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解构商业模式”系列的第四篇文章,在这个系列,我们深入 Business Model Canvas,解释实务上如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why?)。前面三篇,我们聊了“Customer Segments”、“Value Propositions”和“Customer Relationships”,今天,则让我们来看看“营收”面的最后一个区块–“Channels”(通路)。
传统上来说,“通路”就是产品接触消费者的管道 — 洋芋片通常透过大卖场、便利商店等这些通路贩售,而可乐则还要加上餐厅、贩卖机等销售据点。在这样实体的世界,通路的建置成本非常高,而产品研发、品牌经营也有很高的难度,因此最后演化出了专业分工的结果,谁是产品、谁扮演通路,往往有非常的明确界线。但这样的逻辑并不适用于网路的世界,因为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经营自己的销售据点 (电子商务),并且只要一个点击,消费者就可以从 A 点被送到 B 点,因此什么是“通路”,势必要被重新定义。
也就是说,在网路上经营通路,大多时候就像是在经营媒体,所以为什么我们要一直聊 Social Media,也常常鼓励你们要写网志、经营粉丝。这些,其实就是在帮助你累积你自有的通路,也让你有机会赢来的更多的客户。另外,当你已经确定了要锁定什么目标客户,即便产品还没有做出来,其实早就已经可以开始累积通路,像是透过 Curation 去经营粉丝等等。这也就是我所谓的“通路先行”,是网路产业独特的经营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