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指听,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还没等去年考教资的人从成绩里回过神来,新一茬大学生已经在准备迎接今年的考试了。
2023年上半年的教资笔试明天开考。这几天在网上的相关词条下,大家不是在寻找同一考点的“笔试搭子”,就是在吐槽自己复习得如何一塌糊涂。
不过其他人即使对这场考试一无所知,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加入他们的讨论,只需吐出一句话——
“考点附近的酒店,怎么这么贵啊!”
是的,继高考房、考研房之后,现在又多了“教资房”。
很多距离考点较远的考生会为了减少折腾、保证状态,计划提前一天住进附近的酒店。
结果试还没考,就连续遭遇抢不到房、突然涨价、被退订等意外状况。
更惨的是千辛万苦住进去,结果发现“不如不住”。
“酒店老板是懂教资的”
单知道周末的游乐场比平时贵,节假日的酒店会价格翻倍。
却不知随着年轻人的“上岸”热潮愈演愈烈,各类考试也成为了学校周边小旅店老板们的“创业风口”。
最近教资公布了考场分配之后,就陆续有考生晒出自己的订房血泪史。
怎么说呢——单论涨幅的话,就连春节前后的三亚、西双版纳也要甘拜下风。
这些旅店的提价幅度,通常与它们跟考场的距离呈正相关。
如果需要坐一站公交、骑一段车或者打车起步价,最多也就涨个几十。
但万一紧挨着考点校门口,那直接翻两倍都算老板仁至义尽。
更常见的是像下面这家——价格从95元直接飙升到353元,完成了从廉价小旅馆到三星级酒店的巨大突破。(bushi
对于一部分考生来说,订酒店已经变成了开盲盒。
毕竟谁能想到自己咬牙花大几百订的“XX精品酒店”,其实是街边一个贴着“住宿”的小门脸?
@俞数学老师
去年底两个女孩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考教资,订住处花了两百多块。
正常情况下,这个价格至少能住上干净、宽敞的连锁快捷酒店。
她们显然也有着类似的预期,拖着行李箱高高兴兴出发,结果从进门就开始大震惊。
怎么说呢?就走廊里那种土黄色的老式木门,可以说跟《马大帅》里20块一晚的床位房如出一辙。
就像这样。
房间内部就更夸张——咱不说装修和卫生了,就这个“进门就是床”的房间面积,给老板六十都怕他赚太多。
甚至空调还要额外收费,2元/小时。
@俞数学老师
相比于这种“当头一棒”,另一些考生经历的是“钝刀子割肉”。
已经提前挑好了考点附近的住处,但因为下手晚了那么一点点,眼睁睁看着心仪的酒店涨到了自己高攀不起的价格。
来不及懊悔,硬着头皮去住plan B,甚至plan C、D、E。
“选错日期再点进去就贵了一倍,没办法,只能退掉定个差的”。
每到教资考试前后,网上就挤满了住进“奇怪房子”的考生。
几乎都是订到平时不会考虑的“杂牌旅店”,但眼看着考试在即,时间和钱包都由不得自己挑三拣四。
@YEE.
山西一位考生住进了婚房,屋里不仅挂满了红色的帘子,甚至墙上还贴着喜字;
严重怀疑酒店是说服新人临时改了婚期,就为了赚“教资房”这一晚溢价。
@黄河电视台
有人住进了麻将房,自嘲复习压力太大还能跟同学消遣两把。
只有脚下那块能移动的地板,暗示这屋子里发生过怎样激烈的金钱纠葛。
@今天星期八
有人另辟蹊径,干脆向情侣主题房下手。
……这很难评,我祝TA成功吧。
如果抛开这些例子中的荒诞,可以发现一个很矛盾的点——
教资人在外订房原本是为了保证考试状态,结果反倒住进了一个各方面都差强人意的地方。
要么房间连窗户都没有,因为通风不畅,散发着浑浊的气味;
只有窗外的假蓝天和假草皮,能带来一丝让人哭笑不得的慰藉。
@宝里宝气的宝贝
要么花了300块钱甚至更多,结果旅店硬件实在差到令人发指。
包括但不限于,空调开不了、热水器不行、吹风机还得排队公用……
当考生们穿着发霉的拖鞋,坐在小旅馆硬邦邦的床上,心中恐怕只剩下懊悔——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就从家/学校里出发算了!”
