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9-04 21:47

港式茶餐厅,困于“港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餐企老板内参,作者:内参君,头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港式茶餐厅陷入同质化困境,逐渐式微。

• 📉 茶餐厅净利润下滑,闭店潮频现

• 🏙️ 港人北上消费,对香港餐饮冲击大

• 🥄 同质化严重,茶餐厅吸引力下降

暴跌76.35%,茶餐厅也遭遇闭店潮


最近,太兴集团发布了2024年中期财报,大幅下跌的净利润引起了无数消费者关注,更揭开了茶餐厅的繁荣“假面”。


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太兴集团营收同比增长2.82%至16.13亿港元,净利润为1072.00万港元,同比下跌了76.35%。



其中,太兴餐厅、敏华冰室和茶木的收入均略有增加,分别同比增长了4.04%、0.87%和10.52%。但在内地市场,“关店”仍是太兴餐厅的关键词。


2019年年底,太兴餐厅在内地合计有58家门店。但随着今年3月份广州的最后一家太兴餐厅关闭,目前其在内地市场仅剩6家门店。


事实上,不只是太兴集团,曾经风光无限的茶餐厅们,也纷纷“跌落神坛”,逐渐式微。


6月底,我国港式餐饮连锁品牌翠华集团公布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全年业绩。财报显示,2023财年,其在大湾区关闭了7间合约到期的门店,内地餐厅净减少3家,香港门店净减少5家。


2021年9月,被誉为“香港金牌茶餐厅”的“肥韬”在广州江南西开出了广州首店,以平易近人的现烤3元菠萝包俘获了不少消费者的欢心。然而,今年7月底,这家茶餐厅却贴出海报,上书其“即将结业”,并提供了储值退款的途径。


无独有偶,8月15日,中国香港人气茶餐厅“红茶冰室”观塘分店正式结束营业。《星岛环球》报道显示,闭店前夕有近百名食客排队等候入座,不少顾客都表示十分可惜。


在企查查,以“茶餐厅”为关键词进行查询,符合“餐饮”国标大类条件的,共有40255条相关结果;其中,登记状态异常(注销、吊销)的有2.3万+条,占比约57%。可见,茶餐厅这门生意并不好做。


茶餐厅的“光辉岁月”


20多年前,茶餐厅走进内地,在餐饮界掀起了一阵港风。


最初,当时中国香港的餐饮人,将消费者对廉价西餐的需求与传统冰室相结合,推出了产品多、出餐快、性价比高的餐饮项目,即茶餐厅。


这种起源于中国香港的快餐食肆,逐渐成为了香港街头的“沙县小吃”,不仅是餐饮场所,更是香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受到了内地食客们的欢迎。


随着内地顾客的消费力水平上升,部分茶餐厅放弃了原本的快餐属性,转型升级成为了中高端餐饮。有媒体报道,在8元就能解决一餐的时代,内地茶餐厅的人均就达到了80-150元左右。


客单偏高和偏向小众的定位,让茶餐厅长久以来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复古港风”的爆火,算是真正带火了茶餐厅。2015年以来,如文通冰室、敏华冰室等一批港式网红茶餐厅,也迎来了“高光时刻”。


在香港,老字号美食华嫂冰室是游客打卡香饽饽。有游客分享其五一前去体验,却“喊800,取号1375,排队超级夸张”,社交媒体上,甚至有不少博主分享排队、扫码小贴士。


内地同样如此,如上文中提到的肥韬,就曾在一年之内开了6家门店,创下3600人的排队纪录,翻台率一度超过25.5次;主打简餐的文通冰室,也曾在广州创下一天一店排队760桌的纪录。


一时间,各类茶餐厅在北上广深乃至全国大多二三线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就在大家满心期待这条“鲶鱼”将为内地市场带来何种影响时,港式茶餐厅,却有了“熄火”的兆头。


理论上,茶餐厅装潢独特、餐品丰富、服务高效,不少品牌的坪效、翻台率都极为可观,可社交、能出片也获得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在连锁化发展上应有极大优势。


但实际上,无论是太兴、翠华等集团拓店更加谨慎,还是部分餐厅接连闭店,曾经的排队王,如今似乎“光环不再”。茶餐厅,到底怎么了?


香港餐饮,内外夹击


茶餐厅关店,或许仅仅是香港餐饮业的一个“缩影”。


据公开新闻报道,香港餐饮和零售业市场表现较为“惨烈”,关店现象频繁。比如,曾在大埔开业40年的“华辉餐厅”宣布关门歇业,在拍卖行的报章刊登广告,要把餐厅内之前的家居设备通通卖掉;在港开业超60年的“沙田茵餐厅”宣布将于9月底至10月结业,一句“没客人、没生意,更恐怖的是,一周内有2-3天是完全没有生意”,道出了这个老牌的不舍和无奈。


前不久,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主席杨振年接受香港商报访问时表示“今年上半年,香港餐饮业的业绩普遍不佳,这与多重因素有关。首先,香港与内地的通关恢复后,许多港人选择北上消费,这一趋势持续影响本地市场。其次,餐饮企业面临营运成本持续攀升,尤其是在租金和物价方面。


