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OSS直聘 (ID:bosszhipin),作者:刘亚洲,编辑:贾嘉&白话日报,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教练,球队没了?为什么就突然没了啊!”
直到现在,小谢还记得那群孩子哭得稀里哗啦的样子。作为前女足队员,小谢退役后做过服务员,做过厂妹,在足球产业火爆期,她去了一家中超俱乐部下属的社会化青训机构做教练,教一群七八岁的孩子踢球。没想到,俱乐部刚刚拿下顶级联赛冠军,就宣布解散。
球市黄金年代,厨师都转行考证当教练;黄金年代过去了,球队招生都困难。不过,世界杯揭幕战,东道主卡塔尔输球,还是让人们想起了骂国足的传统项目。
“骂国足,其实没有意义,我们这一代人水平就摆在这儿了,骂出花来也没用。中国足球的希望在我带的这群孩子。至于捧女足损男足,就更是没有必要。男女足的问题差不多,我的经历,很多男足球员也遭遇过。”
以下是小谢的自述。
带伤退役时,我没有后路
我是重庆人,从小学毕业开始正式踢球,19岁退役。
其实我小时更喜欢打篮球,也被重庆市队的教练看上过,但他带我测了骨龄,发现我身高成长有限就放弃了。因为体育成绩突出,小学毕业后,我在体育老师的推荐下去了重庆一所足球学校读初中,开始足球训练。
这条路是我自己坚持要选的。无论是进足球学校还是后来去职业队,我父母都是坚决反对的。我家条件一般,全家过得最好的大姑二姑都是医生,父亲希望我也能好好读书从医,收入稳定,社会地位也高。而踢足球,特别是女孩子踢足球,看不到什么好前途。这几年,每当阴天下雨我因为旧伤浑身疼的时候,他们都会提到我当初的决定,心疼又失望,这是后话。
我初中就读的足球学校是有文化课的,我们白天要正常上课,下午五点到七点训练,只有比赛时才会集训不用上课。但是,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文化课都不怎么上心,没几个认真学习的。初中毕业后,我在教练推荐下进入一家女超球队二队,正式开始职业足球经历。
小谢给小队员们进行战术指导/受访者供图
十几岁的我踌躇满志,梦想着未来能拿大合同、进国家队。
到了职业队就彻底放弃文化课了。我们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出早操,上午下午各有一场训练,晚上偶尔加练力量。训练的细节我已经不太想回忆了,只是在网上听人吹嘘说哪个球队进行“魔鬼训练”时,我都会不屑一顾。没有经历过那些年职业足球训练的人,根本不会懂什么叫魔鬼训练。体罚、带伤训练什么的,几乎是家常便饭。
我们作为二队球员,平时会参加青年队比赛。一队比赛都没多少关注,我们这种小比赛就更没有观众了。我记得那时候每月有3000左右的训练费,吃住都在球队不花钱。如果能升上一队,收入能提高到五六千。当然这是说我们这种普通球员,水平特别高的球星也能拿到大合同,比如像王霜这种顶级球星,就能拿到百万年薪。女足的收入跟男足差距很大,但这只是指那些一线队或者球星们的薪资差距,二队或者低级别联赛的球员都没几个钱,男女没啥大差别。
在19岁左右的时候,我已经知道,自己没有升上一线队的希望了。再加上伤病因素和一些小矛盾,我主动选择了退役。我们二队那批球员,好像只有三个人进入一队,拿到了正式职业合同,其他人陆陆续续都离开了,最后球队也解散,大家各奔东西。
三年职业队训练,在我身上留下的,首先是各种可见的印记,脚腕、膝盖和腰是最明显的三个地方,当然足球运动员也就用这三个地方……前一段时间腰伤复发,别说站立跑动,就是久坐、一直躺着都不行。我去医院检查,医生建议我停掉所有工作,用一年多时间做康复,还有治好的可能。我拒绝了,一两年不工作,我吃什么?
