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3-18 15:32

英国搞“群体免疫”,帝国理工:打脸疼不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ID:AI_era),来源:arxiv等,编辑:张佳、白峰、鹏飞


导读:这次抗疫,中国成了全球模范。而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的“佛系抗疫”,“群体免疫”论遭炮轰,500多位科学家联名要求政府立即采取措施,但英国政府仍无动于衷。日前,帝国理工学院最新研究敲响警钟: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预计英国会有81%的居民被感染,导致51万人死亡。


这次抗疫,中国成了全世界的模范生。


日前,Nature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对冠状病毒的反应可以给世界其他国家一些启示”的文章,文中对中国在疫情爆发后采取的果断措施给予了肯定。


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741-x  


自中国封锁措施实施开始至今已有两个月,其中一些仍在实施,每天新增的病例数从最高时的每天数千例下降到了每天几十例。 


现在,疫情在一些国家显现出快速蔓延的趋势,在大部分国家选择封锁以控制疫情时,英国的“佛系抗疫”就显得非常“清新脱俗”。


英国政府“群体免疫”遭炮轰,500多位科学家联名要求政府立即采取强力措施


近日,谷歌AI负责人Jeff Dean转发了NBC首席全球记者Bill Neely的一个推文并评论道:你是在逗我吧?



推文中写道:整个英国抗击冠状病毒的策略都是基于错误的分析。为政府提供建议的科学家现在说,英国“在过去几天”才意识到其新冠病毒策略“可能导致数十万人死亡”。


前几天,面对疫情蔓延,英国政府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方案:要求那些出现症状的人士,不管是否有疫区旅行史,都自觉在家中隔离7天;只有症状恶化的人才被建议与当地医院联系;目前不需要临时关闭学校,也没必要全面禁止大型活动,但这些措施会根据情况变化随时考虑调整。


对此,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Patrick Vallance解释说,目前最重要的是让疫情尽量延后达峰,让病例数增长曲线更趋平缓,避免医疗体系不堪重负,并希望最终能在“更多人群中产生对这一疾病的一定程度免疫力”。预计英国将有60%的人口(4000万人)感染新冠病毒。英国首相鲍里斯甚至表示:要做好失去所爱之人的准备。


公开信地址:http://maths.qmul.ac.uk/~vnicosia/UK_scientists_statement_on_coronavirus_measures.pdf  


英国的“群体免疫”一出,遭到了众多科学家的口诛笔伐,已有超500位科学家签署实名公开信,要求政府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此前还有人认为“群体免疫”是为了吓唬民众,让他们老老实实呆在家。


帝国理工:不采取措施将导致英国51万人死亡,死亡高峰在3个月后


自疫情爆发以来,帝国理工学院一直是为英国政府进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团队之一。


在政府措施公布后,帝国理工学院直言不讳的指出,英国政府在“过去几天”才刚刚意识到这种危险,因为他们看到意大利的局势失控,医院人满为患,这才致使英国政府采取了更加严格的措施,试图阻止疫情的爆发。


16日,帝国理工学院发布的一篇题为“Impact of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NPIs) to reduce COVID19 mortality and healthcare demand”(《非药物干预(NPI)对降低COVID19死亡率和医疗保健需求的影响》)的研究报告,让英国政府醍醐灌顶。


值得一提的是,31位作者参与了这项研究,他们代表帝国理工学院COVID-19响应小组的研究人员。



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死亡高峰会在 3 个月后到来


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模型,将人口分布数据分配到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等,首先用人口普查数据来定义年龄和家庭分布,然后利用平均班级规模和教师学生比例来分配在学校的人口,最后利用通勤距离等确定工作场所,所有人都被分配到了合适的位置。


最后模型预测出了不同措施下英国可能会死亡的人数:


不采取任何措施,预计英国会有 81%的居民被感染,它将导致 51 万人死亡;


用有限的措施控制传播,例如对有症状的患者进行居家隔离,那么这个数字将减少一半,为 26 万人;


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例如关闭学校,禁止集会,强制家庭隔离等,那么自疫情爆发两年内的死亡人数将降至 2 万人以下。


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英国的死亡高峰可能会在 3 个月后到来,差不多在 6 月中旬左右。英国将有 51 万人死亡,美国将有 220 万人死亡。



英国公共卫生系统可能遭遇严重打击


NHS 全称是 National Health Service,即英国国民卫生服务。英国的纳税人和有居住权的人都能享用免费的医疗服务,遵循“按照需求”看病的原则。不管生多大的病,都不需要花任何一分钱,福利系统由政府统一管理实行。所以,此次疫情会给英国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


