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8-24 15:23

银行律师:突然欠债,该如何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天才捕手计划,作者:常问心,编辑:大耙子、小旋风、火柴,原文标题:《银行律师:我想给所有欠债的朋友们,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年轻人因购房和消费贷款陷入债务困境,积极应诉胜于缺席。

• 🏡 年轻人高价购房易陷债务危机

• 💳 消费贷逾期可与银行协商罚息

• 📉 经济变化需理性评估负债能力

大家好,我是陈拙。


今天想跟你们说的,离不开一个“钱”字。


讲述者是我们的律师作者常问心,她本职工作是帮人打遗产官司的,父母子女之间起诉,为了争夺一笔钱。你在豪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剧情,就发生在她身边。


但今天她要讲的,是你我这样普通人身边也会发生的事儿。


以下是她的口述。



我是常问心,在2022年以后,我的城市爆发了非常多的金融借款的案件,就是被钱“坑”了的普通人,银行就委托我们律师来要,当然和催收公司不同,主要是起诉和执行。


这类案件多到什么程度呢?


在我这个新一线城市,多到法院根本来不及审,案子一直积压,案卷也只能一直放在法院,2022年开始在法院走立案的程序,2024年夏天才轮到这批案子开庭审结。


老板让我来接手这样的案件,我发现自己不是在帮银行“争”钱,而是在陪伴欠债人一点点还钱。


很多欠债人处着处着,就变成了能说话的朋友,我发现他们没犯下什么大错,也不是多么的贪婪去冲动投资,但就是某天起床发现自己没钱了,变成了千夫所指的老赖,过上了一种被限制的人生。


我这样的朋友有11位。


今天我就想跟大家讲讲其中几位的故事,讲他们突然没钱之前,有什么危机没被发现;也讲我陪他们一起还款的路上,每一步脚印里的心酸和成就。


这些都是我以为珍贵的心得。



最让我感觉唏嘘的是一个单身的年轻人。


你看他的资料的话,今年也就32岁,4年前买的房子,也就是他28岁的时候。和我们年轻人一样,三十了要成家立业,但那个时间,也是我们城市房价的高点。


820万的房子,他从银行贷款了480万。


他买的那个房子非常大,不只是他,这11个人里有个人和他的情况很像:他们都不是刚需,全部都是改善房,单身。到2021年底就没有再还款了。


让人唏嘘的是什么呢?


是这个男生,他未婚买那么大的房子,可能是想投资学区房,觉得学区房还会继续涨。当然也有可能,他是想用来自住,想要“一步到位”的那种自住。


我发现好多人买房子,都特别爱讲一步到位,一家人无论是三口还是四口,住进去就要宽敞,孩子也有学区。不然的话他为什么 20 来岁就买一个这么大平米数的。


他是事业单位的,局里的公务员,不是那种有外快的工作。按理来说,他的工资不够背那么多的贷款,他应该是有别的经济来源,做业余工作、从父母那拿。


不管什么目的,他在2020年下定决心买下这个房子的时候,一定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


然后呢?


开庭那年,我在平台上查同楼栋户型面积的房子,报价已经比他四年前买入的总价低了一半,变成 400 多万。而他经济上也像是遇到了困难,前面每一期贷款都是足额还的,然后突然断掉了。


开庭的时候这个年轻人是缺席的,根本没有到。


更郁闷的是,那天下午排的全是缺席判的。


我和一个同行在走廊外面聊天,他问我那个男孩买的房子在哪。


他听了以后说很难办,估计房子被法拍也卖不出去。


我问为什么?


他说这个楼风水不好。


我要他说人话,他说的风水不好,意思是这楼开盘就难卖。因为老买家不买这里,也就新买家图一个学区房,但这房子对应的学区房又不好,属于是中介包装的一个楼盘,高不成低不就。对于学区来说,只有一线学区和家里的书房。包装出来的二线、三线学区只是为了让价格有梯队。


而且学区房买个七八十平的就行了,不需要像男孩这样,买个140平米的,浪费钱。


我突然理解了这个男孩的缺席,他的房子卖不出去,钱还欠着,利息一直增多。


很可能卖了房子都还欠着银行钱。


当时我是联系不上他,如果能联系的话,我可能还是会建议他不要缺席。


这种缺席判决有一个比较大的弊端,就是银行告你,提出的证据是他的一方之词,你不认可是能反驳的。但你人不在,面对银行举的证据,缺少被告的质证环节,对于提供原件的合同、符合合同计算方式的金额,法院只能依法采信。


