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ID: yulezibenlun),作者:姜东瀛,封面:东方IC
一
还有两期,泥泞的《晓说》宣告结束。
杭州,高晓松开了《晓说》生命告别会,这是一场直播,最后一句话矮大紧甩得很解脱:“我待会儿进棚录最后一期《晓说》,我特高兴,因为在黏稠的环境里往前努,何其艰难,我终于可以浮上来呼吸。”
这话几个意思无从探究,但高晓松明白,自己开创的网生节目口述样式,越来越不好看。
2019年,高晓松年届50,妥妥老汉一枚。虚岁、毛岁这个事情,高晓松是计较的,把自己的周岁精确的严严实实,就好比他老说自己1米78,认识他见过他的,都知道矮大紧不存在这个身高。关于玉树临风的元素,他其实很在乎,这是文青老炮深入骨髓的东西。
值此祖国70周年大庆之际,缩进“五十而知天命圈”的华语乐坛名宿,也不只矮大紧。内地还有孙楠、李泉、毛宁,宝岛包括陶喆、刘若英、周传雄,以及那些几代KTV点歌台里无法忽视的高频名字:高胜美、李翊君、孟庭苇、潘美辰。
当然咯,这波整整50岁的流行音乐人里,高晓松收费的口述历史《矮大紧指北》的音频,能单独给出播放列表待遇的,只有王菲、窦唯这前两口子,以及被高老师奉为当代“李商隐”的方文山。
在演艺界,他这个六九末生日小的特征,很难划分代际,说他七零后吧,差意思,造作。单论气质,也真没法归为六零后,像开玩笑,违和。郑钧、老狼比他大一岁,更是这般感觉。
高晓松在许多场合下表达过他有多么懂得珍惜、感恩、知足。没错,时代从不扔下他,能够赐予他的步点,都驱使其赶上了绝佳位置。他小的时候,中国的环境,可以让他聚精会神心无旁骛的博览群书;他的青年,改革开放的条件,可以让他行万里路;他的中年,是互联网成就了人生又一春,让他抓住知识分享扁平化的机遇。
就算他不是学术金字塔,也可以通过见闻、阅历、疑古察今和鉴往知来,把自己塑造成别人的精神家园。
优酷和某汽车品牌订制的移动谈话节目《大城晓聚》中,高晓松造访广州,和小他一岁的,眼神已出现明显迟滞、老态的七零后林依轮说:“我们都曾年少有为。”
二
2015年春节前的《晓松奇谈》,高晓松讲过一个“朝花夕拾”系列,这是一个家族史故事,承认自己是优生优育的标准样品,而且他这个产品的卸货,和民国中医巨擘施今墨的建议有着密切关系。慧根、基因、背景纵是他含着的金汤匙,可生在大知识分子家庭,却也不是他这半生名气可以推导出的必要条件。
但,老天爷、祖师爷的确是双重赏饭,给了他家道显赫,给了他技多傍身,给了他见识远卓,给了他脑力无限,也给过他不止一位如花美眷,还让他成为了中国酒驾入刑第一名人。
二十五年来,举国皆知《同桌的你》;这几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是现象级的全民金句。高晓松的诸多趣闻轶事,附上了厚厚的功名尘土。
总之他给外界的印象是,甘于把反省输出,善于把内心公开,这些,成就了他最大的可爱,也使他如此吸引公众目光。
从命格原点到人生巅峰,从蹉跎岁月到几度翻盘,一路摸爬滚打、江湖奋斗、机缘巧合、丢人现眼,还有连吃带拿,他都不躲闪,包括他愿意谈父母的婚姻失败,他与父亲的冷漠隔阂。但矮大紧做过的梦,一律不强求的得以实现,财富自由他有过很多机会,但是能败能造,也是他的一项本事。还好,精神始终自由,什么时候都有好饭伴随,放眼浩瀚宇宙,如他逍遥自在,基本也没谁。
他告诫灵魂,不要再向上苍要任何东西:天命圈跳伞,要给自己找一条退路,想做什么事儿的出发点,要盘算着怎么退。他把急流勇退的智慧换成了他自己风格的语言:生长时抓着,荒诞时离开,才能避免难看,像集市上卖菜的老妪,散了摊儿还非要处理完剩下的最后两颗烂菜叶子,他高晓松断不能接受这种终局。
矮大紧在年初某卫视跨年晚会上,还有一条对外口径,即接受邀请,到哈佛大学做访问研究员,其实吧,原先他也通过爱奇艺《晓松奇谈》里表达过考哈佛历史博士的意愿,说不定,在那里跟“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这个超级中国通、乡村明史通把酒言欢,十大杯威士忌不够对瓶吹的。
三
