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6-12 15:22

如何才能培养高自我价值的孩子?

本文整理摘编自《家庭教育光有爱还不够》,作者:黄启团,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自我价值形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正确的批评和表扬方式可以帮助提升孩子的自尊和自我认知,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 💬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至关重要

• 🌟 正确的批评和表扬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我认知

• 🌈 鼓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是有价值的

自我价值源自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特别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像镜子一样,让孩子看见自己,认知到自己是谁。父母对孩子的自我价值形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那么,父母如何才能培养出高自我价值的孩子呢?


如果父母跟孩子说“好好读书,将来找份好工作”,孩子会被暗示将来做一个打工人;但如果父母跟孩子说“好好读书,将来很多人靠你吃饭”,孩子会收到一个信息,自己是个能为他人创造价值的人。


因此,父母的语言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也就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自我价值。

 

什么是伤自尊的语言?


在我们意识不到的地方,父母的语言会在孩子内心种下自我价值的种子。


我们来设想一个场景。


这次考试,孩子没及格,是班里的倒数第一名。晚上,孩子放学刚进家门,家长就开始责难了:


“你今天还有脸回来吗?”

“考了倒数第一名,你今天还有脸吃饭啊!”

“花了那么多钱让你去读书,就考这个成绩回来,你说你每天都在干什么?”

“我真是想不明白,你是猪脑袋吗?蠢得不行,怎么教都学不会。”

“我真是后悔,当年生你的时候,怎么就没把你扔了呢?”

“辛辛苦苦养这么大,就是要气死我。”

……


如果你是孩子,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东北方言里有句话叫“伤自尊”,什么叫伤自尊?这就是伤自尊的语言。自尊是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于人的主观评价,如果因为一件事而否定一个人,这就是伤自尊。


上面的例子就是典型的对人的否定,是典型的伤自尊。一个孩子如果感到自尊受到伤害,一般会通过如下四种方式保护自己:


一是指责。


“我身上是谁的基因?我这么笨还不是因为你的基因差!”


孩子为了保护自己弱小的自尊,他会通过指责来还击。孩子跟父母的对抗就这样开始了。


二是讨好。


“妈妈,对不起。我没有认真学习,我对不起你。你打我吧。”


比起指责、抗争来,这个孩子在委屈自己,他的内在已经没有力量了。比起第一种,很多父母的感受可能会舒服一点,可孩子的状态却是更差了。


三是超理智。


“有什么关系?就一次没考好,好多科学家、发明家,他们都成绩不好,后面也很厉害。”


这个孩子看似很理智、很有说服力地在讲道理,实际上,他剥离了自己的感受,用超理智的方式去防御父母的攻击。


四是打岔。


“妈妈,你生起气来也这么可爱,你新做的这个发型,怎么就这么美呢!”


孩子在顾左右而言他,用幽默掩盖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这四种反应,固定下来,就会形成我们前文所讲的四种缺陷性格。性格缺陷通常是自尊受到伤害的结果,有缺陷的性格会给孩子带来有缺陷的人生。

 

批评的正确打开方式: 先对人后对事


那怎么才能不伤孩子的自尊呢?难道就不能批评孩子了?


当然不是。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批评是必不可少的。就像一个婴儿永远在无菌房不能健康成长一样,一个孩子在没有批评的环境中成长心理也是不健康的。


那如何批评孩子才不至于伤害孩子的自尊呢?


自尊是关于人的,与事情无关,所以,在批评中如果能做到不贬低、不伤害孩子,只是批评孩子所做的事,这样的批评方式,就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具体的批评方式可以分如下三步:


(1)先肯定人;

(2)批评他所做的事;

(3)再回到人,提出希望。


以上面的例子为例,如果你的孩子考试考得不好,你可以这样批评他:


第一步,先肯定人:在妈妈的心目中,你一直都是个优秀的孩子,你看你玩游戏级别最高,球也打得好,平时脑瓜子也灵光。


第二步,批评考试不合格这件事:像你这么聪明的孩子,考试怎么能考这么差呢?你对得起你身上的优良基因吗?你最近是不是偷懒了,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第三步,回到人,提出希望:我相信你是个聪明人,我知道你会想办法补救的,希望下次你能考出个好成绩,这样才能不辜负老天给你的聪明大脑。


这样,你越批评,孩子就越有能量。所以,批评是可以的,但是要有方法。“事”是可以批评的,但是千万别伤“人”,也就是说,千万不能因为某一件事而贬低你的孩子。孩子的一生会做无数的事情,如果因为某些事情的失败而贬低、否定孩子这个人,那么,他就很难做出成功的事情来。


事在人为,只要人有力量,事情迟早会成功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论如何不能因为事情的暂时失败而否定一个人。

 

表扬的正确打开方式:从事到人


批评需要有方法,表扬也一样,错误的表扬方式也会伤害孩子的自我价值。


比如,不少父母会虚泛地表扬自己的孩子:


“宝贝,你真棒!”

