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ID:hangyeyanxi),作者:陈静
这是行业研习社的第4篇回乡记。此前,社长推送了回乡记:疫情下的闽南农村,回乡记:疫情与农民卫生习惯中口水的故事,分别讲述了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农村生活秩序和农民卫生习惯。本期,陈静讲述的是疫情期间在江西老家过年的观察和体会:人们从哪里获取疫情信息?县城和乡村的疫情防控有何区别?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返回江西老家之后,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家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对于疫情,不同年龄层面的人是如何获取信息的?应对疫情,县与乡的政策落实速度也存在着差异。最后,本文还简要地探讨了疫情对于人们生活和心理两个层面的影响。
1、信息从哪来?
根据观察发现,周围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获取疫情消息的渠道有着不同之处。
一般而言,微博是年轻一代的信息来源地,哪个地区出现了首例病患、最新的疫情状况地图,死亡状况、感染状况等等都是从每天的微博热搜中了解,信息传播速度快。
中老年的信息来源大体分成两种渠道,第一是电视新闻,第二种则是微信。但是由于每天要报道的新闻数目繁多再加上人们无法每时每刻都在收听新闻,所以在一些中老年的认知中仅仅停留在有这么一件事情发生,但是这件事情的最新进展如何,严重程度如何不能保证其都能知晓。
虽然不能第一时间获取疫情相关信息或者保证信息的全覆盖,但电视新闻的报道却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性。相比较而言,微信上大家传播的相关信息可信度不高,但是中老年一代人却是比较相信朋友圈和各种群内转发的链接。
这和年龄、心理认知、文化水平等因素是分不开的。当他们不断反复接触某一类信息时,就愿意去相信这是正确的,而在评估真相时,也更加愿意从熟悉程度来判断,而不是进行理性的分析,很难抵抗这种“虚幻的真实”。
2、疫情下的县与乡
针对此次疫情,笔者所在县城以及乡镇都采取了相关措施,但是在执行速度上却存在差异。新家在县城,农村存在完成装修必须得在新家过年的习俗,于是今年一家人都在新家过年。由于家里经营烟花爆竹农资店,直到腊月三十下午一家人才去往新家。
在县城超市采购物品时,发现县里已经开始针对疫情开展了场所管理措施。超市有专门人员进行消毒,所有工作人员和来超市采购的人也都带上了口罩。
但是当天上午和母亲在乡里菜市场买菜时,街上人来人往却没有人佩戴口罩。当时戴着口罩并极力劝说母亲戴上口罩出门的我受到了母亲的吐槽,“你看看你,就是小题大做了吧,大街上都没有人戴口罩的呀”。来到县城超市,看到大家都佩戴口罩,母亲又拉着我说“快快快,给我一个口罩”。路上发现县城里所有娱乐场所KTV,电影院等都已关门,暂停营业。
大年初二,县城已经开始循环广播相关疫情防控应急公告,内容包括防止人员聚集,不得举办婚宴寿宴等活动,各酒店不得承接举办酒席、宴席等公众聚餐、聚会等活动,县内所有寺庙、景区暂停开放,全县客运班车、公交车、出租车暂时停运等等。打电话询问回乡里守店的父亲,发现村里大家开始佩戴口罩,但是几座寺庙依旧开放,还有不少村民来店内购买乡蜡爆竹祭拜神明。
大年初四,我和父亲一起回了趟村里,发现有村干部在敲着锣鼓,拿着大喇叭在播报前两天县里已经宣传过的应急公告。询问了为何不用村内广播播报,答案是村内广播由于长时间不用出现故障,需要几天才能维修好。
大年初七,县城小区出入口已经有相关人员轮班把守,禁止人员随意进出。同时超市也加强了管理,进入超市需要测量体温,且必须佩戴口罩,否则不能进入。而在乡村,在大年初九村口限制通行这一措施才开始实施,从最开始的登记通行再到现在禁止外来人员进乡,就连村内人员回村都得经过一番询问、考察,确定是本村人且没有出现发烧等症状才能回村。
相比较而言,县城的应对速度更加迅速,这与县城人流量大,各部门人员、设施齐备等因素有关。但是在乡村基础设施缺乏、村民卫生意识薄弱、突发性事件日益增加等的背景下,努力提升乡村应急政策落实速度,缩小与县城之间的差距也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
3、被动式的“宅男宅女”
疫情的影响主要可以分成生活层面和心理层面。生活层面上最大的影响就是大家都变成了被动式的“宅男宅女”。一般在春节期间,各家亲戚都是互相走动恭祝新年。