时间拉回到2012年。韩寒帮助高晓松命名的《晓说》一经开启,矮大紧的网络人格,便走出了一条有情、有趣、有用、有品的阳线。
高晓松以奥斯卡评奖的潜规则为抓手,打开了网络自制节目的一个分支,严肃型话题脱口秀,可以抛砖引玉新闻热点,可以回溯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可以剖析三教九流王公贵胄。姑且把它等同于电视上漫谈节目的话,矮大紧和在各种三线卫视做节目的老梁,算是同道中人。
然而,高晓松优先是音乐人,跨界之美,美于上青天,犹如韩寒是赛车手中最会码字儿的,写作者中最会拍片儿的,电影圈里最会开车的。
《晓说》起初的价值,在于用户接收高质量内容的感知状态,无须理会沉重的用脑负担:高晓松像一个陪伴者一样,在和你说话,就是用户体验,而且观点里呢晾尺度,爆料中吧晒证据,你就失去抵抗力。矮大紧勇于探索言论边界和底线,把擦边球滚的贼6,处理敏感议题的话术优美,京味表达更口语化。
这些,统统不需要集中太多注意力就能听懂。如此微创新,很难不在视频网站上独树一帜。
罗振宇在2019年“时间的朋友—小趋势”跨年演讲中,向高晓松致敬。因为《晓说》这种设计的敢于为人先,以及市场效果的可验证,他罗振宇坚定了一个判断,就是内容的流量分发,将会按照市场意愿和传播逻辑,导向真正的魅力人格体。知识的拆解、重构、再输出是一片蓝海,高晓松这张胖脸都敢肆无忌惮的露出来,单枪匹马叨B叨,有的是捧场的,我为什么不行,我当然也可以。于是,罗辑思维成了,并催生出一个叫知识服务的行业。
此后,写《货币战争》的宋鸿兵,上过央视《百家讲坛》的收藏界大佬马未都、中学历史教师袁腾飞,循着高晓松这个道儿就摸上来了。
但是显然,高晓松对大众文化基础的了解,要更丰富一些,他在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在湖南卫视《快乐女声》的评委表现,在十多年前就可以帮助节目的公共话题和收视业绩成为焦点,这是别人没有的本事。
彼时,他是名人,可不是明星,且多年无爆款作品,一直吃校园民谣老本。他拍的广告和电影,没几个人知道,能让自己成为意见领袖,靠的是一颗有趣的头脑,以及一张随随便便就能吃开口饭的嘴。他上过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上过很多女主持的谈话节目,语不惊人死不休。论对喷、啖B能克他的,从气场上算,什么蔡康永、马东、薛兆丰,这都不行。诶,郑钧可以。
境遇的兜兜转转,遮不住转角,也会把拐点安排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要不是2011年春天的酒令智昏,以典型案例现身说法,穿着劳教服,在中央电视台所有的新闻节目向全国人民露脸,他会在明星的路上,用另一种方式越走越远。但是半年拘役的判决处理,让他的电视通告咖和电影导演之路就此中断,损失惨重。直到《晓说》,才算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蓬头渣面的高晓松在《晓说》第一季录制的时候,精神状态不兴奋,疲惫而阴郁,除了事业重挫,这或许已经跟他面临即将解体的婚姻有关,1988年出生的娇妻20岁给他生女儿,符合他对女人的所有幻想。
这段婚姻结束的隐情,终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没问题,在婚姻存续后期,对高晓松的心理可谓十分煎熬,直到《晓说》第二季期间,他才办理离婚手续,并于次年公布。
四
应该这么说,阿里大文娱组建之前,或者高晓松入职阿里之前的《晓说》,表现层次丰富。知识科普、动画对话、资料配音、辅助元素是有一些趣味效果的,综合高晓松的伶牙俐齿,以及微观层面的轻运营,都让这个自制项目声量渐渐走高。
而更重要的,是选题,贴近时事的选题,倾向直男的选题,非学术性的选题,严肃而不失活泼。高晓松没有过度照顾、讨好女性用户,《晓说》也不受品牌的定向题目要挟,加之监管的宽松,是《晓说》前两季,偏垂直细分策略取胜的关键。而《晓说》后来的黯淡,刨除不可抗力原因,拜全用户传播所赐。
