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4-11-25 14:41

手游上的“中国风”应该怎么刮?

1875年,一部描绘史上第一位“邪恶科学家”的小说《福尔摩斯遭遇傅满洲博士》在英国问世。文中一位留着两撮下垂胡子,穿着清朝官服中国男人“傅满洲”,在今后的一个多世纪中,成为西方人心中典型的中国形象。


100年后,西方开始重新了解这个古老的国度,中国人也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而作为第九艺术的游戏,刚好成为这一变化的典型缩影。


被老外误解的“中国风”


长期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认知,常常是碎片化的。他们往往将某个片面的中国元素进行放大,再将其作为整体中国人的共同特征。最典型的就是在西方文化产品中随处可见的“傅满洲”的胡须。


1416883313864331.jpeg


左图是西方典型的中国人形象——“傅满洲”,满清时期的衣饰风格和别具特色的长须非常醒目,以致于《加勒比海盗》也为周润发饰演的中国人设计了这一形象,甚至还给长须结了辫子。右图是鼎鼎大名的漫威人物、钢铁侠的死敌“满大人(也称曼达林)”,上唇的八字长须,配着一副印第安人的打扮。“满大人”称呼最早见于1617年出版的《利玛窦中国札记》,其中有“Mandarin”一词, 表官话、士大夫、中国官僚之意。


老外的这一认知也在游戏上有所体现。如我们所见,一些用户量较大的游戏常常会在节假日推出中国版,不过其中的形象设计却让我们不敢恭维:


1416883315628002.jpeg

“傅满洲”版的怒鸟


1416883316252642.png

中国的僵尸总是穿着清朝官服,留着八字须


草帽斗笠、满清官服、八字长须……所谓的中国风格,在西方游戏人看来,不过是“傅满洲”的怒鸟版/僵尸版而已。历史上,按照中国人的伦理习惯,男人只有在父亲死后才可以蓄须。换言之,真实的中国人不是随便谁都“先父作古”的。这样的风格老外看来似乎理所当然,但对当事人而言,类似带有刻板印象的本地化设计总会给人一些“坑爹”的感觉。


其实,“傅满洲”只是中国元素的“东学西渐”过程中的一个缩影,还有更多的中国元素被老外当做固定样板来使用。对游戏玩家而言,更常见的是如下几种中国元素:旗袍女、包子头、大斗笠、少林僧。这种认知也符合一直以来,中国留给世界的印象:旗袍、功夫、熊猫、少林寺。相较于“邪恶科学家”傅满洲,不得不说是一种进步,但也仅限于此。


1416883318328034.jpeg


老外之所以对中国游戏有着诸多误解,与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弱势地位密切相关,后者导致国内厂商缺乏对中国风的话语权和解释权。


从以上几种游戏中的中国元素来看,老外对中国人的认知仅仅局限于满清民国时代的中国,而且与我们心中的中国风,也就是水墨青花、汉唐衣冠、梅竹兰菊关系不大,更不必说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和精神境界。


葡萄君认为,随着世界游戏厂商日益看重中国市场,游戏产品针对中国的本土化设定无疑将更为注重中国的文化传统,且贴近国人的心理。但对中国玩家而言,塑造中国风这样的事还是不能过于苛求老外,毕竟中国本土的游戏厂商有着更为合适的条件,且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使命。


但实际上,中国本土游戏厂商的表现却让人难以乐观。他们不仅很少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甚至还将国外的刻板印象返销回了国内,并在节省制作成本的考虑下成为固定模式。


“中国风”在本土的困境


对新兴的中国手游市场而言,传统文化与手游的结合,往往面临难以明说的困境。一方面,在传统文化和手游的结合上,国内还缺少在品质和市场上取得双重成功的手游产品,开发者们无从模仿借鉴,而创新则需要很高的成本。之前葡萄君在采访一位制作人时,曾经问到为什么不做一款中国风的游戏,对方坦诚地回答到:“没有可以换皮的游戏呀!”


另一方面,由于国外《魔兽世界》这类游戏在中国先入为主的巨大影响力,就算是典型的武侠游戏,也充斥着战士、法师、祭司这样的西方职业设定。这类游戏往往是中国元素的外皮,西方魔幻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也就是所谓的“伪中国风”。


1416883320260166.jpeg

再多的元素堆砌也改变不了欧美魔幻主义的内核


除以上提到的两点外,“中国风”手游的困境还与传统题材的滥用有关。当前无数冠以“中国风”噱头的手游,大多跳不出三国、西游、武侠三大题材。可惜的是,这些游戏除了人物和道具还有原著的痕迹外,剩下的就是对成熟系统的借用。换言之,很多号称“中国风”的游戏,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换皮作品而已。


1416883321164510.jpeg

三国题材的COC


传统文化在中国本土的误解和滥用,无疑更令国人尴尬。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将被扭曲的中国风再扭转回来?


