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1-02 22:01

《繁花》里富豪必去的黄河路,是上海的一段金光绮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ELLEMEN睿士(ID:ellemen_china),作者:枳柚,插画:Shirley,头图来自:Shirley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上海黄河路的历史和发展,以及它在90年代的繁华时代的特色饭店和美食。文章还提到了黄河路的衰落原因和现状。

• 🍽️ 黄河路是上海90年代最繁华的街道之一,拥有众多特色饭店和美食,吸引了众多人前来品尝和享受。

• 🎉 黄河路的餐厅在装修和菜品上都非常讲究,力求营造一个奢华高雅的用餐环境,并提供各种精美的海鲜和中西合璧的菜肴。

• 💰 餐厅的价位较高,吸引了商务宴请和家庭聚会的顾客,成为展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之一。但随着消费业态的转变和公款消费的减少,黄河路的餐厅逐渐衰落。

“一九九二年的上海,霓虹养眼,万花如海。”


电视剧《繁花》的热播,带观众穿越回上世纪90年代灯红酒绿的上海。为了尽可能地还原当年人们记忆中的上海,制作团队近乎一比一还原了整部剧中最重要的街道:黄河路。


曾经的黄河路,就是大上海的繁华缩影。



01


黄河路筑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初名东台路,光绪三十年(1904年)改称派克路,1943年汪精卫政府收回租界后,改成了现在的名字。


02


黄河路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黄浦区的西北部、人民广场北隅,在最繁华的商业街南京路附近,背靠闻名于世的国际饭店,全长755米。


03


1992年,黄浦区人民政府收到一封外地来沪出差干部的来信,反映南京路附近饭店太少,排队的人还多,根本没地方用餐。于是,在1993年9月30日,“黄河路美食街”成立,彩色灯牌矗立于路端。


04


为了推广这条街,当时的黄浦区政府还专门为黄河路组成了一个协调部门,在开业手续和营业环境上为商家提供了便利。良好的营商环境,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黄河路很快就吸引了不少老板来这里开餐厅。


05


在老上海口中,黄河路无疑是上海当时最繁华的街道之一。不到800米长的街道,在最鼎盛的时期,开了六十多家饭店。


06


剧里李李所在的“至真园”,是原著小说《繁花》中所写的饭店,现实中并不存在。而至真园的原型,是现实中的苔圣园,1993年开业,是当时最早入驻黄河路的本帮菜馆之一,选址就在黄河路和定兴路的T字型路口。


如今的苔圣园


07


当时,好多黄河路上的饭店开业都会放烟花爆竹,甚至有香港明星过来剪彩。


08


这些餐厅的名字也大多阔气霸道:金八仙、新皇潮、乾隆酒家、粤味馆、雅园、大香港、来天华、大富豪等等,一年四季不断推出各类菜肴和点心。


09


黄河路上的餐厅在九十年代就深谙“环境经济”,每家店的老板都想把饭店装潢得像正宗的酒楼食府,甚至要按宾馆餐厅的规模装潢。


但奈何店面太小,不够气派,财大气粗的老板们开始向上、向高装修。几尺宽的门面,却有四五层,甚至七层高的楼面,室内环境更是主打一个奢华高雅。


10


不光是环境,菜品也很“卷”。黄河路美食街以突出海鲜、河鲜为主,中西合璧,随卖随烧。有些大饭店的还会聘请名厨,烧出“珍品”菜,海派新潮,又很适合上海人口味。


11


1994年,在上海电视台的采访里,黄河路上一家餐厅的老板对着电视镜头说,“对顾客像皇帝。即使客人错了,那也是我们的错。”即使菜谱里没有的菜,只要客人点得出,餐厅老板就都能做出来。


12


大饭店的招牌都是硬菜,各有各的特色。帝王蟹、象拔蚌、澳龙、东星斑......海鲜都是从香港、广东等地空运过来的。除了每桌必不可少的招牌菜品“霸王别姬”,当时还流行“一蛇三吃”:椒盐大王蛇、生吃蛇胆和凉拌蛇皮。


13


有的饭店还推出“人无我有”的经营策略,实行通宵服务,吸引了不少习惯夜生活的香港、澳门、台湾的影星和商人。在当时,黄河路一度被称为上海更高档的“夜宵街”,一直到早上六七点还是霓虹闪烁。



14


90年代的上海,1000元左右月薪在工薪阶层中已经算收入不错,但在黄河路吃饭,两个人一顿饭就要花掉四五百。一桌商务宴请在当时甚至能花掉上万元。


15


每到晚上六点,灯红酒绿的黄河路顾客盈门。无论是商务宴请,还是家庭聚会,去黄河路吃饭,成了特别气派、值得吹嘘的一件事,难怪老上海人都讲,“到了黄河路身价就上去了。”


