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02-03 10:51
开放的抽认卡——让小众学习需求也能得到满足
“终于有能拿来背泰语单词的跨平台应用了!”

2013年1月22日,网友惊喜地在云词的词典库中发现有用户新上传了“必备泰语单词500”和“必备泰语单词3000”。

“虽然还没有音频包,内容上也有些纰漏,但对于国内学习者来说,这样的工具从无到有,已经非常令人振奋了。”

小众需求有无可能得到满足?

现有的20多款国产背单词工具,“极简”的拓词,“配囧图”的百词斩,以“词汇树”贯串的扇贝,“元素丰富”的盛大词库,由查词工具延伸而来的海词背单词、金山爱词吧……各有特色,但都是仅能用来学英语的。而针对小语种,之前只有沪江开心词场做了一些单词书,而且也多是作为网校课程的配套装备,容量有限,比如泰语仅含75个词。

国内小语种学习者若想享受类似的服务,只能到Quizlet等站点上去挖寻国外用户上传分享的抽认卡,加载到某个开放的FlashcardApp上,对着英文界面和解释来识记。

“互联网创业这件苦逼的事,市场是要广阔的,团队是要精炼的。结果大众需求被捧来捧去,小众需求谁都不搭理。”——当然,这里说的是免费或极其廉价的学习应用,那些高附加值的小众需求另当别论。

其次,酷爱开发的技术宅和痴迷小语种的语言控毕竟在多数情况下是两类人,能聚到一起碰出火花的概率实在太小。

以上情况难道就意味着,像小语种这样相对小众的学习需求,注定不能得到满足吗?

内容和工具,由统一转向分离

也许答案并非这么悲观。

让我们回头看一些“传统”的语言学习系统。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加速到来,无论是PC端的Tell me more、RosettaStone、Eurotalk等老牌软件,还是CD里的Michel Thomas等经典课程,都开始了跨平台的尝试。

这些传统学习系统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内容层”和“工具层”的统一,这种统一无疑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品质。但内容编辑的封闭性,也就意味着,别人无法按照既有的形式制作一门新的课程,除非自己重新做个软件。而做软件这项技术屏障,将大部分只懂教研的人拦在了外面。

这正是Aboboo这样的纯工具软件能够风靡的原因,也是以Quizlet、Studyblue、FlashcardExchange为代表的抽认卡共享站点能够火爆的原因。他们将“内容层”的制作权从“工具层”上剥离出来,开放给用户,从而利用UGC的力量,聚集起空前强大的内容产能。包括语言发烧友在内的任何科目学习者,都能摆脱技术条件的限制,自己动手,搭建符合特定需求的“内容层”,而将通用的“工具层”交由专注于研发和运营的网站团队去完善和维护。

虚拟的卡片,变出课程和词书

抽认卡(Flashcard,也常被译作闪卡)并不是什么新东西,长期以来在西方教学中一直被广泛用作识记练习的辅助工具。当然,这里所说的学习系统中的抽认卡,指的是虚拟的卡片。抽认卡上包含的每种符号元素(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各种形式)都被视作一个“面”。一张卡片通常会有二到五个面。

事实上,倘若将技术手段和展现载体这个“工具层”拨开,单从“内容层”来看,大多语言学习系统都可以被视作抽认卡的一种,只是通过变换具体的组卡形式(抽认卡包含哪几个面,面与面之间如何搭配)和出卡次序(新内容按什么逻辑进场,旧内容在什么时机重现)探求如何使学习者更好地认识、接纳这种新的语言机制,直至形成习惯。

组卡形式主要包括两个维度:用单语(沉浸式)还是用双语(对译式);用文本、声音、图像还是视频。Pimsleur和Michel Thomas是双语音频结合的代表,不同在于Michel Thomas更注重拼写,会以小册子的形式提供音频对应的脚本(Pimsleur虽也有小册子,但只是作为独立的拼写指南和文化阅读,内容与主干部分无关),随着CD没落和移动智能终端兴起,也开始做有同步文本的App。Rosetta Stone和Livemocha是单语声音、文本、图像结合。Duolingo是单语声音和双语文本结合。以Papagei为代表的电影外语则是单语视频和双语文本结合。

