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新三农研究者、新农人创始人

  • 农业B2B扯“农田到餐桌”的虎皮,真能革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老命?
    哈哈,明天电话会议和你聊哈
    认真的扯淡哥: 巴哥,看了你的文章之后很有收获,我以前也有亲自到各大菜市场去跑过,有过凌晨去菜市场的经历,B2B虽然有很多不成熟的条件,但是,在这个大的系统里面做一些优化还是有可能的,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些思考,希望能够一起探讨(也是我一个朋友现在正在做的一个项目),同城蔬菜配送,针对的是终端菜店。 具体情况如下: 思路:打造连锁菜店,利用线下菜店进攻线上,走社区020. 目前的进展:统一实体菜店联盟(加盟或者自建的方式,目前在成都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了);利用量进行统一采购(一级批发市场或者蔬菜基地);自建物流体系,分拣中兴,同城配送;对所有加盟店进行统一的管理(收银系统) 痛点解读:解决菜店的进菜难得问题(根据自己的市场需求,向总部发送明天的菜品和数量,第二天直接配送到店);也可帮助一些基地进行销售对接(相对很少) 前期利用直营的方式建立菜店,请人看店,无法使单店实现盈利;后来改进,利用夫妻店加盟的形式,基本能解决单店盈利,由于资金的问题,现在是进退两难的境地(物流配送和分拣中心) 对于这种商业逻辑能否走通?还有对于这个品牌议价能力有多大?利用线下实体辅助建立线上,最后走020,做社区经济路还有多远?前景如何?
  • 农业B2B扯“农田到餐桌”的虎皮,真能革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老命?
    我十分赞同你的意见,甭客气,咱们互相学习。
    Ecke:虽然文章软到不行,但还是想提出一些疑惑共同探讨。 之前有拜读过几篇以野地里的辛巴署名的农业方面的文章。我自己由于岗位限制,很难有实地走访的机会,所以对能脚踏实地地做农业电商前辈表示钦佩。平日也是耳濡目染,略有拙见,望指教。 目前,国内的农批市场有两个无可替代的作用,一是起到农产品的集散作用,二是起到农产品的城乡转换作用。为什么说无可替代?我国目前并没有完善的农产品市场流通标准,所以无论对顾客还是商户,没有标准就很难达成统一,而且正如文章里提到的,农产品在运输、交易中需要承担的风险相比服装、电子产品等大太多了。 所以且不说农批市场绕不绕的开,农产品经纪人一时都替代不了,因为农产品最初的采办、品控、初加工都不是换个人就能上的。之前虎嗅上有文章说农产品电商要多学学美国,实在不敢苟同,抛开上面说的难题,两国的土地流转、冷链物流、农业机械化程度等等差异都不是学学就能抹平的,更何况像美国的生鲜电商日子也不好过。说完这些,请指教几点: 一、看文中提到的APP,目前应该才刚起步,应该还在市场农产品的信息采集阶段。既然不绕开农批市场,那其实就不是B2B,而是线上线下共同发展的O2O模式了,就是线上下单,线下市场实地交易。既然如此,该模式是没有绕开任何中间商,其对农产品交易效率能提升多少呢? 二、既然是围绕农批市场进行,这种模式如何盈利?交易手续费吗?那不更是层层加费了吗?又或者是考虑以农批市场延伸的其它服务? 就以上疑问,望前辈指教,谢谢~
  • 农业B2B扯“农田到餐桌”的虎皮,真能革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老命?
