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8-02 16:07

购物中心的困局,全域经营也许能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韩叙HanXu (ID:yunyingriji),作者:韩叙,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购物中心面临困境,全域经营或许是突破之道。

• 💡 数据分析指导购物中心精细化策略选择人群和洞察需求

• 🔄 私域渠道触达消费者和商家,提升效率

• 🔄 多主题持续循环并行,提高消费者生命周期价值

之前讲了全域经营的模型,朋友反馈对他们有启发,可以用在很多行业或业态。


这篇文章就讲其中一个业态:购物中心。


如何用全域经营战略,提升购物中心的经营收入,解决转型和创新的问题。


一、从大环境说起,这是问题的起点


每个人都有主观感受,我在这里提供几组数据,让大家有全面和客观的认知。


1. 从整体上看,大环境有点冷



这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半年同比增长3.7%,6月同比增长2.0%,但环比-0.12%有微降,年内首次负增长。三年复合增速2.7%,低于预期。


现在很多消费品公司利润显著下滑,面临极大的经营压力。


2024年上半年百威亚太(净利润同比降5.91%)、麦当劳(净利润同比降4%)、瑞幸(净利润同比降49.6%)、LV(净利润同比降14%)、宾利汽车(营业利润同比降33%)


从趋势来看,整体消费景气度比较疲软。


2. 从消费者信心看,倾向谨慎消费


这张图很清晰,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22年2月开始大幅下滑,消费意愿处于较冷的状态。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家还是倾向把更多的钱用在储蓄和谨慎消费。


对购物中心来说不是好事,消费者不愿意消费了,逛的少了或只逛不买,对收入的影响非常明显。


二、购物中心怎么应对大环境


怎么理解上面提到的客观数据,也就是说从主观上怎么解读呢?


1. 不能只做短期应对,要系统地解决长期问题


比如,改造大潮就是新趋势。在2023年全国新开的购物中心里,13.98%是存量改造。今年占比更高,深圳有四成、北京有五成的拟开项目都是,包括翻新、重新定位等调整。


这就是偏长期的解决方案,但绝不限于这一个方向。在新获客留客渠道,或其他基建,也应该做投入尝试。


2. 购物中心进入存量市场,复购是重点方向


地理位置能辐射的消费者,大部分购物中心已经渗透到天花板,而且一线城市的常住人口非常稳定,不会有明显增加。


从经营阶段来说,重点在存量。


存量的重点方向是复购,提升频次和客单价。但本质要更好地服务消费者,满足他们的需求。


3. 人群和喜好在分化,对商品和服务的要求也在变



从麦肯锡这个调研中,能看到人群的代际、城市、消费信心、需求品类,都是更分散的。


而且消费观念,从之前的“贵不贵”转变为“值不值”,再到现在的“对不对”,越来越理性,更追求悦己体验,这些都是消费者在变化的趋势。


之前的购物中心,提供的商品品类相对集中,服务的消费者趋同性强。但当下的消费者变得更分化,在面对集中性强的商品供给时,会出现错配的现象。


也就是,购物中心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无法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是“商品集中性vs需求多样性”的矛盾。


用电视行业做类比。


在我很小的时候,电视只有十几个频道,后来卫星电视增加到几十个频道,但对于看电视的人来说,只能从这里面选。很多时候没有喜欢看的,就勉强选一个,或者开着电视不看。


现在我们要看东西,有多少选择,肯定是数不清的。随便一个短视频App,都有千万级的视频在池子里。所以大家都抱着手机,没人看电视了。


电视选择少,类似购物中心商品集中度高,问题一样。矛盾持续下去,会进化出更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业态。


综上分析,用一句话总结:


购物中心虽要面对很多困难,但仍有机会。消费者的需求不是没了,只是变了。有变化,就有机会。


三、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我的知识体系中,想做好一个商业项目或产品,出发点都是用户。以用户为中心,是所有C端业务的思考原点。


购物中心就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提供细分多元的服务,做好存量复购。


有这个观点的,也不是我一个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武瑞玲就提过:


