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3-29 19:17

“佛系”新加坡的焦虑

题图来自IC photo,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文巧


将近凌晨,3月23日这一晚,新加坡关口似乎格外拥挤。


“滴,滴,滴。”安检声有规律地响起,等待过检的人群不时焦急地张望着。


自3月23日23时59分起,新加坡正式按下短期访客入境、过境“暂停键”。差不多同一时间,新加坡航空公司宣布,将削减96%运力直至4月底。国际航班减少,使许多外国人担心难以踏上归途。


对于这座国际化程度极高的星岛之国而言,这无疑是个艰难的决定。


新加坡夜景 图片来源:摄图网


自1965年独立后,国土面积仅700余平方千米的新加坡,凭借其开放基因,一跃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然而,疫情侵袭,越是开放、越是国际化,也就意味着面临的危机越大。


就在不久前,邻国马来西亚的一纸边境“封锁令”,也让新加坡嗅到不安的气息,公众开始警惕物资断供风险,新加坡国内再度出现“抢购潮”。


虽然政府一再安抚人心,强调储备充足且货运通道不会关闭,但摆在新加坡面前的问题却是实实在在的:在全球性危机面前,高度依赖进口的新加坡,如何未雨绸缪、防止物资断供?


01 进口依赖


3月16日,马来西亚宣布,为期两周的边境限制令将于两天后正式实施。很快,在新加坡留学的Shunan切切实实感受了一把抢购的“疯狂”。


新加坡民众在超市排队结账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抢购进行了好几波,超市几乎被搬空了。”Shunan告诉城叔,“需求最大的还是食物和纸,不过抢得狠的时候,什么都没了。”


还好,这样的状况并没有持续多久。Shunan透露,现在当地食品供应还算充足,超市也已经开始限购。


当地超市贴出的限购通知 图片来源:新华网


溯源新加坡历史和经济脉络,其实也就不难理解当地人对物资短缺的担忧。


高度开放是新加坡经济腾飞的基石,亦同时成为该国依赖进口的原因所在。


在新加坡7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只有1%用于农业和生产。因而,包括新鲜蔬菜和水果、猪肉、鸡肉、鸡蛋、水产品在内的大多数食物,都列在新加坡进口清单上。


“新加坡粮食自给率不到10%。也就是说,90%以上的食品都依赖进口。”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粮食安全领域专家保罗·滕在2019年发表的一篇报告中写道。


作为主要进口来源之一,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纽带关系至关重要。


世界银行在2018年公布了一组数据:马来西亚是新加坡第二大食品进口国,进口总额超过9亿美元,占到12.61%份额。2018年,新加坡73%的鸡蛋、67%的带叶蔬菜、39%的水果以及50%的水资源,均来自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地理和历史上仍然保持着紧密联系。马来西亚的封锁,可能会对新加坡经济产生严重的连锁反应。”马来亚银行(Maybank)驻新加坡高级经济学家蔡学斌(Chua Hak Bin)说。


02 唇亡齿寒


邻国断供的后果,新加坡早在2004年就感受过。


彼时,马来西亚吉兰丹州一个家禽饲养场暴发H5N1禽流感,所有来自马来西亚的家禽产品被切断,导致新加坡国内鸡蛋进口价飙升,几乎达到当时正常价格的三倍。


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经历短暂合并后分裂,两国在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可谓血脉相连。


横跨宽约1~5公里的柔佛海峡,一条1056米长的新柔长堤,连接着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和新加坡兀兰。它既是公路和铁路通道,也承载着马来西亚通往新加坡的供水管道。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片来源:自然资源部网站


一直以来,这两座毗邻国度保持着十分独特而密切的经济联系,在商品和服务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口流动等方面交流甚密。


2009年到2017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互为对方第二大贸易伙伴,除粮食、淡水外,石油、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等也构成双方主要进出口货物“全景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加坡的人口构成,更显示出两国之间“唇亡齿寒”的依存关系还不止于此。


2019年,在新加坡工作和定居的外来人口中,有将近100万人来自马来西亚,占到新加坡外来人口44%、总人口17%。


每天,约有40万居住在马来西亚的人穿越新柔长堤到新加坡工作,这一庞大人群占据新加坡劳动力1/10,主要分布在建筑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行业。


马来西亚边境限制令生效前后的新柔长堤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在新加坡宣布“封关”消息前,两国特别工作委员会也达成一致,疫情期间,持有工作准证的马来西亚人可以在住宿有保证的前提下,返回新加坡继续工作。


03 做好准备


“抢购潮”出现后,政府的安抚随之而来。


新加坡官方强调,新马之间货物运输不受限制。同时,政府已拓宽供应源,短期内不会出现“断粮”情况。


“新加坡碳水化合物库存,如大米和面条,足够支撑三个月以上,蛋白质类食品如肉类和蔬菜库存则足够两个月以上。至于蛋类,除新加坡本地生产外,我们正在启动空运进口计划,以防马来西亚供应中断。”新加坡食品局(SFA)在发给城叔的一份声明中写道。


2019年4月,在负责粮食物资弹性供应的新加坡粮农和兽医局(AVA)解散后,新成立的SFA开始接手与食品相关的职责。


新加坡食品局(SFA)官网截图


“多年来,新加坡一直为防止马来西亚供应中断做好了准备,通过提高国内生产力、扩展储备渠道等方式,保证不会出现粮食和基本用品耗尽的风险。”


声明进一步表示,“即便马来西亚的货源开始出现一些问题,我们还可以从第三方国家进口。”


进口多元化是SFA提出的策略之一。


截至目前,新加坡粮食物资进口国已经从2014年140个增加到170多个,如马来西亚、中国、美国、巴西、新西兰等,主要进口食品包括蔬菜、鸡蛋、大米和各种肉类等。


“一旦其他国家的粮食生产、加工和运输受到一个普遍性因素影响,新加坡也将受到很大冲击。”保罗·腾告诉城叔,“因此,为降低这种风险,保证弹性供应,新加坡从时间(地理位置)和空间(南北半球)上来决定每种食品的进口来源。”


04 应对冲击


此外,SFA还透露,新加坡通过推动高科技本土农业发展,誓在2030年将本国粮食自给率从目前10%提升至30%。通过协助本土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把在国外种植的农产品运回国内,以更低的价格供应新加坡所需的食物。


当地民众在超市内购物 图片来源:新华网


实际上,早在李光耀时代,新加坡就提出要提高本国在淡水等物资方面的自给率,为的就是能够保证物资弹性供应,随时应对物资供应链中断的紧急情况。


以淡水资源为例,为了摆脱长期以来对马来西亚水资源的依赖,新加坡总理办公室于1971年设立水规划小组,专门指导水务部门工作。目前,新加坡利用废水生产的新生水(NEWater)已经能够满足40%的用水。


 “新加坡当前的挑战是,如果一种食品80%都需要进口,而进口国又同时削减了出口的情况,实行SFA的‘弹性’策略可以减缓一些风险。” 保罗·腾说。


“如何提高本土食品生产,尤其是新颖、易腐坏或难以储藏的食品,则是新加坡面临的另一个难题。”他表示,“目前的一个解决办法是,采用传统耕种技术在垂直空间上种植生命周期较短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和豆类)。”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旗下智库发布的《2019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也对新加坡面临的问题作出警示。


根据报告,若考虑食品价格负担能力、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弹性供应等因素,新加坡已连续第二年位居榜首。但是,如果考虑气候、自然资源等因素,其排名则滑落至第12位。


图片来源:《2019年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


如何减缓因高度依赖进口而受到的外界冲击,必然是新加坡的下一步之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作者:文巧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