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caozsay),作者:曹政,虎嗅获授权发表。
以前写过一篇《跨界与沟通 》建议没有阅读过的朋友浏览一下。
最近越来越感触到这一点,我们说其实很多商业模式,很多商业机会,或者说的更俗更直白一些,很多套利机会,往往来自于信息不对称,你所困扰的问题,恰恰是别人所擅长的;而你所擅长的,又恰恰是别人所困扰的,这里存在巨大的利差。因为对于“外行”而言,他们甚至愿意付出极高的成本,去解决一些“内行”认为小儿科的问题。
有些精于此到的人,就在从中做事,做中间人,渔利颇丰。
之前我讲过我自己,技术与产品,草根与精英,境内与海外,这三块跨界其实如果做的好,已经蛮有价值;但事实上,值得研究和分析的领域还是非常多的。
医学和物理学。生物学,在很多最新科研场景中,结合越来越紧密,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医学的专业人士,并不是物理学、生物学(特别是基因科学)的专家;而物理学、生物学的专家也往往并非深入理解医学的问题。
因此最新的一些研究技术和成果如何真正用到医疗领域,往往还是存在理解认知上的代沟。 这里已经存在了非常大的空间。现在讲基因技术,讲大数据医疗,其实都是跨界应用场景的典范。但想象力和实践之间,最匮乏的依然是跨界的专家。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最新的新闻是,Google翻译因此受益良多,文字的翻译质量直线上升。也许不久,语音实时翻译也会达到很高的水准,我们或许可以无视语言障碍可以随意出行任何国家,只要携带链接Google翻译的耳机即可(不过可惜,外国人进中国可能就痛苦一点,嗯)。
但人工智能若要深入到更多场景,除了算法专家,各个领域的专家介入也是非常必要的,AI可以战胜李世石,其算法专家中是有一名业余围棋高手,是的,也许他棋力远不如李世石,但依然是对围棋AI设计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AI可以完成精准的翻译,语言学家也要为AI设计基本的规则和逻辑。在任何一个典型的应用场景,AI若要发挥充分的功力,其相关领域的专家介入都是非常必要的。也许未来有一天,AI具有能够完全针对全新领域自学的能力,不过目前,还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而且,也许我们不要过于乐观的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互联网+,大数据,都是非常热门的概念,也是资本目前仍然保持兴趣的领域(游戏、O2O、智能硬件,对不起,你们失宠了)。而这些,落到具体应用场景,我们都需要明确其特征,就是跨界。
不是把互联网思维往传统行业一套就ok的
你需要深入进去,以前我们觉得董明珠和雷军pk,雷军是新时代的代表,应该有横扫千军之势,不料仅仅两年下来,增长乏力,占有率持续下滑,前景堪忧,依赖于传统渠道的vivo和OPPO强势崛起,这个案例值得每个笃信互联网的从业者反思。
情怀、粉丝、互联网思维,这些玩意价值化之后,到底值多少。当我在提这个案例的时候,是的,我自己也在反思,我不是事后诸葛,我承认这个事情也出乎我的意料。互联网的热潮是否让我们失去了对传统产业和技术最起码的尊重。而传统行业其实也在学习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并且,这种思维方式一样可以用于传统的营销模式中去。
今天,我们看到的线下营销,线下的商业竞争,其思维方式和运作理念,和互联网线上营销,已经有太多相互借鉴和相互参照的东西在里面。线上和线下,已经处于同一个时代,同一个水准,甚至成本,也会在市场选择中逐渐趋同。 这时候,我们再去强调一家公司的互联网属性,是不是已经有点失去竞争优势的意义了,就好比我们说,这家公司有电脑一样。
很多人问过我,大数据有没有价值,当然有,但是要看应用场景,你要落到具体的应用领域里,在这个领域你有足够的专业人士和优势的产品或服务能力,然后大数据帮助你提速,帮助你升级,帮助你跨越竞争门槛,这是价值很大的。
你说你在这个领域就是个菜鸟,你试图通过大数据颠覆这个领域,这个,说个例子,23andMe,那么被追捧的基因项目,为啥被美国FDA取消了医疗建议资格,你压根没这个资格和能力么,等你拥有了这方面资格和能力后,这才真的是个好项目。
脱离应用场景谈大数据,纯技术公司在一定时间内还是有价值的,但价值有限。
新技术,新概念,新的理论,与传统领域的经验和技术积累结合,这是价值最大,想象力最大的地方。
一个新的热点跨界领域是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分两块,一块是海淘,从境外到境内;一块是出海,从境内到境外;前几年海淘很火,主要是国内食品安全、奶粉安全,以及消费升级的事情;但最近政府要强化内需消费,对海淘实际上是利空;加上人民币转入贬值区间,这一利空就更加明显。 而出海则是利好,如果我们认定人民币贬值趋势存在,并且政府会积极干预贬值节奏,那么从外汇回笼和汇率变化趋势看,出海电商目前正在风口。
跨境电商是一个特别考验跨界能力的场景:
1、互联网流量运营,你搞不定流量和用户就是死,对不对?
2、物流,仓储,供应链, 不管自己做 ,还是找靠谱的合作者,搞不定也是死。 如果合作方存在压帐问题,或者存在压库存的问题,还是死。
3、境内和海外的理解问题,什么地区适合做什么产品,什么地区用户有怎样的消费特征和习惯,付款方式、品牌接受度、物流容忍度等等,都要有理解和认知,否则,还是死。
4、法律、知识产权、产品侵权怎么办,海关罚没怎么办,各地税费怎么算,各地环保标准和进出口规则怎么算。
其他可能还有很多。
前段时间我跟一个做跨境电商的老朋友聊天,他们生意做得很大,我一句话就能冒充半个内行了,我说韩进这事你们有影响么,人家说,三个货柜被延误,有一个现在还在海上漂着呢。
挑战多,难度大,坑多,但也正因为如此,能杀进来做大玩家的,也就真没几个了:
有些货品不错的,流量不会玩;
有些会玩流量的,供应链歇菜;
有些供应链也懂,互联网流量也会的,不懂海外消费习惯,生搬国内爆款,结果,还是没戏。
这是最近几天的心得。
跨界产生无数机会
信息不对称套利
最新的科技转化
一些基于跨界的商业领域和商业模式
你也许很难成为每个领域最顶尖的高手,但如果你成为跨域不同领域的次一级高手,也许你的机会,不会比那些顶尖高手少,甚至,你可以让那些顶尖高手成为你套利的工具。
下一个1000亿美元的机会在哪里?一定是跨界!
目前看的最清晰的,是互联网金融。但,类似的机会应该还有几个。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微信公众号:caoz的梦呓(caozs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