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ID:gmrb1949),作者:汉卿,责编:王远方,编辑:张雪瑜、孙岱,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年来,为应对“数字鸿沟”,我国加快推动App适老化改造,但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适老化模式的名称过于繁多,比如有“大字版”“简易版”“老年模式”“长者模式”等;App内页字号小;广告多、弹窗不易关闭等现象依然困扰老年人,“银发族”专用App尤其是社交类App目前仍然缺乏。
App适老化改造是加快老年人融入互联网社会的一项善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67亿。60岁及以上群体占比达到14.3%,即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53亿。同时,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总数为2.8亿,也就是说至少每两个老年人就有1人接触了网络。老年人的上网需求,不可忽视。
加快App适老化改造,是为了让老年人充分享受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此前,一些老年人使用App时出现了不会扫码、操作流程过长、界面复杂、广告难以关闭等情形,严重影响了使用体验。基于此,2020年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先后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聚焦老年人App使用痛点,公布了一批App适老化改造名单,以期降低老年人App使用门槛。三年时间过去,App适老化改造不能说没有进步,但显然,其间的鸿沟与障碍并没有被彻底清除。一些App的适老化改造,可能只是徒有其表。
比如调查显示,大部分厂商推出的适老化App只是放大了字体和图标,一级界面变成了“大字体”,但二级界面依然维持原样;一些App的老年人模式需用户自行寻找转换,路径较为复杂;更多App的“设置”按钮是一个不太起眼的小图标,没有任何文字提示,老年人很难找到。
这种App适老化改造,很难说呼应了老年人的使用需求。老年人真正的痛点,除了字号、颜色、输入方式,其实还包括界面交互复杂,找不到需要的功能;广告弹窗多、诱骗广告难以识别;App承载内容太大,导致手机过卡;以及社交渠道匮乏,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等。这些更深层次的使用梗阻,不是靠简单放大字体、图标就能解决的。
App适老化改造当然有一个过程,但也可能面临App厂商动力不足的问题。道理很简单:设置、优化适老化模式,需要投入人力与技术,而鉴于老年人群的商业前景,App厂商从中所获得的回报,可能远远不及年轻人。很多App软件公司开发适老化模式,仅仅是迫于有关部门压力,明面上配合一下,其真实的心态可能是敷衍了事。
从工信部发布的行动方案来看,对App软件的适老化升级是一种强制性要求,比如方案提到将向社会公开发布评测结果,对适老化及无障碍建设、改造、优化要求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及时指导、督促其进行改进;同时将企业适老化改造测评结果纳入企业信用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其实是从企业责任视角去评估厂商表现,但从真实的商业逻辑而言,企业更关心的是“我能从中得到什么”。那么,在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之外,有关部门也不妨考虑,还有什么正向激励的方式,能让企业主动做好适老化改造这项工作。
譬如是否可以通过下拨一定数量的App适老化改造专项基金,让企业配置充足的团队与技术力量,专门从事这项工作?能不能考虑配合企业商业开拓需求,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帮企业一道研究老年人的商业开发场景?这些举措,可以让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看见真实的利益回报,激励作用或可期待。
App适老化改造利在长远,让老年人跟上赛博时代的生活节奏,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App厂商当主动冲锋在前,通过细节升级、立体改造、拓展服务等提升老年人使用体验,并努力从中发现商机;政府部门也要在明确改造思路之外,给予开发厂商充分的资源支持,分担适老化改造压力,一道帮老年人解决困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 (ID:gmrb1949),作者:汉卿,责编:王远方,编辑:张雪瑜、孙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