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湿营销marketing(ID:SOmarketing),作者:湿营销,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年前我面了飞书的商业化岗位,看到其大幅裁员的新闻,很有感慨,说几句。
在去年5月份,也就是飞书团队CEO、商业化负责人等高层大换血后,我面试了飞书的营销相关高阶职位,面试官是林婵。猎头说当时CEO在新加坡忙出海的事儿,林婵就是营销相关能面到的最高负责人了。
飞书的商业化是风格迥异的两代。第一代负责人是曾任GE数字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的吴玮杰,走的是外企TO B思路,为飞书商业化留下了流程化的框架;之后换成了林婵。
在我面试时,商业化的战略和部门架构未明。我看到,林婵战功赫赫,销售出身,一路被委以突击队重任,在巨量引擎的各个区域市场前线,从华东到日本,都是前锋的角色。
我很期待和她的见面。但最终,那次面试是双方都没有看上。猎头惊讶于我们怎么聊了那么久,我坦率说了:基本后半程是牛头不对马嘴,对飞书如何做商业化这个事儿上,双方根本不在一个思路上。
林婵考虑得更多的,是是否有现成关键人人脉资源、如何用交流技巧达成销售上。在浅浅的接触中,她的确是一个执行力超强、有着“非赢不可”信念的的大SALES。
在我看来,飞书对于营销执掌者来说,是个潜力巨大的好项目:蛋糕市场大,产品力过硬,和竞品比有差异化,基本盘和想象空间大,是赛道颠覆者。
但是,那次面试后,我一个深刻的感触是:飞书,并未找到自己对的阶段性目标。在错误目标下的超强执行力,更多是停留在之前字节带来的巨大成功的思维惯性上不可自拔。
飞书不知道自己是谁,它只知道自己的目标——未来要做这块儿的小霸王。它并不了解To B这所学校,不明白为什么一层03号办公室大家都不去,要压过现在的老大要先发展几个死忠粉而不是人人皆是朋友。
从它的行动,能看出,真正信奉的是“大力出奇迹”。
TO B最大的泡泡就是“我什么都可以做”。选择“我要做什么”容易,选择“我不做什么”才最难。做不好后者,带来的就是产品研发投入与营销资源投入的巨大浪费。
钱要花在刀刃上,才最锋利。TO B是长跑而不是短跑,想弯道超车,得审时度势,用自己最锋利的矛,攻对手最弱的盾。“大水漫灌”,死得更快。
它犯的错误,非常典型。
一、产品与营销“大水漫灌”,短期目标不明、效能失调
2022 年 9 月张利东在字节 All hands 会上说,飞书是天花板很高且能实现全球化的机会,如能做成全球化,有可能成为 “字节未来最主要的竞争力之一”。
张一鸣可以画大饼,谈“愿景”;但负责实操的GM,要明确阶段性目标。
阶段性目标:飞书的客户是谁?它在甲方心中差异化是什么?它切入市场最锋利的矛是什么?我一年最重要的考核数字是什么?
