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3-08-08 18:28

今日嗅评:从10年就把KK喊得比MJ还亲热,你们真的跟作者很熟吗?

@宿艺 :雷军的红米手机在本是“红海”的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又投一颗“炸弹”。这次背后推手是国内最大的运营商中国移动。红米、移动自主品牌手机真正伤害的是华为、中兴这些向高端手机演进,同时在研发上真正投入的国产品牌。

Chenbupt:有消费、有市场就有产品;有竞争,就会有新的产品形式:所以,不用担心红米对其他品牌产生冲击力,市场和生物界一样,本来就是“优胜劣汰”,更何况“搅局”的“红米”会加强产业细分、给产业带来更多活力,也给消费者更多选择。

@蔡勇劲:钱库把商家优惠折扣信息整合到线下终端机,再将终端机铺设在城市主要地区。但是租金、维护成本过高,且不容易在另外一个城市复制,面对来势汹汹的移动互联网,钱库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整体经营模式。

Valen:说的比较正确,但我还是要反驳几句:

其一我承认APP应用是大趋势。但没做过优惠的人你们和商户沟通过优惠发布吗?优惠基本是集中在餐饮行业(60-70%),餐饮利润十分薄,让商户再让利可能性就比较低,而且商户,特别是传统的、知名度比较高的商户比较反感APP的,原因很简单你把他利润抢了。钱库和维络城纸质券有引客入店的作用所以商户接受,但你拿着个APP商户就会觉得你都进店了,还出示优惠这样商户就损失了本来的客户要消费的原价利润。所以很多商家会抗拒APP。而且APP复制性超强,餐饮从业人员流动性非常大,培训很不到位,客户出示手机展示有很大机会服务员和收银员会不清楚,有一定机率优惠会兑现不了。

其二、纸质券虽然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消费闭环,但比起APP还是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效果统计。

其三、传统行业的管理者比较死板,如果你只有APP,没有其他展示渠道,这些行业是不会付广告费的,甚至不提供优惠;

其四、APP也要付费去推广,有效安装起码要3-5元。还要花成本去培养使用习惯。这些费用也是十分巨大的。

其五、内容管理方面:钱库、维诺的模式和分众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分众由于大部分是视频广告,因此传输量比较大,前期是用人手发布的,但12年后都是采用了远程发布了,我之前也和电信沟通过大流量购买,8万2个T,还是比较划算的。维诺的内容管理比较怪(原因他们终端成本低)是人手更换灯箱片。钱库则早是用远程发布了。

我个人觉得APP是大趋势,但要解决好验证、兑换、支付等问题才能更好的发展,线上和线下都需要结合,能有健康的现金流的OTO企业才是好的OTO企业。

虎嗅: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特斯拉汽车二季度净利润为2600万美元,好于市场预期。这使得在随后的盘后交易中,特斯拉汽车股价大涨16.34美元,涨幅为12.17%。当被问到宝马i3与Tesla的竞争时,马斯克的回应是——“哈哈哈哈”

GP9NnlPE:所以,电动车的前途就在于“电能”电池的可标准化更换。车子开到加电站,用自动化的设备、标准化快速更换,10秒钟之内(好像没F1换轮胎那样快吧?),就把标准电池换了。加油什么的,全部弱爆了!

所以我纳闷,中国企业家的想象力哪里去了?拼命比充电的速度,好像30分钟之内充满电就牛C够了。错!我的电池60分钟充满又如何?只要我10秒钟之内给车子换好就得了。

至于车主会不会担心“原装电池”被换了?这就像煤气罐一样,罐子是煤气站的又怎样?最好我一分钱也不用买煤气瓶,我要的,仅仅是煤气。车主需要要的,只是电能。怎么BYD的老板不去这样想呢?真奇怪。

@青龙老贼 :这次微信5.0更新以后,最受人关注的无外乎三个:微信支付、微信游戏、公众账号分服务号和订阅号。公众账号会给自媒体带来什么影响有待观察。而隐藏在在支付与游戏背后,微信又有什么超越支付与游戏的用意呢?

Emouse:认同作者细致的分析。
1、轻APP的形态苹果当然在意,如果是前几个版本苹果可能会卡住,微信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刚性需求,加上安卓的强势,所以苹果不会像踢掉360那样卡住微信。

2、对话框 内置浏览器的方式虽有局限,却也有他的易用性和便捷性,见过很多人搞不懂繁杂的APP操作,给服务账号发个信息啥的还是可以的,所以这个应该还是作为一个基础存在。

3、轻应用平台对于众多开发者是个好消息,利用微信完善的账号和反馈体系,还可以利用微信加强互动。

4、微信支付用作线上交易的辅助或者线下交易要想推广还需要形成气候,在推广的时候肯定要面临很大竞争和阻力,眼下也只能在易迅网搞搞,更重要的是线下交易支付宝做了那么长时间,用户的惯性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扭转。不过作为轻应用的支付平台倒是很靠谱,而且腾讯能够有很大的自主空间,而这一点,也恰恰是一些开发商需要的。

生命是物质和能量的延伸,而科技是生命的延伸。人类不是终点,而是生命和人造品的过渡。那科技到底将从我的生活中夺去什么?这是怎样的一股全球性的力量,令我们既爱又恨?我们该如何应对?可以拒绝吗?

Dvdv:这本书用前十二章有价值的其实就一句话,科技有自己的生命形态,它在结构性地推动自我进化,技术发明者只是科技进化的媒介。 
   
作者把自己摆在敌我层面去讲这件事的,其实这不就是整个造物秩序的必然推进吗,用同样的视角去考察生物基因、气候乃至文明,都能得出同样的结论:每种形态都在自驱式进化,更有机、更具适应性、更复杂也与异形态结合得更紧,并因此表现得更有自我意识。他讲到“无限博弈”时有点想到这个了,讲到上帝的存在是个过程时也想到了,但立足点还是在擂台上。 

技术是因为更善于借人类之手进化,速度更快,更容易被察觉吧。 对我而言阅读价值更大的是最后两章。看他写科技的轨迹时忍不住去找这本书哪年写出来的,有些东西甚至很适合关心科技商业趋势当下读,以便当下决策。比方说十三章里写的技术趋势之多样性,作者写道,全世界将在最大程度上统一科技的使用,但偶尔也会有群体或呀群体发明和改进仅对边缘群体有吸引力或者仅具有边际效用的技术和技能。 

他还写,放弃使用某些技术会以某种方式强化或塑造我们的个性。人们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会拒绝或舍弃某些全球性标准技术。这样,当全球文化悄悄地朝着技术趋同的方向运动时,数十亿科技用户的个人选择却呈现差异化,因为他们渐渐倾向于选用更小型、更具特色的产品。 
   
以上这段话值得在移动互联网里做软硬件的所有人看。以下这段话则值得腾讯阿里这类号称要打造生态系统的公司们读一读。来自十四章: 
   
无限博弈的目标是保持游戏的进行:摸索游戏的所有玩法,增加各种博弈,召集所有可能的玩家,扩展游戏的意义,倾尽所有,无所保留,创建宇宙中不太可能发生的博弈。如果可能,超越过去的一切。 
   
暂时来说,这本书之于我的个人价值就是这些。类似的观点我之前刚好看了《混合现实》,觉得比这本书的作者更言简意赅,视野也更大更完整。 感谢译者。 

最后。从2010年起就看见你们熟练地把KK喊得跟MJ似的亲热。你们都跟作者很熟吗。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