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3-14 22:14

光大转债绝境逢生,中国华融亏钱转股扮演“白衣骑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作者:万敏,原文标题:《光大转债最后时刻绝境逢生 中国华融亏钱转股扮演“白衣骑士”》,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光大银行可转债转股融资在最后一刻迎来“白衣骑士”——中国华融。


中国华融全称是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为四大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一。


3月8日、9日,中国华融连续在二级市场买入光大银行可转债。3月13日,中国华融在联交所发布了自愿性公告,称该公司董事会作出决议,同意将截至2023年3月13日持有的光大转债申请实施转股。


2023年3月13日晚间,光大银行公告称,该行日前召开董事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拟成为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股东的议案》,表决结果为全票通过。公告显示,董事会同意该行向银保监会申请核准中国华融作为主要股东的资格。


3月13日也是光大可转债(转债代码:113011.SH)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六年前的3月,光大银行发行了300亿元可转债(以下简称“光大转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光大转债未转股面值仍有241.98亿元。基于转股价格的高溢价,市场一度认为光大转债转股融资的希望渺茫。


一、中国华融“出手”


“转股几乎无望。”这是今年2月末的时候,很多市场分析人士对光大转债的看法。在距离最后交易日仅十几天的时间里,光大银行正股价格一直与转股价格之间维持着百分之十几的溢价率,要促成转股,使转股价值超过赎回价105元,很难。


2017年3月发行的光大转债,第1至第6年的票面利率分别为0.2%、0.5%、1.0%、1.5%、1.8%和 2.0%。该支转债即将于6年后到期摘牌。据光大银行发布的关于“光大转债”到期兑付暨摘牌的提示性公告,光大转债兑付本息金额为105元/张(含税),最后交易日为2023年3月13日,最后转股日为 2023年3月16日,摘牌日为 2023年3月17日。


近几个交易日,光大转债的收盘价格始终在104.9附近波动。对选择持有到期的投资者来说,扣除税费后,收益尽管微薄但至少看起来是正向的。


而选择转债转股,则是另外的计算方式了。根据光大转债《募集说明书》,光大转债的持有人在转股期内,都可以按照每股3.35的价格转股。3月13日,光大银行A股收盘价为3.06元。如按照3.35元的价格转股,转股溢价率为14.85%。如以此价格进行转股,投资者将面临浮亏。截至3月10日,光大转债的投资者选择转股的比例只有19.34% 。


这意味着,如果投资者不选择转股而是选择到期赎回,光大银行将需要偿还253亿元的现金。


转机出现在中国华融开始“买买买”。光大银行3月10日晚间公告称,截至2023 年3月8日,中国华融持有光大转债78,818,800张,占光大转债发行总量的26.27%。3月9 日,中国华融增持光大转债 42,868,060张,占光大转债发行总量的14.29%。截至3月9日,中国华融累计持有光大转债121,686,860张,占光大转债发行总量的40.56%。


3月13日,光大银行收盘价3.06元,距离转股价3.35元还有接近9%的空间,中国华融此时大幅增持光大转债几乎没有套利空间。中国华融并未披露此项交易的成本。如按照光大转债每张104.9元粗略估算,此次耗资超过127.65亿元。


3月13日晚间,中国华融在联交所发布了自愿性公告,称该公司董事会作出决议,同意将截至2023年3月13日持有的光大转债申请实施转股。该公司还将按程序报监管部门核准审批。这也意味着光大转债转股最后一刻迎来“绝境逢生”。


广发证券研报称,光大转债或实现银行转股新模式。对中国华融来说,相同的股份,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会引起价格波动,每股实际成本可能会超过3.35 元,溢价转股反而相对划算。作为战略投资者,中国华融应当对光大银行未来发展持有较大信心,近几年光大银行每年分红比例最低25%,最高为30%,未来成长性和高分红也将弥补这部分溢价损失。


广发证券研报认为,对光大银行来说,如果转债最终实现大面积转股(已转19.34%+中国华融40.56%+光大集团9.70%),不仅直接降低了到期偿付压力,还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同时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对未来业务发展形成有力支撑。按照2022年9月末数据静态测算,光大集团和中国华融转股后,光大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至少提升0.10个百分点至8.79%,超出监管要求约1.04个百分点。


截至2022年9月,光大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69%,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01%,资本充足率为12.97%,分别较2021年底下降22、40、40个百分点。


中国华融官网信息显示,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1日,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有银行改革和国有企业脱困而成立的四大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之一。2012年9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本公司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0月30日,中国华融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近年来,中国华融陷入亏损。2020年年报告显示,中国华融净亏损预计为人民币1029.03亿元。面对如此巨额亏损,中国华融宣布引入包括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远洋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等5大战略投资者。


3月7日,中国华融公告,关于财政部拟将其持有的公司24.07亿股内资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3%)向中信集团增资一事,财政部与中信集团已完成相关过户登记手续。权益变动后,财政部持有公司的股份为24.76%,中信集团持有26.46%,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司仍为国有控股金融机构,不会导致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变化。


2022年年中,中国华融公告称上半年归属于该公司股东的净亏损预计约为人民币188.78亿元。


二、银行转债转股比例不高


实际上,因为银行股股价走势低迷,银行可转债的转股比例一直有限。


统计数据显示,到2023年2月末,市场上存续的上市银行可转债共有19只,包括4只股份行可转债、8只城商行可转债、7只农商行可转债,余额为2920.55亿元,约占可转债市场余额的34%。


而上市银行披露的截至2022年末的可转债转股结果显示,苏农银行发行的苏农转债累计转股金额占发债总量的比例为48.46%,成都银行发行的成银转债累计转股金额占发债总量的比例为21.45%,其余上市银行可转债这一比例均低于20%,更有12只上市银行可转债这一比例不足0.1%。


“银行本身股价的预期,会影响投资者选择转股与否。对银行的经营管理、市场估值有期待,投资者会更多选择转股,长期持有获取投资回报。”一位银行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


对于银行来说,银行发行的可转债完成转股后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相比增发和配股两种方式,不会对股价造成明显负面冲击,且银行类可转债发行规模较大,一旦转股成功可大幅提升核心资本的充足水平。根据2013年起实行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叠加 2.5%的储备资本要求和对系统重要性银行0.25%~1%的额外资本要求,商业银行要满足8.5%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要求。


因此,今年依然有新的银行发行可转债,1月19日,瑞丰银行公告表示,证监会对该行提交的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予以受理。去年,重庆银行和成都银行分别发行了130亿元、80亿元可转债。而厦门银行、长沙银行、瑞丰银行、民生银行发行可转债计划已获股东大会通过,常熟银行发行可转债计划已获证监会核准。


民生证券近日一份研报中指出,截至2023年2月24日,退市银行转债共计8只,其中除了发行较早的民生转债和招行转债最终到期赎回外,其余6只均因触发提前赎回条款而被提前赎回。“从各银行转债强赎时间点来看,主要集中于2015年及2019年;这两个时间段均处于历史宽信用周期,具备经济承压、政策驱动流动性与信用环境改善的特征,银行板块均在周期中期政策驱动预期改善以及周期后期经济企稳取得了相对收益机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ID:eeo-com-cn),作者:万敏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