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单读(ID:dandureading),原文标题:《把自己的性格缺陷甩锅给父母,然后呢?》作者: 沈律君。虎嗅网获授权转载。
随着朋友圈关于《小偷家族》的热议走入尾声,不少人又重新注意起原生家庭和人格塑造的永恒联系。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真的那么重要吗?
今天的每周一书推荐的是心理学作品,《原生家庭》。它探讨了人们在成年后不可自控的种种性格缺陷,并鼓励人们直视原生家庭的问题,看到父母的不当行为,为修复自己的性格提供一种可信途径。
今天介绍的这本书是一部心理学作品:《原生家庭》。如果看过最近在映的戛纳金棕榈作品《小偷家族》,你会发现在某种意义上,这本书相当于《小偷家族》的一个侧面注解和延伸。
《小偷家族》称得上是是枝裕和作品序列中一部进阶之作,相比于是枝的其他影片对于家庭内部的呈现思考,《小偷家族》的独特在于它的视探超越了家庭成员的关系、情感这个层面,而以一个更大的视角去打量家庭本身,唤询家庭为何。
为此,电影在原生家庭的外部构筑了一个乌托邦,展示出一种新家庭的可能性。同时这个乌托邦又作为一个对立面,向我们隐晦暴露了原生家庭的种种问题。考虑到家庭作为核心单元在现代社会的基石位置和我们东亚文化中传统家族伦理规约,这种暴露显得极为可贵。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美] 苏珊·福沃德博士 / 克雷格·巴克 著
黄姝 / 王婷 译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阳光博客 出版
它让我们看到原生家庭的行为缺失如何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和性格,也留给我们一个问题:三个最终失去了“小偷家族”庇护的孩子在长大以后该如何应对父母附着在他们身上的创伤?《原生家庭》正是对这个问题的回应。书的原名是 Toxic Parents,直译过来就是“有毒的父母”。意指父母加诸在孩子身上的情感伤害会像毒素一样不断地蔓延,而孩子的痛苦则会随着成长不断加深,直到成年以后演变为个人的缺陷。
这看上去有些耸人听闻,毕竟我们早已听惯了教唆: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成年以后就不要动不动就把问题都归咎于父母。由此,对于感情生活的不幸、自我怀疑、自卑与焦虑,甚至包括拖延症,我们总是习惯从自身寻找原因,并通过自我管理、反省和批判谋求解决。
但《原生家庭》这本书中表示,这样一种应对方式很可能治标不治本。自我负责是存在一条界限的,在界限的这边,我们需要对自己成年以后的行为负责,在界限的那边,我们却无需对在家庭中不可控的成长经历负责。而事实上,我们的种种成年后表现出来的性格缺陷,正是源于后者。因此,直视原生家庭的问题,看到父母不当行为的“毒害”,采取积极行动面对和解决,才是修复性格缺陷的一个更可信的途径。
书的前半部分,可以看到各种有毒父母类型。相比于父母酗酒、莫不关心(不作为)、性侵犯这种明显的伤害,本书的一个震惊之处是有某些隐形的伤害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却长久以来被忽略。而隐形伤害往往更难追溯,也更难被治愈。其中,感情操控和望子成龙也许是最能引发我们的共鸣。
在感情操控中,父母用情感关系来包裹隐藏自己真实的意图。一方面,他们用关心、照顾的名义来事无巨细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一方面则通过孝顺这种伦理规范来制造子女的内疚心理去控制他们。在这种情境中成长的子女往往模糊自己的身份认知,无法自认为是脱离父母的独立个体。而这种隐性控制在我们的社会语境下,很容易被解读为诸如婆媳矛盾一类的家庭纷争,从而把真正的问题遮蔽掉。
另一种隐性伤害可能是我们拖延症的来源。它源于父母的完美主义要求,强加给孩子无法企及的目标、不切实际的期望,一旦孩子不能实现,就会遭受父母的打击。于是,抵触心理自然会产生:反正我做不到完美,不如完全放弃。这种抵触心理在成年以后的结果就是拖延症和完美主义的结合,因为追求完美,所以不断陷入拖延,最后心理瘫痪。