“这么远,怎么不干脆让我出国考”
被考场附近旅店背刺的教资人们,很容易把气撒在涨价的“无良老板”身上。
不过从朴素的供需关系来看,敢这么翻倍地涨,也是因为不愁没人订。
今年教资笔试开始打印准考证的时间是3月6日上午九点,准考证上有具体的考场信息。
在山东、河南、浙江、四川等省份,几乎就在十分钟内,很多考点附近的酒店房间都被瞬间抢空。
加上这几个月的旅游潮,各地酒店本来就涨价又难定,更让没钱又焦虑的考生们处境雪上加霜。
“别人熬夜蹲守周杰伦的演唱会,我掐点等着抢考试要住的房。”
只不过演唱会还可以寄希望于黄牛,可酒店房间没了就是没了。
哪怕你咬着牙想订个贵的,钱都很可能花不出去。
@是小雷吖
事实上,因为“逢考试酒店必涨价”快成了常态,已经有部分考生开发出了拼房的模式——
在网上发帖找同考场的“酒店搭子”,两三个人share一间房。
“财不大但气粗”的人没抢到普通单人间或标间,只好订了没那么火爆的多人间,再挂出来找人分摊房费;
遇到临近考试也没订到房的,刚好一拍即合。
甚至在一些培训机构的话术中,它已经像“答题顺序”“复习流程”那样成为了一门学问。
“资深老师手把手教你如何定酒店”“教资房需要考虑的几个要素”……
一些机构甚至还给会员拉“订房群”,让考生们信息互通。
或者干脆提供出车接送、酒店代订等服务。
“教资房”如此紧俏,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离考点实在太远。
考生在报名时其实可以选择就近的地点,但最终考点还是要以准考证上所写地址为准,存在一定随机性。
即便教资考试不像考研、考编那样动不动就要跨省,但也不意味着就可以“随便溜达着去”。
这么说吧,大家打印准考证那天的心情就像是在等彩票开奖——如果被分到了本校考点,就是绝对幸运儿。
有运气好的,就有运气差的。
以为“反正在市内能远到哪里去”,结果被一杆子支到了100多公里开外。
目前我在网上见到最夸张的例子,是被分到了隔壁县城考试,单程开车得花上3、4个多小时——
第一场笔试的开考时间在上午9点,如果真的早上再出发,算上提前入场、在家的准备时间,估计得4、5点起床才来得及。
还有一些考场距离虽然不算极远,但交通却很不方便。
地铁还没通,公交需要换乘几次线路,路上也要花费两个小时。
如果打车,动辄上百的车费+约车、堵车的可能性,还不如在考场附近住一晚来的划算。
再往深了说,相比于其他方式,订“教资房”本身也是一种降低风险的选择。
“住的远”其实有很多解决办法——比如考点附近的酒店没房、涨价太厉害,那就住个折中的位置,第二天正常通勤嘛。
但更多人的选择是宁愿拼房、住的差一点,也要住的近一点。
万一堵车呢?万一时间计算失误错过考试了呢?
所谓的教资房“一房难求”,愈演愈烈的不只是参加考试的人数,还有考生对一纸教师资格证的重视。
独木桥当然要小心翼翼走
在搜索教资人对考点远、酒店爆满的吐槽时,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在两三年前的帖子、视频中,这些抱怨往往不是来自大学生,反而是那些已经工作的考生。
字里行间担心的都是现实因素,比如早上不好叫车、考个试还要折腾那么久。
而且经常因为路程太远、工作太忙干脆“弃考”,任性得很。
但如今骂酒店难定的多半是大学生,通常被认为是最不怕麻烦的一群人。
他们在意的不止是客观上的方便,还有“尽在掌握的考试流程”和“良好的考试状态”。
所以很多人在订到位置合适的旅店之后,还会标配一系列考前准备工作——
比如预先走一遍从住处去考场的路,或者按照笔试时间提前调好生物钟。
事实上,在教资订房火爆之前,“考研房”就已经率先走向了内卷之路。
短视频平台上的考研博主,会建议大家在考点出来前就定好酒店,也就是把几个可能的考场选项都“押”一遍。
@考研双鲤学姐
比较“拼”的人,甚至会一口气订上七八个房间,随时机动。
目的不只是为了确保自己能住在考点附近,还得住得安静、舒适、不受打扰。
很多年纪稍大点的网友,或许会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
“这阵仗,以前只有高考才有。”
毕竟,只有当一场考试足够重要的时候——不惜一切代价保证考试状态,才会变成合理的选择。
从重要程度来说,教资考试当然比不上高考,跟考研、考公考编也差着一大截。
就算把一纸证书考到手,接下来也照样得去人才市场上拼杀。
同样的,很多大学生对教资的态度也并非孤注一掷,而是把它作为保底的选择。
从任何一方的角度来看,这都不是什么“决定终身的考试”,只是一张聊胜于无的护身符。
对酒店涨价的抱怨、旅馆满房的郁闷,映射出的焦虑或许并不完全来自年轻人对某一场考试结果的重视。
更来自他们眼中那个飘渺的、处处受限的职业未来。
而从“逢考研必满房“,到如今的“逢大考必满房”——
也不过是大家正在飘渺的未来中,尽可能抓住每一个可以努力的机会罢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指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