英国的医疗制度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划算的医疗系统了,英国政府曾试图改革医疗体系,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都反对:“我这条命就是 NHS 给的,你们不可以随意改动他。”



报告还指出如果不采取任何控制措施,英国 ICU 病床会在四月第二周达到满负荷,在高峰期间,ICU 的需求量将会是英国现有 ICU 病床量的 30 倍左右。即使是采取最严格的措施,最终 ICU 的需求量也远超 NHS 实际能提供的。



其中黑色曲线是完全不采取措施,红色水平线为英国 ICU 的接受能力。


限制措施何时才能结束,缓解还是抑制?


报告指出,接种疫苗是“唯一可行的退出机制”。为了避免病毒传播再次反弹,这些限制措施必须要到大量疫苗储备到位时,可能需要 18 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目前各国对于新冠肺炎的防疫措施主要有两个:


缓解,重点是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虽然不一定能够阻止疫情的蔓延,但可以有效降低疫情对医疗资源的挤兑,尽力保障感染者的生命安全,这就是英国目前采取的策略;


抑制,重点是通过强力干预彻底控制新冠疫情的增长,使得确诊病例减少到一个很低的水平并一直维持,这是中国目前采取的策略。


研究认为,目前英国最好的做法就是采取适应性控制政策,也就是根据英国 ICU 床位的发展情况,时紧时松。


在确保其他政策继续执行的情况下,当 ICU 病床需求量一周增加超过 100 例时就采取关闭学校,居家隔离等措施,当 ICU 使用数降到 50 例时就解除限制措施。


其中蓝色线代表政策触发,橙色线表示每周 ICU 发病率


其他观点


这次新冠肺炎爆发是自 1918 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即使没有限制禁令,人们也“极有可能”会自觉与他人保持距离;


遏制疫情爆发的重大措施要付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代价;


70 岁以上的确诊患者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会住院,其中四成需要 ICU;


病毒传播在家庭、工作场所、其他社区分布较为均匀;


在症状出现前 12 小时,或在感染后 4 天(如果没有症状),就具有传染性;


出现症状的病人比潜伏期病人传染性要高 50%;


人们在感染病毒后至少会产生短期免疫力,不会再次感染;


大约 4.4%的病人需要住院治疗,根据中国官方数据显示,入院的病人 30%需要 ICU,50%的 ICU 患者可能会死亡;


新冠肺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 10 天,康复快的为 8 天;ICU 的病人通常要 16 天以上。


英国政府承认“献祭式”抗疫方针失败,但仍未提出强制性控制措施


这份帝国理工的最新报告一举推翻了英国政府实行的“献祭式”抗疫方针。英国政府不得不站出来承认此前所谓“放任病毒传播以获取群体免疫”的策略是错误的,但仍然没能提出强制性的控制措施,只是呼吁民众自愿,而没有下令强制。


在唐宁街10号的每日简报会上,英国首相鲍里斯称已经意识到必须采取“严厉行动”,并宣布从现在起英国人应该试着在家工作,并自愿避免不必要的旅行和社交,并表示“‘我认为没有必要使用’执法权”。面对疫情,首相所表现出的“严厉”态度,和脱欧时候的“严厉”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目前英国的具体抗疫措施包括:


如果家中一人出现持续咳嗽或发烧的症状,同居的人都必须在家隔离14天;


停止一切不必要的社交活动,走亲串友,包括去养老院;


停止一切不必要的旅行、出差等需要乘坐共同交通工具的行为;


如有条件,尽可能的在家进行办公;


避免不必要的接触,少去酒吧俱乐部剧院等社交场所;


70岁以上的人,包括孕妇、患有基础性疾病(如慢性心脏病、肾衰竭等)的人群,尽量待在家里,并从本周末开始自我隔离;


NHS工作人员从下周起将会主动联系有严重健康问题的民众,也鼓励有疑似症状的民众积极和NHS取得联系。




而英国民众呢?他们在Twitter上大肆嘲讽政府的倡议,纷纷晒出自己在酒吧或者俱乐部里举杯的照片。甚至首相79岁的老父亲也挑衅般的在一个节目中说:“如果我要去酒吧,我当然会去咯。”


不愧是朋克之乡!


参考链接:https://www.buzzfeed.com/alexwickham/coronavirus-uk-strategy-deaths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ID:AI_era),来源:arxiv等,编辑:张佳、白峰、鹏飞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