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3-11-22 08:32
初婚人数跌破1100万:不想结婚,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Uni(ID:jdxl-uni),作者:范雨轩,编辑:Aurora,责编:Alwaysfifi,原文标题:《我国初婚人数跌破1100万,创历史新低|婚姻失衡背后的原因》,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探讨了我国初婚人数下降的原因,以及年轻人对于婚姻的迷茫和恐惧。文章指出,恐婚主要源于对失去自由、重蹈覆辙、不被爱和与对方家庭卷入等问题的恐惧。

• 初婚人数跌破1100万,创历史新低

• 年轻人对婚姻的思考更加丰富

• 婚姻带来的压力和负面影响导致恐婚情绪的增加

婚姻是一个长久的议题,近些年来,围绕婚姻、生育、育儿话题的探讨向来众议纷纭。


11月19日,“我国去年初婚人数低于1100万”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观察者网发文表示,2022年,我国初婚人数为1051.76万人,比2021年减少了106.04万人,比上年下降了9.16%,这也是多年来初婚人数首次低于1100万人。


图/微博


当下,时代的变迁冲击着“一定要结婚”的主流观念,让年轻人们对于婚姻有了更丰富的思考:


为什么要结婚?

结婚能给我带来什么?

结婚了一定会幸福吗?

不结婚会怎么样?

结婚与不结婚的区别是什么?


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婚姻的迷茫、焦虑和恐惧。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结婚的那些事儿。


一、恐婚,究竟是在恐惧什么?


 1. 失去自由,丧失自我 


当我们选择进入一段亲密关系,往往需要让渡一部分自由:预留共同的时间,寻找适合一同参与的活动,吃饭要照顾对方的忌口,攒下来的钱要用来买礼物,原本的哥们/闺蜜时间变成二人世界,与其他异性的联系减少……


在情绪方面,也要照顾对方的感受,容纳对方的一些负面情绪,有时还需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先去安抚对方。


这些在热恋时期“微不足道的小烦恼”,随着激情趋于平淡,可能就会变成负担和束缚。


结了婚我是不是就没有了独属自己的时间空间?

结了婚我是不是就没法自由自在地生活?

结了婚我是不是就得完全地迎合对方、顺从对方?

结了婚我是不是就不能做我自己了?


对于失去自由和丧失自我的恐惧使得很多人面对婚姻止步不前。


 2. 重蹈父母/亲戚/朋友的覆辙 


我们对婚姻的第一印象往往来自于自身的原生家庭,如果父母的婚姻是不幸的,从小的生长环境中充斥着争吵、冷漠、指责、暴力、压抑,就更容易形成对于婚姻的负面认知。若是还有身边亲戚朋友“血淋淋”的例子,就又会强化这种负面认知。


在这样的认知中,一旦进入婚姻,通向的不是幸福,而是又要再度经历曾经的悲伤和恐惧,再一次回到让自己害怕和想要逃离的生活中。


 3. 不被爱,被抛弃,被背叛 


进入婚姻也意味着关系有了更深度的卷入,但对一些人来说,卷入的越深也越容易受伤。如果在成长过程中长期被忽视、被抛弃甚至被背叛,无条件被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成为一个固着的症结,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


图/《婚姻故事》


这样的人在亲密关系中会拼命想要填补曾经的缺憾,像小孩子一样不断的索求对方的关注和关爱,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满足内在缺爱小孩的需要。


关系越是甜蜜、越是深入,恐惧也会越深,生怕某一天这样的美好就会瞬间破灭,自己又会变回那个没人爱的小孩。与其这样,还不如主动地拉远关系,保持距离,以免让自己更受伤。


 4. 与对方家庭的更深卷入 


人们常说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但结婚是两家人的事。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很难做到不受社会舆论的影响,完全抛开对方的家庭生活。在与对方家庭关系变得更近的情况下,矛盾也随之不断产生。


可能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一旦关联到双方家庭,就可能会被上纲上线,引发一连串的猜忌。觉得“不公平”、“不被尊重”的种子不断生根发芽,“爱”的花园就被一点点地蚕食侵占,失去了爱的关系向着破裂的悬崖不断滑落。


当下火热的“谈彩礼谈崩了”、“见完家长就分手”、“婆媳关系问题”就是这种矛盾的真实写照,足以劝退一波想要结婚的人。


 5. 生育 


结婚和生育的绑定,也让很多女性感到恐惧。


十月怀胎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分娩时的痛楚,身材的走样,激素水平变化带来的情绪波动,产后抑郁,相当长一段时间无法工作,个体独立性的进一步丧失,自我价值感的缺失,与孩子的强烈绑定,看不到头的承担责任,孩子出生对亲密关系的冲击,生活质量的断崖式下降,继续生二胎三胎的压力……这些因素都让人对婚姻望而却步。


二、结婚的意义是什么?


