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6-10-10 20:43

曾抵押个人资产抵御寒冬,Rokid CEO:人工智能还是片黑暗森林

虎嗅注:文章来自于IDG资本公众号,文章是Rokid的CEO Misa的自白。创业者自己的文字,回顾了自己创业2年多来的选择、感触、细节。


自白者 | Misa,Rokid CEO

2016/10/9


2010 年 6 月,我们作出决定,把创办的一个小公司卖给了阿里巴巴,我自己也带领团队加入阿里。记得那时候有一次和老板聊天,他问我:“如果我们不买下你的公司,你会怎么继续走下去?”,我回答他说:“应该会做人工智能产品有关的探索。” 


当时,大家也就觉得是句玩笑话。


在阿里工作 4 年后,2014 年,我提出离职申请。老板找我谈话,问我有什么想法,我回答说:“4 年前我就告诉你了”。我还告诉他,“阿里给了我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做我自己认可的方向探索,之所以要离开,因为接下来的两到三年后,人工智能会有突飞猛进,我们必须提前起跑,才能在那时候与有能力、有实力的企业同台演出。”


离开阿里后,我召集了一群年轻人,从全国各地搬到杭州,创办了 Rokid。我们判断,接下来虽然人工智能技术会有大的突破,但是通用智能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应该在特定场景做一个软硬件一体的消费类产品,这样才能打磨各个细节体验。于是,我们选择了每个环节,包括设计、软件、硬件、算法、云计算都要能自己掌握。


成立之初,Rokid 就有自己的研究团队,除了自研项目之外,也挑选并跟进最新的研究成果。第一天起,我们就是一家研究探索和产品设计并重的公司。


2014 年是投资热潮年,大家都在谈论“风口会飞的猪”,大量的 O2O、社交、电商和智能硬件公司获得资助和关注。而当时,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冷门的创业方向,做这个方向的创业公司基本一只手能数得过来,现在这些朋友仍然经常来往。


这个领域如此冷门,以至于我们都没有打算公开寻求风险投资机构的支持,最早的钱有些是自己当年卖公司的积蓄,另外,一些朋友得知消息也慷慨相助。


其中包括我的学长(前91 CEO,MFund的胡泽民),我的老领导(阿里十八创始人之一的吴泳铭),还有好朋友(北极光创投的姜皓天,以个人身份投资),当时刚刚起步的基金(王淮和张川的线性资本)。唯一一个知名基金就是 IDG资本,因为当时我的好友楼军加入,碰巧把 Rokid 项目带过去(他经常与我促膝长谈数个小时)。就这样,我们凑了一笔钱开始了这个奇妙之旅。



那时候很难解释我们要做的事业,或者说大家不大确定这个方向,而幸运的是,我们的天使投资人对 Rokid 非常信任,在没有完全确定这个方向的情况下,几乎第一时间就资助了我们这群年轻人。


这个似乎也成了 Rokid 的传统,我们接下来的融资基本上都是小范围进行的,甚至没有准备像样的商业计划书。由于我们也不打算对产品之外的事情进行报道,所以外界对 Rokid 的融资情况也不大了解。而团队也很争气,在人员到位短短 3 个月后,2014 年 11 月 15 号就完成第一个原型产品并做了小规模的内部演示,这一天被内部定为“Rokid日”。



2015 年,通过朋友得知我们的项目,华登国际的王林(不是变蛇那位)来看我们。很快,我的另一位学长,华登的老板黄庆决定投资我们,同时天使投资人也追加,为关键时候的 Rokid 注入了 A 轮投资。要知道那时候人工智能方向依然非常冷门,华登的投资对在半导体和制造方面还在摸索的 Rokid 帮助巨大。


2016 年年初,在各方面的帮助下,我们攻克重重难关,完成了 Rokid 第一代产品的试产。对一个属于全新设计和架构的产品来说,非常不容易,大量的新技术和材料被应用在这个产品上。同年,我们获得了“CES最佳创新奖”,证明一个国内初创团队,也有能力做出足以和国际企业相抗衡的产品。



2015 年,另一家投资机构关注到了 Rokid,他们很耐心参加我们的讨论,跟进产品研发生产,甚至用户体验,这家机构就是“尚珹资本”。即便刚错过我们的 A 轮,他们仍然坚持密切接触近一年,在全方位调查和研究后,终于在刚刚过去的 9 月,领投了我们 B 轮融资,原有投资人也几乎全部追加投资。


