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07-25 09:11

女权是个什么权?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岛上十点(ID:BBfresh),作者:乔治王,封面:东方IC。


7月22日深夜,中国情感类第一、专注于女性的公众号注销了自己的账号,而在数小时前,编辑还非常敬业的照常推送了当日的文章。


一个月入三五百万人民币、每月都能产出数篇百万甚至千万级阅读量爆文的公众号,怎么就选了这么个平凡的日子,忽然就离开了“人世”?


其实圈里人对它的死亡并不吃惊,当你玩弄流量时,流量也在玩弄你,而她玩弄流量的阵势已经无比浩大。像在房间里的大象,已经不能做到假装看不见的地步了。


要是回看它两年前的发家之路,玩弄流量的手法就像给每个读者的屁股底下塞了一串二踢脚,只需要用四个字就可以将它们引爆蹿上十米高,而这四个字就是:女权主义。


任何话题+“女权主义”就像汽油与空气的混合,一被人点燃就能产生澎湃动力。这个像金手指开挂一样的现象,让“女权主义”这四个字从美好变为了离奇,从积极变成了怪异。


01. 起因:女性确实有真实的诉求


作为一个男性,不管我们接不接受,归根结底我们得承认,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男性无处不对女人“第二性”的身份征收天价的过路费。所以女性想要争取更多的权利,这是女性骨子里的真实诉求。


爱尔兰曾经有一次“内裤运动,为了抗议一起不公正的审判。


一名未成年女孩以强奸罪指控一名27岁的男子,但被告拒绝认罪。男子解释说当时双方是两情相悦,并不存在强奸事实。


庭审就围绕在“是否自愿发生性关系”中艰难进行,最后被告的辩护律师拿出一条蕾丝内裤,声明被害者当天的衣着充满了性暗示:“你必须看看她的着装啊,她穿着一条有蕾丝前襟的丁字裤!”


由4名女性和8名男性组成的陪审团商议了90分钟后,一致决定被告无罪释放。


“这不代表同意”   


这个荒谬的审判,其实就发生在去年——大家以为西方国家已经充分男女平等的2018年。并且被告的辩护律师就是一名女性,女律师敏锐得钻了舆论对女性刻板印象的空子。


这种钻社会空子的案件层出不穷。2015年瑞典法院宣判一名27岁男子强奸一名13岁女孩罪名不成立,辩护律师给出的原因是受害人发育太好,以致于男子不可能知道她只有13岁。


2016年,意大利另一名遭强奸罪指控的男子被判无罪,辩护理由是受害者在受害过程中并没发出尖叫……


平等接受教育、享有职场产假、比男性优先退休,如今这些天经地义的权利,无一不是曾经摘掉围裙的妇女走上街头,走上议会,面对黑压压的男人争取来的。


在女权被提出之前,人类为人权所展开的所有运动、思潮、宣言,基本上都将女性排除在外。美国《独立宣言》当中提到的公民概念,无一不是指男性。女人曾为革命的男人洗衣做饭,然后争取到的人权,却与她们毫无关系……


历经了第一次女权浪潮、第二次女权浪潮,越来越多不平等的观念被消除。但一百年后,女性作家伍尔夫在剑桥大学作演讲,却因为女性身份被拒绝单独进入图书馆。与电影《绿皮书》里的黑人被邀请来表演,却不能与白人享用同一个餐厅的情节如出一辙。


女性平权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不平等依然存在,女性想要争取更多的权利,这是女性的真实诉求,它就是这一切开始的原因。


02. 过程:“社会性别”对女性的审判


之所以“女权主义”总能爆发出话题性,正因为女性在争取更多权利的时候必然会和作为主流的男权社会产生摩擦,这里总能引发大量的争论,有无数的例子可以列举:


  • “男性擅长理科,女性应该读文科。”

  • “女人应该多照顾家庭,男人发展事业。”

  • “男性三十岁后结婚没关系,女性三十就嫁不出去。”


为什么这些话题非常容易撩拨人心,在这里我们先需要理解一个简单的概念。


很多人不知道除了“生理性别”以外,其实还存在“社会性别”这一概念。生理性别很好理解,我们生下来是男性还是女性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是生理性别。