房门上贴上法院通知书‍


案件量的增多,已经让很多目光聚焦在了这些被迫或者主动断供的案子上,有不少人在网络上发言说,房子断供被银行起诉,剩下就是走程序了,去开庭应诉根本没有意义,躺平接受结果就行了。


这种说法只对了一半。


虽然房贷合同是全国统一的,没有质疑的空间。但银行是一个机构,不是一个想要你命的债主,谁也不想抢走谁的房子,都是愿意坐下来,协商一个靠谱的还钱方案的。


而法官更是在场上最想帮你调解矛盾的人。


只要你有合理的还款方式,他就会有可能帮你争取一点还款时间,促成调解而不是直接收缴财产。这是他们的业绩。


从我办案件的经验看,面对诉讼这种明显不常见的矛盾解决方式,处理方式的不同几乎不取决于被告的年龄,有时候年轻人面对矛盾的放弃几乎是秒速,而取决于性格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面对诉讼,积极应诉绝对优于缺席。法院履行了送达程序,被告人无正当理由不到场,案件就是缺席判决。质证的机会、提出异议的机会、调解的机会全部放弃了。即使想做些什么也无能为力。


能来法庭的人,至少说明他们对生活还是有盼头的。就算欠银行再多的钱又怎么样?你该吃啥就吃啥,不坐飞机坐火车也能行。反正都到谷底了,任何动作,都是上升。


但我真见过有的负债人精神恍惚,与世隔绝好多年,也看过那些因为房产,爬上楼顶的年轻人的新闻。我想说,法庭上尽量不要缺席,更不要在本还有可能翻盘的人生中缺席。


如果我还有机会见到那个年轻人,或者说,正好有像他一样的人看到这里,我要告诉你:你只是欠债了,你不是被毁灭了,你是有资格活下去的。



我代理的11起案件里,有4起男孩那样的房产贷款,另外4起,就是消费贷了。


消费贷里有一个女孩,她的处境也挺能说明现在年轻人的状态。


和同批次的其他案子比,她的金额不大,但是她消费贷款逾期一年多。


法院前一天走送达程序,第二天,她特别着急就联系我了。因为我是代表银行起诉的律师,她跟书记员咨询能不能不出现在判决文书里,书记员就把我的电话告诉了她。


她很着急解释说:“我是要还的。”


我说,我相信你是要还的,但是从银行的角度来说的话,就是你要还,和你正在还是两个概念。你想让银行相信你有还款的意愿,或者还款的能力的话,你必须有行动。


她问我,可是我借的钱没有你们写的这么多啊。我告诉她因为她逾期一年多,罚息就也很高,借款金额、利息、罚息都是合同里约定的,她可以对照合同看看,如果有异议,我们可以处理。她很犹豫地说,可是合同没有了。又问我,如果现在还的话,这个罚息能不能降?


这是第一个小知识点——逾期的罚息,是真的可以和银行商量的,甚至讨价还价。


我就跟那个银行的负责人沟通了一下。


大家都是打工人,不会刻意想要整死谁,只要负债人想还,每个岗位都会来帮忙。银行负责人也答应了,说女孩如果能一次性还清,就抹掉一部分罚息。


相当于我和这个经理为女孩争取到一个可以不付罚息的机会,一个筹钱的机会。虽然已经进入诉讼程序了,但是全部偿还债务之后是可以作撤诉处理的。


女孩说自己要马上去筹钱。


我说这次给她争取的时间只有一周。马上要一周了,她打电话过来,说还差一万两千元。我说:“小妹妹,你跟我说我能理解你,可是我帮不了你,因为我代理的是银行。如果我这样去沟通,银行反而会判断你没有偿付能力,而且你不还完留个尾巴还要继续算利息,一万二谁也不敢做主给你抹了,再想想办法吧。”


这是第二个小知识,可以讨价还价,但宽松的幅度也有限。


女孩后来又去凑钱了,最后截止那天的上午,她特别着急打电话给我,说下午才能打钱,怕上午不打过来的话银行会反悔。我答应她去多要点时间,却是感觉这女孩急得慌了。


下午她真还钱了,总额十万消费贷和利息,截止那天全部还清了,她再也不会收到和这笔钱有关的催收电话。


我就多嘴问了一句这钱拿去干吗用?


她就跟我说,这钱是2019年借的,当时她特别痴迷奢侈品,借这个钱是去买包的。我说那你买完包之后,你对于每个月要还的钱有概念吗?