“宝贝,你好聪明!”

“宝贝,你真漂亮!”


这种虚泛的表扬方式会让孩子错误地以为自己天生就很棒,不需要努力,这种扭曲的认知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因此,表扬一定要具体,具体到他可以为之努力的行为。当我们肯定某个具体行为时,被肯定的行为会被强化成为习惯。


所以,表扬要从事到人。具体步骤如下:


(1)描述事实;

(2)上升到人的特质;

(3)推演未来。


比如,某天晚上回家,你发现你的孩子主动收拾了家里的卫生,怎么表扬呢?


第一步,描述事实:“妈妈看见你把客厅收拾得很干净、整洁。”


第二步,肯定人的特质:“从这件事中,妈妈看到你长大了,懂得为家里分担了,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第三步,推演未来:“你今年才6 岁就懂得帮妈妈干活,可见你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长大之后,你一定能够有所作为,实现你的理想。”


肯定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同样,你想要你的孩子养成某种良好的习惯,你只要抓住机会,在他做了你想要的行为时,及时肯定就可以了。

 

批评与表扬结合


著名心理学家阿伦森有一个理论:人都喜欢那些对自己有好处,并不断升级的行为,而反感那些好处变少的行为。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越大,越不肯跟家长说话,每天回到家,就钻进房间,连吃饭都自己端到房间里吃。如果你不希望孩子与你的距离越来越远,每次跟孩子交谈,最好都给他一种好的体验,有一个愉悦的结局。


那么,问题来了,批评孩子的时候,怎么能让孩子有愉悦的体验呢?


当然可以,批评完之后,记得表扬就可以了。


比如,老师告状:孩子上课打瞌睡。


我们先按照上面三个步骤批评:


在妈妈心目中,你一直都是个严谨、认真的孩子。(肯定“人”的特质)

你上课打瞌睡是怎么回事呢?是最近没休息好,还是晚上玩手机了?(纠正不良行为)

你这么聪明,肯定能找到原因,及时调整过来,行不行?(回到“人”的特质)


这个时候,如果孩子反馈:“妈妈,我知道错了,我会尽快调整过来的。”接下来,就可以表扬了。


妈妈听到你说知道错了,要尽快调整过来。(描述“事”实)

你真是一个知错能改、遇到问题懂得反思的孩子。(肯定“人”的特质)

你有这样的特质,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妈妈为你自豪。(推演未来)


从批评开始,以表扬结束,既指出了孩子的问题,又不会给他带去负面情绪,亲子关系也能始终保持和谐。有这样的父母,孩子永远不会逃避亲子沟通。

 

最好的教育方式:鼓励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认为,表扬和批评都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最好的方法是鼓励。


为什么呢?因为,无论批评还是表扬,都是父母对孩子所做的评价。它蕴含着两个潜在信息:


(1)父母是高高在上的,孩子是低人一等的。

(2)家长是可以操纵、掌控孩子的。


这两种方法都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的,如果孩子习惯了这种不平等的沟通方式,未来很可能会被居心不良的人操控。


首先声明,团长对这个观点是不太认同的,因为,再伟大的父母也不可能成为全能的神,我们是人,把孩子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婴儿一点点养大,双方有一个漫长的依赖和被依赖、教导与被教导的过程,能力的天平难免会导致权力天平的倾斜,做到绝对的“平等”是不现实的。阿德勒的观点只能作为一种理想的目标,就像北斗星指引我们的方向,但我们永远也到达不了北斗星的位置。


不过,阿德勒基于平等原则提出的“鼓励”的观点,确实是一种近乎完美的教育方式。


什么是鼓励?在国内外各种版本的词典中,鼓励和表扬的意思差不多。这里的“鼓励”,是阿德勒的专用词,并不是字典上的意思,阿德勒对鼓励的定义是:在平等的情况下,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是有价值的。鼓励与表扬最大的区别在于双方是否平等。


鼓励包含三个步骤:


第一步:描述孩子的行为;

第二步:强调孩子行为给父母带来的价值;

第三步:表达感谢。


以上面的孩子主动干家务的场景为例:


第一步,描述行为:“妈妈看见你把客厅收拾得很干净、整洁。”

第二步,强调孩子行为给父母带来的价值:“有了你的帮忙,我就有时间学习提升自己了。”

第三步,表达感谢:“感谢你的帮忙,有你真好。”


你看,这样的鼓励方式,妈妈跟孩子是平等的,她只是在分享孩子的行为带来的价值,然后对他表达感谢,没有谁是高高在上的,也就没有谁是低人一等的。采用鼓励的方式,孩子会更有价值感。

 

提升孩子自我价值的五句话


除了前面的批评、表扬、鼓励三个方法,还有五句话对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很有帮助,请各位家长熟记于心,经常对孩子说。

