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7-08-21 14:28

SaaS中的日历不好用,是因为对日程的共享远不够充分

工具类创业总是不易的。一来,在技术产品层面,可能出现的竞争太多;二来,从用户增长到收益增长是一条无比艰难之路,很多工具最终没有走通。


然而,随着to B模式的蓬勃兴起,也随着微信等平台逐渐成为万用的接口,以前一些从诞生第一天起就容易转向的工具也有了可期的目标。近年来诸多轻量级产品时常出现在我们眼中,微约日历便是其中之一。


不论具备日程功能的SaaS,还是单纯的日历类应用,在国内市场都不算少;即便如此,一些针对具体需求的应用仍然能发现细小的机会:微约日历便以「可共享」的姿态,与一众单纯的日程类工具产生差异。在可共享日历这个模式上,Google Calendar可谓先行者,替后来人验证了这一模式可行。况且Google的一众服务在国内使用不便,以此为基石的探索也算是「填补市场空白」。


简单来说,微约日历是一款共享日程软件,和传统日历相比多了社交属性。用户添加好友,设置日程查看权限后,好友间可以互相查看对方日程详情或忙闲时段,实现去中心化的时间协调,做到一人建立/修改日程,全员实时共享。


在已验证的道路上前进,比起盲目试探会更有底气些。不过即便是国内也从来不缺日程类工具,不说to C的各种小而美的日历,在to B领域,常见的团队协作工具比如teambition、tower等更是自带日历系统,选择这一方向创业,若非切口十分准确,想必是不容易的。


微约日历的CEO王敏说,日历「可共享」的需求来自于她和身边的朋友。作为高级管理人员,他们有着共同的困扰:自己的日常行程复杂不说,其手下的其他管理人员同样有着密集且多变的时间安排。


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手机相比,互联网时代的主要办公用具是PC。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70后、80后高管,比如王敏及其同事,在会议通知、共享日程等事务上惯用outlook。但随着办公阵地迁移至手机,outlook便显得力不从心,最大的问题体现在其手机端无法共享日程——那么,「记录+查看」日程,与「共享」日程相比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确实可以将安排、报道日程这种杂务统统交给秘书或助理搞定,但对于如今流行的公司结构和用人习惯,大多数管理人员恐怕并不具备如此宽松的人手——而且随着用工愈发昂贵和SaaS服务愈发普及,减少行政人员对企业而言也是大势所趋。因此,一边安排自己的复杂行程,一边又让他人知晓往往变成了一个恼人的过程。


常见这样的场景:在用邮件或各类协作工具安排会议时间后,真到开会的时候,还得微信打声招呼人才能来齐。我们也常见这样的场景:不管日历上写得多么详尽,你的同事还是要反复询问你的时间安排。员工要去「逮住」老板,而老板一天被助理问八遍,都是恼人且低效之事。


时常有人问王敏:这个问题为什么没人解决呢?研究过后,王敏发现一个根本问题:协作工具中的日历不是每个用户真正的日历。


尽管一些SaaS的功能很强大,其中日历的表现却不够完善。与其说是分享日程,不如说只是必要的提醒。我们看到SaaS上的日程,仍然无法了解需要紧密合作之人的日程安排,这是一种伪共享。


当我们登录协作工具填写日程时,我们只是告知他人我们的「部分」日程;反过来,我们知道别人也是这么做,因此在考虑别人的时间安排时,从不以协作工具上的日程表为准,还是要问了本人才踏实。


专门贴出来的日程不是真正的日程。「部分」日程是重要的大事,但日常的工作其实被更多琐碎的小事占据。因此可分享的日历就显得尤为可贵:不是告知自己「某些时间」的安排,而是分享自己「全部时间」的忙闲。


微约日历就是从「共享」这点出发,然后更进了一步:惯用日程工具的用户不多,但如果加上偶尔写一条备忘的用户,用苹果、安卓自带的日程工具的用户,在微信上用语音助理的用户呢?如果再加上用邮件报告日程、用团队协作工具抄送日程的用户呢?如果再加上使用智能音箱、智能手表「喊一嗓子」安排日程的用户呢?


如果跨越PC、mac、安卓、苹果及各种智能硬件的平台限制,跨越系统工具、微信、网页的限制,日程工具可以将不同用户的时间记录习惯统一起来,让每个人沿用自己的时间管理体系,又像Google Calendar那样方便地告知其他人。如果家人、朋友不必看到你的工作日程,你完全可以把日程分类,再将联系人分组;如果你不想被老板在非工作时间打扰,也可以对老板隐藏你下班以后的安排。


王敏说,日程共享带来的不只是方便,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举例来说,假如老板临时安排加班但员工晚上有事,断然拒绝恐怕比较尴尬,无奈接受又力不从心;而如果老板事先在共享日历中看到员工的日程,在安排加班前就能多做考虑。说到底,没人喜欢计划被打乱,也没人热衷于专门打扰别人。日程信息透明化,协作时就会更默契、更高效。


从「最大限度的日程共享」出发,从更加细分、垂直的职场需求出发,微约日历在一个陈旧而竞争激烈的领域里开出了一条小径。然而,基于少数人的痛点所产生的工具,因为很好地化解了普遍存在的问题,最终形态反而可以满足更多人的需要:比起单纯的个人日程工具,微约日历更适合团队协作,有to B服务的潜质;比起团队协作工具中千篇一律、聊胜于无的日历模块,微约日历的日程共享更专业、更小而美,跨平台的特点也使其更加轻量易用,更适合个人用户。


在美国的创业热潮刚刚感染到中国人,「C2C」还非常普遍的时候,许多创业心得都说:做一个自己需要的东西,再去满足他人的需要;让少数人热爱,而非让多数人适用。看来,在大众创业略微降温,创业者和投资人都冷静下来的今天,这种观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