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7-05-08 16:03

“扣非净利润”惨淡、变卖资产求生,零售企业说好的全渠道转型呢?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第三只眼看零售(ID:retailobservation),作者:赵向阳。虎嗅获得授权转载。


五一假期期间,联华超市发布公告称,计划以3.79亿元的价格将旗下联华生鲜的全部股权出售给百联集团。就这样,大笔一挥,便有近4亿元的巨款入账,既改善了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也为公司的日常运营补充现金流。


作为最早一批登陆资本市场的零售企业,联华超市的境遇是当前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真实写照:主营业务经营惨淡,造血能力不足,只能依靠变卖资产勉强度日。


我们梳理近20家零售业上市公司2016年财报发现,尽管大部分企业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粉饰报表之后的利润总额与去年同比有所增加,但真正能反应其经营能力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表现却不容乐观。


举例来说,苏宁云商2016年财报显示净利润为7亿余元,但其“扣非净利润”为-11亿元。从净赚7亿元到亏损11亿元,中间经历了怎样的资本大挪移?


根据证监会相关规定,与上市公司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然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反映上市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项收支都被称为“非经常性损益”。在公布财报时必须披露扣非后净利润,才能看出一家公司真实的盈利能力。


“扣非净利润表现惨淡,这说明该企业脱离主业,极不正常。”一位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总监告诉我们。胡适曾经说,历史是一个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笔者看来,上市公司的财报同样也是。当前零售业上市公司惨淡“扣非净利润”为整个行业拉响警报,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还能坚持多久?


主营业务下滑或亏损,靠变卖资产度日


在我们统计的近20家零售业上市公司的2016年财报中,除了永辉超市、山东家家悦等个别企业“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之外,大部分企业主营业务亏损或者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其中人人乐、苏宁云商、中百集团等企业出现主营业务亏损的状况。


财报显示,人人乐去年净利润6048余万元,但其“扣非净利润”为-9868余万元,也就是说其主营业务要净亏近一亿元;苏宁云商去年净利润为7亿多元,但其“扣非净利润”为-11亿元(数据显示,这是苏宁云商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亏损,2014年、2015年分别为-12亿元和-14亿元);中百集团去年净利润为646万元,但“扣非净利润”为-2.3亿元,与前一年相比,亏损额度扩大了5倍。


除了上述公司“扣非净利润”为亏损之外,多数企业的“扣非净利润”呈现连续下跌的状况,这说明实体零售企业的盈利能力在逐步衰减,企业生命力在透支。以山东商业集团旗下的银座股份为例,财报显示,2016年银座股份“扣非净利润”为1200多万元,虽然没有亏损,但与前一年相比下跌超过88%。银座股份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扣非净利润” 同比下跌30%。按照这个幅度继续下去,银座股份距离全面亏损也将不远矣。


尽管主营业务不断下滑,但企业整体利润是增长的,其中玄机何在?盘点上述公司动向,我们会发现,它们在2016年都有重大资产变更的行为。


举例来说,人人乐以4.3亿元出售其控股公司深圳浩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房屋建筑物,为公司贡献净利润1.3亿元;苏宁云商通过处置子公司产生的投资收益达13亿元,再加上其政府补贴、非流动资产处置、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等,七七八八加起来共计收益18亿元,这使得苏宁云商整体利润奇迹般得由净亏11亿元变为盈利7亿元。


另外,大量关闭门店也是零售企业获得营收增长的重要途径。苏宁云商去年在中国大陆地区先后关闭了56家旗舰店、17家中心店、49家社区店、9家县镇店、1家红孩子门店、31家超市店和3家乐购仕门店,算上数量增加了99家的苏宁云店,其门店数量总体减少了67家。据其财报分析,苏宁云商的管理费用以及销售费用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03%,与其因为调整门店、退租、转租等措施紧密相关。


“要看清楚一家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除去扣非后净利润,其主营业务营收比重、重大资产变更收支是两个一定要看的数据。”某私募基金合伙人表示。正是这些不可能持续的营业外收入使得上市零售企业在财报上做出了扭亏为盈的好成绩。


“如果一家企业靠非经常性的利润撑面子,只能说明其没有了核心竞争力,或者说明其主营业务萎靡不振。”某上市零售公司财务总监评价称。


零售业拉响警报,全渠道转型或成空话


这些年,实体零售企业也在尝试进行转型。对于需要在资本市场讲故事的上市公司而言,全渠道是一个很好的由头。事实上,近年来一些转型互联网的实体企业就是用全渠道给资本市场讲故事。从最早提出这个概念到至今为止,已经多年过去了,我们通过分析财报基本上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实体零售企业的全渠道转型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在这里我们列举苏宁云商、王府井集团以及步步高这几家当年曾被视为标杆的企业来逐一分析。


先说苏宁云商,它提出线上线下一体化战略并且由原来的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以来,已经度过四个年头了。按照苏宁自己的说法,“2016 年已经进入转型收获阶段,零售业务规模效应显现,运营效益提升,苏宁物流、苏宁金融板块基于多年的超前投入储备,资源优势及价值逐步凸显”。


但从财报来看,近三年以来主营业务连续亏损,旗下苏宁易购的增长进一步放缓。数据显示,苏宁易购2016年线上平台实体商品交易规模为805.1亿元,同比增长60.14%,而2015年增长率是94.93%。同时,苏宁易购与死对头京东的体量差距在进一步扩大,目前仍看不到弯道超车的迹象。


有媒体分析称,2015年8月,阿里集团以每股15.17元,投资280亿元人民币参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而截至2017年5月4日,苏宁云商的收盘价格为10.29元,以阿里持股18.6亿股计算,马云这笔投资账面已经亏了91亿元。


再看王府井集团。王府井集团转型分为两大模块,一个是去百货化,投资便利店、开设精品超市以及奥特莱斯等;另一个就是全渠道。去年11月,王府井集团调整组织架构,合并市场部、电商公司和全渠道项目组,成立全渠道中心。但上述种种努力并没有带来业绩上的改善,财报显示,2016年王府井“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38.12%。


步步高作为善于迎合市场潮流的区域零售商,从最早提出要做“区域版阿里巴巴”,到后来成立“云猴网”,再到后来试水跨境电商,拓展云猴全球购等一系列处于行业前沿的大动作,虽然每一步都能触动资本市场的兴奋点,但上述动作对主营业务的裨益却是难见成效。反而去年后半年以来,步步高加紧拓展西南市场、投资数十亿打造梅溪新天地项目等举动,从这些举动来看,步步高其实是在向实体回归的。


资本市场需要题材,资本市场也永远能找到题材。全渠道的概念刚刚过时,新零售的大旗便已经竖起来,但实体零售业经营者不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我们认为,零售业上市公司的业绩体大致可以还原整个实体零售业的基本面。可以看出,大多数企业的主营业务在逐渐萎缩,甚至不少企业靠变卖资产获取现金流以维持生存,但这种状况是不可持续的,实体零售业的警报已经响起。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