中国购物中心步入以深度运营为核心的新时代,我认为深度运营是一个战略问题,它需要深度运营人心、货品、场景和服务。


既然都这么想,去干不就行了?分析后发现,在执行中会遇到问题。


面对新消费群体的新需求,要么改造,要么有新的经营策略。有一个方向,就是做主题活动,甚至把整个购物中心都改成某个主题元素。


比如有运动主题、儿童主题、潮玩主题等,都有真实案例在运营。状况好的是少数,多数经营得很辛苦。


核心就是效率问题。


为解决消费者需求分化的问题,也让购物中心有特色和卖点,所以做主题。但主题的本质是分类,也就是提供了一个或几个分类的服务,问题就来了。


如果你选择的分类很细,比如世界名画展览,那么只能满足极少数消费者的需求。虽然他们的满意度肯定高,粘性也会更好,但覆盖的消费者量级太小了,在整体的占比很小。


而且为了提供这样细分的服务,线下要同步提供对应的商品。要把相关品牌商家动员起来,购物中心自己也要拿宣传资源和空间去推广落地,这个整体成本就很高。


也就是说,覆盖消费者量级小,但执行成本高,投入产出比低。这就是效率低,体现在坪效等指标上。


反之,如果选择的分类粗,就起不到精细化运营的效果,和之前是一样的。


用一句话说,受众体量大的策略,不够精细;过于精细,受众小,效率低。这两种情况,都不能解决问题。


这个问题也可以类比,比如春晚。


我们认为春晚没劲,是导演和演员差吗、是央视投入少吗、是准备时间短吗,肯定都不是。


本质是要满足的需求太多了,一方面是全国观众的审美和喜好,另一方面还有审查标准,这么挤压下出来的节目,肯定不好看。


有人喜欢脱口秀大会这样的综艺,提议把这个做成春晚。


我列一组数字大家就明白:2021年脱口秀大会全网累计播放25.7亿,2024年春晚是142亿,差了一个数量级。


而且这个口径只限网络,不包括春晚更有优势的电视渠道,否则差距更大。所以说,用小众口味替代大众内容,肯定是不行。


购物中心遇到的问题,和春晚类似。


四、具体执行策略是什么


要解决这个效率问题,不能只做线下,要线上和线下结合、公域和私域结合,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1. 用数据选择人群和洞察需求


通过消费频次、商品品类、消费额度这样的RFM模型,就能找出适合做精细化策略的人群。


选出人群的特点是:规模肯定不大,但也不能很小;需求清晰且旺盛,可描述可界定;消费能力强,客单价不低,且有对应的商品或服务......


每个购物中心都可以有自己的筛选标准,原则是看哪些维度和元素,对自己的业务更重要。


想要更多活跃度,就选择规模稍大、参与门槛低、客单价也不高的人群和品类;想要更多销售额,就要选择单价高的。这些指标都不是定死的,而是看购物中心的特点是什么,以及当下目标是什么。


只要人群能选择出来,洞察他们的需求相对来说就容易一些。


用数据筛选人群,不靠经验、不拍脑袋,更客观更有逻辑,而且后面要触达用户也需要这些用户数据,是完整链条。


2. 用私域做触达和渗透


选出人群后,就可以用企微、公众号、短信、小程序等私域渠道去触达了。相比用线下资源做宣传,这个方式肯定是效率更高的。


而且这并不是独占资源,也就是说可以同时做几个活动,只要人群没有大面积重合就行。线下资源就是独占的,给A就不能给B,活动没办法同时并行,影响效果。


这样的好处就是,哪怕真做了一个很小众的事,也不用担心资源浪费,因为触达精准;也不用担心收益小,因为多个活动并行,这样就可以有更多尝试,也满足更细粒度、更多元的用户需求。


3. 用数据高效赋能商家


以前只做线下渠道,同一时间只能做一个,并且要投入线下购物中心的资源,所以不得不囊括更多的品牌商家进来。


如果活动和商家匹配不精准,这就是对商家的消耗,影响双方的关系,也耽误商家日常经营。


线上渠道进来,就不存在上面的逻辑。一个活动对应几个商家,都精准覆盖。


而且购物中心可以提供转化率或消费者数据,帮助商家做分析和数据沉淀,这是真正的赋能。


4. 可持续可并行多个主题


从选择用户到触达消费者和商家履约,都能做到线上化和数据化,就可以并行多个活动,解决主题的效率问题。


而且这种主题,要长期持续去做。


任何短期的活动,都没价值。而且消费者的需求也是长期持续的,购物中心应该做成系列,一直在线。


我看到过很多购物中心的活动,都是快闪性质的。本身又没有爆发力,也不配备传播资源,这种短期活动有啥意义呢?


这周看是A品类,下周去就是B品类,哪个做得也不深入,对消费者的拉动就更差了。


解决这些问题的工具,我把它叫做全域经营战略,下图就是在购物中心场景里的应用。



这个模型,分为公域和私域两部分。


私域是核心,从选择用户和主题,到触达、履约、分析是完整闭环,这是消费者的层面。


商家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购物中心为消费者提供主题活动,满足需求。


公域是辅助,主要价值是传播。


让公域上的目标受众,看到这样的主题活动,回到私域参与。


另外,也给私域做获客,让更多对主题感兴趣,但不在附近的消费者到购物中心参与和消费。


按照这个模式,多个主题持续的循环并行做,收益分几个层级:


(1)种草:被主题命中的路人,对购物中心有印象。


(2)新客:首次消费,可归因是主题转化的。


(3)复购:2次及以上的消费。按最近购买时间,分出流失召回。


(4)加入私域:加入购物中心私域,口径是加企微、社群、小程序注册并授权。


(5)付费会员:购买付费会员服务,享受商品优惠和增值服务等特权。


这几个层级,让消费者在购物中心的生命周期变得尽可能长,LTV更高。


用足够多的信息和触达方式,不断推动消费者往下一个阶段前进,最终收益是购物中心的收入提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韩叙HanXu (ID:yunyingriji),作者:韩叙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