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7-09 16:36

曼谷,变与不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达尼漫步(ID:daniwalk),作者:达尼,原文首发于2024年5月21日,原文标题:《曼谷,这列雪国列车会停吗?》,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探讨了曼谷城市的变与不变,描述了城市内外的矛盾现象和社会结构。

• 💭 描述了曼谷城市内外的矛盾现象

• 🏙️ 探讨了泰国经济结构的困境和贫富差距

• 🤔 提出了关于东南亚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思考

到达曼谷的第一天,下午就去了一处故地,而后晚上沿着是隆路一路走回了酒店。


近几次都住“是隆区”,难免就遇到曼谷新地标的“王权大京都大厦”,也就是“像素大厦”。



说实在的,我对这栋大厦的印象很不好。因为在很多年前,它还建造时尘土飞扬,周边愈发破败。那也是个夜晚,我看着一面是做着低端服务但赚不了钱的贫困人,摊位边污水横流,蟑螂老鼠乱窜,一面是好几栋超现实的摩天大楼。繁荣与破旧,贫穷与富有对立的画面,比像素大厦本身还要魔幻,就像很多反乌托邦电影那样突兀。隔壁还有一个三角形和扁平状的摩天大厦,旁边还有租卖开盘的广告。


同一个区域,旁边低矮房子的人,会想那上面住的是什么上等仙人。不过百米的马里安曼寺,我看到穷人会在那边虔诚供奉神明。




这次,我又走过那里,是隆路曾经热闹妖艳的一条街似乎都清零了,些许几家店还勉强开着,做生意的老板竭尽全力在兜售着零星的餐饮,也免不了衰败迹象,旁边还有那些蹲等着的按摩。看到此景,我们都忍不住感叹起来......



一、曼谷永恒的变与不变


我几次回到泰国,都觉得不同,需要重新深入适应下变化,但似乎很多东西没有变化。


先说变化的:曼谷市区一二三代CBD(是隆,素坤逸,拉玛9)开发的高档商场和高档酒店公寓变多了。


第三代拉玛九区的G Tower


第二代素坤逸Central World边和使馆区住宅





第一代是隆 金融老街






新店开开关关,有些更时髦更国际范;眼花缭乱丰富的全球商品(国内退出不见多年的品牌),比中国可能更多元多样,而不是国内那种线上白牌厂的带货。


更早的Coffee Bean也还留在这里



早年欧美人,到后来日本人,接着韩国人、中国人,以及这几年大幅增加的印度人、中东人(印度人是从2017年就觉得超多了),各种国际人员来来回回带来了国际餐饮。




大麻最近也紧跟潮流,学着北美和德国合法化了。商业产品上,包括来自日韩中美东南亚的互联网App已经大幅改造社会,比任何地方都更容易落地。


总之,那些来自泰国外部的商业力量和需求,泰国永远要比东盟其他新马越印更很容易引起本地要素的跟随变化。它跟上的速度,真不是一般的快。


为什么呢?


有人说,泰国是服务于外国人的。比如,巴黎人可能会傲慢地拒绝网红拍照,为了自己餐厅的品;但曼谷的老板们会替客人在最好的角度摆好环形美颜灯,哪怕每天一千个网红来拍也都笑脸相迎。确实,总是呵护你的感受,你搞不懂或局促时候,他们也会耐心地说:“Take your time.”


再比如,香港人一度可能会因为你说普通话而假装听不懂,但曼谷人会主动去学一些简单的你的语言或想方设法搞懂你的需求。


仿佛,整个泰国的文化都是建立在如何与外国人打交道之上。


大约二三十年前,我就听说“泰式服务”和“微笑国度”。他们给你提供了极丰沛的情绪疗愈和情绪价值。不像其他某些国家和地区。


但变化只是外部的那部分,而不变的是内在:二三十年来,已经一代又一代的本地人,依然做着些无望的营生——卖淫还卖淫,摊贩还摊贩,按摩还按摩,嘟嘟车的还嘟嘟车,出卖一个月租妻的还租妻,酒店还酒店,服务还服务(就是Grab送外卖的多了不少)。国家GDP的发展,似乎没有为人民在结构上没有提升什么。


但这二十年中国发生了什么?我不能说世界能人人公平的,但是我们水涨船高,普遍上去了。而泰国和我去过的不少国家一样,还在原地,一直敞开着让外国人进来。现在很多人都拿改革开放作为时间尺度,衡量这些国家就像我们几十年前的中国,说我们可以复制中国财富旅程在这些国家。


这其实是非常不合理的“我族即世界”和“单向进化论”。我们多年前投资界鼓吹的所谓“时光机理论”,并不全球通用——因为人家可是比你早几十年开放,发展其实已经早就到过了顶峰,不是落后你,而你倒是要学习他人的问题经验。