那些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风”游戏


葡萄君认为,一款好的中国风游戏,不仅仅是将中国传统元素揉进游戏那么简单。我们常说,游戏开发者应当有一个身为游戏人的情怀,而开发纯正的“中国风”游戏,还需要游戏人有一个传统文化的情怀。这一点,恰恰是大多数游戏人所欠缺的,表现在游戏上,就是缺乏表达欲和讲故事的能力。


在此方面,以下两款应用《皇帝的一天》和《功夫轿子2》已经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1416883323683157.jpeg


上面是故宫博物院近期推出的手机应用《皇帝的一天》。这款App一改之前的《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的风格,新增了游戏化的设计,以小皇帝行动为线索,向玩家介绍清朝皇帝一天的生活。


《皇帝的一天》采用交互式地图,并结合解密、收集等元素,玩家需要不断完成各种任务才能进入下一个生活场景,从而玩转养心殿、乾清宫、御花园、畅音阁等重要建筑,“银牌试毒”、“百步穿杨”、“粉墨登场”等游戏也会一一登场。


1416883325729111.jpeg


上图是前段时间推出的跑酷游戏《功夫轿子2》。游戏人物处于12世纪世界最大的城市汴京,以水墨山水画为背景,采用皮影塑造人物和建筑物,并融合了传统剪纸工艺的线条和轮廓。背景音乐为戏剧唱腔和流水鸟鸣。


说起中国风,人们往往将其与水墨风格画上等号,但以上两款游戏却没有这么做,而是对中国风做了更深的挖掘。画风自然是一大看点,但更重要的是游戏内部对传统元素的讲述和贯穿。


1、结合市场需求和热点


国外对中国元素的误解未必是一件坏事,反而恰恰造就了“中国风”游戏的市场真空。以《功夫轿子2》为例,这款游戏以北宋汴京为历史背景,清明上河图为大地图,以传统戏曲唱腔为人声、以皮影戏动态骨格为表现方式。这些许许多多老外从未接触过的中国元素,反倒引起了他们的兴趣,甚至有玩家来信询问中国风格和日本风格的区别。


事实上,民族风格强烈的元素,在各国都十分受欢迎。换言之,对一个文化强势的国家而言,民族特色不但不会成为玩家的门槛,反而会成为游戏的噱头,这就无怪乎美日韩文化屡屡在国际上表现亮眼。日本风格游戏《纸境》的成功,就是明显的一例。


《皇帝的一天》的表现也出乎人们的意料。这本是一款针对9-11岁儿童的应用,但游戏将传统文化与流行元素做了结合,让很多成人玩家也能玩得不亦乐乎。据开发者向葡萄君反馈,很多的交互点都考虑到了与知识点的结合,比如下图批阅奏折这样一个环节。批阅奏折的想法是从网络很火的“朕知道了”这个热点而来,让玩家可以体验批阅奏折的感受,并且能保存截图到本地,分享出来,甚至于奏折的排版也是经过故宫专家的严谨审核。


1416883327343925.jpeg


2、传统元素与游戏玩法的有效结合


“中国风”游戏最忌讳的一点就是元素的无效堆砌,而以上两款游戏最值得称道的,恰恰是传统元素和游戏玩法的有机结合。


在《皇帝的一天》这款手游中,有一个很有创意的游戏环节——三棱镜交互的设计。游戏异想天开地将物理学上的“三棱镜”和故宫“九龙壁”结合在一起,只要光线照亮了龙的阴影,浮雕就会现身。无独有偶,在《功夫轿子2》中,玩家在操作轿夫跑酷时,可以听到乘客以戏剧腔唱出“TAXI”。


如果把游戏视作一个故事,那玩法就是游戏讲故事的方式。讲好一个故事一定要有铺垫、悬念和渲染。


1416883335240725.png

1416883337893261.png


3、讲故事的诚意


两款游戏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知识点卡片的设计。


在《皇帝的一天》中,玩家可以在每个场景中收集到文物卡片,内中有对某件文物、或者是某个典故的介绍,同时还能解锁相关成就。比如,玩家在帮助小皇帝成功换装之后,得到的文物卡片就是龙袍。有些文物卡片隐藏的比较深,需要玩家特别留心,这就又增添了探索解密的乐趣。据开发者介绍,为了制作知识点卡片,他们不得不大量阅读论文,光是参考过的文献列出来就有四页长。


1416883338788555.jpeg


知识点卡片的设计同样也出现在《功夫轿子2》中,制作人称之为“最困难的挑战”。因为每张知识卡片有120余字的限制,前后的文字版本就修改多达90次。此外,卡片的内容则需要检索200多本关于宋代的书籍,并访问专家才能确定,如茶百戏传人章志峰和音乐大师范宗沛等。


1416883340195204.jpeg


除了有意义的尝试,这两款应用还有一些不足。《皇帝的一天》究其本质是一款针对儿童的教育类应用,只是在一些环节上做了游戏化的设计,称之为手游不免牵强。《功夫轿子2》则在玩法上稍显单一,操作感也略有不足,还好日前更新的版本已有所改进。


鲁迅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期待更多中国风的游戏,往大了说,是希望能拿回中国传统文化的话语权,扩张游戏的题材范围,培养中国游戏的用户群体;往小了说,是希望可爱的老外朋友们,往后庆祝中国的春节时,不要再粘上那难看的嘴毛……


游戏葡萄微信公众账号:youxiputao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