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10-14 10:32

日本国企改革40年,进入深水区

时下,国企改革与振兴民企似乎都将进入一个“新时期”。国资委负责人近期表态,到2025年国有企业必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这是否意味着国企铁饭碗制度的终结?另一方面,《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业已开启征求意见程序,民企之属性、地位有机会获得提升。国企改革与振兴民企实际上是经济改革硬币之两面,这方面日本积累了些许经验,值得中国认真审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赛格大道,作者:李海燕,题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日本国企改革经验借鉴,民营化提升效率。

• 🚂 日本铁路改革推动灵活运营与多元化发展

• 📞 电信改革强调国家安全,保留政府影响力

• 🇯🇵 日本民众对国企民企持温和态度,无执念

1868年明治维新以降,日本社会在100多年的经济发展进程中,一直都存在国有企业,比如日本烟草,以行政垄断方式长期实施专卖制度。即便到今天,在经历了多轮国企改革之后,国有企业在日本依然没有完全消失,比如中央政府控制的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地方上运营的自来水系统,都属于国企。


不过,从1980年代开始,日本进行了一轮长达几十年的大规模的国企改革。彼时,最为知名的三大改革,即日本专卖公社、日本国有铁道和日本电信电话公社的改革。烟草、铁路和电信被当时日本社会称为“三公社”,除此之外,还有“五现业”,即邮政、造币、印刷、国有林野、酒精五大领域的专卖。目前,除林野厅管理的国有林地,其它四个行业也全部都民营化了。



相对而言,烟草、铁路和电信的改革影响更大,更为引人瞩目,启动也更早。1985年4月,日本专卖公社实施民营化,变为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简称JT(Japan Tabaco)。1985年4月,日本电信电话公社民营化为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简称NTT。1987年4月,日本国有铁道也实施了民营化,分割为7家公司,也就是JR北海道、JR东日本,JR东海、JR西日本,JR四国、JR九州和JR货物。


站在今天,笔者回望日本三大领域的国企改革,即便是1987年开始的铁路改革,也已经过去了37年时间。依笔者之见,日本这场浩浩荡荡的国企改革是否获得了成功,应该到了可以做出客观评价的时候了。


笔者认为,从总体上进行评价,日本三大系统的国有企业改革,所取得成就是不尽相同的:应该说烟草专卖公社的民营化获得了巨大成功,国有铁路改革获得较大成功,电信电报公社仅仅获得基本成功。


一、烟草改革:降本、并购和国际化


如上所述,在日本80年代的三大改革中,获得最大成功是JT。JT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898年设置的大藏省专卖局。1949年,成立了日本专卖公社,从事烟草和食用盐的专卖事业。1985年,转变为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


日本专卖公社国有和民营的最大区别就是多角化和国际化。1985年之前,只能从事烟草和食用盐的业务。当时日本专卖公社必须全部收购日本种植烟草的农民的烟叶。


日本专卖公社实施民营化有两个很大的时代背景。一是70年代以后,日本吸烟的人口开始出现下降的苗头。日本新生儿的人数高峰是1974年左右,基于此,可以判断国内市场饱和和过剩是必然的事情。


二是80年代的日本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大部分的关税被取消。当时,日本也面临取消烟草产品的关税,和到日本的外资烟草品牌竞争的问题。事实上,日本是1985年对外资烟草企业开发市场的。1987年4月,普通的卷烟产品关税降低为0。


JT诞生以后,做的事情其实就是三件,即经营合理化、多角化和国际化。


所谓的经营的合理化,其实就是降本增效。当时,主要是伴随国内的市场的萎缩,开始不断地关闭日本国内的工厂。从1986~1996年的10年间,JT一共关闭了9家国内烟草制造工厂。大幅度压缩了过剩的产生,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2000年以后,JT继续关闭工厂,比如2003年3月关闭了位于仙台、名古屋和桥本的工厂;2005年3月,又关闭了另外8家工厂。


所谓的多角化,就是JT在90年代通过收购的方式,进军食品和医药行业,实现业务多元化。1993年9月,JT设立了医药综合研究所;1998年4月,JT和株式会社Unimat Corporation公司签订了关于清凉饮料业务的合作协议,之后逐步收购了该公司半数以上的股权;1998年以来,JT先后收购了鸟居药品近半数股权,旭化成工业的食品业务部门,富士食品工业的超过半数股权等等。


所谓的国际化,主要是指1999年之后,JT在全世界范围通过数十次的收购,使自己成为全球第三代烟草企业。具体可以通过下表看看JT是如何成为全球范围烟草并购狂人的。


注:编者根据公开资料制作


需要说明的是,日本政府从JT的退出花费了10多年时间,其过程堪称缓慢。


1994年,JT在东京、大阪、名古屋证券交易所上市,日本政府出售了约39万股,每股价格143.8万日元。1996年6月,日本政府第二次出售JT股票,出售约27万股,每股价格81.5万日元。2004年6月,日本政府第三次出售JT股票,出售约28万股,每股价格84.3万日元。第三次出售以后,日本政府不再持有法定义务之外的股票。


