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资讯
视频
前沿科技
车与出行
商业消费
社会文化
金融财经
出海
国际热点
游戏娱乐
健康
书影音
医疗
3C数码
观点
其他
虎嗅视界
24小时
专题/活动
虎嗅智库
登录
极速注册
取消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数码
互联网
数码
互联网
热搜词
芯片
英伟达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柔宇科技
经济
网红
货币
本地生活
账号或密码错误
2012-12-10 14:39
切糕、网络迷因和互联网营销
信海光
一夜之间,“切糕”这种核桃仁糖果火遍了中国互联网,成为热词冠军。
切糕真名“玛仁糖”,在中国大小城市街头均有流动摊贩出售,人所多见,实在不足为奇,而这原本普通的食品为何会瞬间爆红于互联网,是个颇有意思的话题。
在表面上,引爆“切糕”的是一则由“岳阳公安警事”官博发布的市井新闻,讲某村民在购买切糕过程中与新疆摊贩发生冲突,“损坏核桃仁糖果约16万(后确认为96600元)”,最后以“十六名新疆人员财物得到赔偿并被遣返回疆”结尾。随之,“切糕”开始走红。
一则普通市井新闻是无法“发动”无数网民自发参与传播的,岳阳“切糕事件”之不普通之处在于,这个话题极为跨界,在多个角度都有引爆点。比如各地市民购买切糕曾上当受骗的共同经历,相关的人会参与讨论;比如关于切糕本身的常识性探讨,科普贴“切糕为什么这么重”就流传很广;比如切糕的“天价”;再比如民族政策、地域歧视、警方办事等时事性讨论,种种因素叠加,切糕就火起来了。
这还不够。像所有网络爆红事件一样,当参与的网民达到一个临界点,“切糕”就已经不再是切糕,而变成一场无厘头的狂欢,人们藉由这个话题传播载体,争相表达自己的幽默(或“吐槽”),精彩段子层出不穷: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切糕;奥巴马宣布,超过万亿的国债将以二百斤切糕的形式归还中国;可能你是个有钱人,但你永远不会是上流社会的人,你只能是个暴发户。你永远不懂什么是上流社会!如果你一定要说自己是上流社会,那我问问你:你吃得起切糕吗?切糕恒久远,一斤永流传;爱她就送她二斤切糕吧;宇宙中密度最大的三样物体是黑洞、中子星与切糕......当这些文字开始流行的时候,一个网络神话宣告诞生。
“切糕”的火爆,是一个典型的“网络迷因(Internetmeme)”事件,一般来说其特征有三个,一是它的所有传播过程都是自发的,没有任何强迫性;二是,迷住网民的往往不是他们在传播什么,而是他们参与传播这个过程本身;三是,它们在网络上消逝的速度往往跟爆红的速度一样快。
最近可与“切糕”事件互为比较的当属“江南style”。这首MV的旋律并不动听,所谓骑马舞也美感缺缺,怎么就会火遍全球呢?很多人对此苦思不解。很显然,如果继续从MV本身去找原因,再想100年估计也不会得到结果。答案只在“江南style”之外,人们不是为这MV倾倒,而是在参与、传播和模仿中获得快乐。
如果只需参与既能获得快乐,而传播又不付出成本,哪怕被传播的是一堆牛粪,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令人同情的是,这几天天王周杰伦还在号召中国艺人联合起来,抵制“江南Style”,弘扬“中国Style”,支持华语歌曲。这种“关公战秦琼”似的比拼,又会有什么结局呢?
江南Style本来就不是一首歌。
事实上,无论“切糕”也好,“江南Style”也好,以上分析虽都在逻辑之内,但其“事后诸葛亮”性仍难否认。因为有一个问题互联网界至今不能回答:具有相同特质的、可能火起来的热点成百上千,为什么最后真正火起来的只有那么几个?
网络爆红的“第一推动力”究竟从哪里来?没人知道。这大概就是互联网的魅力之所在吧,这大概就是“网络迷因”的“迷”之所在吧,这大概就是网民集体智慧之所在吧。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互联网营销,试图以人造的“第一推动力”掀起网民的参与传播热潮,甚至不惜雇佣大量水军,但至少从目前看,还没有发现任何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网络迷因”现象是出于策划所为。
然而,“网络迷因”虽不能人造,但却可以借力。在我印象中,对“网络迷因”利用最好者,可堪一提的是“山寨”服装品牌阿迪王。“世界上只有七双真正的阿迪王,收集全部七双阿迪王就能召唤神龙”......在网民起于冷嘲热讽和恶作剧般的口碑转播中,阿迪王“破罐子破摔”,迎合网民审丑娱乐需求及恶搞心理,制订营销策略,居然一年净利润破亿,超过老大哥李宁。可谓借力“网络迷因”的典范。
还有近期正热映的《少年派》,也是由于一言难尽的“网络迷因”,在中国网民间形成独特的口碑传播热潮。居然票房超美国本土,更是全球除中美之外所有票房的两倍,达5300万美元,如果制片方反应够快,迅速制定借力“网络迷因”的强大营销方案,相信成绩会更好。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既然“第一推动力”非人力所能复制,那现在社会上那些号称某某现象是其策划,某某事件是其推手的诸多所谓水军公司的可信性就可想而知了,它们贪天之功为已有,除了过把吹牛的瘾之外,无非是想自壮声势多忽悠点客户而已。
水军力量再大,在网民的海洋里,又怎能掀起浪花?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比如这个电影季有档期的某些著名导演,还借用水军去各网站刷分,以至成为丑闻。但那些网络口碑好的电影,有哪部是靠水军之力推上去的,这简直是对网民智商赤裸裸的侮辱。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商业消费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分享至:
0
大 家 都 在 看
末日切糕的奇幻漂流——浅谈社交广告
观察+
13:06
#又有人分析年轻人
科目三,从小镇青年到被商业收编
真故研究室
北上广没有靳东,四五线没有李诞
远川研究所
从郑爽到吴亦凡:网络梗文化的繁荣与迷茫
北京大学社会化媒体研究中心©
2024网红快速消亡史:火得快,凉得也快
潜水鱼X
印尼“宽带侠”为什么会在中国互联网火起来?
游研社
从“村口八婆”到“姐妹互助”,豆瓣鹅组的AB面
新周刊
窃·格瓦拉背后的“审丑”社会
财经无忌
网红如浮萍
首席人物观
为什么冒犯式的广告越来越多?
真故研究室
一个烂梗的生命只有几个小时,有人想给它完整的生命
跳海大院
05:56
#“文娱”游戏
“冒犯”是一种幽默?屡屡踩雷的笑果文化被重罚
冷叔笔记
10:51
#“文娱”游戏
用爱发电的二次创作得罪了谁?
暴富研究局
04:53
#内幕大揭秘
谁在利用你的情绪赚钱?
冷水财经
17:16
#广告够新潮
消费在升级还是降级?揭秘广告里隐藏的5个中国
花狸胡说
08:49
#前浪往事
为什么说“天涯”论坛是中文社区的黄金十年?
科技狐
07:50
#“文娱”游戏
别尬吹了,《鱿鱼游戏》就是个营销出来的缝合怪
冷水财经
06:08
围观、讨论与撕扯:豆瓣鹅组,究竟是个什么组织?
吴怼怼
12:38
#又有人分析年轻人
给有钱人当奴才?中国互联网20年拜金简史
IC实验室
10:15
#“文娱”游戏
网络水军,一场互联网的虚假繁荣
科技狐
大 家 都 在 搜
芯片
英伟达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柔宇科技
经济
网红
货币
本地生活
APP内打开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
元
匿名赞赏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