度饥饿”;得分在35~49.9为“警戒”范围 ;得分≥50为“极度警戒”。



而印度的相关指标数据,确实不好看:


16.3%的印度人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


近20%的5岁以下儿童处于极其明显甚至危及生命的饥饿状态;


每三个儿童中就有一个发育迟缓,大约35%的此类儿童未达应有身高;


儿童消瘦率达19.3%,为世界最高。


因此,印度在此报告中的分数为29.1,属于“重度饥饿”范畴。


而在2000年,印度以38.8分归类于“警戒”范畴,此后相关情况有所好转,2007年得分36.3,到2014年这一分数降至28.2。


实际上,虽然印度国内饥饿指数大体上看似在慢慢下降,但真实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首先,纵向来看,部分指标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印度国内营养不良人口比例自2014年以来有所增加:从2000年的18.4%降至2007年的17.5%,至2014年再跌到14.8%,但到2022年该比例又有所上升,为16.3%;


5岁以下儿童消瘦率从2000年的17.1%升至2007年的20%,在2014年有所好转,降至15.1%,但在2022年再次上扬,达到统计时世界最高的19.3%;


虽然5岁以下儿童发育迟缓率稳步下降,从2000年的54.2%降至2007年的47.8%,但是在莫迪执政期间改善缓慢,从2014年(38.7%)至2022年(35.5%)只落了3%左右;


唯一得到明显改善的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0年的9.2%减少近6个点至2022年的3.3%。


其次,横向来看,在世界范围内,印度这些年在GHI指标方面相比于其他国家,是明显退步了的。


2022年GHI得分低于5分且分数差异小的17个国家没有单独排名而是集体排名1-17,这其中除了欧洲国家外,还有土耳其、智利、乌拉圭、科威特,以及中国。大部分非洲国家虽然排名靠后,但仍有些非洲国家排名高于印度,例如南非(59)、毛里求斯(62)、苏丹共和国(106)


或许,相比遥远的非洲,与南亚周边国家的对比更能给印度带来会心一击:在南亚上榜国家中,印度也是名列倒数——斯里兰卡列64、缅甸处71,尼泊尔居81、孟加拉国排84,连彼此不断较劲的巴基斯坦,都甩自己一小截,拿到第99名的位置;在整个亚洲范围内,唯一落后于自己的国家,只有差自己两位、排名第109的阿富汗。


印度媒体制作的南亚国家饥饿指数变化情况


二、“印度自有国情在此”


GDP今年成功跻身世界全五的印度,为什么饥饿指数排名会如此之低?


这恐怕和印度国内的复杂国情有直接联系。


一是因为人均粮食产量较低。


Statista Research Department在2022年10月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4~2015财年起,印度粮食产量持续增长,2020~2021财年的粮食产量为3.1074亿吨,预计2021~2022财年的粮食产量为3.1572亿吨。但是,即使如此,仍不到中国的一半。如果算人均粮食产量,印度人均粮食产量只有220公斤多。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虽然印度耕地面积世界第一(接近2亿公顷,约等于中国的1.5倍),但印度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7亩。


此外,印度国内缺乏足够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印度农民更多是看天吃饭。经常关注印度新闻的朋友可能会有种感觉,就是在5、6月份印度国内媒体对季风的关注会异常增多,而印度国内相关机构对粮食产量的预测,与季风到来的时间、强弱、持续时间直接挂钩。但季风很多时候是无规律的,分布不均且具不确定性,因此作物歉收一事难以避免。


再就是,印度农业生产模式普遍非常落后。印度国内农业严重依赖人力,对农耕器械、化肥农药的依赖度较低。机械化程度较高、普遍使用化肥的旁遮普邦因此成了印度粮仓。


二是因为粮食出口过高。


印度历来是排名世界前列的粮食出口大国,每年出口的小麦数量达200万吨左右。近些年受疫情、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影响,国际上粮食价格持续走高,更是极大地刺激了印度的粮食出口热情。2021~2022财年,印度国内小麦出口达到了惊人的720万吨。


而今年,作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的俄乌两国受战事影响,小麦出口大减,作为市场填补,印度的小麦出口会大增,有数据预计整个2022~2023财年印度的小麦出口可能会达到1300万吨。尽管印度政府在5月以“保障印度及领国的粮食安全”为由宣布全面放缓乃至禁止小麦出口,但是据官方数据显示,本财年前五个月(4月至8月)印度仍出口了435万吨小麦,同比增长116.7%。


小麦出口量的大增,导致印国内市场上小麦和小麦粉的价格大幅上涨。据消费者事务部网站刊登的数据,10月15日印度全国小麦粉的日均零售价为每公斤36.23卢比,比去年每公斤30.7卢比的价格高出18%。印度穷人负担不起蔬果这类价格偏高的食物,主要通过谷物摄取营养,却又面对粮价不断上涨的局面,处境自然变得更加糟糕。


路透社报道:印度限制小麦粉出口以降低(国内)创纪录的价格


三是因为素食习惯。


印度人的饮食习惯,可以说是印度排名低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在食肉方面,印度教徒因视牛为神圣之物而禁食牛肉,而伊斯兰教徒不食用猪肉,所以印度人的肉食多以鸡肉为主。


