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2-01 13:03

如果《流浪地球2》导演是诺兰,它的评分应该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学派 (ID:quantumschool),作者:冯诺,头图来自:《流浪地球2》剧照


如何理性、客观地看待《流浪地球2》?


这是一个严肃且谨慎的话题,这不仅是一部影片,也是民族性格的磨刀石。


如果一部影片的满分是10分,那我该给它打几分?


首先谈表扬的部分


1. 从0到1,伟大的开创者


评分:10分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一定会对以郭帆为创始人的“流浪地球”团队心怀敬意。


因为这是一个从0到1的全新领域,一个你很有可能失败的伟大项目。


《流浪地球》拍摄的每一天,可能都是自我怀疑的每一天。


它投入太大,风险指数太高。


成功的可能性1%,失败的可能性99%。


没有一往无前的理想,没有强大的心力很难坚持下来。这样的项目是产业原点,也是行业的“第一推动力”,值得敬仰且尊重。


2. 长期主义者


评分:10分


《流浪地球1》拍了4年,


《流浪地球2》又拍了4年。


相比于其它类型影片,难度要高了数倍。


每一个特效镜头,每一个背景设定,每一个硬核点子,都是需要时间来进行沉淀,没有任何可以投机取巧的地方。


图片来自:采访截图


在这样一个人人想着一夜暴富的时代,做一个长期主义者是何其艰难。


3. 建立科幻工业体系


评分:9.5分


《流浪地球》系列将引领中国建立属于自己的科幻工业体系。


一部耗资巨大的科幻电影,需要多个部门,上千人进行协作才能完成。


每一个环节都有着极为严格的工业标准要求,这曾经是好莱坞的特权。


《流浪地球》系列问世后,代表我们已经有一定的制作科幻片的工业基础。


其中的人才、经验都可以被传承下来,甚至复制、传播。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有机会建立起科幻工业体系。


4. 一部真正的硬核科幻大片


评分:9.5分


无论如何挑剔,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流浪地球》系列是一流制作的硬科幻大片


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1》是实打实的硬科幻制作。《流浪地球2》在画面特效、配乐音效、道具细节等各个方面又前进了一步。


要特效有特效,要硬核有硬核,要场面有场面。不是披着科幻外皮的生活片,而是根正苗红的科幻巨作。


《流浪地球2》太空电梯


虽然在在哲学思辨上与《黑客帝国》相比较于浅薄,在深邃辽远上与《回到未来》相比有点逼仄,在硬核细节上与《星际穿越》相对略有不足。但不能要求一个新产品一问世就尽善尽美,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非常优秀。


客观来讲,近年来好莱坞又有什么好的硬核科幻大片呢?


5. 强化民族自信


评分:9.5分


科普、科幻、科学、科技。


一直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为稀缺的prompt(关键词)


中国现在最缺乏的就是优秀的科幻作品,其它类型电影都不缺。


我们在国际电影上那些拿奖的作品,倒腾来倒腾去,无非还是回望历史,或者是现实类题材,从来没有出现过展望过未来的大手笔。


而科幻电影作为电影业中金字塔尖的类型,它代表的就是文化产业的最高水准。


《流浪地球》这样的影片,才能带来真正的文化自信。


6. 世界级的价值观输出


评分:9.0分


科幻天生就是普世性的,好的科幻一定是世界性的。


因为科幻最核心的科学思考,是超越种族性和社会学的。


《流浪地球》系列,给世界科幻带来的是影视审美的新突破,是中国人或者说东方人对未来的忧虑和思考。



同时,《流浪地球》系列也可以借助影视产业这种最具传播力的工具,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与世界进行对接。


我们不再仅仅只是回首过去,还能遥视未来。我们不再仅仅沉迷于《西游记》式的凭空想象,还能在科学的构架上进行未来思考。


7. 对科学的尊重


评分:8.5分


《流浪地球2》的片头,霸屏的科学公式很有意义。


每一个公式,都支撑着《流浪地球2》作为硬核科幻的一面。


没有质能方程,人类造不出核武器来炸掉月球;


没有贝叶斯定理,MOSS难以完成550系列的迭代;


没有薛定谔方程,不会有量子计算机550A协助建造行星发动机;


