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5-29 09:47

没有了李一男光环的小牛电动,活得好吗?

5月18日,小牛电动(NASDAQ:NIU)按期公布2020年一季报。

 

一季度营业总收入2.33亿元,同比下降33.4%,落在业绩指引降幅区间25%-45%,但高于彭博一致预期的2.3亿元。净亏损0.3亿元,同比下降320%;调整后的净亏损为0.2亿元,同比下降227.4%。


有意思的是,财报发布当天,小牛电动反而收涨2.87%,并在随后一个交易日涨幅高达13.73%。


艰难成长路


说起牛电科技或者小牛电动,李一男可能是绕不开的话题。


15岁就考入现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华为。23岁的他,仅仅用两天时间就升任华为工程师,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部总裁,27岁坐上了华为公司的副总裁宝座,股权一度攀升至仅次于任正非,一度成为接班人的热门人选,堪比爽文中开挂的男主。


然而,现实是李一男最终背上了“华为叛将”的名号。他离开华为后,创办的港湾网络从华为的代理商变成了华为的对手,被华为穷追猛打,2006年以17亿元收购告终。


不久,李一男出任百度CTO。高薪挖他来的李彦宏评价很高:“全世界能做百度CTO的人不超过三人,李一男就是其中一位。”


但百度也不是李一男的最终归宿。他后来做过中国移动旗下12580的CEO、成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辗转多年,李一男最终还是选择了创业。


2015年4月7日,李一男在个人实名认证微博发文称,“酝酿良久,愿将一切过往归零,创业路上再次出发”——小牛的项目正式启动。



彼时的李一男自带吸金光环,凭着自己在界内的名气和声誉,A轮就获得纪源资本、IDG资本和红杉资本中国参投的5000万美元A轮投资。

 

2015年6月1日,牛电新品发布会上李一男说:“我起起伏伏的人生,如同过山车一样。”

 

李一男说这句话时,是不是已经看到了自己面前陡峭的下降轨道,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由他出面,小牛N1已经创造了半个月内完成7200万元、售出1.5万辆车的“众筹神话”。

 

仅仅两天之后,李一男就因涉嫌内幕交易在深圳机场被警方带走。


牛电科技才满周岁,小牛电动车刚刚出生,似乎就要曲终人散了。

 

虽然通过各种方式拉来融资,小牛勉勉强强成了下来,但是市场中“牛电科技还能活下去吗”、“小牛电动车还能撑多久”的疑问始终不能平息,小牛的团队们也只能在“后李一男时代”忍辱负重,默默进行研究和海外拓展,在国内没有一点声响。

 

直到李一男2017年1月被判、同年12月出狱、让出CEO位置,小牛电动都一直深陷亏损之中。

 

连年亏损以及发展渠道需要大量资金,品牌形象急需挽救,在市场营销方面“被缺席”的两年也需要尽快补回来——三大因素促使小牛加快了上市的步伐。

 

2018年10月19日,小牛电动在纳斯达克上市。



创始人李一男站在人群后,笑得异常灿烂。但按下上市按钮的人不是他。没有了李一男的光环加持,小牛能靠自己活下去吗?


2019年,小牛电动成功扭亏为盈,一定程度上给了投资人信心,但在2020年一季度又亏损了。



财报数据显示,小牛的营业成本始终高居不下。即使在最近大幅下降之后,营业成本率仍然高达70%以上。


继续降低营业成本是小牛能够保持净利润为正最关键的一环。



运营成本方面,三项费用分布相对合理,且研发费用增速较快。值得注意的是,小牛电动的营销费用增速一直不高,说明其并未采取广告轰炸的营销策略。


而在营销费用几乎未增长的前提下,2018、2019两个年度营业收入每个季度均实现同比较大涨幅,说明其品牌有一定的市场认可度。


不过,依然是因为营业成本过高挤压了其他费用,小牛电动的研发费用率依然较低。除了今年一季度,由于营业收入降低上升至近10%,之前该比率几乎一直在4%以下。



对于主打智能科技的小牛来说,有充足的资金进行研发是必要的,但营业成本之痛仍亟需解决。


攘外必先安内


由于一直走高端智能化路线,小牛的用户群体非常受限。


根据《2019年中国电动车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18年小牛电动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销量过百万辆的两轮电动车企业超过10家,而小牛电动销量仅为34万辆。受疫情影响,人们消费水平普遍降低,小牛在国内的销售量又降低了。


