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6-21 07:00

为什么有人越努力越焦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点灵心理(ID:yidianling0),作者:玉成,原文标题:《一个人活得太压抑,原因只有1个》,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探讨了为什么有人越努力越焦虑的现象,分析了自我剥削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期待,并提出了放下错置的期待是摆脱焦虑的关键。

• 💡 文章指出自我剥削源于不合理的期待,提醒我们重新定义期待,追求提高而非完美

• 🌟 通过案例与实例解释了“上岸”的虚假追求,强调人生赢家并非只有达到别人期待的标准

• 💭 建议在面对期待时,清晰认识自我,排除别人的期待,保留属于自己的期待,找到期望和现实的平衡点

你有没有越努力越焦虑的时刻?


我的朋友小丽,开始相亲了。


我非常诧异,问:“你才刚毕业考了公,怎么这么快就相亲了呢?”


她的回答带着几分无奈:“还不是被爸妈催的,说现在趁年轻还能慢慢挑,不然过两年连主动权都没有了。”


一瞬间,对话陷入了沉默,因为我们意识到,就在一年前,我们有着几乎一模一样的对话。


只不过主题不是相亲,而是考公。


小丽的人生似乎就是被推着走的:


大一就开始找实习,为工作做准备。


到了大四,由于疫情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就着急忙慌准备着考公上岸。


好不容易上了岸,还没过几天,“人生大事”又被提上日程了。


那接下来会是什么呢?结婚、生娃、二胎、升职、退休?


才二十几岁的人生,却似乎一眼就能望到头。


永远都有忙不完的理由,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来,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呢?


一、究极一生,我们都在为啥做准备?


小丽是一个典型的小镇姑娘,家境堪堪小康。


从小父母就教育她,好好学习就是为了以后找更好的工作。


高中三年,她对小语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报志愿的时候,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


小丽权衡再三,最终还是改报了一个并不喜欢,但自认为稳妥的专业。


接下来的情节如出一辙,小丽每走一步考虑的都不是自己喜欢做什么,而是为下一步做准备。


实习是为了准备以后找对口的工作;


考公是为了有个好工作,以后能嫁得好;


嫁得好是为了生个好娃,老来生活有保障……


可是,半辈子都在做准备,那人生的“正戏”什么时候才开始呢?


不仅仅是小丽,很多人的一生,都活成了一个既诡异又自洽的链条。


看似为了自己好,但实际上是为了不确定的未来,而跟现在的自己过不去。


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在著作《他者的消失》里,提出过自我剥削的观点:


“这里(现代社会)没有剥削的他者,而是自我心甘情愿地压榨自身,基于一种自我完善的信念。”


意思是在现代社会中,明目张胆地剥削他人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


但剥削并没有就此消失,而是通过各种方式,由“别人剥削你”潜移默化成“你剥削你自己”。


比如说,父母想要你活成他们期待的样子,于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向你灌输“你应该做什么”,比如:


“你这么艰难才考上好大学,应该找份稳定的工作”“你学历又高工作又好,应该找个对象了”“你现在结婚了,生娃也应该提上日程了”……


久而久之,连你自己都不清楚,所有的努力是真的为了自己好,还是为了迎合别人的预期。


而想要达到别人眼中的完美,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久了,当我们无法达到别人的预期时,就很容易产生一种愧疚感。


这种愧疚感又会转头促使我们继续“努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己卷死自己。


想要破局,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心态,想清楚你到底为了什么而活。


二、上岸并不是唯一的答案


自我剥削,往往是为了迎合别人预设的功利性的目的。


在现实中的体现,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上岸”。


前段时间,有小红书用户发帖分享自己“恋爱上岸”的详细经验,将恋爱的每一步都拆分开来,主打的就是一个快捷有效。


从朋友圈怎么发、见面时该做什么动作吸引对方的注意;到什么时候进行下一步动作,事无巨细,硬生生将甜甜的恋爱打成了通关游戏。


帖子引起了网友热议,更迷惑的是,自此之后,类似的“恋爱专家”不断出现。


可见社会对“上岸”的执念有多深,以前还只局限于考公考研,现在万物皆可上岸。


但上完岸之后,我们就会成为人生赢家,和男神迈进婚姻殿堂了吗?