    只有亲自干过,才会彻底体会其中的道道。
    老庄学徒:我之前曾供职两家农业B2B企业,对于其中的苦逼之处感触颇深。 对于产地客户而言,他们的第一需求是把产品卖出去,但是这个“卖出去”绝不仅仅只是有一个电商平台、有一批采购订单就可以解决的,还涉及到分拣、物流、品控、结算等等,所以很多产地供应商在电商平台上根本卖不出去农产品。产地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卖不出去,那么,农业B2B的概念鼓吹的再好,对于那些种了几百亩白菜的农户,又有什么意义呢。 个人认为,在农业市场的基础环境、配套体系不成熟的情况下,从田间到餐桌,始终还是飘在云端的,落不了地。
  • 何谓新农人——我眼中的“新农人&新农业”
    目前生产和养殖多数还是传统农民在做,略有规模的一般是合作社的企业化运营,你也有不少跨界进入农业种植和养殖的新农人,从整体规模上是很少数的。另外一个层面是,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将会有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有理念的跨界人才进入农业。
    dubin1991cau:#向作者提问# @野地里的辛巴 如您所说 新农人主要集中于营销和流通层面,那么生产和养殖领域的技术提升能够依靠哪类的新农人去实现呢? 生产养殖和营销流通,在您看来,孰轻孰重?在不能两者兼得的情况下该如何取舍? 谢谢您的回答。
  • 何谓新农人——我眼中的“新农人&新农业”
    我有篇文章叫《互联网如何改造传统农业》请阅读雅正。
    秦少侠:#向作者提问# @野地里的辛巴 希望作者能够写点关于用互联网思维经营农产品的文章,或者是在O2O模式在经营农产品的文章。
  • 梳理帖:互联网可以如何改造传统农业?
    和飞絮如斯在F&M创新节上有一面之缘,记得他在作者见面会上是“衬衣 毛衣”的标配,一副标准的知识青年形象,问为何如此打扮,他说在单位里“如果穿的和别人不一样会死的很惨”,全场哄笑。回头互加了微信,聊到了互联网金融,尤其聊到互联网有没有可能给农村金融带来什么革命性的曙光,聊的投机而深入,感谢虎嗅让我遇到一位好基友,我们将继续探讨下去,说不准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之举。
    康宁1984:在虎嗅F&M节上,辛巴的这场演讲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我感觉辛巴身上有一种不紧不慢却又非常坚定的力量,能够耐心从春花等到秋实,是当之无愧的新农人。我认为这种淡定又坚定的心态非常重要,如果对农业和农民的问题急着想看到成果,一定是坚持不下来的,因为中国的三农问题真的是太难太难了。 我读研的时候做过农村金融的课题,当时正是尤努斯刚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小额信贷风头正盛,但是我研究的结果却是满心绝望——事实也证明,热热闹闹的小额信贷在五年之后仍然只是局部的点缀,无法从整体对中国农村问题产生大的影响。在农村金融这个领域,我翻出十年前的文献,里面的分析、问题、措施都完全不过时,改个时髦的名字就能接着用。整个中国农村仿佛被时间静止了似的,大量资金和优惠政策不断投入,却丝毫没能产生整体的效果。就算是在2013年的现在,你随便设想一种农村金融模式,我有九成把握给你找到10多年前就已经试行过的类似模式。 我很想利用自己有限的金融知识,和辛巴前辈一起做些农业领域的研究。辛巴提出的“流通、营销、信誉”三方面的问题,互联网金融起码可以介入流通和信誉这两个方面。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是不能深度介入农产品产业链的,但阿里巴巴、京东等同时做电商和金融的互联网公司完全可以。如果他们能从销售终端入手,先帮助一些附加值高的农产品确立自己的品牌,再用自己集团旗下的金融业务部门倒推回去整合产业链,完全有可能让一部分农产品彻底变样。褚橙、柳桃(潘苹果应该还不能算)这样的品牌农产品还是太少了,只有农产品的小品牌不断增加,最终才能产生全国性的大农业品牌。这曾经是蓝田公司搞砸的事情,现在是中粮集团没做成的事情,如果互联网公司能够借助销售渠道的优势把这事做成了,真心是钱途无限、功德无量。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希望能和辛巴前辈合作,让这个五谷不分的家伙也能沾沾新农人的荣光。
  • 生鲜电商O2O,可以怎么做?
