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5-03 09:30

东南亚国家为什么要相互朝贡?

题图来自IC Photo,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作者:临溪主人


在古代远东地区,自西汉开始,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便逐渐制度化地固定下来,此后一直为历朝历代所沿袭。直到近代鸦片战争后,代表东亚国际秩序的朝贡体系才因西方列强的侵略而逐渐解体。


朝贡体系的基础是制度与技术的巨大落差

放在今天,可能被模仿,但极难被重现▼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古代东南亚,当地部分国家尽管被纳入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但其内部却也存在类似东亚朝贡体系的国际秩序体系——“曼陀罗体系”。


何为“曼陀罗体系”?


自公元1世纪开始,随着航海技术和东西方贸易的发展,大量的印度移民、文化不断通过陆海两路传播到东南亚腹地。在印度文化的投射下,古代东南亚一些肥沃土地,也逐渐衍生出了“印度化”国家,比如湄公河三角洲、马来半岛、下缅甸滨海地带等地区。


在对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和宗教影响方面

印度半岛是最具影响力的

即使是之后遍布东南亚的伊斯兰教

也是以印度为传播跳板▼


早期的东南亚本土居民,长时间信仰着原始宗教,但很快接受了来自印度的文化,一批带有典型印度特征的宗教建筑也一并出现,比如吴哥窟。与此同时。发源于古印度的政治哲学和外交思想,也伴随着印度化国家的产生而传入东南亚。


曼陀罗这个概念,就是在这一时期进入东南亚的。


曼陀罗(Mandala),也译成“曼荼罗”“曼达拉”等,原是一个梵语词,有“圆圈”“祭坛”等含义。在佛教艺术上,就常常能看到使用“方”和“圆”作为基本要素构成的“曼陀罗”图案。其中,圆形代表了佛教的时间观,而方形则代表了空间观。


你可以将其视为当时的宗教文化下

人们对这种世界观的描绘

在当时的条件下,描述复杂而层次近乎无限的世界观

这种形式确实颇为合适

(图片来自:wikipedia@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


古代艺术创作者常常通过结合方圆两种几何形态的“曼陀罗”图案,来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意义。整个图案则以中心为主导向外辐射,同时以四周边界为约束向内凝聚,总体上保持中心对称。


这和东南亚历史上的国际秩序模式极为类似。所谓“曼陀罗体系”,也就是指古代东南亚地区一种多圈层的国际秩序体系,可简分为居于核心的中心圈、中间的控制圈和最外层的朝贡圈。(参考多位学者:如吕振纲《曼陀罗体系:古代东南亚的地区秩序研究》)


和传统的政治体系不同,在曼陀罗体系中,一个政权的范围是由其中心(往往是政权首都这类大型城市)决定的而不是由其边界决定的,而且其可以由多个附属于它的政权组成。也因此,居于体系中心的国家,其核心统治范围往往局限于首都周边,距离首都越远则统治力越弱。中心圈以外的政权,往往通过承认中心的领导权威,以换取保留自己大量内部自治权。


比如我们比较下现在的印度尼西亚

和历史上的所谓“满者伯夷帝国”

两者的“疆域”规模相差不太大

但这两种疆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因此对曼陀罗国家而言,边疆并不重要,核心能控制的区域往往是变动的。


此外,曼陀罗体系也与以中国为核心的朝贡体系不同,其核心地带在东南亚历史上并不唯一,而且领土伸缩变化十分频繁,并不存在一个超级稳定的曼陀罗体系核心圈的政权。在古代东南亚历史上,在同一时间段内,可以并存以多个国家为核心的曼陀罗体系,因此向曼陀罗体系核心国家朝贡的小国,其宗主国也往往不止一个。甚至居于曼陀罗体系中心的国家在东亚朝贡体系中,可能就是对中国进行朝贡的朝贡国。


你的附庸的附庸可能也是我的附庸

层次繁复,且变动不居▼


以泰国为中心的曼陀罗体系


东南亚不同强权之间的碰撞,也往往是不同曼陀罗体系核心国家之间互相争夺势力范围的征战过程。


比如东南亚古典时期(大约5至15世纪)

有这些比较著名的选手

我们往往将这些王国对应于今天相对清晰的民族

比如大城王国之于泰人,吴哥之于高棉人

但当时是相当复杂的,王国的统治层可能也是多个族群的组合体▼


历史上泰缅两国的争霸,便可视作两个不同的曼陀罗体系的碰撞。13世纪中期开始,中南半岛腹地相继涌现了若干个大大小小的泰人国家,其中素可泰王国和阿瑜陀耶王国先后崛起,成为一股主导中南半岛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现在泰国的地理范围

在历史上并非自古以来都是泰人的土地

泰人反而是从北方南下的扩张民族

从北部的高原向下游逐步控制湄南河平原

(15世纪初,中南半岛大致状况)▼


另一方面,居于西部在今天缅甸土地上的诸多王国,也构建了一个曼陀罗体系。尽管两边都曾向中国进行朝贡,但在中南半岛,就是一对势均力敌的对手。


此外,古代中南半岛,盛行着“白象”崇拜,而且“白象”也被视作是王权的象征。泰缅之间的战争,往往便是一方强行向另一方索要“白象”而引起的。


不过早期的缅甸国力强盛,泰国屡次处于下风,并多次被缅军侵入国都。阿瑜陀耶王国(大城王国)被缅甸攻灭后,附属于泰国的周边小国也随即转向缅甸朝贡。


不过缅甸在泰国的统治并不长久,仅两年后,泰国华人将领郑信便揭竿而起,建立了吞武里王朝,率领泰国军民反抗起缅甸的统治。郑信死后,则由绵延至今的曼谷王朝(却克里王朝)继承了其未竟的事业。