最后悔的事,是放弃学习
一时冲动退役回家,紧跟着就是长期的迷茫。
我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谁会要我?那时候我每天就在想这三个问题,也没想出什么答案。一个初中毕业、除了踢球什么都不会的小女孩,在我看来是没有人会要的。
小谢带着球队参加比赛并获奖/受访者供图
做教练更是完全没想过。2012到2013年那会,在重庆根本没什么商业足球培训机构,踢球的孩子都很少,愿意花钱学踢球的就更少了。想要教踢球,要么去学校做体育老师,要么去体育学校、职业队当教练,我一没学历二没经验,这些机构不可能要我。
我先是在一家饭店做了一段时间服务员,后来在电玩厅里做店员,都没有做太久。那段时间一直在换工作,很不稳定,收入也低。我印象很深的是去亲戚开的制衣厂做流水线工人,一个星期我就跑了。工作很简单,看看线头、做点裁剪,跟踢球相比一点都不累,就是无聊。最大的问题是,车间里全都是大爷大妈,我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小孩跟他们在一起真的是特别别扭。
一身伤病,工作又不顺心,我偶尔会跟家人抱怨,他们就问我后悔么?我也在问自己:后悔么?我会后悔不该一时冲动离开球队,虽然晋升一队的希望不大,但我一直赖在队里,也不会有人赶我走,年龄大了说不定能转个行政岗位,薪资不高但衣食无忧。当然后面没多久球队解散,我这个后悔就没意义了。这也是中国球员面临的一个普遍性情况。
要说真后悔,就是后悔把学习扔掉了。虽然那时候训练很苦,时间也很紧张,但想要学习的话,还是有条件的。如果我能正常把文化课上完,再凭借足球优势拿个一级运动员(对我们来说很简单),退役后去读大学,毕业后做个体育老师多好。我有队友就是走的这条路,现在在学校做体育老师,我特别羡慕他们。
我那会儿也会想,如果我是一群十几岁的孩子的教练,我一定不会每天就只知道训练,我会好好跟他们讲讲,让他们早点想清楚未来走哪条路,告诉他们多读书、读大学有什么好处。
感恩,我的足球黄金时代
我生命中有两个半贵人。前两个贵人是我的队友和南京这边青训队的老板,队友在南京做教练教小孩踢球时,问我要不要一起做,老板也很热情的邀请我过来。我答应了,但有点担心,放下足球好几年了,能不能捡起来?会不会误人子弟?
去了以后才发现,像我这种退役职业球员,在基层教练员圈子里很稀缺。那是2015年前后,球市火爆,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送孩子学踢球。我后来看到过一份中国足协发布的《2020年中国省市足球发展健康指数报告》,“本地区持证教练员占人口比”项目得分仅为46.2,“足球职业教练员和社区足球指导员每年轮训人次”更是只有24.7分,教练紧缺程度可见一斑。那时候教练资格证也很水,特别容易拿到,大部分教练都是体育老师、足球爱好者之类的,据我所知,还有司机、厨师转行拿了教练员资格证教孩子踢球的。
小谢带着小朋友们训练/受访者供图
我的那半个贵人,是某地产公司老板兼足球俱乐部老板X先生。
X先生所在的俱乐部被人称为“金元足球”的代表,在外人看来,这种模式意味着成堆烧钱的球队、动辄千万年薪的运动员、走马观花来淘金的世界球星,但对我们业界来说,它也是球迷们释放热情的广场和广阔的市场。无论出于对球星高薪前景的羡慕,还是出于对足球运动本身的热爱,越来越多家长们喜欢送孩子来学踢球。感谢所有为这个市场做出努力的人,至少给了我们这些底层足球从业者一口饭吃。
我曾在一家中超球队下属的青训部门教孩子踢球。这些孩子的家长几乎都是球队的球迷,我们经常会组织一些跟球队相关的亲子活动,比如发亲情票让家长孩子一起看球、从小学员里选择比赛球童等。想象一下,你是球队球迷,比赛中你喜欢的球星牵着你儿子的手一起进场,你会有多兴奋?很多镇江、马鞍山等外地的孩子家长都会开车送孩子来训练,训练结束再接回家。
