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05-25 17:32

反日游行过去半年,“抵制日货”对中国都产生了哪些影响?

因为钓鱼岛问题不断升温,去年9月在中国在北京、上海.、杭州等85个中国城市都爆发了反日游行,当时的口号是“抵制日货”,浪潮一时席卷全国,日系车被砸、日资商店被抢,可谓损失惨重。如今,民间沸腾的“抵制日货”运动已经过去了半年,这些不正常的骚动似乎已经恢复到以前的平静,但后遗症仍未消除。

中国?日本?谁成为了“抵制日货”的受害者?国货?日货?谁又成为了“抵制日货”的受益人?日本商业资讯网站钻石在线于今年3月底刊发一篇《“抵制日货”开始影响中国》文章,由译言网友贝贝花花翻译,虎嗅删编如下:

当时,反日人群中流行的说法是“如果中国人一个月不买日本品牌,数千家日本企业将会破产。若半年不买,日本的一半人口将会失业。若一年不买,日本经济将彻底瓦解。”但是伴随着日本企业规模缩小,最后发现利益受损的是普通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人。

宏观投资:

今年1-2月日本的对华投资比去年同期减少了6.7%,日本的中小企业正在进一步加速调整亚洲倾斜战略步伐。

人才培养:

去年9月以后,位于上海市长宁区的中资日语学校"学生量骤减"。经营者坦言,"最受打击的是失去了大量学员。以前我们的客户中日本企业占了多数,主要业务是本地员工的语言及礼仪培训。然而目前这类培训相继被取消。”
当地的日资企业在人材培养方面正逐步减少预算,越来越多的公司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开展培训等活动。

关联公司:

2000年代后半期进入上海的某日本医疗器具厂,本来曾计划在上海市中心增加销售点。可是,从总公司却发来了“重新定位”的通知。除了该计划,扩大企业规模项目也暂时被搁置。据说这一年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该项目运作的负责人也失望地表示“付出了这么多,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受到影响的还有当地的房地产公司。曾为很多日资企业做过中介而颇有名气的某中资房地产公司表示“日资企业曾占了公司利润的大半,但目前已经很难再指望日资企业为了扩大业务而进行的房屋搬迁。”

日系公司员工:

一家在中国取得了显著发展的大型日资企业,其品牌在中国很受欢迎,但反日游行以后业绩便急转直下。因此,该企业取消了往年的“春节红包”,本应春节前后公布的加薪、升职等也全部被取消。

已无法分开的日本公司与中国社会

据说,进入中国的日资企业已有两万家。所雇用的中国人也达到了200万人,而间接从日资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受益的人口据说也已超过900万人。这就意味着,在日资公司缩小规模的同时,他们也陷入了困境之中。

中国品牌能否取代日本品牌

那时,曾经热血沸腾、积极参与经济制裁日本的普通市民,如今,已经不再那么在意究竟是"日本生产的还是国产的"区别了。日系便利店的客人照常进进出出,寿司、饭团也都卖得不错。

2012年9月日系车的销售量与前一年同期相比减少了近3成,对于这部分需求,消费者并没有都投向“吉利”、“奇瑞”等国产品牌。而销售量有所增加的却是欧美及韩国车。由此可见,即便是把日本品牌拒之门外,消费者也不买国产车的账。同样的一幕也发生在数码照相机上。在“抵制日货”这一口号下,也没多少人义无反顾地投向了“明基”、“爱国者”等国产品牌上。

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活动中,已经分不清什么是纯粹的日本品牌,什么是中国制造了。甚至都很难确定被敌视的日本经济与民族经济的分界线究竟在哪里。在中国销售量遭遇滑铁卢的日系车内部的很多零件都是中国制造。而这些零件大多是“当地采购”。这也意味着其在中国为很多零件承包、转包工厂及这些工厂里的员工创造了工作机会。

中国应倾注全力去做的事情不是打倒日本品牌,而是要尽早树立“被国民支持、信赖”的国产品牌。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