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数据 (ID:datagoo),作者:郑艺阳,编辑:郑艺阳,设计:梁海虹,原文标题:《扫地机器人卖不动了,龙头科沃斯市值缩水近八成,石头科技连续遭遇多位大股东减持》,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今年大家都不好过。年轻人不光不愿意换手机了,也不愿意买扫地机了。”近期,智能家庭清洁机器人品牌由利创始人钟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历经了两年双位数高增长后,从行业数据来看,扫地机器人如今确实是卖不动了。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扫地机器人零售量201万台,同比下滑28.3%。预计今年全年,扫地机器人的零售量为462万台,同比下滑20.2%。
但卖不动可不能完全怪在年轻人消费降级没钱买。
一波购买狂潮过后,互联网上扫地机器人可谓是声名狼藉,“爱好:撞墙、跳楼以及叫我救它”“人工智能还是智障”,说好的解放双手、品质生活、家务无忧,结果买回来之后“它扫完我要再扫一遍然后把它打扫干净”。
一句话总结就是,如果哪天相关话题要上热搜,词条大约就是#难用#。
一、年轻人对扫地机器人:真的爱过
世界上分为两类人,爱做家务的和恨做家务的。对爱的人来说,将堆积起来的家务活一扫而光,看着家里从混乱到整洁,是生活里难得的舒压时刻。但对于厌恶家务的人来说,家务的本质就是无意义的重复与消耗,脏的东西弄干净,干净的东西又变脏,没有任何进展,只是在维持现状。
因此,与这些年红过的各种巴不得把一个需求拆成八个产品的鸡肋小家电不同,扫地机器人对许多人来说,真的是刚需。
从小见证着各种科技产品提供的生活便利,年轻人也更愿意相信通过使用智能化产品能够提升生活品质,让居家生活变得更便利和轻松。高喊着“解放双手”的智能化家居产品轻易俘获了他们的心。
智研咨询调研,扫地机器人的主力消费群体中,21~30岁占比42.33%,31~40岁群体占比为34.95%。
此背景下,2020年疫情早期影响直接催热了整个扫地机器人行业。当时大部分消费者因长期居家,清洁需求激增。而当时爆发式增长的直播行业也助力不少——罗永浩直播间带货石头科技,薇娅、李佳琦带货科沃斯,扫地机器人的测评、推广内容刷屏社交平台,大规模的营销推广以及直播平台的助力,彻底激活了人们的购买欲。
根据中怡康与奥维发布的零售市场数据,2020年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达79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了23.31%,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扫地机器人市场。
扫地机器人快速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最近三年,开学季生活电器、个护电器“三大件”逐年更迭,扫地机器人始终稳居榜首,成为大学生宿舍必备神器。
除了自己用之外,扫地机器人也成为送礼的首选。年货置办权交到90后手上,来自天猫的数据显示,土特产、保健品、衣服鞋帽等年货“老三样”开始被无人机、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等“新三样”取代。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扫地机器人(40.8%)成为中国家居用户使用最多的智能家居产品。
凶猛的购物热情让投资机构对这个赛道充满乐观。天眼查数据显示,近三年国内清洁机器人、扫地机器人企业相关融资达到65起,已披露金额近60亿。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扫地机器人创业公司融资达到17起,包括Trifo、追觅科技、乐生智能、由利等,几乎每个月都有品牌完成数千万级别的融资。
西部证券预计,到2030年国内扫地机器人在城镇家庭中的渗透率将达到45%,在农村家庭的渗透率将达到 5%,总体渗透率约33%。部分投资人甚至将其视为下一款“洗衣机”,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像洗衣机和冰箱一样普及,最终渗透率达到90%以上。
二、扫地机器人如今卖不动了
相较于过去,扫地机器人正在变得“好用”。
扫地机器人一般按功能分为四大系统:导航、清洁、续航以及交互。清洁系统决定了能否扫得干净,在此基础上叠加的其他功能决定了能否扫得聪明。
早在1996年,伊莱克斯发布全球首个扫地机器人三叶虫,2001年,戴森研发了扫地机DC06,但由于太笨重且量产存在问题,最终未能上市。2002年,美国iRobot公司开发的Roomba系列扫地机器人成为第一款真正大规模量产销售的产品,从而带动了第一波产品潮。
早期的扫地机器人采取随机碰撞的方式进行清扫,经常出现反复清扫或大面积漏扫的情况,清洁效果相当有限。早期用户主要以科技发烧友为主,购买动机大多是尝鲜猎奇。
从扫地机的发展历史来看,各厂商主要是围绕导航系统和清洁系统进行技术升级。每一次关键导航技术的标志性突破都带来了行业的爆发。
历史上行业规模经历过三轮快速增长,背后的驱动因素分别是2010年激光导航的运用、2015年视觉导航加速了全局规划技术的成熟、2020年多传感器融合进一步提升机器人地图构建与路径规划能力。其中,全局规划技术的成熟带动全球扫地机器人销量从2015年的584万台快速攀升至2018年1151万台,3 年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达 25.4%,市场规模从2015年11.3 亿美元到2018年24.9亿美元,3年CAGR达 30.1%。
与此同时,清洁系统也在不断升级迭代,扫地机器人的清洁功能从以前单纯的地面吸尘(作为吸尘器替代品出现),增加防缠绕设计(AeroForce滚筒设计),再到增加拖地功能以及自清洁能力升级——2021年,扫地机器人出现了全能基站(自集尘+自清洗)、自动上下水等产品形态。扫地机器人的功能逐渐覆盖整个清扫的整个链条。
单个产品在导航、避障、清扫等方面的突破创新,使扫地机逐渐撕掉“人工智障”的标签,《2021年扫地机器人市场发展白皮书》调查显示,购买扫地机器人时间越近的用户好评率越高,同时弃用率也更低。
但想要成为下一个洗衣机,扫地机器人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拥有5亿户家庭的中国,奥维云网数据显示,目前城镇家庭扫地机渗透率约为6%,扫地机器人整体销量约650万台左右。
对标一户一台的洗衣机,扫地机器人行业需要更广阔的消费群体。
然而经历过两年暴涨的家用扫地机,今年的增长骤然放缓。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扫地机器人产品均价进一步提升,行业进入额涨量跌的增长困境。扫地机器人零售额同比增长9%,零售量同比下滑28.3%。
高速增长消失,扫地机企业自然首先受挫。A股的扫地机器人“双雄”科沃斯和石头科技自上市以来连续遭遇多位大股东减持,科沃斯从市值最高时的超1400亿元到现在的不足400亿元,缩水近八成,石头科技相较2021年6月高点的993亿元市值,下跌超70%。
三、更加智能的机器人,消费者为什么不买账?