“港人北上”大潮确实对香港本地的餐饮业带来一定的冲击。美团《港人北上消费数据简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香港居民在内地城市的生活服务类消费环比2023年第四季度,交易额增长135%,订单量增长157.6%。广州、深圳成为了2024年第一季度港人北上消费最热门的城市,港人在两地的外卖餐饮消费订单量最多的分别是小吃快餐和饮品。


而性价比需求之风已经吹到了香港,正如此前兴起的两餸饭隆重回归,成为当下香港人们的饮食潮流,他们热衷于便宜实惠的性价比餐饮。而面对高昂的房租、食材和人工成本,对大部分定价较高的餐厅来说,或许经营难以维持。潮流集中地“尖沙咀利时商场”,从“一铺难求”变成了现在的“十室九空”,网友感叹“风光不再”,也有人直言“高昂的租金让人却步”。


不仅如此,据香港媒体报道,华润隆地计划斥资约90亿港元,洽购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位于香港尖沙咀河内道的K11 Art Mall。在这里内参君看到了熟悉的品牌身影,喜茶、太二酸菜鱼、湊湊火锅、敏华餐厅、林香柠等。


当然,港珠澳大桥的联通不只有“港人北上”,加上中餐出海热潮,内地餐饮品牌“南下”颇为普遍,许多内地餐饮品牌将香港作为出海第一站,也丰富和增加了香港市场的餐饮业态和融合。


目前,包括有绿茶餐厅(香港首店于8月31日正式营业)、霸王茶姬(待开业)、太二酸菜鱼、农耕记、遇见小面、西塔老太太、四季椰林等在内的多个内地匹配已经陆续到香港开店。


茶餐厅作为香港的餐饮和文化地标,其命脉也与整个香港餐饮、香港文化息息相关。当整个香港餐饮市场整体下滑时,茶餐厅也很难独自繁荣。


深耕内地多年,茶餐厅的没落有其必然性


恰如前文所说,港式茶餐厅在内地市场铺开,带动了内地茶餐厅文化的流行。


在这期间,从港式茶餐厅、到“新式冰室”的崛起,我们看到了茶餐厅的品牌更迭、模式、产品的焕新升级意识,从九龙冰室、克茗冰室、到文通冰室等品牌登场,内地的茶餐厅又热闹了。


但如果是“新瓶装旧酒”,便只能引领一阵热潮而已。


茶餐厅的没落,一大关键原因是“同质化”:


大部分茶餐厅门店整体装修局限于港式怀旧风,风格大多雷同。曾经,港片风靡国内市场,70后、80后的人们对港式风情有独钟,而批量制造的网红风,消费者显然审美疲劳了。更难带动的是更年轻的流量,因为00后群体并非那一批港风怀旧人。茶餐厅起势于港风,却也落寞于港风。


模式接近、菜品同质化严重。拿过菜单,映入眼帘的便是茶餐厅特有招牌菜:黯然销魂饭、招牌暴富漏奶华、小熊冻柠茶、瀑布猪扒包、叉烧滑滑蛋饭......菜品相差无几。


如果是作为下午茶,尚且是一个合理的用餐场景。倘若作为快餐,整体偏甜腻的口感、人均50以上的定价,对大部分打工人而言没有吸引点。当品牌定位无法拥有更精准的客群,说复购又谈何容易?或者说,轻奢茶餐厅“不是年轻人的菜了”。


诚然,对于真正了解港式茶餐厅顾客来说,他们觉得“千篇一律的港式茶餐厅,口味已经不再正宗了。”其实,除了太兴、翠华等香港茶餐厅品牌,内地其他大部分茶餐厅并非源自香港,比如广州的九龙冰室、文通冰室、深圳的克茗冰室、北京的新紮师兄冰室等。而为了满足内地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需求,在保证港式茶餐厅招牌菜品的同时,对菜品、形式、口味等进行升级。


升级是必然,但产品品质更要坚守。


实则,菜品的正宗与否,实则只是个噱头。核心是要创新,品质和服务过硬才是长久保证。“他虽然火,但没质量就活不了多久,而活多久也取决于它的质量能保持多久。”业内人士说道。


实际上,茶餐厅并不属于大赛道、大品类,我们看到现在大部分茶餐厅、冰室品牌的规模也不大,基本保持在几十家。品牌们的开店关店、规模收缩是品牌探索市场的动态,也是常态。


毕竟,市场有限,茶餐厅品牌要想做大规模实属困难,一旦开放加盟放大规模,必然面临对地方分店在品控、经营管理等全方位的难题。


茶餐厅,也在变


8月2日,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发表最新的食肆收益及购货额临时数字。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食肆总收益为55068百万港元,与2023年上半年相比,以价值计上升0.1%,以数量计则下降2.7%。


其中,与2023年上半年相比,快餐店的总收益以价值计及数量计分别上升6.9%及3.5%。尽管香港食肆业务面临压力,但整体来看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香港餐饮逐渐恢复,对于茶餐厅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信号,而内地愈发激烈的餐饮市场,也让不少茶餐厅迭代升级、积极谋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餐企老板内参,作者:内参君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