什么是问题经验?就是这种几十年都不变的无望感。


这是一个平行世界,当然曼谷城市中上层人物不受影响。在曼谷巴吞旺暹罗广场附近,沙吞的是隆地区,素坤逸沿线,All Season附近使馆区,灯红酒绿属于本地精英和外国人,但那都与曼谷80%的人无关。精英和外国人都可以,但作为国家的主人,大部分本地人似乎反而成了自家城市的仆人,且没有可以打通命运的途径,为他们而配套建造的基建变化很小。尤其当你走进城市边缘,空缇贫民窟,一些水上人家,还有是隆地区的旧区域。


黑色圈即市中心的贫民窟空缇


而我们国家从这二十年城市和新农村面貌升级来看,十几亿人改变了很多生活,已大幅反超很多曾经基建上领先我们的诸多亚非拉国家几十条马路。这就是改变命运的希望感。你在国内,看到的普通人和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都很高,出来旅游和喝咖啡的都是他们。


而泰国是外国人的天堂,但它并非移民国家,这里的“一等公民”没有公民身份,却能长签或不停地续签,曼谷40多万持长签的外国人,几万持旅游签证反复赖在泰国不愿走的外国人,还有40到80万黑在曼谷的外国人,享受着生活。


其实曼谷并没有如巴黎那样的文化和历史建筑资源,但却成为了全球旅行目的地排名第一的城市,每年有2300万外国过夜游客涌入曼谷,并将曼谷通常是最终目的地,也曾是西方最喜欢来的地方,为什么?或许因为各种“药物”,狂欢,购物,娱乐管制都很松,你知道他们想什么,而且他们也还不遮掩地探讨,而本地人都见怪不怪。


殖民者大爷用殖民主义视角,享受本地人的服务而不用受到政治正确的道德苛求,当然爽了(泰国会局部禁酒,但却是世界人均酒精消费最高的国家之一,且大麻合法,还曾是毒品泛滥的国家。毕竟金三角,也在边境区)


有一个夜晚,我在河内还剑湖36街看到那种嗑药的白人年轻旅行者,对此真令人作呕,而泰国对依赖外国的目标并不满足,并设了一个到2027年达到8000万的大目标。相比之下中国大城市常驻外籍人士远远不足。


所以曼谷的国际化程度高的惊人,超过其他东南亚国家,也曾经是我们认为要学习的接轨国际的。可本地精英和外国社群共同塑造支撑起一个平行于本地普通人,规模庞大却畸形的市场——这个商场酒店如此纸醉金迷,很多消费商品根本都不是为本地泰国百姓提供的,而是完全外向和精英层服务。二三十年来,这没有太大变化。


难道这就是最好的“开放的自由主义市场”吗?


二、东南亚社会的“雪国列车”


试想,如果首都一半市场不是给你消费准备的,高级货都是给外国人和本地精致主义精英的。换做中国,不说今天,哪怕在1900年起就会有各种思潮和运动了。


百老汇四大名剧《西贡小姐》讲的是越战末期北约打进南越的最后时光,我只觉得相当反胃。那是歌颂人性和戏剧吗?真是会有一种发达国家对东南亚诸国高傲下的怜悯,连格雷厄姆格林《安静的美国人》里那个越南姑娘,也几乎就是个工具人。东南亚这么受欢迎,就是因为这里有本国没有的自由。泰国虽然是东南亚唯一没有经历过殖民的国家,百姓却大部分也接纳了外部力量。


最近日本旅游太火,但日本人被旅游折磨地叫游客是“樱花难民”,巴塞罗那和威尼斯百姓气得要逃离,连英国底层百姓也是脱欧主力,美国也反对过多移民。总之,本地人多少都是对外人过多要带情绪撒气的。但泰国人对外人往往都很善良且有礼貌,没脾气,彼此谦让。


或许因为制定的经济结构和目标没变, 普通百姓脱离不了二三十年的困境。曼谷一面是极致资本主义,一面是阶层固化日久年深,穷人和富人和外国人一起,好在普通人也心平气和,各安天命,我一位在泰国八年的朋友说这也是因为佛教,对老人、病人、动物,比我们和其他地方更有爱心和耐心。



在哥伦比亚时,一个本地朋友一直在认真给我布道入教,另一个学西语的中国朋友则愤愤地说:“越是苦难的人越是去教堂或供奉最忠诚的人群。”她很不喜欢这种情况。或许,宗教和心灵课程一样,也是一种世间需要的麻醉。而不像我们——“世上没有神仙皇帝,也没有救世主,唯有靠自己”,求的是此生奋斗进取,出人头地。


