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06-14 08:43

手机正在拯救人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 (ID:hardcorereadingclub),作者:郑依妮,原文标题:《没有手机,我们怎么活?》,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有人说,放下手机,世界将变得更美好。事实上,拿起手机,世界变得更美好了。人们在声讨手机如何侵占了自己生活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手机正在拯救人类的事实。


1999年,一场“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在国内展开,测试选取了12名志愿者身处封闭酒店之中,只能通过网络获取食物和日常用品来维持生存。在当时,这是一个看起来极具挑战的任务。如今,这不过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现实。2021年,又有媒体发起了“无手机挑战”。


这在过去或许简单,但在移动互联网渗透率极高的今天,脱离手机却并非一件易事。依赖手机的人早已无法想象没有手机该如何生活。人们每天睡觉之前最后一个接触以及起床之后第一个接触到的东西,都是手机。比起突然被裁员和断崖式分手,人们最害怕的也许是手机突然宕机。


手机,当代生活外包的“最优解”


那些喊着“快被手机逼疯”的年轻人,没有手机可能疯得更快。别看手机只是一个有着聚碳酸酯外壳、屏幕发光的物件,没有任何制成品能够与之并驾齐驱。一部手机,就能满足马斯洛金字塔的所有需求,把一个人的衣食住行全部承包。


在“一部手机走天下”早已是不可逆的趋势的当下,手机支付遍布生活各处:网上购物、买机票、抢演唱会门票,发红包、坐公交,餐厅扫码点餐、扫码付款,银行营业厅的无纸化办公、政府办事大厅的网上信息申报……你能想到的一切生活中需要手机的场景随处可见。


手机还被视为重要的学习工具,它相当于一个知识库,可在有需要时提供“世界上最大图书馆”的便利。过去三年被迫居家的人们,依靠手机,在家里也过上了按时上网课、远程开工作会议的生活。


通过手机,我们可以找到适合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想要了解什么,用手机查一下就知道。


如美国作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所说:“手机被错误命名,它应该被称为通往人类知识的门户。”


手机甚至担当起了健康顾问,手机上跟踪健康和健身活动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受欢迎,人们可以记录饮食、运动和睡眠等健康数据,以及获取健康指导。


此外,手机对老年人的社交需求也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老年人能随时与外界保持联系。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称,手机带来的经济效益,远非获得信息而已。即使在最不发达的国家,手机普及程度也远远超过互联网和固定电话。


手机催生了许许多多的小生意,让教育程度低且资源匮乏的人有了工作,成为他们的谋生工具。手机还储藏着现代人的大部分秘密。


一个流传的段子这样说过:当一个人濒临死亡,也要用最后一口气拼命挣扎着把手机上某些内容删干净,就是为了“要留清白在人间”。不夸张地说,手机已经不仅仅是生活外包的工具,手机也是人活着的证据。


自己过不好的生活,干吗甩锅给手机?


有人说,放下手机,世界将变得更美好。事实上,拿起手机,世界变得更美好了。人们在声讨手机如何侵占自己生活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手机正在拯救人类的事实。


回望2022年,一份可在线编辑的抗疫互助文档开始在各个城市流传,百万人在互助文档中一起抗疫:根据疫情生活需求新增“求助板”“互助买菜”“物资需求对接”“官方公告”等板块,重点或紧急的信息用不同颜色做了标识,还附上了心理热线、宠物互助等贴士。


在大灾大难面前,说手机拯救人类也不为过。2023年是汶川大地震15周年,四川大学教授、地震预警与多灾种预警应用信息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说:“地震预警信息早发出一秒钟、多传播一公里,都对挽救生命有无法估量的重要意义。”


自2010年起,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已与应急部门、地震部门联合建成覆盖我国24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地震预警网,并成功预警76次破坏性地震,包括2013年四川芦山7级地震、2017年九寨沟7级地震等。


王暾介绍:“目前,我们正联合国内手机企业试验手机地震监测预警功能,以实现以手机内置传感器取代传统预警监测仪的技术突破。”


目前,小米、华为、vivo、OPPO等多款主流国产手机品牌都已接入地震预警功能,可使手机用户无须安装地震预警App就能享有地震预警功能。


如果是苹果手机,则需要在应用商场里搜索“地震预警”,下载相应的App。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人均一部手机给予了人们在地震到来前争分夺秒逃生的机会。如今的手机除了通信娱乐之外,也是紧急服务的重要工具。尤其对于一些弱势群体而言,手机是他们的安全感来源。


Be My Eyes是一个能协助视力障碍人士的App,使用这款工具的视障人士可以用手机的摄像头来展示遇到的问题,而志愿者通过视频和语音就可以帮助解决。


求助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是大部分都能在几分钟内完成,例如给视障人士阅读药品说明,或者检查食品包装上的保质期,或者查看充电宝是否有电这类简单的问题。


目前,该软件拥有志愿者600万人,帮助需要视力协助的视障人士45万人。由于视障用户的数量远少于志愿者的数量,且志愿者来自全球,所以各个时区以及各种语言的视障用户都有机会很快获得志愿者的帮助。


还有手机上的GPRS定位功能,可在紧急情况下(诸如交通事故、身体疾病或医疗紧急情况),随时致电获取救援或帮助。根据记录,有四成手机用户表示,他们发现自己处于紧急情况下,一部手机就是救命稻草。


手机是当代生活的刚需,也是情绪传导器


手机越来越多地支配着我们所聚集的社会空间,不仅仅是我们身体的延伸,更像嫁接在我们身上的一种网络器官。某种程度上来说,手机是我们每个人提在手里的“第二个大脑”,是情绪传导器。它可以制造焦虑,同时也可以缓解焦虑。


作为一种物件,手机承载着、调动着、影响着人的情绪。手机所代表的生活、情绪、态度,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善变”。因为信息总是在更新、淘汰,人们当然也在不断更新、不断否定自我。


2017 年10 月20 日,重庆。坐在街头看手机的人。(图/ 阿灿)


手机的新闻、谣言、鱼龙混杂的信息和同龄压力,比以前更快地到达我们的面前,焦虑因此被放大、被传递、被加倍复制。但另一方面,手机也会给人一种似乎能掌控一切的感觉,让人们产生安全感。


一切信息都被接入手机,下一趟汽车到来的时间、地图上的详细定位、餐桌排队叫号的顺序、飞机起飞的时刻,等等,一切都尽在掌握中。不必做无望的等待,也更多地提升了效率,让我们闲下来去做更多事情、探索更多可能。


从这个角度来看,手机也解决了一部分对未来无法掌控的焦虑。手机里的世界庞大到能容纳一切,人们在新闻下热议,在段子中乐和,在“鸡汤”中疗愈。


世界在变,唯独手机还是手机,它不悲不喜,不骄不躁,不怨不恨,不争不抢,随时随地,供你使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核读书会 (ID:hardcorereadingclub),作者:郑依妮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