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这个跟问半熟不熟的人性生活啥频次宗教信仰是什么一样……敏感尴尬容易惹事生非闹出不必要麻烦与不开心吧?还是维持下表面的和平吧
刚才还想 有多少年没给人完整写一封信了。跟ta说这里的天气,事情,我吃了什么,见到什么样的风景。当我经历这些都是,难免想着你。别说手写笔写,连电子邮件的形态都不再有了啊(除了工作文书)。当我们想起某人,本能地抓起手机,思绪与念想一秒钟就发射了,到达了,挥散了,不行再扔一个表情,爽了。还有任何可以在连不上、触不得对方的孤独幽闭空间时间里沉淀、发酵的思绪与幻想吗。以前,专心写一次信,就是对心事的一次浅酌,自酿自喝,低酒精饮料,干了。自个儿有点醉,不管开心还是惆怅都回味着呢。那半小时、一小时的时间,再加上对方读信那十分钟,只属于你与致信者。
不发朋友圈,是克制自己的炫耀欲或超越自卑感(朋友圈里的内容,大抵源自于此),真正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别人眼中的生活。#当然我在虎嗅发这个说明还是没清净。也主要是因为虎嗅才发
这样的片子很多吧
不过此刻突然跳入我脑子里的是十多年前一度疯狂喜欢的《37°2》(又《巴黎野玫瑰》)。
现在都忘记剧情了。只依稀记得那时如此向往片中人的激烈与疯狂……
噢那这么说来还有《断桥恋人》……
经济学人杂志最近一篇文章称,“数据农奴们对科技巨头封建领主的反抗开始了”。文章说,
“对数据的使用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买卖。在 Alphabet(谷歌的母公司)和 Facebook合计1.9万亿美元的市值中,除去现金、有形和无形资产以及累积研发投入,大约有1.4万亿都来自用户数据以及对数据的挖掘。但它们并不满足于此。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全世界从汽车到厨房中的一切都会装上传感器,并以指数级的速度生成更多个人信息。科技巨头们对这些信息虎视眈眈。”
就是刚刚这个瞬间吧。收到虎嗅推送的同时,也正好点开这条,她最新的演出,听到她“成人之美”。歌老不老,不重要,只要听她声音就是安慰、就是镇定,就是疗愈。
两次内心巨大的低谷,我都求救于这本通俗易懂的《正见》。感谢它……
听了一天心理与自我认知,临了还是需要一碗热汤面
再给郭小寒一本书做下广告 #今日份受赠
“每个人都在寻找平凡世界的出口”,音乐是,摇滚乐尤其,虎嗅“每天九点半”either
今日份收藏:了解了一下顾随,顺手收了他全集,只是肯定读不完。
顾随最爱辛弃疾,赞他既能作诗,又能做事:
稼轩是承认现实而又想办法干的人,同时还是诗人。一个英雄太承认铁的事实,太想要想办法,往往不能产生诗的美;一个诗人能有诗的美,又往往逃避现实。只有稼轩,不但承认铁的事实,没有办法去想办法,实在没办法也认了;而且还要以诗的语言表现出来。
最近看《风🐩少年的天空》,经常被逗乐的地方就是一帮外地演员卖力的操着川普(重普?)。正好今天看见江弱水在一本书里也写到方言的力量;
“方言的表现力往往无可替代。从前为标准语供血的是方言,现在应该是网络用语吧。但网络用语有时间感,没地域性。如今有许多孩子,聪明伶俐成绩好,可就是不会说家乡的方言,我便替他惋惜。只会说普通话的人,怎么看都像个塑胶人,来历不明,去向可疑,是做世界公民的好材料,好比玻璃缸里养的金鱼。而方言给人底气,标明你这个产品的产地,指向你生长的那一方水土。所以,四川话里头有花椒味,山东话里头有大蒜味,陕西话里头有臊子味,闽南话里头有蚵仔味。。”
我去!刚好好地在老佛爷附近走路,突然被一个疯子般的陌生女人(像吉普赛人)从后面揪住我头发狠狠拉扯一下,还冲我怒吼一声,然后跑掉了。excuse me?这难道就是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