没有麦克斯韦方程组,领航员空间站与地球的无线通信无从谈起。


在电影片头,数百个经典的科学公式变幻组成了文字、图案,这仿佛是一种具象科影融合的完美呈现。


每一个公式,都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和结晶。


把科学公式放在开头带来更多意义:它可能让孩子了解公式背后的魅力,启迪科学梦想。


那些一个又一个的科学名词,也可能会勾起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好奇心。


8. 元宇宙(数字生命计划)的介入


评分:8.5分


这是对新科技的敏感,将现实科技与科幻结合起来。


如果地球出现灾难,数字生命和流浪地球的确是两大方向。


一个向内,一个向外。


在现实中,人们常常也将元宇宙与星辰大海相对立。


前者向内拓展,后者向外延伸,但实际上两者并不对立,最终殊途同归,共同发展。



图丫丫成为数字生命体,最后帮助人类摆脱月球危机,就证明了这点。


数字生命计划,是让人类意识转入到数字世界。


只要载体(母宇宙)不灭,人类就可以实现永生。


9. 真诚体现在细节之中


评分:8.5分


这是一部需要细看的科幻影片,对《2001太空漫游》《黑客帝国》等都有大量致敬,蕴含的人文思考不亚于这些经典硬科幻。


与第一部的连接,以及给第三部埋下的伏笔,不认真看的确感知不到。


你在影院可能只是看了3小时,小说也就两万字左右,但电影剧本的的各种背景设定,只怕20万字都不够。


虽然剧情存在一些逻辑混乱和科学漏洞,但这些瑕不掩瑜。


10. 亲情让人感动


评分:8.5分


图恒宇这个角色,刘德华真的演活了。


这个角色不管是在心理层面的丰富性,还是在细节刻画上都值得回味。


刘德华在处理不同的情绪时,脸上的表情堪称完美。


在日常工作中,图恒宇沉静而冷漠。


在同女儿对话时,图恒宇欣喜又痛苦。


当丫丫接入550w时,图恒宇疯癫又清醒。



为了让女儿重新复活,图恒宇赌上了一切。


当面对“启动丫丫你会死,什么都不做你会活”时,作为父亲的图恒宇,没有一丝犹豫就选择了启动丫丫。


亲情是人类最质朴的情感表达,《流浪地球2》这一点做得很不错。


11. 《流浪地球2》意义远大于《满江红》


评分:8.5分


从付出与回报的这个角度来看,我更愿意看到《流浪地球2》登顶票房第一。


希望《流浪地球2》得到更多国人的认可,并且愿意为它买单,因为这是一种正向的价值观。


当然有人说,看个电影而已,我就是喜欢爽的电影,有必要那么计较吗?


是的,有必要,因为《流浪地球2》对民族、国家甚至全世界的价值远大于《满江红》。



可以做一下对比,先声明以下仅为个人观点:


①前者属于硬科幻,实打实的工业品;


后者是合家欢,小打小闹的贺岁片。


②前者属于大制作,成本高,需要承担高风险;


后者有各个顶流明星参与,可以保证正收益。


③前者属于展望未来,讲述科学与想象;


后者是描述过去,用历史去套故事。


④前者制作周期长,但构建了全新的电影工业体系;


后者只拍了51天,仍然在走传统的电影路线。


⑤前者为新时代的人耕种了新的精神食粮;


后者非常保守地在沿袭过去用剩下的遗产。


⑥前者充满了电影领域中的理想主义;


后者充斥着商业算计的现实主义。


⑦前者在扎扎实实地攻坚克难;


后者在用投机取巧的资本操作。


⑧前者赢得了属于更多人的尊重与讨论;


后者赢得了更多的票房与资金。


…………


为什么更希望看到《流浪地球2》大获成功呢,因为期待付出心血越多的作品,获得更多的市场认可。


如果小成本、合家欢的电影能够轻而易举地大卖。


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愿意去拍摄更具难度的电影。


这样中国的电影技术就很难有什么进步,这个道理不难懂。


以上是表扬部分,以下是批判部分


1. 硬核部分存在问题


评分:8分


①相控阵核爆引发月球的自我坍塌,月球不可能产生核聚变;