    这位兄的逻辑很赞!
    jojo_liku:@公子庆忌 你的逻辑同样可以说:现实情况下女人买衣服是这样的“老公我今天要买条裙子”结果一下午买了一条...裤子!加一双鞋子。尼玛,按照你的逻辑天猫要关门才是?按照你的逻辑,以前买衣服都是要试穿,要摸摸什么面料,长短是多少,我可能有点胖,穿了合不合身,买这双鞋尺码偏大还是偏小,估计当初马云跟你一样想法,如今中国电商得倒退5年。你的逻辑问题在于用户不知道要买什么,可是生鲜电商上不止只有鱼啊,我看鱼的时候发现今天周三是猪肉折扣日,不买鱼了买肉吧,买肉的同时发现旁边还有别的套餐推荐,也一起买了吧...有问题吗?
  • 生鲜电商O2O,可以怎么做?
    1、个人觉得物业合作不是很靠谱,小规模尝试可以,问题在物业不受你管控 2、如果是鲜切,也是需要厨房配置的,鲜果需要有个冷库。
    yo_yo:#向作者提问# @野地里的辛巴 请问1、如何利用物业打通最后一公里呢?2、如果只销售水果,是否也需要像厨易时代建立中央厨房?
  • 生鲜电商O2O,可以怎么做?
    目前已投资近2000万(整体),仅限上海地区,10辆车内,社区店现有4家,最好的社区店有超过60%的家庭用户成为其会员,其他详细若想了解可引荐认识,谢谢。
    如果到现在:#向作者提问# @野地里的辛巴 想了解厨易时代的具体运作情况。比如:项目准备投资多少?是否有融资?是否已启动?初期选在哪块区域?冷链车队初期规模有多大?社区站有多少家?除了提贷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功能?既然要介绍这个项目,就介绍得详尽点,否则感觉就是纯模式谈兵了。谢谢!
  • 小虎,我和你没完
    谢谢谢谢
    光头老薛:做为文字工作者,爽约确实让人比较爽,不过看在你赶得及的份上,小虎会估且放过你吧⋯⋯
  • 小虎,我和你没完
    惭愧惭愧
    伯通:“dvdv 我不知道是哪位仁兄” 23333333
  • 农产品如何在微博里做病毒营销
    好,顶你一个,辛苦你写这么多。
    a7701032002:通篇文章看下來,還真為每個例子拍案叫絕,深深以為自己似乎也可以靠自媒體做個小農夫,但事後仔細想想.... 這些例子根本就是偽事件,怎麼說? 畢竟我們知道成功的那幾個人,但檯面下的呢? 失敗者又有多少,僅仿照這些已經成功的事件,是無法再複製一次高潮 實際上我們很容易對這些成功的例子有偏見,套句心理學的專業名詞就叫「倖存者偏見」,好比方才所說的這些例子,就像從前有100個傻瓜經營自媒體,共有99個傻瓜失敗了沉底了,最後那一個傻瓜因為運氣致富,成了演說家跟勵志家到處告訴別人應該怎樣靠自媒體致富 當然這位傻B還能成為演說家,其實並不是真傻,但我們往往被這樣100個人之中的崛起者輕易說服,彷彿我也可以成為這位幸運的傢伙.... 如果不靠自己將例子融會貫通,分析真正成功的原因 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的機會,也只能是那99個傻蛋 不過以本篇文章來說個人還是認為,運氣成份真的比實力大得多,如同@我就七歲 所說的,這些僅是事件,還不足以成為一個規模,他可以是營銷手段,但還不夠格成為闖蕩江湖的一招半式
  • 生鲜电商为何难盈利?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肯綮
    几乎无可行性。
    微博评论:关于生鲜配送,以上海为例,如果可以打通所有便利店,便利店里都有冰柜,消费者网上下单然后到家附近的便利店自提。生鲜厂家每天只需要将生鲜送到上海各区便利店即可,这样似乎比送到消费者家中更为合适。
  • 感谢你,阑夕!
