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7-04-21 07:42

经济下行、银根收紧、融资难,互金企业都想挤上ABS这趟豪华列车?

文 | 薄珂


互联网金融圈,这两年迷上了ABS。


在经济下行年代,如此低成本而高效的融资渠道,让所有人梦寐以求。


ABS就如一辆豪华列车,一旦上车,就成为豪华乘客,大家都在使出浑身解数,争抢上车。


但是,列车刚开出不久,就被监管踩下了刹车……


1、融资血库 


从2016开始,关于ABS的新闻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霸屏一次。各大互金公司,频频曝出搭上ABS豪华列车的新闻。

 

其实ABS并不神秘。ABS(Asset-backed Securities),资产证券化的一种。

 

理论上讲,任何有持续、稳定未来现金流的资产,都可以进行打包,先拿出来融资。

 

在2016年,河北银行主导将全长47公里的邯郸武涉公路,其“通行费收入收益权”作为底层资产打包,融了3.8个亿。

 

前不久因为雄安事件连出5个涨停板的华夏幸福,把旗下一个产业园区以后要收到的供热费打包,发行ABS融了7个亿。

 

如今,可被证券化的底层资产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厦门国金ABS云数据库资料显示,已发行ABS底层资产类别有27项之多:房贷、车贷、门票收入、水电费、写字楼租金、消费信贷、小额贷款等等,都可以作为底层资产打包。

 

ABS在今年爆火,不仅因为它门槛低,更具诱惑力的是它利率低,有些甚至可以低过银行。

 

根据企业公开信息显示,像河北那条公路融的3.8亿,加权平均利率只有4.5%,远低于当年的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华夏幸福用供热收益权打包融资的那7个亿,利率最低只有3.9%。

 

如此来看,ABS确实是非常好的融资工具,将未来的现金流完全激活,用于眼下的生产。

 


但,ABS并不是个新鲜事,它从1970年的美国发源,已有近50年历史。它被经济学者认为是20世纪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创新之一,曾撑起了美国人“居者有其屋”的梦。

 

在中国,ABS真正崛起要从2014年算起,一路走来也是坎坷。ABS 从2005年就开始试点,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发监管机构担忧中间暂停;直至2012年5月才重启。

 

重启之初,还只有银行和阿里、京东这样的巨头,才敢踏足这片崭新的试验田。那个时候甚至连陪玩的中介服务机构都没几家。后来,大家都看到这里面的甜头,玩家猛增。

 

而爆发的真正原因,是监管思路的转变——ABS从审批制转换为备案制。

 

2014年初,ABS开始“井喷”。

 

2016年一年发行金额,高达8400多亿。2017年初,国内ABS已经发行了一千多单,累计发行额超2万亿。

 

其实,ABS并不是个只在华尔街和金融街才会出现的高大上词汇,将它神秘面纱揭开,底层逻辑其实浅显易懂。

 

在经济下行或缺钱年代,人们会办理信用卡,而ABS,其实是企业的“信用卡”——逻辑完全一致,都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只不过,个人信用卡是基于贷款人的信用,ABS则是基于企业出售资产的未来现金流。

 

企业要办下来这张“信用卡”,也不太容易,和办个人的信用卡一样,也需要证明自己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如果找外面的人来证明这两点,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银行给拉个流水单,或让律师、会计师、评级机构参与“打个分”,业内将其称为“外部增信”。

 

如果想证明自己诚意“满满”,大家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阳光透明”,自己将资产掰开让大家看。

 

一般企业会自己将资产进行分级:优先级,风险低,当然利率也低;劣后级,风险高,利率也高点,业内将其称为“内部增信”。

 

在经济下行、银根收紧、融资难的大背景下,ABS简直是一个 “物美价廉”的血库。也难怪企业拼尽全力,也要挤上这辆豪华列车了。


2、拼命上车


互金领域里,最早上车的是阿里。

 

监管放开的第一个除夕,在2013年2月,阿里向证监会递交申请材料,5个月漫长等待后,终于获批。

 

阿里第一支以小额贷款为基础资产的ABS,总募集金额为50亿元,三年内分10期发完。

 

在随后长达2年的时间里,阿里小贷几乎占据了ABS的绝大部分江山。到2016年,阿里小贷甚至一次性获得了深交所300亿的额度。

 

嗅觉灵敏的京东,紧跟了阿里的步伐。

 

2015年10月28日,以应收账款作为底层资产的京东白条1期,在深交所挂牌,规模8亿元。

 

随后,尝到甜头的京东,开启和阿里“双雄称霸”的局面。2016年,京东获得了深交所100亿的额度。

 