②重启互联网根服务器无意义,根服务器只是域名解析服务%(DNS)的关键,DNS解析是分级的,根服务器只是保存了顶级域名对应的ip地址,实际上根本没多少数据;


③月球上三台发动机出故障,它所产生的推力都很难让超过7000亿亿吨重的月球在几天时间里快速调转飞向地球;


④数字生命计划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同时意识的诞生缺乏说明;


⑤核爆部分的机械装置手工启动也过于理想化;


…………


月球发动机分布位置


但相对于它的整个硬核设定,这些都瑕不掩瑜。


许多布景道具都经过严谨计算,并不能完全避免硬伤出现。


但科幻不是科学,电影本身也需要讲究艺术性。


这其实并不是只有《流浪地球2》才有的问题。


几乎所有科幻电影/作品,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硬伤”这个问题。


比如《星际穿越》中最后为什么人能够肉身穿越黑洞。


还有打着伪科幻大旗的漫威,一个响指能灭掉宇宙的灭霸,更让人无语。


三个小时的《流浪地球2》肯定存在硬核漏洞,但仍然可以达到8分。


2. 情节上的确有些冗余和拖沓


评分:7.5分


《流浪地球2》非常长,将近3个小时。


有不少朋友说,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有几个原因。


第一,在故事叙事上,确实有些冗余和拖沓了。


如果能够更加紧凑,对中间部分情节进行删减,效果可能会更好。


第二,电影采取的是三线叙事,要完全处理好并不容易。


第三,这部电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爽片”。


《流浪地球2》是一部值得深思的科幻史诗电影:


人类如何共同面对生存危机?


50岁以上的老人应该做出牺牲吗?


AI是人类的敌人还是朋友?


数字生命是真实的生命吗?


……


对于情节冗长和拖沓的问题,确实是可以处理得更细密一些。


3. 爱情戏上的窘境与无奈


评分:7.0分


爱情戏占据影片小半篇幅,无疑影响了整体观感。


刘培强与韩朵朵之间的爱情,多少显得有些突兀。


但三个小时的科幻史诗,没有一些爱情戏也不行,否则故事线无法支撑起来。


从情节本身上讲,《流浪地球1》的紧凑其实要优于《流浪地球2》。


《流浪地球2》中这段爱情戏,有点自嗨有点无奈。


但进入后面的亲情戏,就让人舒服得多。


4. 李雪健的戏份很尴尬


评分:7.0分


电影上映时,热搜词条上写着:李雪健 定海神针。


不否认李雪健老师是一个好演员,但在《流浪地球 2》的演出好尴尬。


特别是在后半部分,关于重启根服务器时反复念叼着“要相信我们的人”,毫无科学根据的自以为是,完全没有任何逻辑,连边上的小朋友都在说“太尬了”。


…………



反而是沙溢这种中阶人物的演绎有血有肉。


这方面,当然也跟剧本的设置有关。


该赞扬赞扬,该批评批评,不能信口指责,也不能盲目吹嘘。


5. 一些小动作让人难受


评分:6.0分


《流浪地球2》本应该是一部了不起的科幻史诗,是一部世界级的科幻。


格局可以更大,可以让中国科幻走向全世界的影院。


然而,影片里面充斥着一些小动作,让人有时候很难受。


月球碎片在坠落时,摧毁的是纽约自由女神像、伦敦伊丽莎白塔、悉尼大剧院,电影是永恒的艺术作品,不要被一时的政治所左右。甚至可以说,我们可以用电影去化解矛盾,建立友谊。



如果能够更客观地呈现人类共同应对危机,或许《流浪地球2》更能体现一部伟大影片的价值。


表扬了批判了,那这部电影到底该打多少分?


1. 不要因为“含京量”,影响对影片的判断


无论是《流浪地球1》,还是《流浪地球2》。


都有一些奇怪的争议,也有一些毫无理由的差评。


原因也很简单:含京量过高(吴京主演)


所以很多人甚至还没有看正片,就已经给《流浪地球2》下了定义和标签。


但如果因为一个演员,去否定一部影片。


或者是因为一部影片,去否定一个演员。


其实都不客观,由此影响对影片的判断也没有必要。


在评价这部影片之前,放下一些刻板印象。


从电影本身出发,探讨它的好与坏,优点和缺点,会更有价值。


2. 豆瓣的评分是不是偏低了些?


