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ID:IamaScientist),作者:Sarah DeWeerdt,编译:狗蛋
《蚁人》、《蜘蛛侠》、《大黄蜂》……今天,各类以昆虫为主题的科幻大片层出不穷。然而,幻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蚂蚁不会任人指挥,却可能成为令人头疼的入侵物种(比如火蚁);被蜘蛛咬一口,也不能获得飞檐走壁的超能力,却可能带来中毒风险。
蜘蛛侠海报。
在“人类世”(一个全新提出的地质学纪元)中,这些本来就存在的危险开始愈演愈烈。人类对世界的改造正在地球生态圈引起一系列问题,全球变暖和资源枯竭导致对人温和无害的昆虫数量大大减少,而携带大量病毒和毒素的“超级昆虫”却杀出重围,成为人类传染病的首要来源。人类世,仿佛成为了昆虫的“炼蛊池”。
人类世:无限战争
虽然已有海量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将给人类带来更多的传染病威胁,但最近的两项新研究无疑又给这样的现实以重磅一击:结果显示,气候变暖极有可能增加节肢动物(如常见的蚊子等)传播流行病的可能,甚至会衍生新的疾病。
图片来源:PEXELS
在过去的几十年内,昆虫数量急剧下降,这导致各层级重要的生态服务系统(从作物授粉到鸟类以及其他生物的食物)都岌岌可危。表面上看,昆虫总数量的下降似乎降低了它们传播传染病的风险。但实际上,研究表明这只是无害甚至对人类有益的昆虫数量的减少,相反,失去了天敌和竞争对手的有害昆虫开始横行霸道。
科学家们将18世纪至今(即人类对世界的改造开始对气候产生影响的时代)命名为“人类世”(Anthropocene),但这正是对人类最大的嘲讽,因为我们面临的现实是:人类越改造,世界越糟糕。
蜱虫:危机四伏
不知你是否听过令人闻风丧胆的“床虫大军”?蜱虫(床虱)就是其中之一。可千万别被名字误解,其实这种小虫的主要栖息地是草地和森林。由蜱虫传播病菌产生的莱姆病将导致心脏病、关节炎和神经系统损伤[1]。
蜱虫个头虽小,但却威力无穷。研究表明,这种小虫在短短30年内给美国制造了大量莱姆病患者,症状表现为频繁的发烧、头痛和疲倦,病情严重的甚至会演变为脸部麻痹、关节炎、严重头痛和心悸等。即使获得妥善治疗,这些病症也会在患病后六个月内反复造访患者,使这些莱姆病患者痛苦不堪[3]。新的研究表明,蜱虫的肆虐与气候变化脱不了干系。
图片来源:Pixabay
事实上,过往的研究者已经意识到气候变暖会导致更多的莱姆病。美国环保局甚至将莱姆病视为环境变化的风向标。而这项新研究则更加直观地显示出莱姆病与气温之间的联系。简单而言,平均气温越高,蜱虫越活跃,患者也就越多。
梅奥诊所的伊戈尔·杜米奇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埃德森·塞文尼收集了2000年至2016年间美国468个郡县报告的温度、降水和莱姆病病例的数据。他们发现,年平均气温超过5℃的郡县内,莱姆病比例开始增加。在年均气温处于9℃到11℃之间的郡县内,莱姆病比例达到顶峰。
这个现象是蜱虫生物习性和人类生活习惯的悲剧结合:低温时蜱虫存活率低,而人类也怕冷蜗居室内;当气温回升时,人类兴冲冲地呼朋唤友赶去森林草地上野营,结果被活跃起来的蜱虫叮个正着。
野外露营,时刻小心蚊虫叮咬。图片来源:PEXELS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莱姆病高发区内的患病率可能会继续上升。研究人员计算,即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本世纪中叶,莱姆病患病率仍然将会增加21%。
研究表明:未来几十年,气候变化将对美国的莱姆病数量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此外,由于年均气温上升,莱姆病可能会向越来越多的新地区发起进攻。人类,正处在危机四伏之中。
温室:新蚊虫现身
在第二项研究中,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汇集了分类数据、化石证据和DNA序列,用以追踪过去1.95亿年间新型蚊子出现的速度[2]。随后,科学家分析了物种形成率的变化与全球温度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匹配情况。
研究小组发现:历史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时,新的蚊子种类形成得更快。在较为温暖的时期,物种形成率也更高。
目前尚且无法确定,高温和高二氧化碳是否直接促成了蚊子的新型物种。哺乳类物种形成也与蚊子物种形成相关——这点倒是不足为奇,因为许多蚊子以哺乳动物的血液为食,食物多了,蚊子自然也多了。
虽然高温和二氧化碳或许不是直接原因,但研究人员仍然表示,历史上蚊子的物种生成模式预示着:现在大气的高二氧化碳浓度和持续变暖的气温“将以同样的方式促进新型蚊子的诞生”。
图片来源:PEXELS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100万人死于蚊子传播的疾病。研究人员已经发现,随着气候变化,蚊子多样化可能会增加,并可能导致某些地区已经根除的疾病死灰复燃。
现有的研究结果揭示着一个令人堪忧的未来:新型蚊虫携带未知的病毒纷沓而至,令我们难以招架。研究人员表示,如果新的蚊子物种真的出现,会增加新的媒介/病原体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人类即将面临来自“虫虫危机”的全新考验。
参考文献:
Dumic I. and E. Severnini “‘Ticking Bomb’: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Incidence of Lyme Disease.” Canadian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Medical Microbiology. 2018
Tang C. et al. “Elevated atmospheric CO2 promoted speciation in mosquitoes (Diptera, Culicidae).” Communications Biology. 2018
CDC. “Signs and Symptoms of Untreated Lyme Disease.”〔DB/OL〕 https://www.cdc.gov/lyme/signs_symptoms/index.html, 2016–10–26.
原文来源:
http://www.anthropocenemagazine.org/2018/11/say-hello-to-the-bad-bugs-of-climate-change/ 本文由(Storythings供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ID:IamaScientist),作者:Sarah DeWeerdt,编译:狗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