2016年,互金企业ABS发行潮彻底爆发。分期乐、捷信、易鑫、唯品会、小米、买单侠,都你追我赶地抢着发ABS。

 

像小米金融这样赶上末班车的,发行过程充满各种艰辛。

 

“2016年才是行业最火的时候,我们去年10月才发行第一支,已经算晚了。但相较于京东、阿里等巨头,小米信贷业务开展的时间不长,能公开募集实属不易。”谈起那时的情景,小米金融信贷负责人陈曦依旧激动。

 

“当时,我们小贷业务开展不到1年,评级机构和监管车轮战,需要尽调的内容,涉及风控的具体规则、业务逻辑、产品形态、数据情况等”,陈曦向一本财经透露了当时“上车”的种种不易。

 

最终,在2016年11月1日,小米金融5亿消费金融ABS获批,在上交所挂牌。

 


一旦挤上这列豪华列车的,在某种程度上,证明自己确实势力非凡——能通过多方尽调和监管的考核,实属不易。

 

各家公关,无不对此大做文章。

 

在一家互金企业发布的一则ABS新闻标题里,特意强调“最低利率仅为2.5%”。

 

“借款利率竟然能比存款利率还低?” 券商从业人员孙磊(化名),简直不太相信,他一查询才发现,公关为了制造噱头,使用了询价区间“优先A档2.5%—4.0%”的最低数字。

 

为了上车,互金企业使了浑身解数,上车之后,就成为公关的狂欢。


3、场外之乱


实际上,车上的玩家,私底下还将自己分为两个阵营:场内,场外。

 

所谓“场内”,就是ABS发行到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

 

所谓“场外”,就是指地方金融资产交易所、地方股权交易中心、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甚至P2P理财平台等这些市场。

 

先来看场内的江湖。

 

在发行ABS的企业看来,能够“场内”发行肯定是首选——监管的严格审批,就像一份开具的医学证明,也是他们健康状况的证明。

 

在2016年后半年,“ABS不再对互联网金融平台开放”的言论,着实让大家捏了把汗。

 

而实际上,后期场内确实更加严格,只有大玩家才有上车的可能性。

 

场内严格,而依仗地方交易所的场外ABS,则游离在了监管的暧昧地带,很难摆脱私募的混乱现状。

 

企业发行的ABS,本质上属于私募。

 

众所周知,私募基金有两个硬性门槛:投资人数,不得超过200人,每个人的投资金额,不得小于100万。

 

监管设立这条红线,出发点是,私募风险较高,要将一般散户挡在门外。

 

场外玩家借着各地的交易所、股交所的外壳, 要么以名目创新之由,模糊私募本质;要么就将资产拆包,绕过私募“100万起投”的硬性门槛。

 


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律师冉晋曾发文指出,PPMONEY平台的“安稳盈”产品,信贷资产并非直接由小贷公司转让给保理公司,而是先经过“江西赣南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登记挂牌。

 

“表面上看,这一步似乎显得多此一举,其实不然”,冉晋指出,它意在绕开“200人”的门槛。

 

这些“场外”金交所、股交所,部分因为监管缺失,管理不力,沦为金融圈的万金油“通道”:任何不合规、垃圾资产,通通可披金挂银,包装成合规“优质”项目。

 

场外的混乱,让监管动了“杀心”。

 

2017年1月9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主持了“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

 

会议指出:“一些金融资产交易场所将收益权等拆分转让,变相突破200人界限,涉嫌非法公开发行”。

 

会议明确将此种金融资产收益权拆分转让的行为定义为违规行为,并要求集中进行清理整顿。

 

场内严管,场外整顿,ABS本是低成本融资的极好方式,但有被乱入者“泼脏水”的情势。不少真正适合“上车”的企业被乱象拒之门外,金融创新被迫陷入窘境。

 

“不该一刀切。”在国内一线评级机构主管张旭(化名)看来,乱,应该管,但不能扼杀了创新。

 

“场内信贷资产优质什么程度?优质到一评就是3A,几乎没有我们评级机构可发挥本事的余地,全是‘好苹果’”,张旭称。

 

“在中国,质量好的房产信贷资产几乎被银行全部把持着,符合小额分散的资产也就剩消费金融了”, 张旭说,小额,分散,意味着可测度性强——这实在是优质的资产。

 

对比国外市场,尤其是美国,ABS相对于GDP的占比,高达60%,而国内只是个位数。

 

“真正的ABS才刚起步,增量可观”,张旭认为,对标国外市场,中国还大有想象力。


总结


ABS是低成本融资利器,“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没人可以否认这个金融创新本身的价值。

 

监管适时出手,可以以儆效尤——只是,千万不要扼杀了创新。

    

就像不能因为几个人乱刷信用卡,就取缔了信用卡一样。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