很可能不会,反而会连恋爱的初心也丢了。


“做准备”的心态,也许可以达到某一个特定目的,但也让我们无法用心感受当下的生活本身。


前段时间,一名中传女研究生到火锅店打工走红。


她说,是为了追求编剧梦想,放弃了所谓的上岸,而选择到火锅店打工。


面对在外人看来有点“失败”的人生,她和朋友是这样说的:


“别人说我们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但掀翻牌桌后,会发现你的选择还有很多。


“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和开阔。”


她们淡定的态度和灿烂的笑容,治好了很多网友的精神内耗。


虽然这种经历并非所有人都能模仿,但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并非只有事事达到别人的期望才叫“上岸”,只要我们认真地生活,无论哪种方式,都可以帮我们达到幸福的彼岸。


三、放下错置的期待


说到这里,也许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自我剥削的源头在于不合理的期待。


每个人都对生活都有所期待,但很多时候这些期待是模糊的,以至于我们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


甚至有的时候,我们会将别人的期待以及世俗的想法当成自己的期待。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放慢脚步,认真思考你的期待是否合理。


下面我们也给出几种常见的不合理期待,以及对应的解决方式:


1. 模糊的期待


最典型的模糊的期待,如“我想实现财务自由”“我想比老同学们更成功”。


这些期待一般只是非常宽泛的愿望,但具体怎样才叫“财务自由”和“成功”呢?


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最后就很容易陷入无论怎么样都不够满意的境地。


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重新定义你的期待,用准确、现实的期待代替模糊的愿望。


比如你想财务自由,那就先思考:月薪多少才叫财务自由?


如果你觉得月薪3万叫财务自由,但你目前月薪才3千,那么这个期待对现在的你来说现实吗?


如果不够现实,那就在你当前的能力范围内,定一个“财务相对更自由”的目标,比如一年之内达到月薪5千。


在你完成了这个目标之后,下一阶段再定一个合理的新目标,直到逐渐接近月薪3万这个终极目标。


记住,在任何一个阶段,我们更应该追求的是“提高”而非“完美”。


只要现在的你比过去的自己更好,那你就是成功的。


2. 过时的期待


人的处境、心态随时都在变,因此期待也是有时效性的。


比如你刚毕业时,期待自己能找到月薪1万的工作,一年内还可以升职加薪,但真正走入社会之后,发现根本不是这样。


如果你这时还抱着旧的期待,就很容易在现实中感到挫败,然后慌不择路寻求“上岸”的方式。


所以解决方法就是,要用动态的思维去看待每一个期待,明白期待也是可以变的。


每当你进入人生的一个新阶段,就要重新评估自己的期待,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如果你试了很多次,发现只能找到月薪3千而非1万的工作,那就把你的期待改成月薪3千,但尽量争取有提升空间的公司和岗位。


千万不要为自己“达不到目标”而愧疚,要知道,我们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而已,能把平凡的生活过得精彩一点,已经很了不起了。


相比于目标,过程其实更加重要。


3. 别人的期待


期待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定的,但很多时候,它始于别人希望你做到的事情。


别人想要的并不一定就是你想要的,或者根本就不可行。


最典型的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父母希望我们考公结婚生娃,但我们自己的人生规划不一定就是这样。


所以清晰地认识自我非常重要,在我们心里产生一个期待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去实现它,而是多思考两个问题:


“这是我的期待,还是别人的期望?”


“如果这是我的期待,那么为什么它对我很重要?”


在这个时候,你不妨拿出一张纸,将期待的内容和原因列出来。


最后排除那些你为了让别人满意才产生的期待,保留完全属于你自己的期待。


做完这一步之后,你会发现很多以前困扰你的焦虑就此消失,你的世界会因此变得开阔很多。


当然了,上述所有步骤都不是一次性可以完成的,需要重复练习,直至内化成你自己的习惯。


在这之前,你可以用清单来随时提醒自己,也可以和你信任的朋友进行交流,互相监督鼓励。


最终,你会找到一个期望和现实的平衡点,摆脱自我剥削的枷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点灵心理(ID:yidianling0),作者:玉成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