那么,当我们意识到这些“毒害”存在的时候,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去修复自己的性格缺陷?书中的第二部分显示的一个关键就是在对父母的亲情/父母对你的伤害之间建立一条界限。界限并不是隔离与分裂。事实上,本书的重点绝非让我们彻底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决裂、脱离家庭成为孤绝独立的原子化个体,当然也不是去和父母达成和解把从前的问题再度包裹在亲情关系中混过去。
我们需要界定的,是一条正确的边界,它能帮我们厘清成年以后和父母的正常关系,清偿那些在家庭历史中的情感债务,重建个体和家庭的相对位置,如此才能有一个基础去谈论曾经的伤害和雀存的亲情,而不是回到传统家庭伦理的大杂烩和一锅粥中去。
重建这样一个界限,也会提供一种未来的指向,让我们在对待我们下一代时怀有一个衡长的尺度,也在我们今天的家庭模式之外寻找新的可能。
追求完美的父母(节选)
生活在幻象中的父母
不切实际地期望子女十全十美是引发父母激烈言辞攻击的另一个常见原因。许多有言语虐待倾向的父母本身就是成功人士,可是他们往往会把自己的家变成宣泄事业压力的垃圾场(酗酒型父母同样会对孩子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然后又以孩子的失败为由继续酗酒)。
追求完美的父母似乎生活在这样的幻想之中 :如果他们能敦促孩子做到十全十美,他们便是完美的一家人。他们将维系家庭稳定的重任完全推给了子女,以此来逃避他们无法提供这种生活的事实。而孩子一旦失败,便会成为他们的替罪羊,背负起所有家庭问题的责任,当然,还要再一次承受他们的责难。
孩子应该拥有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犯个错而已,又不是世界末日。这是他们尝试新事物并建立自信心的途径。有毒的父母强加给孩子的是无法企及的目标、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朝令夕改的规矩。他们期望孩子能成熟地面对这一切,可是这种成熟唯有通过生活阅历的积累来实现,孩子是做不到的。孩子不是小大人,但有毒的父母却期望他们能有和大人一样的表现。
保罗,三十三岁,是一名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因为工作上的问题来找我。 他看起来敏感害羞,缺乏自信,却屡次和顶头上司发生激烈的争吵,再加上越来越严重的专注障碍,他的工作受到了严重影响。
在与保罗谈论他的工作时,我发现他不知道该如何与领导相处。在询问他父母的状况后我发现,同卡罗尔一样,保罗小时候也遭受过侮辱。
我九岁的时候妈妈再婚了。和妈妈结婚的那个家伙肯定是希特勒的信徒,他搬过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立规矩 :只要进了这个家门,就别指望什么民主了。如果他让我们从悬崖上跳下去,我们就得跳,没有为什么。我比姐姐倒霉多了,他总是针对我,大多数时候是针对我的房间。他每天都要过来巡视,就好像军营里检查内务一样。九岁十岁的时候,谁的东西不是乱糟糟的啊?可他才不管这些,屋子里的一切必须完美无误,每样东西都不许放错位置。如果我不小心把书忘在了桌子上,他会马上叫嚷着骂我是“脏猪”、“该死的小混蛋”、“狗娘养的”或是“下贱的小杂种”。用这些污言秽语来打击我似乎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他从没打过我,但这些难听的字眼同样伤人。
“我无法做到完美,所以不如放弃”
我预感到一定是保罗身上的某些特质激起了他继父的强烈情感,很快我就找到了答案。小时候的保罗是个羞怯、敏感又内向的孩子,而且和同龄人相比个子比较矮。
我继父小时候是学校里个头最小的孩子,大家都欺负他。但是在我母亲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变得很强壮了,因为他一直在健身,但是你一眼就能看出他的身形都是硬练出来的。不知怎么的,他的那些肌肉看起来总是怪怪的,感觉不应该长在他身上的样子。