价格成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随着产品不断迭代升级,功能更加全面,扫地机器人的价格也来到了一个高不可攀的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隔绝大多数想购买平价产品的消费者。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年轻用户中线上消费能力在3000元以上的群体占比仅为9.3%。
2018年扫地机器人线上渠道的均价约为1961元,而在2021年拔高到2855元,增长了近50%。高端型号售价普遍在4000元以上,部分甚至接近6000元。
另一份调查结果更直观展现主流消费者的价格期待——64%消费者能接受的扫地机器人价位不超过2000元。
产品卖得越来越贵,并不意味着产品就越来越好用。随着扫地机器人从小众走向大众,问题渐渐开始出现了。
最开始是不太起眼的那些。比如,目前仅部分高端产品支持自动集尘、抹布自清洁功能,而大多数主流型号则需要自己动手完成垃圾打包或抹布清洗更换,产品不如想象中的那么智能便捷。
此外,扫地机器人对使用者和使用环境的要求较多。它在开阔的空间使用起来确实高效方便。但对于他的主要消费群体——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普遍居住面积更小,也更可能利用地面堆砌杂物。
根据贝壳2021年前三月重点40城成交数据显示,人均居住面积为35.9平方米,其中一线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更小,仅25.1平方米。用户往往需要先进行人工整理,给它创造一个宽阔的工作环境。即使是这样,也很可能会被凳子腿、一只袜子、一条数据线卡住或者迷路。此外,如果是三四线城市的自建房,扫地机器人也无法对楼梯等位置进行清扫。
社交平台截图
中老年消费者或许拥有更大的居住空间,但界面繁杂、操作难度大、App步骤多等问题阻碍了不少人的尝试念头,对于他们来说,这还不如请人或者自己动手打扫卫生。
其次是噪音问题。扫地机器人与吸尘器的工作原理类似,都是通过电机运转形成风量和内部真空,从而吸入灰尘,所以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噪音,如果是对噪音比较敏感的用户往往也无法接受。
在最核心的清洁能力方面,虽说扫地机器人的清洁能力比前几年有明显提升,但面对消费者期待解决的一些日常清洁难题,比如家具下方地面、屋子边角地带等,它们仍旧达不到太好的清洁效果。
根据《2021年扫地机器人市场发展白皮书》数据,使用过扫地机器人的人群在回答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时,清扫不干净排名第二,占比达到44.9%,拖地效果不好占比达到31%。
在外观、清扫面积、智能程度、续航时间、清扫能力、拖地能力和噪音7个维度,满意度最高的是外观,拖地能力满意度垫底。
作为“懒人经济”驱动的家用机器人产品,购买扫地机器人的用户对于“解放双手”的需求非常强烈,《2021年扫地机器人市场发展白皮书》显示,65%的消费者购买扫地机器人是希望它能完全替代人工劳动,这样自己可以完全解放出来。
但目前看来,扫地机器人在智能化、自动化和清洁能力方面的使用体验还远远谈不上理想。从热销扫地机器人的评价反馈来看,不论是龙头如科沃斯,还是新晋网红如云鲸,都会出现诸如磨损地板、拖地效果不好、水渍明显等性能方面的差评。
这波购物狂潮并没有像预想中那样,带来更多大众群体,反而可能是后续口碑,让不少消费者拔了草。
此前,扫地机视为“明天产品”——使用者一旦使用了就再也回不去了,再也离不开了。也可以简单理解为,一款产品已经跨过“好用”这一阶段,逐步成为消费者刚需产品。但目前来看,“明天”似乎尚未到来。
与此同时,其它清洁类电器如手持式吸尘器、蒸汽拖把等在清洁技术上持续迭代升级,成为扫地机器人强有力的竞争替代品。扫地机器人的需求到底是不是核心需求正变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数据 (ID:datagoo),作者:郑艺阳,编辑:郑艺阳,设计:梁海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