16


这里的店家也赚得盆满钵满,生意最好的时候,他们恨不得一天工作22个小时。别人家小孩的童年是在草坪和游泳池里度过的,黄河路上店家们孩子的童年是在包房里度过的。


17


曾登上过福布斯杂志的上海前首富周正毅,和他的另一半毛玉萍,就曾在黄河路上开了“阿毛炖品”,一家以炖品为特色的5层楼豪华饭店。据说,当时的定价是:佛跳墙58元一位,秘制炖鹿肉22元一位,红烧大排翅188元一位。


18


当时,周正毅对外声称开业以后生意非常好,一年就能够有近千万的利润。不过这个数字遭到苔圣园老板的质疑,作为黄河路上生意最好的饭店之一,苔圣园的规模比阿毛炖品大三倍,一年才勉强有1000万元的利润,在他眼里,“阿毛炖品”只是黄河路上的二流饭店。


19


在投资、炒股风靡一时的上海,比利润更重要的,是这家小店成了周毛二人与银行界人士的社交纽带。在“阿毛炖品”鼎盛时期,这里堪称银行界的“公共饭堂”,常常可以见到银行业人士出入就餐。


20


这也是当年上海黄河路的常态,饭桌上谈的是一笔笔不知道价值多少的大生意。办公桌上谈不拢的,都在饭桌上谈拢了,就像剧里面宝总说的,“你以为吃的是龙虾,实际上吃的是机会。”


21


一时间,高低错落、泛着七彩颜色的霓虹灯广告牌成为黄河路的特色,也是九十年代上海繁华、新潮时代景观最直接的体现。1996年,黄河路接待全球各地宾客达100多万人,1998年,黄河路的饭店群经营总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比1993年扩大了17倍,各类菜肴也达到了1000种左右。


22


除了光彩各异的饭店以外,黄河路上还有很多历史建筑:建于1924年的九福制药厂(后改黄河制药厂)在1998年已乔迁他处;1930年建于青岛路口的明星大戏院,于1961年停业,1966年归上海市运输公司,1984年改为上海市交通运输工人俱乐部(交运大礼堂),现为上海银行和旅行社。


国际饭店


23


而更为人熟知的历史建筑,还有国际饭店,卡尔登公寓(现长江公寓),以及卡尔登大戏院(后改名长江剧院,90年代被拆除)


24


卡尔登公寓是张爱玲在中国大陆的最后一处住所。虽然她只在这里居住了4年,但却成为电影剧本《太太万岁》和《不了情》的诞生地。在这里,她还以梁京的笔名连载发表了长篇小说《十八春》(后改名《半生缘》),还写了中篇小说《小艾》。


25


不过,随着消费业态的转变、上海的城市变化,以及公款消费的减少,黄河路餐厅的营业额逐渐下降。营业压力的剧增,黄河路饭店还曾出现当街拉客、恶性打折等现象。


26


世纪之交时,金融危机和“非典”疫情也重创了黄河路,当时店铺数量骤减到二三十家。第一批踩中机遇发了财的餐厅老板们纷纷转让店铺投资其他行业,黄河路的餐厅换了一波又一波,营业环境越来越乱,门庭若市的光景不复存在。


27


2021年出版的《上海市志·服务业分志·商务和居民服务业卷(1978-2010)》将黄河路的盛极而衰总结为四点:特色菜品不再鲜明、硬件设施老旧、功能过于单一、房租和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老上海同样著名的美食街乍浦路和云南路,也经历了相似的困境。


28


如今的黄河路,苔圣园已不复从前,金八仙早已停业,只有被留下的砖木结构老式居住楼房和一些小店,还在记录着那个纸醉金迷的黄金时代。


29


电视剧版《繁花》戏剧性地将上海的上世纪90年代的时代变迁浓缩在短短一条路上,在导演眼里,一条路的高歌猛进就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性招牌。现实中的财富起落故事只会比电视剧表现出来的更夸张,当然,也不可能全部发生在一条小马路上。


30


黄河路的辉煌早已过去,但上海有的是应时代而动的新路标,淮海中路、南京西路、武康路、安福路、愚园路......每一条声名鹊起的马路背后,都会有一段传奇。黄河路是上海九十年代的金光绮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它都无法代表全部的上海。


但是谁又能代表全部的上海呢?上海是中国现代化百年幻化出的千面女神,她是黄河路,也是外滩;她是东方明珠塔,也是苏州河上的一座座桥梁;她是王家卫的镜头,也是郭敬明的小说;她是黄金遍地,也是曾经与她有过交集的每一个人。


参考资料:

《经济广角》. 上海电视台. 1994

上海名街志. 闹中取静的美食街——黄河路. 2005

周到上海. 今日的黄河路,还有多少《繁花》里的影子. 2023

环球企业家. 周正毅前传:从市井小子到上海首富. 2008

俞萌,王志强,徐思平.(2003).美食街的视觉定位.上海艺术家(03),14-16.

第一财经. 《繁花》热播黄河路火了,它为何盛极而衰. 202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ELLEMEN睿士(ID:ellemen_china),作者:枳柚,插画:Shirley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