在保罗继父的心底,那个瘦小、怯懦又无能的孩子依然存在,而保罗身上那些似曾相识的特质使继父将他视为自己痛苦童年的象征,于是不由得对保罗大发雷霆。他无法面对自己曾经的无能,只好把保罗当成替罪羊。他用无法企及的完美要求来欺压保罗,并在他无法达到标准时出言讥讽侮辱,这样做使他对自己的强壮有力、大权在握深信不疑。他甚至根本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为对保罗所造成的伤害,他觉得自己是在帮助孩子趋于完美。
保罗十八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同第二任丈夫离婚了,但是那个时候保罗的精神已经遭到重创。他知道对继父来说,自己永远也不够“完美”,所以他干脆自暴自弃 :
十四岁的时候,我开始吸毒,毒瘾还不小。这差不多是我唯一觉得心情舒畅的时候。我在运动方面不出色,也成不了聚会中的灵魂人物,所以还有什么呢?就在高中毕业前不久,我买了些真正的猛货,差点儿吸过量。哎呀,那次真是差点儿搭上小命……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碰那东西了。
在两年制大学里读了一年之后,保罗辍学了,虽然他非常渴望从事科学研究,也确实有这方面的潜质,可他就是无法集中精神。他的智商极高,但面对挑战却总是畏首畏尾。他已经习惯放弃了。进入职场后,保罗陷入了与上司对立的怪圈,童年时的经历再次上演。他不停地换工作,直到最后找到一份自己非常喜欢的。为了保住这份工作,他找到了我。我告诉他,我想我能帮上忙。
完美主义的“3P”阶段
尽管保罗的继父已经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了,但他说过的那些侮辱性的话语仍在保罗的脑袋里挥之不去,可以说他仍在牢牢地控制着保罗。于是,保罗深陷“3P”的困扰中无法解脱 :完美主义(Perfectionism), 拖延(Procrastination)以及心理瘫痪(Paralysis)。
我真的很喜欢现在工作的新实验室,但我总是害怕自己的工作完成得不够完美。所以,我总是把许多该做的事一直拖到截止日期之后,或者在最后一刻草草了事,弄得一团糟。我搞砸的事情越多,就越觉得自己要被炒鱿鱼了。只要上司说些什么,我就觉得是针对我的,难免有些过激反应。我总觉得世界末日要来了,而且是我的失误造成的。最近我有太多事情拖着没做, 最后只好打电话请了病假。我就是无法面对这一切。
保罗的继父向他灌输了追求完美的意识——这就是所谓的完美主义。保罗害怕自己无法完美地完成工作,于是便一拖再拖——这便是拖延。但是保罗积累下来的待办事项越多,就越是不知所措,他内心的恐惧就像滚雪球一样愈演愈烈,最终使他一事无成——这就是心理瘫痪。
我帮保罗制订了一个计划。我要他开诚布公地和老板谈一谈,说他有些个人问题正在对工作造成干扰,并请上一段时间的假。老板赞许他的诚实和对工作质量的负责,批给他两个月的假期。这段时间虽然不够完全解决保罗的问题,但是要把他从自己挖的坑里拉出来,倒也绰绰有余。等他假期结束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的时候,已经朝着直面继父给他的伤害迈出了第一步。这也让他能够更清楚地区分什么是和上司的真实冲突,什么是来自他内心创伤的冲突。虽然他还要继续接受八个月的治疗,但所有的同事都称赞他简直像变了个人似的。
追求完美的父母的成年子女通常有两条路可走 :要么为了赢得父母的爱和赞许而不断地苛求自己;要么极力反抗,甚至到了对成功心怀恐惧的程度。
有些子女做起事来,就好像一直有人在旁边计分一样。不论怎么打扫, 房子永远不够干净。不论取得多好的成绩,他们永远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因为他们深信自己还可以做到更好。如果出了哪怕一丁点儿的差错,他们便会惊恐万分。还有一些人,比如保罗,一直过着失败的生活,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 面对成功。对保罗来说,成功就意味着停止反抗,意味着他将屈服于继父的要求。如果我们没能将他继父的声音从他头脑中抹去,那么保罗很可能会在职场上继续失败,不断地更换工作。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单读(ID:dandureading),作者: 沈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