2016 年,人工智能突然崛起为最热门的话题,Rokid 和其他该方向的创业团队也突然被推到了聚光灯下,反而让在这个领域打拼了多年的我们自己很不适应。


今年可以说很有意思,一方面大量的人工智能公司涌现出来,同时又进入了所谓的资本寒冬。回头看我们自己,其实并不擅长讲故事,做包装,做PR,我们只想在自己一开始就认定的路上用心探索。


有一次和 Rokid 的 CFO,我的联合创始人 Eric 吃晚饭(他是前好孩子集团香港上市公司 CFO,前阿里巴巴集团财务 VP主管,前金山软件香港上市公司董事 / CFO,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当初如何说服他加入的),席间聊起融资形势的恶化,我默默递过去手机,给他看了一条信息,内容是我抵押自己资产,为万一有问题准备的资金,而他同时也拿出他的手机给我看,居然也是抵押了自己资产准备的资金。我们相对一笑,然后就不再谈下去。


这是我印象中第一次讨论所谓的资本寒冬,也是唯一一次。



创业路上融资不能轻视,但是也不能看得过重。其实这个问题就和创业过程中千百个其他问题一样,需要面对和解决。相比资本寒冬,我们更愿意花心思在产品、技术、市场和用户身上,如何做一个被大家认可的人工智能产品始终是我们话题的核心。


在早期,大家不看好这个方向,然后质疑产品的形态和定位,现在,很多大公司开始进入这个领域,人们又开始顾虑小团队的竞争力……问题和质疑总会从四面八方来,而创业团队资源和精力有限,无法去解答每一个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集中精力做好一个方向,那就是朝着自己认同的方向,用心做用户喜欢的好产品。


今天的 Rokid,有近百人团队,在产品、设计、软件、硬件、生产、市场、销售都有一群有想法,有创意又能打硬仗的年轻人。在研究方面,我们也是为数不多的初创阶段中就拥有全职的 20 名博士,并设立两个 Lab 团队的公司(北京 A-Lab人工智能理论和算法研究/美国硅谷 R-Lab 未来新技术探索)


经过三轮募资,Rokid 已经是一家市值 4.5 亿美金,并储备了相当资金的高科技产品公司。我们对市值和融资没有特别的感觉,对公司来说,只是解决了诸多难题中的一个。而在人工智能产品领域,还是黑暗森林阶段,每个人都在摸索。我们依然抬头畅想,低头探路。探索的路上,美好和艰难都会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希望我们都能好好享受。


最后送大家一句 Steve Jobs 的话:


The 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 do.



真心问答


  • 1、两次创业的不同之处?


Misa:上次是一家纯粹技术型的公司,考虑的东西相对简单,团队组成也单一。这次是一个完整的,兼具研发能力的消费量产品公司,考虑东西要更立体、更贴近市场。


  • 2、这次你们做了一个全新的产品,可能会长期处于摸索状态,如何激发团队的战斗力?


Misa:团队的核心是自我激励。保证团队每个人都认可这个事业,同时在这里找到他认可的位置就好了。除了期权激励之外,我们基本不做其他激励措施。


  • 3、创业以来有没有出现过最黑暗的时候?


Misa:总体来说,创业时刻都艰苦。不同时期出现不同问题,就没容易过。对我们来说,最难的是生产环节缺人的时候,基本上是干着急、帮不上忙。创业团队碰到问题,创始人使不上力是最难受的。相反在资金问题上,倒是一直没太为难。


  • 4、有没有想过这次创业会失败?如果失败了,接下去你会做什么?


Misa:没想过失败,不放弃就不会失败。


  • 5、创业以来最感动的时刻?


Misa:最感动的时刻就是2014年11月15号,我们第一个原型跑起来。演示通过的时候,很多人都流下了热泪。


  • 6、创业路上你最恐惧的事?


Misa:最恐怖的就是用户不喜欢你的产品,其他都没有什么。


  • 7、你觉得一直支持你向前走的动力是什么?


Misa:其实我不大觉得被什么驱动了。一直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比这个更让我开心了。


  • 8、除了工作,你花最多时间做的事是什么?


Misa:我除了吃饭睡觉基本都在工作,偶尔抽空骑摩托车兜兜风吧,稍微大段的空闲会做木工皮具打发时间。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