“阶段性目标的合理性”是决定成败的首要因素。
想明白自己要什么很容易,想明白不要什么很难。
大老板“既要又要还要”并没有错,但是对低利润的SaaS行业来说,在什么时间匹配什么资源才是长久存活之道;TO B企业是耐力型动物,靠着时间积累资源最后造成竞品不可跨越的门槛。
所以,在产品与营销上,走哪一步就花哪一步的钱,每一步的资源适配,是TO B企业生存之道;TO C是短跑,靠的是爆发力和弯道超车;TO B是一场长跑,要超车也要遵守规则,合理的分配体(CAI)力。
飞书非常清楚自己的长期愿景,却对短期攻防视而不见,造成产品与营销投入的大水漫灌——这是执掌者必须要拍板决定的事情。
办公协同SaaS的目标可以大客户、中小企业并行,但是,阶段性结果,无论是用DOU 还是 ARR的考核,可以动荡摇摆,但都应该是一致方向上的多样测试。
影响产品经理交付结果的,一是目标合理性,二是研发资源,三才是产品经理的能力。
影响市场营销效果的,同理,一是目标合理性,二是投入资源,三才是一线人员专业能力。“阶段性目标的合理性”是决定成败的首要因素。
想不清楚,才会大水漫灌。
二、客户地图错误:标杆企业不标杆,做一个赔一个
对于TO B企业来说,确定阶段性目标后,画出清晰的,到企业标签画像甚至品牌的客户地图,是“磨刀”第二步。
TO B企业说“都是我的客户”,和高知大龄女生找对象说“都可以”,是一样的,就是屁话,没有任何信息。
我始终认为,在阶段性目标中,飞书的标杆客户地图,是非常清晰且有限的。
字节的高层价值观是:每一个业务都应该靠自己证明价值。
这其实是一种非常互联网化的、协同应用的、组织创新的价值观。我认为,这也是飞书办公协同的基础,背后的产品逻辑。
但是这个价值如果被设定为 “字节文化天下无敌”,结果就很难看。一些飞书员工真诚地表示, “字节文化仅适合少数公司” 是一个共识,但很明显高层不认这种共识,这就跟皇帝的新衣一样,员工心里想骂娘但还得绝望地求索解题之道。
但是,现在的飞书商业化,普遍对 “攻城略地,非赢不可” 有着强烈的焦虑感。
“管他黑猫白猫,逮住耗子就是好猫。”
请扪心自问,如果飞书真的认同自己代表的是“先进团队”“先进管理理念”下的组织管理、办公协同的未来,那这个客户真的合适吗?
就像是2009年认为自己代表智能机创新的乙方,要找的甲方不是千禧年的行业巨头诺基亚,而是当时还是小众的苹果哇。
飞书要找的,是未来的新冠军,而不是现在的老巨头啊。人家是拿着旧地图才成功的,要不要变,得先看它自己的认知。
战术、方法论可以教育,认知只能启发和寻找同道中人。在这个策略下,市场部主导的内容营销与筛选,要放在和销售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位置上。
在标杆企业上,飞书要找与自己企业价值观一致的企业老大。
找到了,飞书才能取得最快速的成单、最高的溢价、最有用且更低的产品定制化服务投入。是企业需要飞书,而不是飞书指导客户。
否则,飞书啃下一个标杆大客户,就会浪费更多的人力,要去为这个企业做定制化服务,而这种服务用不到之后的飞书产品路径中,浪费,做一个客户就赔一个。
因为,在 TO B领域,客户要什么就给什么肯定能拿下客户;不过,客户满意度最高的时候,就是你赔钱的时候。
你的标杆企业客户地图,不是拿下国内top行业客户的数量,而是筛选所有的top客户后的客户地图,分级客户,制定不同的攻城进度;同时,想尽一切办法吸引价值观一致的企业执掌者。在前期多下功夫,后期销售执行力才能好钢用在刀刃上。
后者,才能给你更高的产品溢价;他们对产品的修改调试意见,才是标杆性且有累积效应的产品研发投入。
按这个标准,在大客户那边,这个量的确没有不分青红皂白的强销售短期来得快。
但是,可以区分标杆企业(自上而下)与应用级客户(自下而上)的不同策略。你的量,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标准化的、轻量级的应用来补足。例如AI工具带来的机会。
但是,销售的“人众人海”策略,不断变化的短期KPI,带来只有简单粗糙的快速战术,“攻城略地,非赢不可”短期欲念。
三、大力真能出奇迹吗?
大力出奇迹,这句话通常说的是快速取得市场占位和规模效应。但是,有三种情况会很糟糕:
在自己领域,大力的确可以出奇迹。但是阶段性目标错了,然后就觉得:是力不够大?还是执行的人不太行?
大力无法实现规模效应,甚至会阻碍达到规模效应,例如带有明确价值观聚集的社区类产品、社群等;
宏观条件、赛道现实,决定了行业短期内就无法提升规模,但是大力带来错误的高预期,直接杀死了产品。
TO B领域,外企的学院派营销策略,国内的大销售大资策略,都曾取得成功。
但是,飞书,你本来就是创新者。
盲目跟随成功者,甚至是成功者盲目复制自己,都是愚蠢的。
TO B商业化领域,正在期待着一场创新。TO C领域已经大变了,品牌营销电商会员公关打乱重整,TO B的首先成功者,会是变革完成的飞书吗?
愿意投入的新人,看不清方向;过去的成功者,又不相信创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湿营销marketing(ID:SOmarketing),作者:湿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