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点灵心理,作者:南小希,编辑:厘米,原文标题:《一辈子不结婚不恋爱,能过好这一生吗?》,题图来源:《独活女子的推荐》
前几天看到一组数据: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2023》,中国已经有 2.4 亿单身人口,并且这个数据会持续增长,预计在 2024 年达到 3 亿。
不过,据我观察,并非所有人都急于结束单身,反而越来越多的人主动选择单身,且安于这种状态。
有人不再到处相亲,每天下班后就宅在家,两点一线、深居简出地刷剧看书;也有人将自己的单身生活规划得十分精彩,羡煞那些忙碌的已婚人士。
不恋爱、不结婚的人组成的队伍渐渐庞大,单身也被越来越多人所推崇。
不过,我也常常看到一些不够坚定的人,他们想选择单身,但又担心自己会后悔。
这很正常。毕竟,“和大多数人不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选择单身”之后,摆在眼前的、可预计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辈子不恋爱不结婚,真的能幸福吗?
为什么有人选择一辈子不恋爱/结婚?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或许需要首先看一看,为什么有人会选择一辈子不恋爱或不结婚?
首先,这和人本身的特质相关。
正如复旦教授梁永安曾经说过:这世界上有大概三分之一的人都不适合结婚,有的人特别适合一辈子单身。
而从心理学角度看,自恋型特质的人,容易将力比多投注在自己的身上。
比如我的朋友小安是一个中年单身女性,她经常到不同的城市旅居。
现在,她租下一个乡下的院落,开了个咖啡馆,时常乡野里走走,拍拍野花野草,闲时就看看书,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她告诉我,以前她也尝试过恋爱,但那些关系中总是缺少一种深刻性。
她并不喜欢和人沟通,但喜欢书籍;她在人群中会感觉孤独,别人也觉得她很孤僻,但在大自然中却很舒适。
总之,她就是不喜欢身边有个人在。要将注意力放在另一个人身上,是一件很累、与个性相违背的事。
就像在美剧《生活大爆炸》里,主角谢耳朵曾在朋友的婚礼上这样致辞:
“人穷尽一生追寻另一个人共度一生的事,我一直无法理解。或许我自己太有意思,无需他人陪伴。所以,我祝你们在对方身上得到的快乐,与我给自己的一样多。”
其实这个人群数量并不少。很多世界上著名的人都是单身,所以才使创造性得以释放,关系对他们来说反而是一种消耗,好像孤独才是他们的“存在之道”。
另外,亲密关系很难满足很多现代人对情绪价值的需求,而且妨碍自主性和自我实现。
随着女性的独立,对男性的依附越来越少,却越来越注重生活品位和人生追求。
有人提到,她对另一半的要求是“有情,有趣,有用”。如果遇不到这样的人恋爱,她宁愿选择一辈子单身。
她说:别看外面万家灯火,都是因为有人在做燃料,但单身者却可以选择照亮自己。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感和生理需求排在最底层,位于上层的追求是价值感和自我实现。
如今,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开始追求顶层的需求实现,不再囿于恋爱和婚姻。
除此之外,有更多的人在两性关系中的体验并不好。
一旦恋爱,就会有很多重复的负面感受:
重复地体验到被忽略;
重复地想要控制和占有;
重复性的迎合与讨好;
……
就像一个走不出来的迷宫和怪圈,兜兜转转又回到原来的地方。
有人将此归结为缺少拥有幸福的能力,从此“封心锁爱”,被动选择单身。
恋爱关系具有排他性,且连接紧密,需要高度的回应、互动和共情。
在这样的关系中,一个人的自我会受到考验,自身特质会暴露无疑。
同时,很多早年情结容易以强迫性重复的方式在恋爱中被重新唤起。
所以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恋爱,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好好维持恋爱关系。
如果不恋爱/结婚,人生会有缺憾吗?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从客体关系层面看,人是需要深度连接的。
有人认为,很多其他维度的高质量关系都能替代恋爱关系,比如说好朋友。
但也有人认为,朋友之间是不干涉、保持距离、尊重对方的关系。而恋爱是分享彼此的关系,注定要走进对方的生活,这才是深度连接的关系。
有人认为,单身者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充实感和价值感,比如工作和搞钱。