她说:“我当时觉得看了很多分期贷款的帖子,算了一下我觉得我每个月能还。第一个月我除了还款什么衣服玩具的都没买,但是后来每个月都有我想买的东西,我也努力忍了,但是后来就觉得每个月都只有还款的生活太痛苦了,然后就从小东西开始买,后来看到有的人不还钱好像也没啥,过的还是光鲜亮丽,就拖成这样了。”


我说:“反正这个案子要结了,我就跟你多说你几句,你要记住,在你享受的时候,你同时是有债务的。不是你买完这个事情就结束了。”


用女孩的案子打个比方:在有贷款的情况下,如果她每个月能挣1万元,那能花的就不是1万元。要扣掉还贷款的钱,剩下的才是她可以支配的钱,如果每月还两千,她就只有八千能花。而且最好不要对自己太自信,一定要直接绑卡自动扣款,否则突然看到利息是很吓人的。


我为什么要跟她讲小学生都能算出来的数学题?


因为算出来这个数容易,但实践到生活里很难,年轻人的生活里被人摆满了消费陷阱。


比如这个女孩就跟我说,买完了一个包之后,被销售加了微信,一到新款就会收到消息。


她也觉得,买完一个这么贵的包之后,衣服跟包不配,鞋跟包也不配,有一堆东西要换。


我说你没有这个消费水平,就不应该考虑这个消费贷。


我不光觉得她没做对,银行放款也很马虎。上面男孩的那种房贷,审查是非常严格的,要看过往的收入。这种消费贷就很搞笑了,没有抵押,坏账率高。


对借贷人来讲,这种贷款甚至通过手机上的软件,就能操作下来。


手机线上借贷额度大也难还


这也是我觉得现代人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大部分娱乐是发生在手机上的,看视频、看文章、买东西,所以你说借钱也从手机上走,就没有那种真实感:好像只是操作了一下手机,我就有钱花了。


这个女孩,我也算是陪她一步步见证了如何还钱这回事。但我最后在电话里的建议,她可能听不太进去,很快就挂断电话。


挂电话之前,她试图转移话题,说自己一个人在外地打工,没和爸妈住一起,也不想让家人知道自己买那么贵的包。这更说明她不在这个消费阶级里,负担得起这种消费的家庭,只会问你好不好看,不会问你贵不贵。


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


好的一面是她有危机感,当发现这笔钱必须还以后,马上行动,避免将来更大的麻烦。


坏的是她危机感来得太迟,生活在无人提醒的环境里,她将来可能落入同样的消费陷阱。


其实要解决这个坏毛病也不是那么难,我可以准备一个小贴士给朋友们,如果有一天你真的遇到特别想买,但不得不贷款的东西,你就拿出这段话看一看:所有大额的贷款,一万元以上的,办理时你全部走纸质合同。


你只有坐在那,身旁有一个银行的人,他跟你一页页翻合同,要求你签字,那按手印时你才会慌。你会重新评估这东西要不要买,对不对得起你此刻的忐忑不安。


有时候我们消费的不是物品,而是自己的明天。我们可以决定明天是什么样的。



前面说的都是年轻人的问题,如果你感觉有用,其实可以马上就保存起来,转发给朋友了。因为我接下来要讲一点私人的事儿,不知道你们会不会感兴趣。


站在行业的风口,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永远可以赚到那么多钱。


我身边有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有这样的经历。2019年前,互联网高速发展,迎来了鼎盛时期。朋友们发展得很好,高杠杆买了学区房,还有人年终奖一到手就换车。


我们只预期当时最顶格的收入,很少去想明天会怎么样,因为一切的态势都很好啊。


差不多就是故事开头那个男生买房的同一年,我也去看学区房了。


当时大家在业主群里吐槽现在小区所属的学校不好,我说打算去看看学区房,有个邻居就说,咱们一起去看。


这个邻居和她老公都是程序员,但她的收入更高。因为我们这个小区在主干道旁边,环境比较好,距离产业园有10来公里,交通便利。所以小区里程序员超级多。


当时的程序员有多挣钱,多好找工作你们都知道。


看房之前,她问我看不看顶级学区房。我打开房产信息app,里面的学区房贵得离谱。


我跟她说,顶级学区房除了贵,还有一个问题。


顶级学区里面的孩子,只有一部分是因为学区房进去了,还有一部分是家里有资源的孩子。我问邻居,这些孩子们在同一个班里的时候,要争取荣誉或者起冲突的时候,你觉得老师会偏向谁?


