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原创
2023-04-04 17:16
《他是谁》烂尾,意料之中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黄青春

题图|《他是谁》海报


张译也拽不住《他是谁》高开低走,甚至是烂尾。

 

昨晚(4 月 3 日),《他是谁》追凶 21 天终于熬到大结局,网友看完却如鲠在喉——相比 3 月 14 日刚开播稳居灯塔、骨朵、猫眼等数据平台冠军的傲人成绩,《他是谁》后 16 集一路溃败,越来越“变味”。


暂且不说前面挖的坑直至结尾都没有填上,连聂宝华、卫国平、蒋广善这三个串起整部剧的角色命运走向都显得颇为敷衍,“烂尾”、“虎头蛇尾”等弹幕最能直观反映观众的不满,《他是谁》豆瓣评分也一路从 8.2 滑落至 6.6。


豆瓣截图


《他是谁》的野心,扑空了


虽然悬疑+刑侦是近年荧屏上的大热题材,可平庸的刑侦剧不要太多,其套路无非是从个体跳到群象剖解,将正邪主角成长轨迹化,进而使其有了可预测的发展轨迹:正义必胜。


上述俗套的流水线作业无疑会严重影响一部剧的品质,毕竟剔除人性的复杂善变、剔除社会染缸浸染难免改变之前生命底色的可能,会让角色单薄的像“纸人”(俗称脸谱化),真善美也就如同“假寐”一般难以引发共鸣。


作为张译担纲主演的两部刑侦剧,《狂飙》珠玉在前,《他是谁》自然品质也不会差——光是前 4 集就融入了五个案件(多案并进),杂糅“ 1.19 碎尸案”、“白银连环杀人案”、“香港雨夜屠夫案”的影子,分解尸体、高温烹煮等惊悚呈现更是将悬疑、烧脑推至极致,观众也随之绷紧了神经。



此外,剧情推动过程中不仅有跳出正邪叙事惯性的惊喜,还有编导团队融入的个人创见。


例如,《他是谁》导演鲍成志分享,用“时间标志”塑造真实感是一线民警办案时会采用的标记方式,用以记录和回溯案件进展,主创团队将这个细节进行了放大。



“这个细节来自于公安指导,在字幕上打一个时间点是塑造一个真实感,就是想让观众跟我们一起沉浸到警察破案的角度,它是一个时间维度,也是一种真实感的体现,其他的剧可能不会提示案件的具体时间,发生就发生了,黑天白夜你也不知道这个案子在多长时间之内找到了证据。”鲍成志说道。

 

与之相得益彰的是,《他是谁》还擅长用特写镜头强调情景刻画,配乐、空镜之于情感的渲染都恰到好处,能迅速将观众带入剧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是谁》垃圾场那场戏的拍摄。导演鲍成志表示,拍摄这场戏找了一个废墟空地,拉了60、70车生活垃圾堆成那个样子,才使得镜头能营造出如此强大的沉浸感。


“当时找不到别的场景,也想着靠特技来完成,但考虑到除了几个主演之外还有很多群众演员,他们的真实感受反映肯定是达不到现在这样的效果的,所以堆了4、5天,中间又下雨泡了4、5天,坚持把垃圾厂给堆出来了。”鲍成志说道。


此外,《他是谁》排水渠寻尸块的剧情设计也是编剧吴迪、李芳采风真正去过的真实案件发生地,当年公安民警在臭水沟里爬了七个小时,最终才把人体组织取出来。



“一个老警察曾打过一个比方,用以形容 20 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的办案状态。他说在侦办人命案时,就像把一滴麻油滴在了一个油桶里,然后用这桶油炒了一桌菜,他们要干的就是在这桌菜里把那滴麻油找出来。‘不破不休’到底意味着多大的痛苦和多大的压力,没有接触过一线刑警的人,很难理解。”吴迪表示,《他是谁》就是要还原基层一线刑警的工作状态和内心信仰,他们值得被敬佩。


问题在于,《他是谁》后续剧集并未兜住编剧和导演的野心,最明显的两处“缺口”致使整部剧处于一种失控、混乱的状态。


两处“缺口”,整部剧失控


首先,尬感情戏最让观众不能忍。

 

卫国平&三火与聂小雨、宋哲&卫国平与顾开岩、王德发与卫晓霞,彼此的恩怨情仇使得角色和剧情都咔咔掉分,这些感情线硬生生将缉凶压成了辅助线,刑侦剧“跑题”成了爱情大杂烩,使得整个案件主线推进异常割裂。