凭借着渐进式地降本增效、业务多元化和国际化进程,JT目前的年利润是1985年的7倍以上,可以说成功穿越了日本经济低谷,为全球国企改革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案例。


二、铁路改革:向民营公司学习


近代日本发展历史中,国有铁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推出了一些技术创新,后者比较典型的就是1964年东海道新干线的诞生。东海道新干线是全球第一条高速铁路线。


1945年之前,日本存在一个铁道省,类似中国的铁道部,属于行政机构。1949年,日本成立国有铁路公团,但也是日本政府完全控制的机构。


1987年铁路民营化的背景是,当时国有铁路公团积累了大量债务,总额为37.1万亿日元。其中,25.5万亿日元被当时的国铁清算事业团继承,新干线保有机构继承了5.7万亿日元,JR各个公司继承了5.9万亿日元。


1987年,日本一年的GDP大约为373万亿日元。也就是国铁的债务总额大约是当年GDP的1/10。日本的国铁产生大量的债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日本也存在大量的“我田引铁”的现象。各个地方的国会议员会不断地给国铁公团施加压力,往自己的选举区开始新的路线。当然,这些路线能不能赚钱,不是这些国会议员首先考虑的事情。


岩手县的大船渡线受到议员影响,向北拐至摺沢。车站于1925年启用


二是日本的国铁一直和日本的私铁存在激烈的竞争。但日本的私铁有更加灵活的运营机制,国铁受到种种的限制,经营上处在不利的地位。


JR东日本于2002年完全实现民营化,JR西日本在2004年完全民营化, JR东海在2006年完全民营化,JR九州完全民营化较晚,一直要到2016年。目前,没有完成完全民营化的只有JR北海道和JR四国两个公司。主要原因在于,这两地经济情况不好,人口流出比较严重,给铁道公司的经营压力非常大。


相比1987年之前,民营化的日本铁路经历了什么变化呢?简单来说,就是可以模仿日本私铁的经营模式,扩大了经营的范围。JR各个公司从传统的单一的铁道运输公司转变为综合生活服务提供企业。


以民营化脚步较慢的JR九州公司为例,在1987年之后的几十年里,JR九州开展了多姿多彩的业务尝试:开设了具有九州地方特色的料理店、打造了7星级的观光列车等等。直到2016年,JR九州通过上市实现了完全的民营化。


截至2023年3月,JR九州的收入为3832亿日元,其中传统的运输服务占比为35%,房地产和酒店业务占比31%,餐饮和零售占据14%,商业服务占据11%。业务明细多元化,公司经营的柔韧性增加。


三、电信改革:兼顾国家安全的民营化


在80年代开启的三大国企领域改革中,目前日本政府依然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只有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NTT)一家公司。从日本官方口径来看,这是因为电信行业涉及到国家安全,有其特殊性。


不过,NTT也并非因为其特殊性而停下改革步伐。1985年,日本电信电话公社民营化为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1988年,NTT开始提供ISDN服务(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这是当时全球第一个正式推出该服务的电信运营商,比美国还要早。1991年,NTT剥离了手机服务部门,成立了NTT移动通信企划,专门从事手机通信业务。从手机的业务来讲,日本长期存在NTT Docomo,KDDI,Softbank三家公司,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到了1999年,NTT又进行了组织架构改革,集团下面设立了三家公司,也就是NTT东日本,NTT西日本,NTT通信(主要是互联网相关服务)


目前,日本政府持有NTT股票的大约32.25%,为第一大股东。NTT依然为日本政府实质控制的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在90年代掀起的互联网浪潮里,NTT未能帮助日本抓住良机,孵化出全球性的互联网公司,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遗憾。


四、日本民众对“国与民”没有执念


回望日本80年代启动的烟草、铁路和电信三大领域改革,笔者认为民营化之后的企业,在经营的灵活性和国际化方面获得非常明显的成果。


这些企业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它们都必须在市场中充分竞争,必须通过提供更加好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主动接受消费者的监督,来赢得市场的正反馈。


对日本而言,三大领域国企民营化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日本没有像俄罗斯那样实施“休克疗法”,而是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进行缓慢的民营化。


更重要的是,日本社会舆论没有否定日本国有企业在过去所做出的贡献和努力,大多数日本国民都赞成国企进行民营化以提升效率,但也没有出现否定国有企业的声音。在日本,舆论对国企和民企没有执念,总体在用一种温和的心态看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赛格大道,作者:李海燕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