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4-02-05 09:30

《爸爸》火爆真的预示着中国电影没救了吗?


今天去看了《爸爸去哪儿》,火爆程度真的已经到了有点一票难求的地步。来看看数据吧,1月31日上映当天,票房突破9200万,打破了之前《私人定制》2D电影首日票房8000万的记录,但是《爸爸》的排片量不到《私人定制》的60%,所以这是一个无比高能的成绩。而大年初一首日它和《大闹天宫》的总票房达到了2亿元,刷新了中国影史的记录,虽然《爸爸》的贡献不到一半,但是不要忘了《大闹天宫》有3D和IMAX来撑场,《爸爸》只是一部2D电影,在票价上不可同日而语,同时《爸爸》的排片量远远低于《大闹天宫》,所以综上这是一个更加高能的成绩。2月1日,排片量立马增幅10%,超过了《大闹天宫》,目前累计票房达到1.7亿。 

于是就有一些指责开始甚嚣尘上,说《爸爸》的爆火是中国电影界的悲哀,说《爸爸》这么火说明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没救了。如果从制作时间上来说确实有那么点道理,影片用5天拍摄完成,剪辑制作只花了1个月,这样的制作,放在同类的电视节目当中的确是高配置,但是放在电影中就相当拿不出手了。相比于那些历时几年拍摄完毕的作品而言,它确实过于速成,没有诚意的指责并非是空穴来风。 

不难猜测,《爸爸去哪儿》将成为2014年中国电影市场上的第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真的说明中国电影市场没救了吗?把所有小成本制作速成影片获得大卖的现象,全都归结为中国电影观众人傻钱多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奇迹之所以为奇迹,是因为它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是电影的档期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春节是一个属于家庭的节日,此时团聚与亲情成为最有号召力的主题。平时因为工作疏远了孩子的父母,因为学业很少于家人一起团聚的学子,还有什么能比一部充满家庭温情的喜剧电影更能触到他们G点的呢?前段时间上映的《怒放》,如果放在毕业季,其宣扬的青春怀旧肯定能拥有巨大的票房号召力,但是放在贺岁档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了。从这个角度来说,《爸爸去哪儿》占尽天机。 

地利,是银幕数量的普及

2010年春节档上映的《阿凡达》,7天狂扫3.2亿,当时的银幕数量是5000块左右,平均每块银幕贡献的票房是6.4万。而2013年,《西游降魔篇》在春节期间收获7个亿的票房,此时全国银幕数量为12000块,单块银幕的贡献量为6.3万元。不难看出,单块银幕的票房产量并未提高,只是由于银幕的普及造成了票房的大量上涨。同时二三线城市娱乐消费水平的提高也成为了提高电影消费力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电影团购业务与网上购票业务大幅兴起。除开大众点评、美团等团购网站,时光网、格瓦拉、豆瓣等专业电影网站,今年百度、阿里、腾讯、网易也全都加入到了影票业务中来,并且大把撒钱做推广。春节档各个影院也会做促销(我去的影院春节期间办卡就送影票一张),这些让观众的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都降低了,走进影院在1080的银幕上看一集电视综艺节目,也就不是一件那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人和,是品牌凝聚力

这个综艺节目从韩国引进,在进行了一些本土化的改变之后,如飓风一般狂卷中国,最高的收视率竟然可以超越春晚,在每个周五的晚上逐渐培养了一大批忠实观众,这些都是它的品牌塑造阶段。之后就可以看到湖南卫视对于这种品牌力量肆无忌惮的释放。在最后一期片尾堂而皇之的坐起了《我是歌手》的广告,之后又让萌爸萌娃先后为喜乐会、湖南春晚、大咖秀做起了广告,之后趁热打铁的推出了手游……这种对于其他节目的反哺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就其他几项而言,这种反哺均达到了不错的效果,抛开其他几个节目的收视不说,同名手游已经连续几个星期在苹果免费下载的榜单前十中稳定着了。既然品牌已经有了如此的号召力,那延伸到电影上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爸爸去哪儿》的火爆不会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丧钟,抛开天时地利不谈,这样的一个品牌凝聚力就是一个令导演挠破了头都复制不出来的因素。将电视节目改编成电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在电视屏幕上看电影是一件愉悦的事情,但是掏钱去影院看一场普通的电视节目就不是什么愉快的体验了。这就是《武林外传》和《将爱情进行到底》为什么没能将电视上的神话复制到银幕上的原因。即便是拥有强大号召力的五月天,所拍的电影也只是辐射到了原本的歌迷群体,没有造成这么大的疯狂,这样的品牌力量是可遇不可求的。打个比方,高手过招,一个一通乱打的毛头小子击败了武艺高强的武林高手,那么我们可以得出毛头小子定是内力深厚,或者可以得出他是百中无一的练武奇才,但是唯独不能得出一通乱打的武功会威胁武林,或者预示着武林走向了衰落。同理,《爸爸去哪儿》的电影神话基本不可能被复制,即便这样的现象再次出现,那至少也是电视业的一大幸事,可以一扫传统媒体的颓势了。 

当然,以上只是证明了《爸爸》是一个好商品,但是它是一个好作品吗?我们不妨来看看《小时代》,同样是一部无可挑剔的好商品,精准的观众定位,高度数据化的线上营销,霸气的院线拍片,完善的后续推动,当然,还有漂亮的盈利数据。而在内容上,它引发了微博上影评人与四娘粉的大论战。而《爸爸去哪儿》在游戏设置、音乐背景、已经字幕上都延续了之前电视节目的水准,基本做到了3分钟一个笑点,适合所有年龄段观看,更何况其中饱含的家庭温暖与孩子之间的情谊都在传达着正能量,这比看完之后只会留下“一缕明媚的忧伤”的《小时代》已经好了太多太多。 

每次遇到口碑一般但票房大卖的电影,争论最后无一不是归结为一个定义问题:电影是商品还是艺术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但我认为《爸爸》是一件满分的商品,在内容上也是个值得上及格分数的作品。至于它预示着中国电影末路的论调嘛,一个电视制片人都能做出如此令人喜爱的作品,我们的电影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努力做好自己的故事呢?与其说它是丧钟,不如说是一个启示,它指给了我们去哪儿的方向,虽然那个方向从未变过:好的故事与真挚的感情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