第一季度,公司的电动踏板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34316辆,同比下滑43.5%;在中国国内的授权加盟店数量为1033家,与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相比减少17家。


与之相反,小牛在国际市场表现良好,销量为5844辆,同比上涨5.9%;公司国际销售网络的分销商数量增至33家,覆盖了42个国家。


内外表现差异巨大,小牛是否该考虑一下欲攘外先安内?


著名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预计,中国电动两轮车2019至2023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22%,市场规模可能超过1089.9亿元。中国巨大的市场尚处于蓝海期,弃之可惜。


好在市场和政策的发展方向对小牛还算有利。2018年修订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再次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含电池在内,整车重量不得超过55kg。这一规定迫使原来使用沉重铅蓄电池的企业转而更多地使用锂电池。


锂电池的成本高,一定程度上将整体提升电动两轮车的售价。而小牛从一开始使用的就是锂电池,不会因此受到冲击。


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出行安全有了更多考虑,一部分中长距离通勤者转而选择骑电动两轮车出行。其中,不乏更看重质量、外观、性能而非价格的消费者。小牛此时发力,可能收获一批忠实用户。


但是,除了太过“高贵”,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外,小牛之前独占的智能科技领域也受到了攻击。新国标实施后,电动自行车行业大洗牌,也给了新玩家绝佳的入场时机。


背靠小米生态链的九号机器人2019年12月17日发布了第一款电动车,其外型、技术、宣传海报,均直接宣战小牛电动。九号机器人一开始便表明其生产的是“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而此前小牛生产的多个系列车型都因未达新国标标准而停售,并在2021年将被强制停止使用。


除了打出“真智能”口号的九号机器人,老牌电动车龙头雅迪电动车也把手伸向了高端市场。小牛恐怕再也不能幻想在高端电动自行车市场高枕无忧了。


小牛生态链


小牛电动CEO李彦曾表示,“不仅仅是制造和销售电动车,小牛电动的愿景是要重新定义中国乃至世界的城市出行方式。”


小牛官网上则称,“小牛电动是中国城市出行领域第一家 lifestyle 品牌公司,传播科技、潮流、自由(technology, style, freedom)的品牌理念”。


2014年成立以来,小牛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以电动自行车为核心,包括运动自行车、周边、配件、智能服务、保险等的品牌生态链。一季度,小牛周边、配件和服务收入同比增长5.5%,为公司的现金流入做出贡献。


但这些支线业务终究是为支柱业务服务的。只要做好核心产品,才能长久发展。


对此,小牛电动2019年末新投产了全球研发与制造基地,今年一季度已正式进入运营阶段。2020年1月,小牛电动在CES上展示了其生产的全球首款自动驾驶三轮电动摩托车TQi以及小牛电动生产的首款跨骑电动摩托车RQi。值得一提的是,两款车均支持5G通讯。



公司预计其第二季度营收将实现5.85亿元至6.55亿元,同比增长10%至23%。彭博跟踪小牛电动的7位分析师和4家跟踪小牛的券商均给出“买入”评级——这或许是一季报大幅亏损下股价仍有上涨的原因。


只是智能科技研发这条路无比漫长又寂寞,需要长期坚持投入,回报没有那么快。


李一男说,牛电科技是他最后一次创业。


虽然退居幕后,但李一男仍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截至一季报发布,李一男仍通过Glory Achievement Fund Limited持有小牛39.5%的股份,并拥有28%的投票权。


不知这位“老父亲”对他的最后一个孩子现在的成长和发展是否满意。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