    阑夕文章不错,喜欢会思考的朋友。
    阑夕:也感谢虎嗅。 以前喜欢“宅”在某个圈子里,闷着头自行观察和记录,大概是崇尚“君子不党”的修身理念,甚少交流,视角也愈加狭窄,最后因为工作忙碌,个人博客也荒废了下来。 后来重新拾起博客——我甚至翻到了我2012年年初的微博,写道“实体书阅读量超过500万字,把荒废掉的博客拣起来”,但是惰性之强,仍然远强于我的估量,直到2012年8月,我才重新更新了新浪博客(还是把给梅花网的一篇商业稿件复制过来贴了上去)。 可能是因为心态浮躁,不再满足于自娱自乐的玩法,索性开始寻找更大的分享和交流平台,既能有一定的垂直深度的,也不要像微博那么碎片化——于是就瞄上了风头正劲的虎嗅,在虎嗅分享的第一篇文章是讲360的,当时听周鸿祎在UPA上的演讲,如鲠在喉,草率成文,从此开启了驻扎虎嗅的“生涯”。 像是把石头投到更大的池塘里,试一下水花。 而虎嗅带来的“回报”也颇为可观,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观点、读者以及商业机会,都是虎嗅对于作者的价值,从中我亦受益匪浅。
  • 你值得了解的十大生鲜电商
    不错,只有做过的人才会有如此体会。
    IQ幼稚狂:在生鲜电商从业3年有余,最直面的感受是难度比起马云当年做阿里不弱。大到产业链的整合、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小到服务中每个细节完善与否都将决定其发展举步维艰。无论你企业背景多大,无论你在部分环节优势多强。都不会简单的决定你是否能在生鲜类电子商务领域笑傲江湖。首先从上游端来说国内农产品的标准化都未完善,食品安全都是个问题,如何取得消费者信任?商的本质唯信而大道,从我国乳制品的情况就可窥一斑,这还都是有了品牌,其它产品呢?蔬菜国内是有几家像金吉达生菜?肉类有几家是荷美尔火腿?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你如果是成为这些品牌的零售商,无论你是电商,还是实体。你的利润几何?人家不会因你是戴个电商的帽子就给你特价优惠,让你拿走利润吧。你得先考虑能给他们带了什么,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如果不这样,那你就只能自己做,自己做的概率有多大,专业与否?看看凡客的代加工模式吗?你能不能把控得了?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其中的。
  • 你值得了解的十大生鲜电商
    请更正补充。。。
    郑伦:故事写得不错。就是几家电商的营业额和利润不对。
  • 你值得了解的十大生鲜电商
    评论很精彩!
    zhao_bill021:生鲜,就是食品领域的“小而美”,需要好好向日本的百年千年氏族企业取经,什么经?无限非信托责任。 赢利不赢利不是重要的,如果一开始控制规模的话,至少可以少亏甚至不亏, 在少亏和不亏的前提下,把“美”做到极至,把回头客率、口碑新客户率、价格容忍度等指标全部做到最好,然后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大”起来,
  • 你值得了解的十大生鲜电商
    生鲜产品的损耗很高,甚至高达20%以上。。。
    kissinger:【生鲜电商突破点太多 需要建立一条龙式链条】1、随着夏季到来,保鲜是特点也是最大难点,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覆水难收;2、货运物流体系保证难度大;生鲜产品的保质期太短,移动过程太容易出问题;3、仓储对设备要求较高,质量标准设计食品安全保障,建立链条式监督难度大;4、食品安全形势严峻,建立高度诚信度难度大;生鲜产品更多依靠品质,做到持续的品质优异难度非常大.5、生鲜领域需要大公司或者机制,建立一条龙的配送保质仓储监督体系;系统工程,兹事体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