缅甸的王朝确实短期内征服了泰国王朝

不过时间很短,而最终缅甸王朝亡于英国殖民者

泰国则凭借外交平衡免于沦为殖民地

(1772年,中南半岛大致状况)▼


重建以泰国为中心的曼陀罗体系,是泰国复兴路上的重要一步。在反击缅甸期间,曼谷王朝还特地强化了对其泰北各邦的控制,从而逐步将兰纳纳入以曼谷为中心的泰国曼陀罗体系核心圈。与此同时,泰国的曼陀罗体系也向南部马来半岛扩张,一度要求当地小国奉行比以前更为严苛的朝贡制度。


此外,泰国也趁中南半岛腹地的老挝分裂衰败之机,大举入侵。一部分老挝领土直接划入泰国统治,另一部分则被列为朝贡国。


但在柬埔寨方向,泰国则遇到了其另一劲敌——越南。19世纪上半叶,泰越两国为了争夺柬埔寨的控制权而多次爆发战争,但一时间难分上下。1846年,两国签订协议,正式确认双方均为柬埔寨的宗主国,两国势力范围各占其一半。


毕竟在同一时期,越南也在扩张

而且越南的扩张持续了近九百年,走了另一条路径

最终在中南半岛的东南端与泰国人相遇▼


泰国在19世纪所复兴的曼陀罗体系仅仅是昙花一现。随着西方殖民者在东南亚的渗透日益加深,东南亚曼陀罗体系也逐渐被西方列强所主导殖民体系所取代。但泰国也抓住时代机遇,完成了曼陀罗体系在近现代的转换。


泰国通过出让一部分东南亚小国的宗主权,换取了西方列强对另一部分小国宗主权的确认。比如其原本在老挝、柬埔寨拥有的宗主权,转让给了法国;在马来半岛的利益,则与英国划而治之(当然,这也是劣势下的无奈之举)


所以在东南亚纷纷沦为欧美列强殖民地之时

泰国得以幸免,不过除了能力,运气也非常重要▼


而突如其来的外部危机,也被泰王牢牢抓住,变成了加强集权的手段。


比如在藩属性质的泰北各邦,在19世纪与毗邻的英属缅甸发生了不少冲突。曼谷方面一边代表番邦向英属缅甸争取利益,一边借口加强了对当地的控制,在财政、司法、外交、内政等领域获得了实际上的控制权,完成了泰版的改土归流。


到1932年,泰国正式在当地设府,完全置泰北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完成了从朝贡关系到央地关系的转换。


与泰国全国都转变为“府”相比

缅甸行政区主要分为省和邦

而这种分野与缅甸国内的民族分布高度相关

在全国一体化以及凝聚力方面,泰国略胜一筹▼


曼陀罗影响下的当代东南亚国际秩序


然而虽然泰国在19世纪重新整合了曼陀罗体系,但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整个东南亚主要还是由殖民体系所主导。如果仍然用曼陀罗体系的视角来审视当时的东南亚国际秩序,那么东南亚无疑可分为以英国、法国、美国、荷兰等列强主导的多个并存曼陀罗体系。西方列强取代了东南亚本土强权,成为东南亚各殖民地或各小国所新一轮的朝贡对象。


但二战以后,随着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以及英法等传统列强的日渐衰微,东南亚各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只是这种解放并不彻底,因为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冷战影响下,东南亚诸国还是要不可避免地继续屈服于其他强权。


自二战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通过一系列政府间组织、条约、外交援助,一直试着在全世界范围内构建一套以美国核心的国际秩序体系。这种国际秩序体系,无疑和朝贡体系非常类似,一旦有人触犯美国的权威,美国便常常会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处罚,从而维护这套体系的稳定。


在古代曼陀罗体系中,外圈小国通过向中心国家进贡“金银花”(用金银雕刻装饰而成的小树)以换取中心强权的庇护。而在美国主导的朝贡体系下,东南亚诸国则向美国出让大量的政治经济利益,最终由美国发布该国“人权报告”的形式给予某个政权的“册封”。 


这种利益交换和政治合法性确认在东南亚能够畅行无阻,其实也和“曼陀罗”体系的文化遗存有关。


千百年来,不稳定的、流动的“曼陀罗”结构,让东南亚人对世界秩序的流动性有着更深的认识,向强者朝贡并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面子问题,相反可以借助朝贡获得相应的商业利益或政治帮助。


现实永远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系列历史抉择之后的结果。今日东南亚的发展道路和国际外交立场,也并不单纯是这些民族现代性的产物,而是历史文化所留下遗产的再发挥。要理解东南亚,或许正应该从理解曼陀罗结构开始。


参考文献:

吕振纲.曼陀罗体系:古代东南亚的地区秩序研究[J].太平洋学报,2017,25(08):27-39.

DELLIOS, Rosita. Mandala: from sacred origins to sovereign affairs in traditional Southeast Asia. Culture Mandala, 2019, 13.3: 9428.

赵自勇.古代东南亚的印度化问题浅谈[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3):90-95+125.

高金和,李小梅.9~18世纪的中缅战争与缅泰战争的特点分析[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04):25-28.

吕振纲.朝贡体系、曼陀罗体系与殖民体系的碰撞--以1909年以前的暹罗曼谷王朝为中心的考察[J].东南亚研究,2017(05):21-35+153-154.

黄素芳.从兰那泰王国到泰国北方诸府——历史上泰北与曼谷王朝的关系及内务部对泰北的改革[J].东南亚,2004(01):59-63.

宓翠.古代东南亚国家对中国朝贡原因探析[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4(01):73-78+109-110.

邝云峰,刘若楠.美国的朝贡体系[J].国际政治科学,2013(04):36-88+4.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作者:临溪主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