除夕前,笔者由于所在市、所在县暂时还未出现病例,村里人存有一丝“侥幸”心理,大家都认为只要周围还未出现病例,那我们这个地方就是安全的。但是除夕全国各地疫情大爆发让大家都开始恐慌。街坊邻居在日常聊天时免不了询问一句“哎,你们今年还走亲戚吗”。
由于今年搬了新家,父母亲都很希望亲朋好友能够一起来家里热闹一番。除夕年夜饭时,姐姐一直在劝导父亲今年取消拜年、走访亲戚。父亲也接到几个亲戚取消走访拜年的电话,于是最终决定今年一家人都不出门拜年。虽然已经取消了,但是父母也难掩失望。
之后就是全县全乡范围内的一切聚会取消,大家都只能呆在家中,度过一个相对“冷冷清清”的春节。街道上空空荡荡,以往经常堵车的几条路,现在也是偶尔才有车会经过。
乡下家里附近有一家餐馆,平常春节期间都会承接大量的酒席,因此也会提前备好大量的食材,但由于疫情的影响,所有已经预定好酒席的村民都纷纷取消,已经采购好的食材也只能低价出售或者分发给员工。
家里经营的农资店,近几日陆续有老顾客电联需要送肥上门,但是由于各村都在封路,父亲开到村口便会被拦截,只能原路返回。所有的订单都只能延期,店内顾客也很少。年后父亲一般白天在村里守店,临近傍晚回县里新家。但是初九在新家门口的入口处被相关人员拦截,被告知疫情加重,小区开始禁止任何人出行,父亲可以进,但是明天不允许放行其回乡下。最终父亲选择了一人独身回乡下。对于被迫分开居住,一家人都很失落,但是疫情在前,为了大家好,没有办法,还是需要配合工作。
可是在初十,我们却发现依旧存在几辆车出入小区的情况。隔壁邻居告诉母亲,因为那几户和门口轮班的人比较熟,所以放行。母亲对此很愤怒,但是没有办法,刚刚搬进不久,不认识人。
4、自我怀疑
疫情对人们生活上产生的种种影响,又将转化成各种情绪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状况。人们置身于一种未知的恐惧中,不知道遇到过的人是否携带病毒,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在某个时刻,某个地点变成了病毒携带者?
尽管县城内暂时还未出现确诊病例,但时不时冒出的小道消息以及全国各地不断增加的确诊人数也一次次的扰乱人们的内心。同时也有很多类似父母本来约好和亲朋好友一起好好聚聚,但是由于疫情计划不得不被打乱的人,产生愤怒烦躁的心态,为什么某些人的疏忽大意要让这么多人一起来承担后果?
对于父亲一人独身回乡下,母亲和我们几个小的留在县城。她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一直念叨着“我还不如回乡下去,起码街坊邻居都认识,大家都熟悉,在这谁都不认识怎么办”。在乡村里,稳定且熟悉的人际交往圈和居住环境让母亲拥有一种安全感,可以弱化疫情所带来的焦虑恐慌。如今居住在陌生的县城中,不熟悉的人和环境,加之广播内每天隔几个小时播放的公告,更是让母亲陷入了焦虑和紧张之中。
不幸的是,我在除夕当天突发低烧,上午在村内诊所就医时,由于是外归人员,也按照程序记录了个人相关信息。经检查认为是一般的感冒,于是拿了些退烧药,下午下县城了。直到初二,依旧低烧不退,头疼畏寒,咳嗽不止。当时手机里不断“爆炸式”地推送疫情的相关信息,心里也开始有些恐慌。看着病毒性肺炎的相关症状表现,恍恍惚惚觉得头也开始疼,嗓子也愈加难受。
于是不断地反反复复在网上搜索最新的消息,越搜索越焦虑,越焦虑越搜索,从“只是一个小感冒”开始转换变成“会不会是病毒性肺炎”的自我怀疑之中,家人也跟着一块焦虑了起来。想着明天还不好就去县里医院好好检查一番,却没想到在初三当天,症状就开始慢慢消失了,全家人也是跟着松了一口气。
在突发性事件来临时,吸收太多信息会很容易让人产生焦虑的心情,而这种情绪也会带来行为的失控。一遍遍地刷手机,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应该要做的事情上,如果不能好好调整这种状态,会造成一种次生的灾害。
5、一个小结
在县与乡中,如何缩小两者之间政策落实速度的差异,提升对基础设施的日常检修重视程度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面临突发性事件时,政府及时的应急管控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何解决普通群众应对灾难和危险产生的恐慌等情绪也是管控时应该注重的一个方面。
在信息化时代下,如何学会理性判断信息的正误,减少信息的输入,保持独立的思考,减少焦虑造成的次生灾害,是应该引起大家思考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ID:hangyeyanxi),作者: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