但也有人说了:我在努力工作,但是仍不快乐。因为获得成就的意义在于分享,人的价值感无法单独存在,最终都是渴望被看见和认可的。
但或许,人真正重要的是建立深度情感连接的能力,而非简单进入一段恋爱或婚姻关系。
很多人对恋爱的渴望来自于:想要得到的无条件的爱和全然的关注,希望有人将自己深深地放在心里。
似乎只有被另一个人坚定的选择和固执的偏爱过,关系才足够深入;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是好的、值得被爱的。
这种对全能感和融合感的渴望,往往是一种婴儿式的需求。
真正的深度连接在于爱他人、关切他人的能力,善待别人、且被别人善待的能力。
拥有这种能力的人,无论是否恋爱,都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他们或者拥有可以坦诚交心的好朋友,在生活中与周围人的关系都很融洽,情感的交换都是真实而深入的。
不仅如此,他们与万事万物的关系都是一种深度连接:爱好,事业,自然。可以潜心投入其中,与时光恋爱,与旅程拥抱。
这正应了一句话: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而是去爱,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长,而是开始修养自己的性情。你的人生,才真正地开始。
除此之外,从人生体验层面上说,人是否一定要经历恋爱才算完整?
有人认为恋爱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体验:没有恋爱,人生多苍白啊。
但是也有人认为,恋爱不是必需品。因为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大概率会遇不上爱情。
正如经济学家薛兆丰曾说过:如果世界上有两个人是彼此一生的唯一,那他们其实可能终其一生都不会见面。就像两颗红豆,混杂在70亿颗绿豆当中,在短暂的一生中,他们相遇的几率接近于零。
大部分爱情,只是在合适的年纪遇上差不多的人,努力经营一份平淡而已。
即便一辈子不恋爱,也不过就是缺了“一朵最美的花、一道最有滋味的菜”。
但如同旷野般广阔的生命,即便缺了这一个音符,也依然可以奏出美妙的乐章。
顺应本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不过,这也并不是在否认恋爱和亲密关系的美好。
上野千鹤子曾在书中说到:如果能有这样的关系,人生应该会更精彩。
因为人可以从这种关系中学到很多东西。建立相互深入的人际关系,彼此会受到伤害,然后共同学习成长。
如果回避恋爱是在回避自己的人生课题,我们大可向前一步,正视和克服它,避免陷入“假性单身”。
如果不恋爱是自己主动、且顺应内心的人生选择,也要看到未来将要面对的挑战,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首先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灵魂出口”。
大作家博尔赫斯年轻时情路坎坷,生活上也显出稚嫩和笨拙。人到老年,他连喝个酒都要征得母亲的同意。
但文字是他的灵魂出口。借此,他书写自己,也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于那些不想循着世俗命定的道路往前走的人来说,找到自己独特的灵魂出口,可以很好地滋养自己。
另外,爱情不是必需品,但人生需要丰富的体验。
孤独是单身人士的困扰,当衰老来临,这尤其成了人生大敌。
但是心理学认为,回忆是一个人在年老时的精神支柱,年轻时的体验决定了晚年的生活质量。
这就意味着,要对外界有充足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努力去积攒丰富的回忆。
比如有个网友老王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单身男性。他是个热爱生活的吃货,喜欢搜罗各地美食,可以专程驾车几十公里去喝一碗网红绿豆汤。
对人和环境保持敏感和好奇,将有更多的可能性会向我们敞开。
最后,无论有没有爱情,任何时候人都需要好的关系。
现代人往往喜欢将那些过于投入感情的人批判为恋爱脑,同时,有一种趋势,认为搞钱才重要。
但是,单纯的搞钱未免把人工具化了。情感是重要的人生体验,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真诚的感情是值得去体验、投入和付出的。
因此,有必要建立多元化的关系,比如可深入交流的朋友,兴趣相投、可陪伴自己的伙伴,在成长道路上互相帮扶的朋辈。
无论是否选择恋爱,都祝愿你旅程丰富,人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