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资讯
视频
前沿科技
车与出行
商业消费
社会文化
金融财经
出海
国际热点
游戏娱乐
健康
书影音
医疗
3C数码
观点
其他
虎嗅视界
24小时
专题/活动
虎嗅智库
登录
极速注册
取消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数码
互联网
数码
互联网
热搜词
钟睒睒
短视频
本地生活
货币
生活方式
阿里巴巴
今日头条
楼市
投资心理
账号或密码错误
2013-10-24 07:51
互联网上,那些相似的产品、不同的圈子
寻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每个圈子的成员都有他们相似或相同的爱好,每个圈子相对来说也都有他们习惯使用的品牌和产品。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开法拉利、兰博基尼的人大概不会经常与开夏利的人混在一起,穿戴普拉达、古琦的人大概也不会经常和穿阿迪、耐克的人混在一起。
在前互联网时代,由于产品价格差异较大,因而产品能够明显体现出人们的身份,进而判断出他们的圈子,但在互联网时代,产品的价格差异并没有那么大,且在不少产品都免费的情况下,圈子之间使用产品的差异还有那么大吗?本文就将梳理一下互联网时代产品与圈子之间的关系。
MSN VS QQ——商务圈VS生活圈
2012年年底,当微软宣布将在2013年第一季度以Skype替代MSN的时候,它在中国用户群里并没有引起多大范围的震动,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此政策不包括中国区,而是因为MSN在中国用户群中着实日渐式微了。
2005年,当MSN姗姗来迟地进入中国的时候,QQ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中国人的网络通讯工具,但这并不意味着MSN就没有机会了,在那个时代,虽然QQ更加方便,体验也更好,但它给不少人的印象却是闲聊的工具,因此它在公司内部并不受欢迎,许多公司明令禁止上班挂QQ。2008年当我在中关村做第一份正式工作的时候,我到公司的第一项任务是申请MSN,MSN在那个年代给人的印象是简洁、大气、商务范,正因如此MSN在那个年代的商务通讯领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那个年头,如果你问客户要QQ,对方很可能会鄙夷地看你一眼说:“(土鳖)我没有QQ,我的MSN是……”
因为MSN与QQ的差异性,MSN在某些地区成为了商务网络通讯第一工具,许多商务人士基于MSN形成了自己与QQ完全不同的圈子。
MSN本有机会在商务通讯领域成为与QQ并驾齐驱的通讯工具,但最终它还是没落了。姗姗来迟,本来已经让MSN在与QQ的竞争中没有任何优势,更要命的是它患上了国外互联网公司进入中国的通病——失败的本土化。与QQ相比,虽然MSN简洁大气,但从功能与体验上来说其与QQ相去甚远,比如在群的容量上MSN群只有20人,而QQ群至少有100人。同时用过两种工具的人,虽然对MSN难以割舍,但最终却也不得不忍痛割爱。在今天MSN已经成了许多人的记忆,我已经至少3年没有打开过MSN了。
Google VS百度——墙外圈VS墙内圈
2006年Google正式进入中国,跟MSN一样,它姗姗来迟,但面对咄咄逼人的百度,Google并非不堪一击。全球排名第一搜索引擎的品牌效应、干净的界面加上能够搜到墙外信息的优势,使Google在高端用户、商业用户以及墙外用户中形成了较强的口碑效应,以这些用户构成的圈子形成了不同于百度用户的圈子。一度,Google的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了3成。试想,如果那时谷歌的服务稳定一些,本地化做的到位一些,也许它能够巩固阵地、迎头赶上,像苹果那样由高端用户渗透到中低端用户,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在Google进入中国前一年的的2005年,百度在NASDAQ成功上市,同时在alexa排名中超越新浪,成为第一中文网,而百度CEO李彦宏则在同年荣获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百度在2005年可谓炙手可热。虽然Google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曾超过30%,但百度一直牢牢将它摁在掌下,从未给它翻身的机会。
与Google迟钝的本地化行动相比,作为本土公司的百度做出了一系列接地气的举动,贴吧、知道、音乐等产品纷纷上线,在搜索引流方面,虽然竞价推广有点无下限,但却深受中小企业的喜爱。百度成功的本地化策略使其逐渐将Google甩在了身后。而Google另一个失败的重大原因是其服务的不稳定性,隔三差五地Google就打不开了,这对于用户体验是致命的伤害,一旦打不开Google,大部分用户只能转向它的竞争对手——百度。于是百度逐渐将Google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一再压缩,到Google退出中国后的几年,Google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长期在个位数徘徊了。当然,曾经Google的核心用户——高端用户、商业用户以及墙外用户形成的圈子也便被百度打破并收编了。
QQ空间 VS 新浪微博——三线城市圈VS一线城市圈