她没有接话。


我继续说,从人性的角度来说,答案显而易见。咱们的孩子和那帮权贵的孩子就不是一个圈层的,我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给别人当炮灰。还有就是我家真的没有这个财力。


邻居说,顶级学区的房子买小一点也是可以负担的。


我说,如果要考虑顶级学区的话,我们假设你买一个60平的房子的话,就是600万。如果你要上这个学区,无论你们的人脉还是孩子能接触的资源,得到6000万这个级别。


否则孩子上六年小学,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小事变成别人的炮灰,变成那个分母。


邻居听完说,好像很有道理,我跟你一起去看二线学区房。


这个二线学区房是什么样的呢?


比方说,这个学校近三年毕业生的成绩,无论是冲击外国语学校还是重点初中,成绩都很好。一般这种二线学区房背后都是大的教育集团。


我们转完不同的二线学区房后,我问邻居,你还买吗?她说要买。


我说,我们家估计不会买了,她问我为什么?


“咱们是那种小学和初中都有的二线学区,60平米大概在500万。但是走进那个小区发现特别破,我姥姥都没有住过那样的小区。”我说。


小区特别简陋,没有保安,院子里就几栋旧楼,地砖全部都破了,露出土和水泥。


老旧却昂贵的学区房‍


那时候天气炎热,我们推开房门,就是汗味、油味和食物混合到一起的味道。整个房子连带墙壁都是黑的,里面摆满高低床,住的全都是那种陪读的妈妈和孩子。


我猜这个房子应该是别人买来让孩子上学,等孩子毕业了,房子没能出手,所以隔成好多单间出租。中介跟我说,这套房子现在卖500万,是房源里最低价,还有谈的空间。


我说,这个给我降50万,我也不来住。


大家对学区房太狂热了,默认为升学是突破阶层的唯一途径,才甘愿生存在这种恶劣的环境里。当时我也没想过,几年后经济形势真的不那么好了,很多博士都找不到工作,可见升学并不是唯一途径。


如果真是为了孩子好,也可以考虑孩子专业是不是有市场需求?


孩子在学校是谈恋爱打游戏了,还是真学到干货了?


不考虑这些的话,无论升学到什么阶段,都不能认为考了一个好分数,报了一个好学校,将来孩子工作就会顺利,人生就会幸福。


我在那个房间里,看到至少三个初中生,他们住在这样的环境一定不会开心。


有时想想也挺讽刺的,人还年轻的时候,被奢侈品诱惑,人长大有自己孩子了,被学区房诱惑。不管年不年轻,个体真的很难对抗整个社会层面的焦虑和洗脑。


我最后决定不买了,但我的邻居依然坚持要行动,我只能给了她一些建议。


我希望这些建议大家永远用不上。


因为我告诉她的,都是将来房价跌了,你们家供不起房要怎么办?


第一,不要考虑断供保房;


任何经济变化都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比如现在断供的房子太多了,有人不想失去房子但又没有足够的现金还贷,于是有些机构或者个人,就推出了断供保房的服务。


先解释一下,大家都知道房子有占有、居住、收益等权利。这些提供断供保贷的人就会拆开这些权利,通过设置永久居住权和长期租赁合同等手段,让想拍下这个房子的人难以使用,这样在断贷后,银行收回房子拍卖的时候,一次次流拍,会导致房子的挂拍价越来越低,之后再以更低的价格买回房产,并通过评估重新获得贷款。


问题是每一步都不能出错,否则可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而且不少人在尝试断供保房时被骗,一些断供保房的操作可能涉及违法违规行为,如恶意设定租赁和居住权、把房屋价值恶意评高、骗取银行贷款。


第二,保住自己的工作;


如果真的被解聘,应该尽可能争取经济赔偿,没有稳定收入的人,是很难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控制好身上的负债情况的。


负债被控制好的表现是:欠债不超过资产的百分之三十,而且还有一笔应急资金。


最后的第三步,有点难说出口,请大家理性评估自己需不需要:


贷款开始之前,你考虑好了所有自己的问题,也别忘记考虑你身边的那个人。


那个陪我一起看房的女邻居,最终买了双学区顶楼的学区房,房龄30年。为了规避限购政策,她还和老公离了婚。房子写在她名下,贷款她还。因为太仓促,他们甚至没有认真拟好离婚协议,草草一分为二,她坚信,他们只是“假离婚”。但后来老公没同意复婚。因为孩子,他们还住在一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天才捕手计划,作者:常问心,编辑:大耙子、小旋风、火柴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