但是什么是社会性别?说白了,这就是一套社会评价体系。指的是你能不能做一件事情,并不在于你有没有做这件事的生理能力,而在于社会如何评价你。


举个例子,男性无法生育,女性可以生育这这属于生理性别的区别。


而在二三十年前,男性抽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是男人味的象征,身上有“淡淡的烟草味”是被写进爱情歌词里的描述。但是女性抽烟就要被社会批判,甚至被认为“不适合作为结婚对象的”。

     

 9012年了还有人问这种问题


男性女性抽烟生理上有啥不同吗?没有,该黄牙都黄牙,晚期该肺癌都肺癌,这不是男性可以而女性不许的客观原因,这其实属于“社会性别”的区别对待。


法国作家波伏娃调查了不同阶层的女性,从生物学、心理学、宗教、神话、历史各个方面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个人并不是生而为女性,而是被这套“社会性别”强加为女性的。


这正是男性对女性征收天价过路费的地方,这种隐形的“社会性别”对女性的审判有大有小,充斥在各个角落,甚至作为男性都意识不到自己正是施加这种偏见中的一员。


我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去年得到APP的人看了我一篇文章加上了我的微信,正好我要去北京,我们就约好在北京聊一聊。动身之前我在微信上聊了很多细节问题,对方都给了我明确、仔细、专业的解答。


后来有一天需要通话聊,语音拨通后这时候我才发现,对方原来是女性。在微信中我一直将其当作成熟男性来交流,而中间已经经历了好几周。


她的微信使用的是自己的真名,只不过名字偏向中性,为什么中性、专业、可靠的印象会让我潜意识带入进男性角色?


这正是刻板的社会性别所赋予的偏见,而我在持有偏见的过程中竟然毫无察觉。


不管是职场晋升的天花板,还是婚姻中的家务劳动,女性时刻能察觉到来自社会的隐形歧视。甚至买一杯奶茶,服务员对待女性的选择时,都会更多次地反复要求确认几遍。


而觉醒的女性提出,不管是职场还是家务,婚姻或是抽烟,这些理所当然的男权制并不是“自然”的,就像暴雪的那句经典台词:王权没有永恒。


可想而知,为了平权,觉醒的女性发起挑战后,在更激烈的“社会性别”歧视问题中,男女两方将会展开多么激烈战斗。无数的话题和争论将会产生,流量也蜂拥而至。


这时,它就有被人做成一门生意的潜力。这就是最后一部分我们要聊的现状。


03. 现状:金手指与“纵欲过度”的玩家


如今的女权主义内部也分为各种阵营,比如温和派和激进派,她们都争取男女平等,但对“平等”的理解非常不同。


温和派正视男女有别,承认女性在社会分工部分方面处于弱势,并且这种差别不可消除。比如为了保护妇女权利,她们主张在政策上倾斜保护。人大代表名额就规定要保障20%~30%女性代表的比例,这就是从配额制去保障女性参政的权利,让女性更容易进入政治领域,为女性发声。


这叫做结果平等。


而激进派更主张男女自由竞争。配额制是一种保护弱者的思维,在男性意识到要“政策倾斜”时,这本身就是一种歧视。所以激进派主张不管就业、参政,都要自由竞争,开放机会。当然,女性也要相应地承担义务与责任。


这叫做机会平等。



但还有一个群体,是把女权是当做生意来看的,平不平等并不是他们的第一要务,他们的第一要务是攫取最大化的流量,炒作热门的话题。“女权主义”只是一个充当情绪发泄的出口、收割流量的开挂工具,而TA们是一帮“纵欲过度”的玩家。


TA们的活跃阵地主要在微博、公众号,所以也可以叫做“自媒体伪女权”。自媒体伪女权既不属于温和派,也不属于激进派,只要哪个角度可以引战到性别偏见、引爆话题,那Ta们就是什么派别。


而这正是杀死“女权主义”的凶手。


比如我举个例子,瑞典是福利天堂,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宣传大使,为实现各行业平等就业,女消防员的数量也相当。但紧急时刻需要消防员破门时,男消防员破门不到1分钟,而女消防员则要用时10分钟~11分钟。