QQ空间作为中国最早的社交网络之一已经存在多年,它伴随着许多人从少年时代走向青年时代,成为连接朋友之间必不可少的纽带之一。近几年来,人人网、开心网、微博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虽然它们曾叱咤一时,但最终却不免落入活跃度降低的怪圈。然而这么多年来,从没有人说过QQ空间活跃度降低,学生在空间上传他们的毕业照,新婚夫妇在空间上传他们的结婚照,新妈妈在空间上传他们的宝宝照,甚至步入中年的人也在空间上传他们的旅游照。当你在空间更新状态后,永远不要担心自言自语的尴尬,一定会有朋友前来留言评论。QQ空间如此成功与其基于QQ这个通讯工具形成的庞大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许多开通QQ空间的人是因为在使用QQ过程中被引导开通的(就像现在360引导用户安装360浏览器一样)。
基于QQ的庞大体系,QQ空间形成了同学、好朋友之间的强关系圈子,QQ空间中的好友,很多虽然分隔两地,但当过年回家时总还是要一聚叙旧。时至今日,QQ空间在三线以下城市依然魅力非凡,但与生活闲适的三线城市相比,生活、工作压力都更大的一线城市用户已经没有那么多得精力去更新自己QQ空间的说说和相册了。
与QQ空间相比,新浪微博诞生较晚,由于其在推广期间利用新浪庞大的媒体关系招揽大批娱乐界、体育界、文艺界等各界明星、名人入驻,因而自一开始便形成了与QQ空间完全不同的气质。又由于新浪微博用户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单向的,而非QQ空间那样双向,因而新浪微博对大多数用户来说是一种弱关系——即单方关注的关系。至于圈子,新浪微博用户之间形成的是基于同一类职业、兴趣或媒体的圈子,他们之间可能算不上朋友,但常因为讨论、关注一个行业或一个领域的问题而形成圈子。这个圈子与QQ空间基于朋友关系以生活为主题的关系差异较大。
QQ空间与新浪微博形成的三线城市圈和一线城市圈当然也有交叉,但二者互不影响,因而这两个圈子并非像上述两个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共生共存、互不侵犯的关系。
Evernote VS 有道云笔记——中产圈VS屌丝圈
说到笔记工具,一位朋友@承哲曾写过一篇《盘点Evernote在中国的水土不服》,文中历数了Evernote在中国本土化不利的地方,比如——没有社会化分享,高额的收费以及复杂的功能等等。Evernote这样做弊端固然很大,但利端也不容忽视。先说高额的收费,在Evernote上,用户只有60MB的免费空间,许多用户反映多上传几张大图空间就没了,但是对一般用户来说,60M的空间是基本够用的,且其使用体验也是比较不错的,对于用惯了Evernote的用户——特别是中产用户来说,因为Evernote带来的一贯良好体验,所以他们是不太介意每月花30块钱来付费的。我身边有不少朋友就经常在推荐Evernote并总是自豪地说:“Evernote体验不错,我已经买了一年的空间。”再说Evernote的复杂功能,比如圈点、食记、人脉等,虽然大部分用户用不着,但当你看到它们的时候,是不是感到一种高高的逼格?逼格这东西虽然有点虚,确是中产以上用户比较看重的一种感觉。因为Evernote的国际品牌背书、较好的用户体验以及高逼格的感觉(收费和复杂功能),它在中国的中产圈有着较好的口碑和使用率,目前其用户已超500万,奔着1000万的目标大步迈进。
相对Evernote,有道云笔记的初始免费空间是2G——并且免费空间还会随着在线时长不断增长,这几乎对所有人都够用了。有道云笔记在界面上不可思议的简洁,使用方法相对Evernote也更加简单。因为更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有道云笔记在发布两周年的时候用户已突破1500万。
笔记工具本是一个相对小众的软件,但随着未来人们写字习惯的改变,它同样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说到使用二者的圈子,除了上述分析的是否免费和更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之外,看二者对设备的支持力度也可以一窥一二。Evernote对苹果设备的支持力度好于安卓,而有道云笔记对安卓设备的支持力度好于苹果(我要吐槽一下,有道云笔记在iPad上竟然不能分享)。从这点来看,Evernote的用户是大部分是基于中产的圈子,而有道云笔记大部分是基于屌丝的圈子。
至于二者的未来的谁更有可能胜出?如果Evernote的本地化成功,并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那么它可能会像苹果VS小米那样形成与有道云笔记不同的圈子。否则,形势不容乐观。
微信 VS 陌陌——熟人圈VS生人圈
微信诞生于2011年年初,在一大波即时通讯工具中,微信很快占据了上风,并用令人发指的速度迅速增长,很快它将几乎所有的同类工具甩在身后。微信的成功与其存在多年的QQ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许多人的微信好友便来自QQ,在微信发展前期,你可以将微信看作是移动版的QQ,将朋友圈看作是移动版的QQ空间(但二者并不完全一样,后文详述)。等到微信将手机号绑定后,它的用户已经逐渐形成同学、朋友、同事之间的强关系圈子。
陌陌几乎与微信诞生于同时期,凭借在最一开始“陌生人社交”和“约炮神器”的标签,陌陌的用户也实现了快速增长,虽然用户数量难以与微信匹敌,但超过5000万的用户也已足够让陌陌偏安一隅了。不少人认为陌陌和微信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微信的重要功能其实有两个,其一为熟人社交,其二是陌生人社交(同样是“约炮神器”),摇一摇和附近的人就是基于此做的工作。当微信发展壮大之后,它渐渐淡化了“约炮”这个概念,但这一点却被陌陌很好地继承并发扬光大。许多安装了微信的人,并不介意同时安装陌陌,需要联系熟人的时候,他们会打开微信,无聊、想与陌生人约会或者约炮的时候,他们会打开陌陌。陌陌的用户基于“陌生人”这个概念形成了与微信不同的圈子。
未来微信能不能剿灭陌陌?我觉得只要陌陌持续与微信形成差异化战略,虽然它可能难以撼动微信的地位,但也不会轻易被微信杀死,话说当一个蜀中刘备又有何不好?