出卡次序则有更复杂的变化,Pimsleur的线索是场景,是从少量单词短语扩展到简单会话片段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让初学者快速搭建起完整场景;Michel Thomas的线索是扩句,是从目标语和母语之间相关词素的对比扩展到句式对比的过程,特别注重核心动词用法,让初学者快速对语法框架形成整体认识,具备造句能力,前提是大量用代词替掉名词及修饰成分;Rosetta Stone的线索分两条,明线是分类词汇的扩展,词汇体系中包括了更多的名词和形容词,隐线是对语法潜移默化的渗入推进。这种次序使得学习速度相对慢些,但很扎实,后来广泛被Livemocha、Duolingo等新秀不同程度地借鉴(Livemocha、Duolingo的创新意义,更主要的并不是从人机交互的角度开发更好的抽认卡,而是社区化,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突破,分别尝试用“互助教学”和“众包翻译”的途径,变革传统的盈利模式)。

以上说的是基于课程设计的出卡次序,而如果是基于词书,由于不受前置条件的严格限制,可变余地会大得多。道理很简单,你不可能倒着学《新概念》,但你可以倒着背某份词汇表。

借助抽认卡的原理,便不难理清课程制作与词书制作的关系。或者说,基于开放的抽认卡,只要对内容本身有足够的把控能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制作出自己的Rosetta Stone(这里暂且不谈语音识别这项技术壁垒),形式也许像iknow、百词斩看上去的样子,具体取决于工具的性能和图片的质量。只是相比于国外风靡的Flashcard,国内跨平台的学习产品还远没有达到同等的开放程度,目前只有云词的“词典编辑器”和扇贝的“词串”等极少数产品迈出了将“内容层”和“工具层”剥离的一步。

完全的开放,让一切自由拆装

完全的开放是什么样子?简单说来,就是内容层和工具层可以自由拆装。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哪本词书或课程,自由选择用哪个工具加载,这两项选择是各自独立的。就像一个播放器可以播放无限多的媒体文件,一个媒体文件也可以用不同的播放器来播放。前者相对容易做到,PC端的Aboboo就是很有代表性的例子。而后者很难,因为这意味着形成统一格式,开放资源,很多互为竞争对手的工具都设置相通的加载接口。就如Quizlet上超过200万套的抽认卡数据,除了可以加载在官网web和官方app上,还可以加载在A+ FlashCardsPro、Flashcard Deluxe这样的第三方工具上,用户可以根据适合自己的体验和性价比任意选择。

针对语言学习的多样性,甚至还可以更进一步,让抽认卡的面与面之间都能够重新组合。这就好比给一部影片配字幕、配音轨,可以配很多种。Rosetta Stone就是用同一套制作精良的图片,配不同语言的文本和声音。然而,封闭现状下的情形是,作为用户,也许很喜欢iknow的配图识记体验,但如果他母语不是日语,要学的不是英语或汉语,就没法用这个系统来学;作为内容制作者,也许很喜欢百词斩配的囧图,但如果他想制作的是法语或西班牙语的词书,也只能望图兴叹了。

开放和封闭各自的优劣,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开放固然赋予了更多内容产生的可能,但纯粹UGC造成的鱼龙混杂也历来为人诟病。Quizlet上超过68%的套卡存在纰漏、错乱或“烂尾”的现象令众多用户头痛不已,而基于抽认卡工具制作真正优质的原创课程则有更高的门槛,达不到甚至可能会“误人子弟”。社区中的自然淘洗固然是优选排序的机制之一,然而,就像无法单纯按票房排行来推荐影片一样,人气永远只能是作为一项参考指标而已。

也许,将来会有一些独立品牌的内容制作者,他们不属于工具提供商或普通用户的任何一方,只专注于为各类人群批量设计符合特定需求的套卡,如同写文、录音、制图表、做幻灯片……这些看似再简单的、谁都能做的事,也终究有人,并且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做到极致。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