我看过有个采访问空缇的老奶奶是否去过素坤逸时(它们距离很近,空缇是贫民窟,素坤逸是曼谷的第二代CBD,使馆区,暹罗购物中心、朱拉隆功大学,国际学校、写字楼、高级住宅、五星级酒店,夜场、餐厅)老人摇了摇头。她只住在贫民窟的小巷子。


一端是妖艳,高级,绚丽和自由,而另一端是本地狭窄巷子双轨制生活 只有蜡烛幽暗的光线下的佛像。作为一个佛教国,每个人年轻时候都出过家,要求戒律清净,不与中东比,不与以色列比,不与天主教国家比,但这里比大部分世俗国家还充满戒律外的浅薄享乐。泰国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矛盾的国家,许多冲突的事物和现象同时并存。


当天大暴雨,曼谷的水上居民区


但我总觉得未必是宗教,因为与佛教类似的印度,就对外国游人和企业并不友好。


过去25年,泰国上层20%的高收入群体和下层20%的低收入群体的财富差距高达10倍。


其中100万株以上的账户约有100万个,占1.1亿账户总数的不到1%,但这些账户的存款比例却占据了存款总额的70%。


一边,有近87%的账户存款不足5000泰铢,存款不足10万泰铢的账户高达92%;另一边,泰国豪族都掌握着上百亿美元的巨额财富。底层们太穷,上层们又太富。


而在土地所有权甚至存在300倍的差异。我去过的很多发展中国家,其“先进”的政治结构和“落后”的经济现实,让我常常有种感性体会——土地私有不会更好,往往会出现大吃小的兼并,而兼并则强者恒强和贫富分化。


印度、马来、危地马拉,市中心贫民窟与富人区紧邻,穷人区里竖起一座摩天大楼,公共市政建设非常糟糕(孟买市中心也有亚洲第一大的贫民窟Dharavi和著名的露天千人洗衣场,附近却是信实集团老板的豪宅),且发展高度集中在几个区域,难以全面散点出去,而我国王朝周期律也是开国期间重新分配,末年起义与土地兼并集中,国家把税压倒穷人富人却毫无影响有关。


泰国的贫富差距——它的基尼系数一度达到全球最高的0.902。


东南亚里,不算新加坡这种异类,泰国以7000万人口,达到人均GDP不算低的7000美金,人均与仅次于仅3000万且有石油橡胶资源的马来的10000美金,更超过了4000美金不到的越南,印尼,菲律宾,和更低的老挝,缅甸,柬埔寨。或许它的高度开放故国际化,令它GDP表现还是不错的。


但实际上经济结构从未改变,因此除了本地上层的利益,国际外企在本地经营多年,也很少有本地人做国际集团本地子公司CEO的。偶尔有一个泰国人做了CEO,也会像一种鼓舞人心的大事件。


三、思想实验


我常常在想,过去的上海就是旧中国买办经济的龙头地点,英美日的冒险家因为工业能力带着一个科技产品服务,就能找到一些合适的本地人也就杀进来了(按现在,我们可以说是“本地化”),而买办积累下来多年的财富和关键人脉的垄断关系,也能土地兼并,金融做强。买办和外国人就在当时形成了一种阶层。但这个阶层对本土发展、惠及国民,真正需要花巨大投资但无回报或回报期过长的工业化、国计民生和公共建设的工程却做不起来。


时过境迁,如今中国重回世界之林,也积极出海,或许也一样,带着中国强大的工业、产品和科技能力,像英国当年派出一个精明强干的上校或是一个美国加州工程师到工部来闯荡,然后在当地找到“买办”就出海了,聪明的“买办”是很容易做出成绩的。


亚非拉为什么发展不起来,一面是有太多的土地兼并世家大族,一面是大族没有去发展母国强大的工业中枢。所以只能以配套外国工业进入运营和配套服务,这就是国际化,但那是被动接受而被人打开国际化。


不过,中国出海会那样糟糕,那样破坏吗?我听到某中国大厂在泰国的负责人,嚣张傲慢,认为曼谷可以毫无底限的搞大钱,利用国内大公司背书搭建起本地人脉,但绝不管本地的死活,烂了摊子反正可以跑路 ,就像当年在上海的冒险家,反正出了事,山高皇帝远,拍拍屁股就跑了(资本是无国界的,中国也有跑路的老板),就像当年的旧上海的西方冒险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想,我们不能这样。


Jacob有两种性格,天使与魔鬼。他对工作要求对目标的执着是魔鬼,但对世界和人的态度是天使。他显出霸道,但他内心柔软,内圣外王。大部分时间,他甚至会比一般人更有同情心。在他的出海时,身负责任,挑起重担,排除万难,坚决完成任务,但他不是当地掠夺者,也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达尼漫步(ID:daniwalk),作者:达尼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