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你多多少少面临过下班后不知道做什么尴尬,好不容易不加班,想放松下,结果你爱的综艺还没更新,吃火锅无人陪......
纽约大学互动电子传播学院的一名学生Nicole He,在做毕业设计时也陷入了类似的苦恼——毕业设计做什么呢。她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电脑,让电脑告诉她毕业设计做什么。
He用电脑编程了一套名为“The Best Art(最好的艺术)”的算法,每次He向系统提问时,系统都会给He分配一个任务,并将这条任务打印出来。如果下面这个:“让假花感受你的爱”。目前利用这套系统He已经完成了27个项目。
她是如何设计这套算法的呢?
He首先想到大环境会影响人的创意,比如天气、政治问题、心情等等。所以她的系统会搜集布鲁克林当地的天气情况、特朗普每天的推特数、国际空间站与地球的距离,根据这些参数,算法会计算出一个数字,作为这一天的综合判断。
但这还不算是一个任务。
He还会从Kickstarter、 U.S. patents、学院曾经的毕业设计中选取关键词,算法将这些关键词套在她预先设好的语句结构中。之后,算法将分析每个预设任务的感情,是消极还是积极,并为任务分配一个数字,哪个数字最近接上文中所提到的数字,哪个任务就会成为当天的“The Best Art”。
He并不认为由电脑产生的艺术灵感是没有意义的,相反,她觉得这正是她人格的反映,“算法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们是人类搭建的。”换句话说,He认为,人所谓的创意实际上都来自于人的潜意识逻辑,那么按照自己理性逻辑搭建算法,它可以接近你大脑的思维方式。
在艺术与计算机的结合上,He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Twitter@Art Assignment Bot就是一个由机器每小时发布推特的账户,瑞典艺术家Jonas Lund也曾通过算法制作了他2013年的艺术作品The Fear of Missing Out。
(@Art Assignment Bot账户)
当然在我看来,计算机编程算法只能作为你的一个辅助,或将这本身作为一种行为艺术。因为算法生成终究需要数据,然而你能搜集到你毕生的所有参数么?即使Jonas Lund的算法,也只是拿前人的成功艺术作品作为参数,通过算法产生“新的”灵感,多少有些拾人牙慧的意思。
不过还是那句话,这个脑洞是值得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