讲青楼,讲镖局,讲科举,讲美国,讲欧洲,讲日本,讲淞沪抗战,讲对越自卫,讲朝鲜战争,讲北纬38度线,讲妄人列传,讲民国往事,讲大航海。以上这些,是《晓说》、高晓松和用户三者的蜜月时间。七年岁月,事过境迁,陆续有不少期的题目下架,但当年影响力的收割、沉淀依然还在,所以也没亏了高晓松多少。
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球前,高晓松转投爱奇艺的《晓松奇谈》,当然要来一波借题发挥,也由此,给一批高中端优酷用户,成功的注入了爱奇艺的用户活跃度和用户总时间。不过挺够意思的是,《晓松奇谈》三年征程,以历史漫谈为主的选题,都挺好。
更具开拓性,创见性和思辨性的视野,体现在南明、北洋、一战、两岸、“胜利阴影下”“大众记忆”等优秀系列,也引进了访谈形式,与张治中将军的女儿、与大诗人海子的同学都是这个操作。虽一家之言,但论证逻辑更具语义快感和解构力,以格物致知的态度,巩固并提升了意见领袖、流行艺术家和网红的三合一地位,在《晓说》第二季的后期,高晓松已被东方卫视重新聘请,打造文化短节目《晓松说》。
《晓松奇谈》,真是让爱奇艺如获至宝,高晓松和龚宇的清华校友关系,不如和马东的利益共同体实在。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的高管位,马东没做两年,就出来搞《奇葩说》为开路先锋的创业。可是《奇葩说》的雏形概念,还真是高晓松的点子,并且他全情投入,参与门面担当,由其主导,选出了肖骁,淘汰了梁植。后者是奶茶妹妹章泽天的前男友,《我是演说家》节目的冠军,并且是个清华生,现在主持北京卫视的王牌节目《档案》。
高晓松diss梁植的这段视频,充满了高能的争议,微博#高晓松炮轰清华学霸#的热搜好不热闹,当梁植提问到,个人前途的选择性过多而困惑,高老师您帮我参谋一下时,一向温和的高晓松也展示了少有的不客气。
这种苛刻无形中助力了节目效果,他对着这个清华师弟说:“校长、书记都跟我提到过你,但你令我失望,你没有拿出大名校生的胸怀天下,名校是干什么的,是镇国重器,名校毕业生是用来干嘛的,不是找工作用的你明白么,名校培养你,是为了让国家相信真理,这才是名校生的风范,一个名校生走到《奇葩说》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在这儿问我们你该找个什么工作,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对你十多年的教育。”
然后话锋一转,对深表赞同的蔡康永和马东接着拽到,他在饭桌上和清华大学新校长说,清华和蓝什么技校有啥区别,不就是教学生个技能,然后让他找个工作么。
这是令人错愕的傲慢也好,还是精分的优越感也罢,总之,当高晓松在青年们面前讲到“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时”,你不能请教他找工作的问题,他会翻脸。对娱乐圈也一样,新人们问他,高老师高老师,我怎么样才能红,高晓松会秋风扫落叶的踩乎到:你把身上用红药水涂满喽,你就红了。
不过,具有反讽意味的是,他五十岁这年,一个善用争议人物,比如德国世界杯之后用过黄健翔做形象代言的某知名招聘网站,在北京地铁的通道、回廊、隧壁和站台上,发疯式的投放以矮大紧的P脸为宣传定位的广告。黄健翔和高晓松是铁瓷的哥们儿,广告主不怕被坑,前者用了好多年呢,贼棒。
广告文案显示,高晓松在“未来规划师”的授衔上留下了亲笔签名,旁边的广告语,赫然于墙上,“把生存变成生活,用高薪追求心的远方;你为理想坚持的样子很傻,傻得让那些妥协的人嫉妒,也为你让步”。高晓松在挣钱的自恰性上,有一套感人的逻辑储备。
五
2017年归来的《晓说》,面目上,就比较看不清了,矮大紧的身份也更多元了,人也更开心了,湖畔大学的讲师,杰克马的门客,阿里音乐董事长,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用他自己的官方修辞讲,就是负责阿里大文娱的国际战略推进。
用感伤的情怀,讲南明知识分子悲歌,并不齿于晚明文臣所作所为的高晓松,在能看到的片段能听到的背书里,对马云的疑似谄媚和崇拜,有点判若两人,他才比马云小五岁。