在素食方面,与西方由环境和伦理问题推动的素食主义不同,印度的素食主义根植于其文化和宗教。因此,印度是全世界素食人口最多的国家,大约40%的印度人奉行无肉饮食,比紧随其后的德国人高出25%,这意味着有将近5.7亿的印度人奉行无肉饮食。也有调查显示,24%的印度人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strictly vegetarian),9%是纯素食主义者(vegan),8%是鱼素主义者(pescatarian)


而素食习惯,往往会导致这些人在不同程度上缺乏维生素B12、优质蛋白质、锌、铁、钙等营养,导致营养不良人口比例上升。儿童面临的情况会比成年人更加严重,因为缺乏必要的营养容易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进而易感染疾病,提升了发育迟缓、消瘦乃至死亡的可能。


四是受疫情影响。


虽然印度经济现在有所好转,前不久还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但印度国内的民生在一波又一波的新冠疫情冲击下已受到重创。


印度中产阶级较少,增长缓慢,而且已经迈入中产阶级的人群普遍收入较低。经济自由化使富人更加富有,但中产阶级人群并未真正从中受益,加之新冠疫情,其规模又进一步缩水。


据皮尤研究中心2021年的报告显示,2020年新冠疫情使得印度国内中产阶级人数缩至6600万,3200万印度中产阶级返贫,这对印度国内消费市场而言无疑是个重创。与此同时,数百万印度人因失业而陷入贫困。


The Global Statistics 网站统计了2022年印度的贫困率,印度拥有2.28亿贫困人口,依旧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更糟糕的是,据其估计,2022年底印度还将有1.5~1.99亿人陷入贫困。


五是因为财政愈发紧张。


9月28日,印度政府宣布“总理穷人福利计划”(Pradhan Mantri Garib Kalyan Yojana)再延长三个月至2022年12月。该计划此前已投入3.45万亿卢比,分配了1亿吨以上的粮食,如今计划延长三个月,预计将多花费财政部4476.2亿卢比。


免费配给计划的第七次延长,将使印度更加难以坚持2022~2023财年的财政赤字目标,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4%。而且,人们还担心此举可能会造成小麦粮食储备的下降。


六是粮食分配不均。


印度政府在1960年代粮食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施行了补贴偏远地区和底层民众粮食的公共配给系统(Public distribution system,PDS)。PDS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粮食价格上涨,还稳定城市的粮食供给。绿色革命后,印度农业生产实现高速增长,在1970年代和80年代,PDS也随之扩展到部落街区和贫困高发地区。至今,PDS已成为印度国家食品经济管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这些措施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印度国内粮食分配依旧严重不均。


表现之一是地区分配不均。


不同的邦,分发到粮食的人口数不同。据报道,中央邦、安得拉邦、古吉拉特邦和北阿坎德邦能分发到粮食的人口数不足该邦人口总数的3%。


并且,印度各邦分配的粮食没有统一标准,有些邦会提供牛奶而有些邦却不会。以蛋白质为例,印度推出“午餐计划”(the Mid-Day Meal Scheme)以确保在上学日能为每个孩子提供不少于300千卡和8-12克蛋白质的营养。为保障孩子们的蛋白质摄入,较为富裕的泰米尔纳德邦会提供鸡蛋,而其他大部分邦并没有这一待遇。


表现之二是社会阶层分配不均。


印度底层人口太多,但是公共分配体系具有缺陷。配给卡是分配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只有拥有配给卡的人才会拿到粮食。然而,数百万的印度穷人并没有获得配给卡!


一方面,即使有很多人符合配给卡的领取条件,但因为官僚系统运作的低效而无法领到卡。对于没有配给卡的人,各邦的态度大相径庭,一些邦会强硬地根据配给卡来分发,另一些邦则会稍微放宽实行标准,为无卡人群提供一次粮食。


另一方面,PDS系统中的腐败问题非常严重。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官员和卖家会串通运送质量较低或低于合同数量的粮食。政府官员或分销商还可能在市场上非法出售粮食以谋取私利。粮食配给店官员也常常多收顾客的钱,还会分配少于规定数量的食物。种种腐败行为不仅导致配给店提供的粮食质量很差,而且售价高于规定价格,很多时候供应还不足。


三、总结


关于印度面临“重度饥饿”困境的结论,印度政府拒绝接受,认为GHI的样本数量过少、统计不够科学,否定了印度这些年在减贫方面的努力。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在减少国内营养不良方面,历届印度政府确实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受限于社会、经济、宗教文化等因素,其努力自带打折效果,一旦国内社会遭遇大波动,常会被打回原形。


印度毕竟是一个有着强国梦的国家,现在出去接受欧美媒体采访也开始不断强调自己GDP世界第五的身份,但若民众连温饱都难以为继,这话、这梦听来多少有点底气不足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工力量 (ID:guanchacaijing),作者:江怡


虎嗅长期关注出海,为应对急剧变化的出海环境,特推出“出海潜望镜俱乐部”,为大家提供一手出海资讯、链接头部出海平台,提升出海人在宏观趋势、平台玩法、品牌打造、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认知力,结交关键资源。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与我们一起高速进化。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