尽管婚姻有着许多令人恐惧的部分,但仍有无数人义无反顾地踏入婚姻的殿堂。当我们做出是否要结婚的决定之前,也需要充分地看到婚姻带给我们的利与弊,帮助自己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1. 法律层面的允许 


法律意义上的婚姻关系,能够为一对伴侣提供更多的保障,包括保护共同财产、抚养子女等。


 2. 资源的整合 


结婚可以将双方自身及原生家庭的经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这些凝聚的资源和力量能够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传统文化背景下,不结婚很难达到如此高度的整合。


 3. 应对社会压力 


尽管近些年来社会对于“不结婚”的态度越来越开放包容,但做出这样的选择仍然要面对着巨大的压力:父母和家庭的不断催促、媒体的大肆宣传报道、社会压力下对自我的怀疑,都在消耗着我们的精力。“打不过就加入”也是一种缓解焦虑的有效应对策略。


 4. 仪式感和契约 


正如表白是确立情侣关系的仪式一样,结婚也是进一步推进关系的仪式。适当的仪式感可以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加重关系的分量。


婚姻的契约作为一种约束,也在强化着关系的韧性,它使得我们在面对矛盾和冲突时难以第一时间就选择彻底分开,给了双方回到谈判桌前去协商和达成共识的机会。


三、什么是健康、幸福的婚姻关系?


虽然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不过好的关系都有着一些相似的特征——它们都是1+1>2的,将双方的优势和资源都结合起来,在关系中能够切实地感受到超出独自一个人的幸福。


  • 情绪上,可以相互照顾,彼此给以理解和支持,不将对方作为宣泄情绪的出气筒

  • 目标上,共同确立一致的目标,向着彼此共同的目标努力前进

  • 边界上,与对方、子女及双方的家庭都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既不疏远,也不让自己被吞噬

  • 具有行之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 具有从争吵和矛盾中修复关系、重建亲密的能力

  • 和谐的性关系


在这样的关系中,双方都感觉到自己是被充分爱着的,彼此的信任感抵消了怀疑的内耗,我们不需要刻意地营造完美的“人设”,可以放松地展现自己最真实的样子,不用担心被无端地批评指责。


四、为了1+1>2,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1. 首先,要做好自己的1 


完全寄希望于通过亲密关系来修复自身的问题,往往会不断重复过往的模式,一次次地陷入负性循环中,带来越来越强烈的失望和无力。因此,我们要先跟自己相处好,才有处理好一段亲密关系的能力。


我们要充分地了解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脾气秉性,觉察自身的情绪反应和行为模式;我们也要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带着不评判的眼光看待自己,不因单独的事件去否定自己的价值;我们还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用积极的视角看待自己,给自己鼓励和支持。


图/《将来的事》


如何与自己和谐相处是我们每个人终身的议题,虽然很难做到完美的1,但是由0.6变为0.7、0.8,也是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2. 其次,在关系中不断成长 


我们都希望有一段长久的、稳定的、支持性的亲密关系,但这样的关系不会凭空产生,它不仅需要我们在重要的节点做出适当的选择,更需要双方在关系中不断体验、不断磨合,找到彼此最契合最舒适的状态。


同时,结了婚也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关系永远都处在动态变化中,需要我们根据实际的情况不断地做出调整改变,以维持住一个“足够好”的状态。


这离不开双方的共同努力,离不开一致的目标,离不开相应的方法策略,最离不开的还是彼此相爱的心。情感的连接让并不完美的两个人能够弥补各自的缺憾,增强原有的力量,形成新的合力,让1+1最终可以>2。


图/《阿德尔曼夫妇》


也许看到这里,你仍然对婚姻、对亲密关系感到困惑,也许心中仍有无数个问号没有解开。


不过这些都没有关系,请给自己多一些时间,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不要被外界的因素干扰轻易地做出决定,保持对各种可能性开放的态度,在不断的自我探索和体验关系中靠近那个属于自己真心的答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Uni(ID:jdxl-uni),作者:范雨轩,编辑:Aurora,责编:Alwaysfifi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