阿里音乐、阿里星球张罗的怎么样,《财经》不久前的报道有解释了。国际战略推进,可能《碟中谍6》和《绿皮书》,有他的功劳。
但是《晓说》第三季,第四季,有所退化。归根结底,这是魅力人格体的漫谈节目,不是TED演讲,在线教育课堂和“得到”这种纯知识服务。不要说这是监管的土壤问题,电影的饭辙比开口饭难,可《芳华》《我不是药神》《地久天长》拍出来了,也放出来了。
所以《晓说》让《金瓶梅》和《三体》占据多周时间,连篇累牍的做导读,很难不让人相信,是汽车赞助商金主在控制选题方向;所以《晓说》配合宣传优酷网络独播的《军师联盟》,讲了一个多月的三国梦之队,很难不让人相信,节目从此变得注水,成为了资源置换和无节制植入的温床。
在访谈引入这一块,《晓说》比前作要进步了很多,独叨叨不如众叨叨。马未都、樊建川、陈丹青登门了,电影大导们陆续到位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马伯庸、麦家来宣讲了,史航、韩寒、郎朗、刘慈欣这些好朋友也集齐了。
以上的卡司对谈,有些,带有浓烈的传道授业解惑气息,用户理应心满意足,教化于思,不用花钱上博物馆课,上西方艺术课,上电影创作课,上城市建筑史课的好事儿,多牛逼呀。只是,信息单向传输,没有心灵触动的共鸣,这是那些《晓说》种子用户想看到的么,各种指标的增长乏力,就因为《晓说》已经是一门公开课,而不是高晓松在陪伴用户说话。
哦对,还有好几次的跳票和开天窗事件,节目的下期预告提要,对不上下期真正播出的内容,调整编排不做有效形式的通知,没有负责托底的说法。
最厉害的是,比尔·盖茨的一期,永远失踪;停播两周无法向用户交待,就紧急搬出高晓松在清华大学的内部分享视频;明明甩出刘慈欣来勾搭,下期来个和大刘巨像的麦家,这种移花接木,没有消消乐连连看的训练,还真让人迷幻恍惚。《晓说》的运营专业性,至少让人狐疑。
属于高晓松一个人的最大流量阵地,在最终季,从话语范式的枯萎干涸,发展到了面对镜头的心态倦怠。作为一个流量魅力体,矮大紧的中年网红之路,坚持了七个年头,也确实难为他了,对于一个追求诗和远方,天生不喜欢被拘束的散漫人格而言,《晓说》再做下去就等同于上刑。
六
这两年,有幸收听了他的音频付费节目《矮大紧指北》和《晓年鉴》,前者虎头蛇尾,内容品质不稳定,后者以编年体形式刚讲完1989年、1990年、1991年的事儿,本是满满期盼他高超的历史切片还原能力,结果却是很震撼,因为什么都没讲,这不是他的能力。
而且他真的老了,以前的优越感还算锁定在合理范围,《晓年鉴》里,则彻底放飞自我,新的优越感,已经堪比李敖、王朔,奔着“尊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我狂”的道儿,就径直放马过来了。他把自己学生时代夸的叫一个肉麻,“我极其优秀”是标配形容,一边兴奋地晒他在北京四中里各种独领风骚之成绩,一边解说他获得这些中学生荣誉的不经意和“so easy”,这种记忆深处的骄傲碎片打捞,和解放战争时期101首长的心细如发似有一拼。
好汉不提当年勇这个修养,高晓松已经全然不在乎了,他高兴就好。但是他可不说,在清华,文艺青年玩儿乐队,是怎么肄业的。
高晓松的口条部分,最受市场欢迎的,是可以用安全的姿势走钢丝,带领用户打开客观超然、冷静理性、中正持平的视角,去冲击、去代入历史、人文、生态里的个体坐标系,并传递出普世价值的移情感受。
当然,《晓说》的后来,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的问题,花无百日好亦是自然规律。高晓松给出过的东西,对得起用户的获得感,这种网络自制的书写,难以逾越,以个人声望孵化的杂书馆、晓书馆、晓岛等文化基础设施,更是一种突破。
高晓松的前路是高老松还是高老庄,不去管它。这个梗,是《晓说》告别活动上,赞助方代表普通话不过关加上发言紧张导致的,他正儿八经把高晓松反复说成高老松,主持人史航则顺势补刀,说听成了高老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