微信的圈子
最后来说一下微信,上文说微信可以看成移动端的QQ,而朋友圈可以看成移动端的QQ空间,微信基本可以看成移动端的QQ,但朋友圈并没有这么简单。在QQ空间里,如果你发布一个状态,评论者相互之间不管是否认识都可以看到,他们可以将你的圈子看得一清二楚,听过一个段子,某人在自己说说的评论下跟女朋友秀个恩爱,结果被父亲看到,父亲迅速打过电话询问:“在你说说下面说‘我爱你’的谁?小小年纪不好好学习……”但微信的朋友圈则不存在这个情况,如果在你状态下留言的人相互之间相互不是好友,那么他们就看不到其他人的评论。
正因为这个简单的设置,微信的用户形成了朋友之间、同事之间、陌生好友之间等多个相互平行的圈子,朋友间的对话同事无法涉入,同事间的讨论,朋友同样无法涉足,这样,高低端用户圈子自成体系,而不会相互侵扰,高端用户因而维持着高端感,低端用户也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任何人想通过“二度空间”在微信上成为你好友的好友都不可能(在空间上就可以)。
这样一个简单的设置看似不经意,
实质上使得微信逃离了要么仅仅是商务圈,要么仅仅是朋友圈的的部分圈子应用,成为高低端用户通吃的应用。
顺便说一下,易信由于这个功能的缺失,已经不可能为用户解决这样的烦恼了。
不同圈子的人会普遍使用不同品牌的产品,这一点在前互联网时代如此,在互联网时代同样如此,虽然互联网产品的特性使人们使用其产品的门槛大大降低,但同类产品的体验、服务、气质、感觉等因素不同,它们的使用者也不同,进而他们会形成高端、低端、商务、生活、熟人、陌生人等不同的圈子。圈子从来不会消失,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当年孙悟空为唐僧画了一个圈子,不让他出来,唐僧自作聪明从圈子里走了出来,自以为走出圈子便不再有任何限制,但他始终不明白,自己走出了师徒的圈子,却最终还是进入另一个圈子——诸佛的圈子。他始终不明白人的一生根本就绕不开圈子。
作者为【微板报】成员寻空,微信公众账号:微板报(weibanbao)。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商业消费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分享至:
0
大 家 都 在 看
微信“朋友圈”应该怎么“触电”?
啦飞驰呀
01:18:29
#前浪往事
复盘人人网:如何增长、爆发、转型?
潘乱
掀起微信朋友圈月流水过百万的短裙
根号玖
这届年轻人,怎么还在用QQ这个“老古董”?
半熟财经
微信正“发福”,QQ老来俏
黄青春
为什么在微信的阴影下,QQ依然是中国第二大APP?
卫夕指北
社交网络里,根本没有社交
赤潮AKASHIO
新社交产品爆红,微信会不会慌?
网易科技©
为什么说Clubhouse火不过三天?
深燃
ClubHouse发生的一切,如昨日再现
朝外大街061
陌生人需要“社交”吗?
指北Focus
01:20:15
#大公司情报站
重启的天涯社区,能否成功转型?
潘乱
10:09
中国Instagram抄袭史
IC实验室
14:22
#盘一盘APP
都是记录生活的软件,为什么要有四个?
IC实验室
52:44
#内幕大揭秘
为什么贴吧之后再无“贴吧”?
潘乱
04:19
#睁眼看世界
Clubhouse:估值从1亿美金到10亿美金,凭什么翻10倍 ?
厂话短说
01:14:30
#内幕大揭秘
关于开放平台的一切,从Meta、QQ和微信说起
潘乱
09:55
#职场便利贴
为什么所有社区都在想“出圈”?
IC实验室
18:45
#盘一盘APP
钉钉、企业微信、飞书,办公软件到底谁可以笑到最后?
进击的阿昕
01:07:12
#内幕大揭秘
社区发展陷入恶性循环,如何输出原创内容?
潘乱
大 家 都 在 搜
钟睒睒
短视频
本地生活
货币
生活方式
阿里巴巴
今日头条
楼市
投资心理
APP内打开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
元
匿名赞赏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