如果我家着火了,我肯定更希望见到一个男消防员,但我住院以后,我又希望从女护士那获得温柔和耐心。女人能当消防员吗?当然可以,不过多数是文职类;护士专业男人也能报考,只不过比例很少。


但是“自媒体伪女权”在口嗨时,往往只说场面话,要求男女消防员比例1:1,只要求数字上的平等,而掩饰了平等的代价。


这种平等没有任何优势,因为平等并不意味着公正,男女体育考试的及格线从来也不是实行1:1的平等。


就目前社会实践来看,以平等为目的,温和派的结果平等和激进派的机会平等,两种思路都有运用。女性更自由地参加工作,这是机会平等;在竞争弱势的政府机关实行配额制,这是结果平等。


片面要求任何一种平等都不是兼顾效率与人情的做法,恰恰这个模糊区间就这样成为了一批伪女权自媒体理论的灵感来源。



伪女权自媒体为了加快引爆女权话题的效率,直接挑动两性对立是最直接的办法,火烧灯草,一点就燃。


《我把你当老公,你却把我当子宫》《男人听话,就是最好的爱情》《女人不把自己当商品,难道是赠品吗》《女性不配玩游戏?男人不配有老婆》,用极端例子+情感包装+恶意推断来挑起两性战争:不买包就是不爱你,不跪舔就是渣男。


偏偏这种偷懒的结论看完很爽,最容易诱骗女性的同感,激发男性的抵触。


一边鼓吹女性要独立自由拒绝物化女性,另一边又声讨拿不出来XX万嫁妆的男人不爱你。一边声讨婚姻是男性剥削女性的工具把女人当做生育机器,又鼓吹要赚钱包养小奶狗,有钱和闺蜜一起包养小鲜肉玩到老。


立场之飘忽,丝毫没有为女性平权的意思。鲁迅有句诛心之话:奴隶翻身以后,只会成为奴隶主,并且反而变本加厉,因为他们遭受过摧残。


200年女性主义者奋力争取的正义与平等,在中国异变成一场闹剧,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不断地激化男女性之间的矛盾,把男性作为女性的假想敌,来展示一种怪异的女性抗争的姿态。


实际上,平权的两性关系更像是两个人合伙的生意,非但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分工合作经营的伙伴。你想要所以你努力,你抗争所以你获得,没有人会不承认这样的女性权利。


你想要,所以骂男人不给,然后说自己是女权,这就是自媒体式的虚假平权。没难度,没烦恼,没意义。


04. 结语


好莱坞性侵事件爆发的“MeToo”运动席卷全球;而在国内,伪女权自媒体的数十万一期的广告位排期已经排到了两个月后,还顺带开设性感魅惑教授驭男术的课程,充当着粉丝情绪的发泄出口。


TA们结合了中西两套价值观,熟练掌握了什么是权利与义务——两套权利都要拿到,却避开任何一套义务。


男性反弹式的口诛笔伐之下,女性被审判,而TA们在狂欢。


女权这个词已经被伪女权亲手杀死了,溃烂是全面的,你只看到脸烂了。实际上身体也溃烂了,以至于真正女性所奋斗的平等,只能改为了“平权”来与之划清界限,在公共场合申明自己不是女权主义者,因为太容易给自己招黑。


多萝西·帕克,女权主义者的先锋女诗人、女作家,上个世纪一生不仅为无政府主义者争取话语权,也在为反法西斯难民群体谋取利益。她离世后的最大一笔遗产,还指定捐赠给了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


但今天我们再聊起女权,却不知女权从何而来,将往何去,只能想起那些流窜在微博的招黑言论,大家只留下了女权主义者惹不起的记忆。


等到有一天我们真的放弃了沟通,真女权、伪女权的区别则没有了任何意义,而真实的女性群体却持续受到“社会性别”的审判。你说这里头,谁才是自始至终受到伤害的人?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岛上十点(ID:BBfresh),作者:乔治王,封面:封面:东方IC。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