 

第一句:我看到你了


这句话是英文“I see you”的翻译,在中文语境中,不能直接这样对孩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关注。


孩子自尊的建立,首先就要给他一种被看见的感觉。


英国国家健康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布拉夫曼博士,从事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咨询长达50年之久,他将自己丰富的咨询经验写进了《看见孩子,看见自己》这本书,书中提到了8岁男孩安德鲁的故事。


安德鲁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一直备受大便失禁的困扰,父母带他看过很多医生,都没能解决,直到父母带他来到布拉夫曼博士的心理诊室。布拉夫曼博士在聊天中发现,安德鲁大便失禁的身体反应,根源在于他的内在备受情感的困扰。三年前,安德鲁敬爱的爷爷去世,他的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对亲人去世没什么感觉,就没让他参加爷爷的葬礼,也没跟他好好沟通,更没觉察到安德鲁的悲伤。


很多父母都以为自己很爱孩子,其实不然。一个天天与孩子在一起的父母,他可能连孩子身上有几颗痣都一清二楚,可还是没有做到真正理解孩子,他们看到的只是孩子外在的表现,而没有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只有看到孩子的内心,才是真正的看见。


所以,看见,并不仅仅指看见孩子的外表,还要关注孩子的内心。

 

第二句:你是有价值的


《生命重建》一书的作者露易丝·海研究了大量患有重大疾病的病人之后发现,虽然疾病不同,但几乎每个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原因,他们内心都有一个声音:“我不够好。”


“我不够好”这个声音从哪里来呢?从父母的错误教育中来。


很多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想通过言语来刺激孩子,让孩子进步的时候不骄傲,退步的时候奋勇向前,可他们不知道,这样的潜台词有巨大的杀伤力,它会让孩子觉得“我是没有价值的”。


因此,在亲子沟通中,我们要避免否定孩子的价值,不要让孩子产生“我不够好”的感觉,不要给孩子埋下重大疾病的隐患。


作为父母,我们有必要经常性地用各种方式告诉孩子:“你是有价值的。”

 

第三句:你是有贡献的


心理学上有个富兰克林效应,它背后有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在做州议员时,有另一个议员跟他政见不和,处处跟他作对。有一次,富兰克林听说这个议员收藏了一套绝版图书,就写了一封信给他:“这套书我找了很久都没找到。你能不能借给我看看?”没多久,他就收到了议员给他寄来的书。富兰克林读完之后,随书附送了一份小礼物给这位议员,感谢他的慷慨。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两人再见面时,这位议员就像老朋友一样与富兰克林交谈,他成了富兰克林的朋友、支持者。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通过借书、还书、表达感谢,富兰克林让议员认识到,他是有贡献的,一下击中了议员的心。就像那句话说的,“士为知己者死”,议员很乐意为认可自己的人献出自己的忠心。


没有行动配合的话,单单言语上告诉孩子是有价值的,言语就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我们还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可以为家庭做出贡献。这样,孩子会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

 

第四句:你是独特的,我欣赏你的独特之处


阿德勒认为,身体的缺陷会导致一个人产生自卑情绪。女歌手王菲的女儿李嫣是先天的唇腭裂,小时候,她做了很多次手术,嘴唇还是能看到一些缺陷。可她每次在媒体上出现都是自信满满的,她是在怎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呢?


在一次采访中,王菲提了这样一个观点,全家人一直把李嫣当作正常的女孩,觉得她很漂亮,没有什么缺陷。有一次放学,李嫣问奶奶:“为什么我的嘴巴和别人不一样?”奶奶是这样回答的:“每个人的眼睛和鼻子都长得不一样,你的嘴巴和别人不一样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孩子身体的缺陷被看作是个性的独特之处被肯定、被欣赏,这样长大的孩子自然是自信的。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地方,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只要父母能够接纳并欣赏其独特之处,孩子就能从中建立自信。

 

第五句:你属于这里


为什么农村的父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而在城市里优渥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却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记得我当年离开国企下海创业时,父亲对我说:“你想好了,就大胆去闯,外面混得不行,就回家。家里还有几亩地,总能给你一口饭吃。”


这句话给了我一种力量,让我知道,我是有归属的,是被接纳的,是可以去尝试、去试错的。


但现在不少城市里的父母会这样对孩子说:“在外面不混出个人样来,你就别回这个家,丢人!”


如果你是孩子,你喜欢哪一种父母呢?


毫无疑问,你会选择前者,因为前者会给你力量,而后者会把你推远,就像一艘没有港口可以停靠的船,只能在茫茫大海里漂泊、流浪。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归属的需求,只有当孩子有归属感时,他才能有力量去面对外面世界的挑战。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未来有力量,你最好让他清楚地知道:“你属于这里!”



本文整理摘编自《家庭教育光有爱还不够》,作者:黄启团,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