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11-04 21:52
伤痛的修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松璐不是松露(ID:gh_95bc38a0b3d0),本文首发于:2022年5月29日,作者:松璐,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周末停雨后买回烤鸭的愉悦感受,以及对勤劳和和气的小摊老板的敬意。作者提到了对于方便解决方式的思考,以及对于生活中粗糙但原汁原味的享受。文章还谈到了上海近期的困境和作者对于城市复苏的期待。

• 作者对于勤劳和和气的小摊老板的敬意

• 对于生活中粗糙但原汁原味的享受的思考

• 作者对于上海复苏的期待和对城市力量的信心

占据了几乎整个周末的雨,黄昏时分终于停了。附近的餐食店陆续开始营业,买回了一份久违的烤鸭。香香。



这就是质朴又便利的市民餐食,在我附近的这个社区有不少类似的东东,浦西比浦东生活更有烟火气,也在于这些街头的补给站。深层来说,这也符合亚当·斯密对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的阐述。虽然这样的后果就是影响厨艺的进步——有方便的解决方式,自来的就想偷懒。除非像这两个月一样被硬生生摁在厨房里、几乎要自学成才。


另外我很喜欢烤鸭店的老板娘,叫耿德梅,安徽人,端正的长相,和和气气,殷勤又温婉。夫妻俩开这一家店,经营数年了,每天起早贪黑也不少忙活。对这些勤劳又和气的人,一向抱有很深的敬意,觉得比一些表面好像有点文化、实际上永不满足、总在抱怨的既得利益者实在是强了太多。


在武汉见过一个熟食摊的老板娘也是同样的感觉,丰润漂亮,很有福气的长相。弟弟跟我说,他们两口子就是推着车卖熟食,一开始在市场口上,后来挪到外面的一条小街,主要做夜市生意,慢慢也扩大经营了,她老公在附近料理另一个摊头,这一处老摊就是她管着。


那几天跟弟弟厮混,姐弟俩整天就是吃喝。多年以前看池莉的小说生活秀,知道有鸭颈这么个经典吃食,果然后来鸭颈也像小龙虾一样遍地开花了。武汉的鸭货真正是渗透在街头巷尾,不像上海主要是在久久丫绝味那几家专营连锁店。


从可爱的老板娘那里买回鸭货,在家喝喝小酒看看江景,弟弟给我开了瓶不错的白酒,浅斟着慢聊着。我想去厨房拿个盘子盛起来,弟弟说:“姐,别费那个劲了,这本来就是个粗东西,这样吃才原汁原味。”我说:“范总你也太不讲究了,生活美学生活美学,粗东西也可以逆袭,你看看人家小龙虾,搞出多少高大上的花样来。”



不过再看看觉得好玩,或许有些东西就这么吃挺好。猛一看是邋遢鬼,可又何尝不是真名士自风流。其实呢还是自己矫情了,心里想这么几个过子,已经不真也不自了。就像那些潮人的穿搭或妆容,高段位能达到一种精心修饰后的effortlessness,所谓不费力的感觉。那些亮光闪闪拖拖曳曳把自己搞成高大上的,没得招人笑话。可又有几个潮人真的能像六朝名士那样,披发白袍笑傲江湖呢?况且名士也保不齐要吃五石散来充电哪。


扯得太多了~~估计看到烤鸭和鸭货,想想过几天复工复市会进一步加快节奏,心里兴奋,就有点上头。


这附近的美食街也会恢复以往的热闹吧,隔着玻璃看到他们也都开始工作了。生活挺有滋味的。啥空虚啊,萧索啊,热气腾腾的来一顿就好了。回头肥肠鱼走起来。



经历过去这两个月的震荡,整个上海好像留下了PTSD,太多黑暗和无助的消息,太多愤怒和无奈的情绪。自己所能做的也只是尽量平静,把这一段熬过去。


看到各种要逃离上海的说法,觉得真受不了的话那就逃吧,当然如果以后上海缓过气来、又有吸引力了,很多人还是会回来。


这时再吃到熟悉的烤鸭,起码烤鸭店的老板没有run,内心多了一丝宽慰。希望那些熟悉的东西都能回来。


想起多年前学经济学,有一个词叫“动物精神”,是关于市场信心。一惊一乍的还是少点吧,上纲上线的也少一点……防止衰落还是得讲点“动物精神”对吧?抛开术语先看字面,起码动物们是要吃和爱吃滴,而世界上的吃货们大都属于热爱生活的好同学。


另外今天被上海交响乐团的一个视频感动了一下。用音乐唤醒上海。当时真的想落泪——音乐结合特定的情境,是真的有感染力;而一个人感觉想落泪的时候,往往是百感交集。


当下的上海真需要振奋精神,或许可以搞一些市民能够集体参与创作的艺术节目。有一个片段印象深刻——2014年10月巴黎不眠夜,我只去了市政厅广场看了一个好玩的展示项目,可以触摸屏幕改变气球颜色,能即时看到你自己点染的痕迹,每个人既是观众又是创作者,众人合力形成一件五彩斑斓变幻多姿的艺术作品。




这是三星平板的推广创意,赞叹人家怎么想来。High tech和High touch恰如其分地结合,加上audience engagement……也算典范了吧。人类的和谐可以创造多么鲜活灵动的美。



回忆到这个活动时,自己是经过市政厅前面的真冰溜冰场,查理事件刚发生不久、整个巴黎还没有完全摆脱悲伤与不安的状态,市政厅还悬挂着条幅“巴黎是查理”。



妈妈留言说:“事情过去以后,生活还要继续。人们还是要继续乐观和坚强地生活下去。”


妈妈说得对。


2016年9月去大理,淘了个有年头的镯子,碎过补起来了。“老坑古玉的色泽和朴拙的补丁相衬,倒是别有韵味。喜欢其间的寓意——再重的伤总能修补;所有过去的伤痛挣扎造就了你的独一无二。对着它沉吟良久,从未在一件饰品面前生发如许感触。抱残守缺,人弃我取。”



今天吃了个烤鸭、看了段音乐视频就如此多的碎碎念……想起一个多月前和一位很深沉、有质感的朋友说起上海遭受的伤痛,对方这样说:“还是要有信心,上海的力量和精神是历史积淀下来的,不是一件、几件事情能够带走或毁灭的。”


那么这番抒情就算送给上海,自己生活最久也最有感情的城市。希望还是要有。借用几年前写过的几句:


似乎必定经历这段心路,明白畏缩恐惧来自何处;


然后放下所有的预设,抛却无益的评判与猜测。


希望你还在路的那一头,与我共享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水波温柔。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松璐不是松露(ID:gh_95bc38a0b3d0),作者:松璐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