我带过的孩子,大部分经济条件都很好。我记得当时的学费是每学期4000块钱左右,耐克阿迪的球鞋一双千八百,大部分孩子都有好几双。球衣、防护装备、营养品什么的就不说了。想想我们小时候穿的20块一双胶皮鞋,时代真的变了。
作为教练,我那时候月薪大概一万左右。薪资构成是底薪加绩效,但不用承担销售任务,我只要把分到手里的学员维系好就行。只要学员不流失,绩效就可以拿满,流失一个孩子,就少一份钱。整体来说收入还可以,需要操心的事情也不多,安心教好孩子就可以了。我带的那群孩子从一开始比赛被人打十几、二十比零,到后来能打别人十几比零,成长了特别多。
后来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球队解散,孩子们痛哭流涕,家长们愤怒地来退费,一地鸡毛。还好我们这块足球培训业务被另一家企业接手,我也调整到一所合作学校教孩子踢球。能明显感觉到,球队解散后,我们招生变得困难了。当然跟疫情、体育教学改革都有关系,家长们如果对环境和前途失望,不愿意让孩子继续踢球,这个行业当然就难做了。
这一届孩子,会用脑子踢球
“教练,我觉得你说的那个角球战术手势不好,像什么举手就是给过头高球,手指下放是低平球之类的,我们一打手势防守球员就知道了。我们想换一套暗号行不行?”
在角球训练中,一个孩子找到我,要求把角球战术指示换成他们自己才懂的暗号,还给我仔细讲了他们打算用哪个词代表哪种战术。我现在已经忘了他们想的那些稀奇古怪的名词,但当时出于鼓励,我还是同意了他的建议。之后的角球训练中,这群孩子热情特别高,没人喊累,比赛中应用效果也很好。
我觉得,这就是现在的孩子和我们最大的区别。他们比我们更会动脑子,想法更多,对很多战术都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僵硬地接受教练的灌输。
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小孩,现在准备读初中了,家长和他应该都有走职业的想法。孩子的身体、速度、爆发力都还不错,但没到那种一眼就让人眼前一亮的程度。他的特点就是特别聪明,所有的技战术,我跟别人讲可能要好几次,他一点就透,并且能在比赛场上把战术跑出来。
青少年球队间互相比赛竞技/受访者供图
我觉得这种理解能力和家庭、学习是分不开的。这个孩子学习成绩不错,各种兴趣爱好也很多,我记得他还会谈钢琴、学滑冰之类的,理解能力可能就是这么锻炼出来的。孩子家长也特别重视,他的妈妈从一开始反对孩子踢球,到后来一直跟着比赛,甚至成了他的球迷。为了支持他踢球,他妈妈每天在网上看各种足球训练视频、足球培养方式等,拿笔记本记录下来,回家后跟孩子沟通,带孩子训练。
对比之下,我们这一代学球的时候,家长都是把你往球队一扔就不管了,学习没人管、心理也没人管,更没人帮你指导未来人生道路,很多球员既没踢出职业前途,也没找到其他后路,跟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说实话,拿我接触的大部分家长来说,他们很支持孩子练足球,但都不愿意他们走职业足球这条路。他们的想法很现实:这只是一个业余爱好,或者未来升学时能靠这个加分。我也理解家长的这种态度,职业道路太难走。但是只有踢球的人够多,天才才不会被埋没。
这些年来,骂中国足球的声音就没怎么停过。作为前职业球员,以及现从业者,我也想说几句:我理解球迷们的情绪,但骂这批职业球员根本没有意义,他们的年龄在这儿摆着,水平基本已经定型,你骂得再狠,他的水平也不会提高了。中国足球的未来,在这群孩子,这群成长经历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孩子。等他们长大,或许我们能看到不一样的中国足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OSS直聘 (ID:bosszhipin),作者:刘亚洲,编辑:贾嘉&白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