目前《流浪地球2》在豆瓣的评分为8.2分。


对于一部国产电影,特别是科幻电影来说,分数已经很高。



但与国际上顶尖的科幻电影相比,这个分数并不高。


2014年上映的《星际穿越》,评分是9.4分。


2010年上映的《盗梦空间》,评分是9.4分。


1999年上映的《黑客帝国》,评分是9.1分。


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游》,评分是8.9分。


《流浪地球2》要逊色于上面这些电影吗?


也许某些方面仍有差距,但也是一流的科幻作品。


虽然有调侃豆瓣评分“国产片减一分”的传统,


但目前来看《流浪地球2》的评分还是稍稍低了些。


个人觉得,应该在8.5~9.0分之间。


3.《纽约时报》的评分是认真的吗?


纽约时报给《流浪地球2》的评分是30分,满分100分。


同时发了一篇评论文章:‘The Wandering Earth II’Review:It Wanders Too Far


翻译过来就是:流浪地球2:浪得太远了。



可以截取其中的一些评论看一看:


这部电影失去了前作的欢乐,取而代之的是三个小时的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不成熟的主题……


很难说《流浪地球》给中国带来了自己的“世界末日故事”在多大程度上是真正的电影成就,但在这部续集被它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和明显的民族主义信息所绊倒后,你会希望你只是在第一次时品尝了这种无意识的乐趣。


30分的评分,确实有些极端了。


一部分评论,也带有很强烈的主观倾向。


但强者就应该接受各种批评,并且付之一笑,没有必要神经质般地跳起来反驳。


4. 美国主流媒体的评分


《流浪地球2》在国外的总体评价,其实很不错。


美国有两家知名电影网站,一个烂番茄,一个IMDB,对《流浪地球2》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烂番茄有两个指数,一个是烂番茄指数,属于专业影评打分;一个是爆米花指数,属于普通观众打分。目前《流浪地球2》得到的分数分别是77%和96%。


横向对比一下,诺兰执导的《星际穿越》,得分是72%和86%。



而IMDB给《流浪地球2》打出的评分是8.0分(满分10分)


目前已经超过4000人打分,其中超过一半人给出了满分10分的评价。


这也证明了《流浪地球2》的质量是被认可的。


5. 如果导演是诺兰,评分会是多少?


提到科幻电影,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诺兰。


这位电影巨匠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科幻作品:


《信条》《盗梦空间》以及最负盛名的《星际穿越》。


人们对这些作品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执导者诺兰。


那么,如果《流浪地球2》的导演是诺兰,在其余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评分会是怎么样?


这里大胆猜测一下,评分会高一些,哪怕内容完全没有改变。


结:评分不重要,理性客观最重要


有些人在评价《流浪地球2》时,总是充满先入为主的偏见。


在这样一个情绪化时代,理性与客观更显稀缺。


批评可以理解,但更多的情况是连影片都没有看,然后莫名其妙一顿“上价值”。


是的,我们不能盲目自大,但也不要妄自菲薄。


不要天天“赢”这“赢”那,但也不必去自我矮化。


不要动不动就“霸气”,但也不必失去勇气。


没必要拔高,也没必要贬低。好的作品就是应该表扬,好的电影就应该肯定,不要双标,极端民粹和极端崇洋都是可怕天敌。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在世界埋下了一颗中国科幻的种子,科幻电影不再仅仅是好莱坞专属。


对《流浪地球》系列的支持,远远还不是因为支持影片本身。


而是支持一种从0到1的开创者精神,支持一个团队对理想的终级追求,支持一种坚定而勇敢的长期主义,支持脚踏实地四年磨一剑的工匠气质。


这些,都是中国目前最稀缺的。


还记得吴孟达在《流浪地球1》那句意味深长的台词:“那个时候,大家都关心一种叫钱的东西”。而今天有一个这样的团队,正在挑战这种“金钱至上”的价值观。


这样的勇气,这样的团队,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学派 (ID:quantumschool),作者:冯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