《他是谁》与《狂飙》男主感情线设计如出一辙,卫国平与聂小雨的感情线 PK 安欣与高启兰,卫国平与顾开岩的感情线 PK 安欣与孟钰,但《他是谁》中顾开岩与聂小雨的人物情感递都显得过于强烈、刻意,反而不够细腻、真实。

 

尤其 17 集聂小雨坠江的剧情颇让人诟病,一位网友评论道:“聂小雨掉到河里以后,卫国平啥也不干了,就忙着找人伤心,然后可劲的回忆,案子好像一下子消失了。你要单看那一集,就像都市爱情剧。”

 

可以说,这两条线对于破案的推动以及角色的塑造都显得臃肿,还意外生出了很多剧情 Bug,比如聂小雨口口声声爱着卫国平,手里有 88 案凶手的证据却隐瞒了 8 年。

 

其次,拖沓的剧情犹如裹脚布,又长又臭。


从第 9 集开始整部剧的支线不断叠加,冗长的追凶铺垫“注水严重”,节奏肉眼可见的拖沓,再加上一天一集的播出排片(周末断更)、后续剧集案情推进缺失严密逻辑链条,纵火案、性侵案、杀人案,黑社会内斗等剧情反而将主线“切割”得七零八落。


可以说,无论剧情衔接递进还是转场都显得破碎而突兀,这种纯粹为了悬疑而悬疑的堆叠,导致剧情越往后走,越破绽百出。对此,一位网友形容看《他是谁》的三种心理活动:开始是:他是谁?中间是:谁是谁?结局是:爱谁谁!



此外,关键配角戏份都太少。宋哲的圆滑刻板、顾卫东的威严中气不足、二哥、徒弟小汤的塑造也缺乏角色弧光。


尤其 88 案是贯穿全剧的主线,但零零碎碎镜头串起来线索,警方主力侦破的碎尸案大结局中一笔带过,让胡峰这种角色显得鸡肋。



至于赵刚和聂宝华的互戕、聂宝华被炸死的结局都略显敷衍(聂手上至少有三条人命没给说法),顺势带出三火控制赵世杰的戏也莫名其妙,进而让观众觉得王德发和卫晓霞这条线更像“剧情赘肉”了。


北大教授钱理群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我们现在的教育,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我所概括的‘绝对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所谓‘绝对’,是指一己利益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



这原本符合俞灏明在《他是谁》饰演反派角色赵世杰,有血性也有睚眦必报的毒辣,但赵世杰这个角色却完全被脸谱化的乖戾与跋扈捆住了手脚,反而看不出对人情世故的游刃有余。


张译也“失灵”了?


说回张译,必须承认很多人一开始奔着张译的演技而来,对《他是谁》拉满了期待值。《他是谁》中张译确实也贡献了丰满而有张力的表演——他在剧中通过层次丰富的镜头语言、细腻的人物塑造完美演绎了卫国平的内心挣扎。



值得肯定的是,卫国平这个角色将所有委屈和孤独掩藏在对“割喉案”的偏执之下,替人物的神经质、偏执,甚至身上那股小脾气、乖张的一面打上了柔光。


然而,随着剧情推动,他的伪装又轻而易举被生活戳穿,其如何一步步从封闭、愧疚的深渊中爬出来的情感铺垫并不激烈。

 

尤其,《他是谁》中卫国平依旧“不食人间烟火”,即便感情线咣咣往怀里塞却坚定做一个人母胎 solo 的正义战士,被“透支”的张译反而显得用力过猛——剧情推动过程中张译深怕观众捕捉不到情绪变化而过度演绎,皱眉、眨眼、耍脾气情绪过于外溢。


甚至,在一些镜头中有点微表情管理失控,虽然剧情对卫国平人生的倾轧无力抗拒,但一切“伪装”都被过早看穿,反而显得痕迹感过重。



退一步说,《狂飙》《他是谁》均由张译担纲主演,但《他是谁》缺少张颂文这般让人印象深刻的反派“添彩”,尤其后半程节奏混乱、松散的剧情一把推开了观众,最终两部剧在口碑上划出了不一样的抛物线。


总归一句话:《他是谁》的窟窿,就算张译也填不上。


#我是虎嗅商业、消费与机动组副组长黄青春,关注文娱社交、游戏影音等多个领域,行业人士交流加微信:724051399,新闻线索亦可邮件至 huangqingchun@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